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素梅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考試的形式和內容也發(fā)生了改變,從以往的考查基礎知識,變?yōu)榭疾閷W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延伸,帶領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并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解題思維能力。
由于高考地理試題跨度很大,學生要想取得高分就必須提升綜合解題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現(xiàn)狀,鍛煉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掌握解題技巧。
一、學生在解題時存在的問題分析
部分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為了記憶更多的內容,會選擇死記硬背的方式。他們通過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記住一些理論知識,但并沒有理解,所以,在答題時只能應對一些較為直白的問題。
對于學生的解題現(xiàn)狀進行分析后,筆者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存在著相似的問題。
第一,審題不認真,出現(xiàn)了答非所問的情況。例如,在考查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的特點和成因的時候,部分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徑流量的大小和成因。
第二,缺少空間定位能力。
第三,無法準確地解讀信息。
第四,缺少自主知識遷移能力。
第五,缺少邏輯性。
二、綜合解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由于在高考地理中,綜合題的分值比較大,所以要想提升學生的考試成績,就必須提升學生的綜合解題思維能力。在教學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把實際生活和地理教學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這樣才能夠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解題思維能力。
1.引導學生獲取地理信息。
例如,分析一個城市內部的空間結構特點。學生在解讀題目時就要了解這個空間結構指的是什么,之后要在教材中尋找到答案。
此外,地理這門學科具有空間轉換的特點,學生在解答題目時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思維能力,并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分析問題。這就需要教師開展一些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掌握答題技巧。
2.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知識應用能力。
學生只有對一門課程感興趣才能夠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例如,在學完一個新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要求小組合作改編地理綜合題,之后小組之間互相作答。
此外,教師要帶領學生讀取信息,抓住其中的核心點,并根據(jù)所學知識“鏈接”這個問題,在分析的過程中解答問題。例如,題目考查的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性,并給出了一些圖表。學生通過審題要明白題目的主要考查點就是自然帶的名稱、分布規(guī)律。
3.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能力。
高考地理試題涉及了很多圖表,如地形圖、示意圖、景觀圖或統(tǒng)計圖等,所以,教師要提升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根據(jù)圖表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線索,并提出解題策略。
例如,在教學有關區(qū)域地理的知識時,河流、地形、氣候等都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知識。教師要在此基礎上設置一些觀察題目,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得到感性材料。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更多的思維活動素材,并逐漸地把感性知識轉化為理性知識。
4.強化學生的綜合解題思維能力。
教師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還要增加更多的新案例、新知識,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樣,學生的答題速度和能力才能夠提升。教師在選擇和設置問題時,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增加一些能夠發(fā)展學生思維的內容。
例如,引入北方的“井越挖越深”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這種問題并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在解答時能夠談到不同的觀點和看法,從而發(fā)散思維。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采取比較法、綜合分析法、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法、推理歸納法等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