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緯
近日看一幅漫畫,漫畫中昔日作者用幾十載研究,沉淀,終著成極具價值的著作。而在今日快速發(fā)展的時代,作家為追名逐利,只求量不求質。依我見,在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時代,我們要拒亂花迷眼,用匠心磨煉。
生活在以二倍數(shù)推進,有些人像陀螺般被生活催促得越轉越快,暈眩,迷茫,導致做事只求速度而不顧質量,被欲望裹挾,在追名逐利中迷失自我。
正如《儒林外史》中所寫:功名富貴無憑據(jù),費盡心思,總把流光誤?,F(xiàn)代有些人表面上出書效率高,但事實上是對生命的浪費。而李時珍潛心醫(yī)學研究三十年,活的每一分鐘,寫的每一個字都極具價值?,F(xiàn)代社會,這樣的匠心就顯得愈加珍貴。
想成為匠,是需要幾年,甚至幾十年磨煉的。這樣的匠心,是一心一意的,至于其他熱烈紛繁蕪雜絕交的,是一種愿意以自己的速度行走的堅定態(tài)度。
匠保持著內(nèi)心的清靜,沉默如鐘,卻蒼勁有力。俞榮根教授潛心儒法研究幾十年。他在生活的硝煙中帶著自我行走,也許這便是他向先秦儒賢們尋求的良藥。以匠心,注重積累沉淀,是對自己人生的定義,也是對自己靈魂的把握。
旋嵐偃岳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如今的大國工匠們,甘坐冷板凳,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潛心研究,扎實積累,才有了“嫦娥”奔月、“神舟”飛天。他們以一心一意的態(tài)度,演繹著“中國功夫”。
木心先生在《從前慢》中這樣描述:“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痹谌諠u浮躁的社會中,是否還有人愿花一整日去看盡長安花?是否還有人愿意去感受潛心磨煉,十年磨一劍的幸福感?如果我們只是在時代列車的轟鳴聲中亦步亦趨,被誘惑迷住了雙眼,這一切的答案,或許都是否定的。
我所談的“匠心”并不是回到那個原始的時代,偏安一隅,也并非回到那個緩慢的社會。只是我們在快節(jié)奏中,至少要留住人們的清靜之心,留住愿意潛心磨煉的態(tài)度,留住一心一意的匠心。
作為利刃新發(fā)于硎的新青年,我們要拒絕誘惑,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靜下心來去研究學問,以匠心,一心一意。
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莫讓亂花迷人眼,只留匠心書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