程曦
摘要:近年來,好萊塢常用中國的民族元素來收割全球影視市場,高度折射出我國民族影視題材的重要性和價值性。因此在競爭激烈的影視動畫產業(yè)中,從歐美日韓為原型的動畫題材轉向獨具本國特色的民族動畫主題顯得尤為重要。《銅鼓傳奇》作為少數民族影視動畫作品的代表,不僅將頗具壯族特色的“銅鼓”題材運用在創(chuàng)作當中,而且利用視聽符號和雙渠道傳播等策略實現了少數民族影視動畫作品的跨文化傳播,在豐富中國影視動畫作品創(chuàng)作的同時也發(fā)揚了少數民族傳統(tǒng)文化,拉近了民族間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文化間性,鑄牢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關鍵詞:少數民族??? 影視動畫??? 民族題材??? 民族元素??? 雙渠道
廣西作為眾多少數民族的集合體,歷來有“綠城”的美稱,它兼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紛繁復雜的文化特色,可以為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帶來眾多的題材和靈感,因而,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可以成為少數民族文化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和轉化的重要途徑。
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六十周年的偉大盛典,廣西千年傳說影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出品了原創(chuàng)動畫連續(xù)劇《銅鼓傳奇》。該劇于2018年9月13日起登陸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動畫大放映”欄目,每日播出兩集。《銅鼓傳奇》是中國首部以銅鼓文化為題材的動畫連續(xù)劇,列入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文化精品項目、2016年度國家廣電總局重大影視題材扶持項目。2018年6月泰國中央電視臺購買并播出,受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qū)觀眾的好評。①
《銅鼓傳奇》是繼《漂移島之天空歷險記》《漂移島天空之城》(精華版)登陸央視后,千年傳說公司第三部登陸央視的動畫連續(xù)劇。②它將壯族頗具特色的“銅鼓”符號融入影視制作當中,并運用幽默詼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形象地介紹了銅鼓的形成和演變、銅鼓波紋樣式的差異、銅鼓的功能效用以及銅鼓對壯族人民而言蘊含的深刻人文內涵和傳承精神。
壯族銅鼓習俗是廣西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于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銅鼓傳奇》以銅鼓文化作為整部影視動畫作品的核心元素,講述了以此為背景的諸多神話故事,在故事中引入蛙神,映射出壯族人民對于蛙的崇拜信仰,在他們看來,蛙神是銅鼓的守護者,更是他們的守護者。《銅鼓傳奇》作為少數民族影視題材作品的典范,其傳播策略不僅表現在標新立異的題材上,也體現在聲畫的處理上,更著眼于傳播的渠道上。
一、少數民族題材打造獨特視角
銅鼓是我國南方的青銅禮樂器,興盛于東漢至唐朝時期,迄今為止已有數千年歷史。③當時,各種銅鼓紛紛涌現,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銅鼓傳奇》中出現的鼓面邊緣的立體蛙飾,也就是青蛙的雕像。廣西的蛙紋銅鼓因其數量多、分布范圍廣、種類豐富,已經成為該地區(qū)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躲~鼓傳奇》以此為切入口,將銅鼓作為主要線索,蛙作為圖騰,將壯族人民信仰崇拜蛙的民俗蘊涵在整個情節(jié)當中,打造出獨特的文化視角。
蛙是壯族先民們在氏族文化中的圖騰。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往往會選擇一個特定的符號作為與其他氏族區(qū)別的媒介。而蛙作為壯族當地的文化符號,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哲學和農耕文化。由于華南地區(qū)氣候和地勢的原因,壯族人民的生活大多以農業(yè)為生,“農家無五行,水旱卜蛙聲”,當時的人們面對出現的害蟲等天災缺乏專業(yè)設備的高科技處理方法,于是只能利用自然條件下對付害蟲的天敵——青蛙,因此,在他們眼中,蛙是趨利避害的生物,能夠幫助他們風調雨順,收獲更多的糧食。
銅鼓的產生和發(fā)展由來已久,在各個時期呈現出不同的意義。以歷史為線,銅鼓最初為祭祀的法器,是與神靈溝通的器物,而蛙紋銅鼓無一例外是壯族先民宗教祭祀的產物,具有一定神秘性。④因此,《銅鼓傳奇》依照這種闡釋方法,賦予銅鼓特殊的力量,以確保村民們風調雨順、安居樂業(yè)。銅鼓神圣且稀有,在后來演變?yōu)槟撤N身份權力的象征,這在該部作品中也有所體現,如銅鼓一直為族長爺爺所保存,因為在壯族人眼中,只有族群首領才有資格擁有此物,它具有最高權威,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征,這也間接說明了蛙紋銅鼓在壯族人民心中的地位之重。
