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波,唐聰
廈門市中醫(yī)院骨傷科,福建廈門 361000
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是臨床骨科的一種常見疾病,多由外力沖擊使椎體及周圍組織結構受損引起,易產生馬尾神經損傷、脊髓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嚴重者存在截癱風險,致殘率較高,危及患者生命,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保守治療效果不明顯,且骨折愈合緩慢、并發(fā)癥較多。目前,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的主要治療方式以外科手術為主,傳統開放手術治療可復位受損的椎體,緩解臨床癥狀,但是手術切口較大,易引起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病情恢復及預后[2-3]。隨著醫(yī)療器械的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在骨折方向逐漸應用,且效果優(yōu)異[4]。因此,本研究隨機選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廈門市中醫(yī)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對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45例。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33~71歲,平均(58.36±7.63)歲;致傷原因:重物砸傷13例,高處墜落傷13例,交通事故傷19例;脊髓損傷分級(Frankel):A級5例,B級8例,C級24例,D級8例。研究組男中26例,女19例;年齡32~73歲,平均(58.47±7.75)歲;致傷原因:重物砸傷14例,高處墜落傷15例,交通事故傷16例;脊髓損傷分級(Frankel):A級4例,B級7例,C級25例,D級9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經CT/MRI等檢查,確診為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②精神正常,依從性較高,可配合隨訪;③具備手術指征;④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不完善者;②合并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合并嚴重骨質疏松者;④合并脊髓損傷者。
對照組采用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術前30 min采用抗生素常規(guī)抗感染,協助患者取俯臥位,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常規(guī)消毒手術區(qū)域并鋪巾。在受損的胸腰椎后正中處切口,暴露傷椎及其上下兩個椎體,采用C型臂X線機(南京普愛醫(y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蘇械注準20172301756)確認傷椎、椎弓根螺釘內固定的位置,在X線透視下定位人字嵴,安裝椎弓根釘及連接棒,用椎弓根螺釘進行固定。撐開遠端及近端的傷椎椎弓根,固定椎弓根螺釘,糾正后凸角,復位情況良好后,關閉切口,做縫合處理,術畢。
研究組采用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治療。患者取俯臥位,腹部懸空姿態(tài),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通過C型臂X線機透視在患者體表做好傷椎定位。術中利用C型臂X線機投影并標記上下相鄰椎弓根位置,便于明確椎弓進入角度及進針點距離;進針到達橫突和小關節(jié)交匯,調整進針方向,到達椎弓根,插入椎弓穿刺針,上下各兩個,退出針芯,置入導絲,之后退出穿刺針的針筒;導入空心攻絲鉆,擴大操作通道,將椎弓根釘置入椎體,抽出導絲;利用C型臂X線機對固定情況進行核查,核查滿意后,將預折彎的連接棒置于椎弓根釘尾槽中,擰緊螺帽,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復位椎體,調節(jié)椎體前緣高度及后凸角,最后創(chuàng)面引流后,縫合切口。
(1)手術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住院天數。
(2)術前及術后3個月疼痛評分、椎體功能:①采 用 視 覺 模 擬 疼 痛 評 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范圍為0~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②采用功能障礙指數(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問卷表評價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3個月的椎體功能障礙情況。評分范圍為0~50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
(3)椎體前緣高度百分比、Cobbs角:術前及術后3個月,兩組患者行X線檢查,測量椎體前緣高度及Cobbs角的情況。
(4)隨訪6個月并發(fā)癥情況:術后采用電話或來院復診形式隨訪6個月,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發(fā)生切口感染、神經受損、內固定移位、胸腔感染的并發(fā)癥情況。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切口長度、術后引流量、住院天數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手術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相關指標情況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研究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手術時間(min)87.63±8.82 88.05±8.84 0.226 0.822術中出血量(mL)102.27±26.23 167.78±28.45 11.356<0.001切口長度(cm)3.40±0.72 6.61±1.03 17.135<0.001術后引流量(mL)42.17±9.23 75.22±10.34 15.996<0.001住院天數(d)13.89±2.18 18.37±3.02 8.069<0.001
術前,兩組VAS、OD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VAS評分、OD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VAS、ODI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and OD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VAS、ODI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and ODI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組別研究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VAS術前8.14±1.42 8.18±1.44 0.133 0.895術后2.10±0.78 5.08±1.21 13.886<0.001 ODI術前39.36±5.70 39.57±5.75 0.174 0.862術后15.50±3.49 19.68±2.89 6.188<0.001
術前,兩組椎體前緣高度、Cobbs角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研究組的椎體前緣高度明顯高于對照組,Cobbs角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椎體前緣高度百分比、Cobbs角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nterior edge height percentage and Cobbs angle of the two groups(±s)
表3 兩組椎體前緣高度百分比、Cobbs角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anterior edge height percentage and Cobbs angle of the two groups(±s)
組別研究組(n=45)對照組(n=45)t值P值椎體前緣高度(%)術前59.79±11.38 60.39±11.45 0.249 0.804術后95.23±14.78 82.63±13.26 4.257<0.001 Cobbs角(°)術前13.59±3.17 14.07±3.22 0.713 0.478術后4.39±1.06 7.23±1.38 10.948<0.001
研究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54,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是臨床常見病癥,發(fā)生率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多數患者伴有脊髓損傷、活動受限等癥狀,若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會影響傷椎功能恢復,限制脊柱活動功能,引起感染、神經受損等并發(fā)癥,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影響患者生活質量[5-6]。傳統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可通過螺釘內固定復位骨折椎體、恢復生理功能、緩解臨床癥狀,但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術中出血量較多,易損傷椎體及周圍組織,影響術后恢復[7-8]。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逐漸運用于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的治療中,手術創(chuàng)傷性較小,術后恢復及治療效果較好[9-10]。
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術中出血量(102.27±26.23)mL、切口長度(3.40±0.72)cm、術后引流量(42.17±9.23)mL、住院天數(13.89±2.18)d均明顯少于對照組 (P<0.05)。表明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術后恢復速度快,療效較好。分析原因,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在X線的透視下進行定位及引導,手術視野較好,有助于準確進行椎體復位并置入椎弓根螺釘,手術切口較小,減少了術中出血量,且減輕對機體的創(chuàng)傷,從而縮短住院天數,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11]。研究組術后VAS、OD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相較于傳統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有利于緩解患者術后疼痛,促進椎體功能的康復。分析原因在于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通過小切口進行操作,不需廣泛分離軟組織,對肌肉及神經的影響較小,患者疼痛感相對較輕[12-13]。而傳統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需完全暴露兩側椎板,手術切口較大,易對周圍軟組織及神經造成損傷,傷口愈合較慢,加重患者疼痛,從而影響患者椎體功能的康復[14]。術后,研究組的椎體前緣高度明顯高于對照組,Cobbs角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表明研究組采用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能有效調節(jié)患者的椎體前緣高度及Cobbs角。分析原因在于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中利用Sextant-R固定系統對椎體矯正和復位,促進傷椎高度恢復。同時,采用預彎連接棒來維持椎體的穩(wěn)定,保持椎體處于同一高度[15-16]。此外,研究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的22.22%(P<0.05)。微創(chuàng)手術操作過程中,不僅視野清晰,不易累及神經,且操作精準,可有效避免對其他組織的損傷,因此安全性較高,并發(fā)癥較少,利于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17]。在董憲杰等[18]的研究中,微創(chuàng)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6.25%低于開放組的28.57%(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Sextant微創(chuàng)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相較于傳統開放式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對胸腰椎多發(fā)脊柱骨折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小,術后恢復較快,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建議臨床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