除此之外,蛙崇拜文化也蘊含著壯族人民獨特的思想品行,青蛙作為勤勞、勇敢、聰慧的象征在《銅鼓傳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為懲罰惡人,它替天行道,一次又一次利用自己的智慧動員群體的力量,抵御外界的入侵和傷害,面對困難迎然而上的形象正是壯族人民性格的寫照。而作品中的商人“王百萬”,缺乏對少數民族的了解,并不知道銅鼓以及蛙神對“銅鼓寨”村民的意義,反而將其作為掙錢的途徑,其實也是外界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缺乏認知的一種反應。金錢和文化并不是等價交換的關系,為了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形成文化間性,應當放下利益的眼光,轉向平等的尊重與關懷?!躲~鼓傳奇》中全體村民對于銅鼓的守護,也象征著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只有依靠各民族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該部影視動畫作品的每一集僅十多分鐘,但卻表現出銅鼓和蛙圖騰對于壯族人民的特殊意義,它是眾人的守護神,盡管受到外部勢力的侵犯,但是在“銅鼓寨”村民的共同呵護下銅鼓才得到了完好無損的保存。它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也是作品創(chuàng)作的靈魂。其實,相似類型的題材在少數民族中仍然有待挖掘,影視動畫創(chuàng)作與之相結合的趨勢會成為少數民族文化傳播的重要突破口。
二、少數民族元素塑造視聽盛宴
《銅鼓傳奇》全二十六集的影視動畫中涉及的畫面和配樂為我們帶來了絕佳的視聽盛宴。創(chuàng)作者將廣西壯族的很多自然和人文元素融入影視創(chuàng)作當中,不僅展現了廣西的山水好風光,帶我們走進南方樹木繁茂的綠城,體驗陽光照耀的幸福,同時也將管弦樂等多種少數民族樂器融入背景音樂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少數民族文化,并與自身文化之間達到碰撞與交流。
首先,從畫面上看,《銅鼓傳奇》中綠色是主要構成色彩,這源于華南地區(qū)枝繁葉茂的地理優(yōu)勢。綠色其實是自然界中常見的顏色,這反映了壯族人民生活環(huán)境較為原生態(tài),人們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較強。同時綠色給人一種清新、舒適、平和的感受,這也是壯族人民的生活地域帶給人們最大的感受。例如現今廣西最大的旅游城市“桂林”素來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稱,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少數民族生活的環(huán)境,吸引人們到廣西親自體驗少數民族聚集地區(qū)的文化特色,以促進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除此之外,《銅鼓傳奇》在細節(jié)處理方面也格外細心,由于華南地區(qū)陽光充足,紫外線較強,所以塑造的人物,例如族長、達英和特龍兩個小朋友、旺財和來福兩個酒鬼等動畫形象的皮膚都偏深,符合壯族人長期暴露于陽光中皮膚暗沉的特點。王百萬并不是“銅鼓寨”的村民,屬于外來人員,在此居住時間不長,因此,皮膚顏色也相對較淺,這些細節(jié)的處理也成就了《銅鼓傳奇》,使其領先于其他影視動畫。
盡管這部影視動畫作品的主要內容是銅鼓,但其中也涉及廣西壯族人民的其他文化符號,最為典型的是第三集中出現的繡球,族長老爺爺在達英和特龍兩個小朋友玩繡球的時候及時制止,并告知他們繡球的含義,教育他們不能將繡球當作毽子踢。在壯族人民看來,繡球是象征情誼的信物,大家互相贈送繡球,祈福五谷豐登,祝愿人丁興旺,年輕的男女之間還通過拋繡球來表達感情。這樣的劇情不但能向小朋友介紹少數民族文化,也能讓他們從小擁有更加包容的心態(tài),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其次,從配樂上看,《銅鼓傳奇》的音樂頗具民族風的特點,片頭就能聽到此起彼伏的銅鼓聲,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頗具特色的管弦樂,相互交織形成和諧的少數民族風情樂曲,從開篇就吸引大家的注意,讓人們感到好奇,從而擁有繼續(xù)觀看的欲望。聽覺是極具刺激性的感覺器官,如果在傳播的初期能夠引發(fā)觀眾的興趣,那么收視率也會大大增加。
此外,片頭的歌詞其實也直接表現了壯族的自然風光和稻作文化,“千年黃河雨,稻作幾久黃,天上人間共生存,百園大地銅鼓鄉(xiāng)”,這句歌詞就是壯族人民生活的寫照。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得以生存,為了獲得好收成,于是將這種信仰寄托在蛙神身上,祈求降雨,以便方圓百里村民能夠得以生存?!包S河、稻作、天上、人間、百園、銅鼓”這些象征性的符號為我們勾勒出了廣西少數民族的文化圖景,將虛擬的動畫人物和現實的生活場景進行有效聯結,給予觀眾穿梭于虛擬和現實之間的朦朧感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少數民族文化的強烈沖擊。
三、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雙渠道傳播
《銅鼓傳奇》中涉及的題材和元素固然是其成功的因素,但一部作品能夠得到廣泛傳播,并產生較大的影響力,還離不開大眾媒介的推動。
傳統(tǒng)媒體既有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增加了動畫作品的曝光度,與此同時,《銅鼓傳奇》在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六十周年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出品,以其儀式化傳播的形式展現了廣西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區(qū)所特有的情感價值。該作品再次喚醒了人們對少數民族的認知以及構建了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中華民族作為五十六個民族和諧團結的大家庭,更需傳播民族文化,展現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改革開放和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這兩個重要節(jié)點的交織加強了傳播效果,并將社會的發(fā)展和民族的融合結合起來,使得壯族銅鼓文化得到了跨民族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傳播的意義。
作為傳統(tǒng)主流媒體,中央電視臺已有成熟的發(fā)展路線和運作機制,針對不同題材,央視共劃分為十九個頻道,分別為綜合頻道、財經頻道、綜藝頻道、中文國際頻道、體育頻道、體育賽事頻道、電影頻道、國防軍事頻道、電視劇頻道、記錄頻道、科教頻道、戲曲頻道、社會與法頻道、新聞頻道、少兒頻道、音樂頻道、奧運頻道、農業(yè)農村頻道、4K超高清頻道。由于《銅鼓傳奇》的動畫屬性,中央電視臺將其受眾主要定位為少兒,因此將檔期安排在央視少兒頻道的“動畫大放映”欄目,從而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然而,隨著傳播技術和媒介形態(tài)的不斷勃興,傳統(tǒng)媒體的用戶逐漸流失,新興媒體突起,在線視頻網站以及客戶端已經成為新晉的傳播平臺,它們以其流動性、多樣性、針對性在傳媒產業(yè)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具有代表性的有愛奇藝、優(yōu)酷、嘩哩嘩哩、騰訊視頻、人人視頻等。相比之下,電視作為大眾媒介,其稍縱即逝的特點不僅缺乏靈活性,而且會影響二次傳播?!躲~鼓傳奇》與愛奇藝平臺的聯動改善了這種現狀,彌補了傳播過程中的不足。作為目前極具代表性的視頻網站之一,愛奇藝的用戶以年輕群體居多,并在逐漸擴展其用戶規(guī)模,針對不同用戶畫像,會智能推送相關愛好動畫作品的用戶,實現精準化傳播,減少傳播中的成本,這也是《銅鼓傳奇》得以廣泛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少數民族文化的動畫作品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傳播實力不可小覷,以文化產業(yè)為中心所打造的周邊產業(yè)、文娛IP經過授權后可以通過多樣的形式售賣給消費者,從而形成多樣化的產出,多渠道的覆蓋,包括動畫、影視、游戲、書籍等,甚至下放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例如服飾、玩具、日用品中,形成一個經過IP授權后與消費者以及周邊商品之間的閉環(huán),有效地利用這樣的新形式實現少數民族文化的創(chuàng)新化傳播。
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雙渠道傳播能夠彌合二者的缺點,從而增加傳播的有效性,達到傳播的目的。然而,少數民族影視傳播的渠道實際上不僅限于電視節(jié)目以及在線視頻網站,就目前來看,傳播速度較快的社交媒體以及短視頻媒介也是傳播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突破口。既然科技為我們營造了更多鏈接的機會,就應該牢牢把握住,尋求最佳的傳播效果,傳承最珍貴的民族文化。
少數民族文化自古以來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更是蘊含濃墨重彩的文化符號,這些文化符號可以為影視文化提供切入口,以突破國產影視動畫作品的瓶頸。同時,少數民族文化也能通過各種媒介形式得到廣泛意義上的傳播,這為處理民族關系、促進民族團結、凝聚民族力量提供了重要的窗口,以此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①②李宗文:《原創(chuàng)動畫劇〈銅鼓傳奇〉央視將播》,《南寧晚報》2018年9月11日。
③羅葳:《壯族蛙紋的藝術特征及文化隱喻研究》,《西部皮革》2021年第14期,第144—145頁。
④陸嬌嬌:《壯鄉(xiāng)蛙紋銅鼓中的蛙崇拜文化探究》,《中國民族博覽》2017年第12期,第23—24頁。
參考文獻:
[1]李宗文.原創(chuàng)動畫劇《銅鼓傳奇》央視將播[N].南寧晚報,2018-9-11.
[2]羅葳.壯族蛙紋的藝術特征及文化隱喻研究[J].西部皮革,2021(14).
[3]陸嬌嬌.壯鄉(xiāng)蛙紋銅鼓中的蛙崇拜文化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