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明,楊學紅,王廟昌,羅正紅,滕宏波,祝金蘭,李 青,李忠旻,羅 艷,王宏程,王學堅
(云南省煙草公司普洱市公司,云南 普洱 665000)
煙草靶斑病20 世紀80 年代開始在美國北卡羅納州煙草主要種植地區(qū)流行,曾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1]。2005 年中國遼寧丹東首次發(fā)現該病害,于2006年正式報道[2-3]。煙草靶斑病主要侵染煙草葉片,在苗期到大田成熟期均可發(fā)生,一旦發(fā)生則迅速蔓延,連片發(fā)生,造成煙葉質量和產量的降低[3-4]。2016 年在云南普洱煙區(qū)發(fā)生,對煙葉的產量和質量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劉欣茹等[5]研究表明,普洱發(fā)生的煙草靶斑病病原菌是立枯絲核菌AG-3 融合群的TB 亞群,即沈陽煙草靶斑病(Rhizoctonia solani AG-3)。王潮鐘等[3]研究表明,30% 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愛苗)和20% 噻呋酰胺懸浮劑(滿穗)的防治效果最為理想;周建全等[6]對12 種不同藥劑對煙草靶斑病防治效果的試驗發(fā)現,10%井岡霉素水劑和20%噻呋酰胺懸浮劑(滿穗)可以作為防治煙草靶斑病的推薦藥劑;劉斯泓等[7]研究表明,50%腐霉利·惡霉靈800 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相對防效達到60.03%,可相對控制該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梢姡煌貐^(qū)各藥劑的防效存在較大差異,為準確掌握普洱地區(qū)防治煙草靶斑病的有效藥劑,筆者研究了9 種藥劑對煙草靶斑病的防治效果,旨在為防控普洱煙草靶斑病提供依據。
2017 年在景東縣太忠鄉(xiāng)開展試驗,試驗地塊為2016 年靶斑病發(fā)病嚴重地塊,種植烤煙品種為云煙87。
10%井岡霉素水劑、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愛苗)、24%噻呋酰胺懸浮劑(滿穗)、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25%肟菌酯·5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拿敵穩(wěn))、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25%嘧菌酯懸浮劑,具體生產廠家和使用劑量詳見表1。
表1 供試藥劑及用量
煙苗移栽后45 d 噴施第1 次藥,移栽后60 d 噴施第2 次藥。每個處理不少于200 株,各處理之間設置1行保護行,共10 個小區(qū),種植烤煙2000 株,試驗面積1440 m2。田間管理按《普洱煙葉生產技術標準》進行。
1.4.1 病害調查與分級
施藥前先調查各處理的發(fā)病情況,每個處理隨機調查5 個點,每個點調查3 株,調查全株葉片,記錄病級、病株數。首次施藥后7 d 調查發(fā)病情況;第2 次施藥前和施藥后7 d 分別調查發(fā)病情況。
按照GB/T 23222-2008 的分級標準,于第1 次噴藥前調查病情基數,煙草靶斑病病情分級標準:0 級,全葉無??;1 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 以下;3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5% ~10%;5 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10% ~20%;7 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20% ~40%;9 級,病斑面積占葉片面積的40%以上。
病情指數和相對防效計算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數=∑(各級病葉數×各級代表值)/(最高級代表值×調查總葉數)×100
相對防效(%)=(對照病情指數-處理病情指數)/對照病情指數×100
1.4.2 烤后煙葉經濟性狀調查
在收獲期,各處理按烤煙分級標準和烤煙各等級價格分別計算經濟效益。
運用軟件SPSS16.0 和Excel 2013 對各項試驗數據進行處理。
從表2 可見,在第1 次施藥后7 d 時,處理1 和處理2 的病情較輕,防效達62.58%和55.13%,而處理6、處理5 和處理9 的病情較重,防效僅有29.70%、29.97%和32.61%;在第2 次施藥前即第1 次噴藥后15 d 時,處理1、處理2 和處理7 的防效達65.30%、59.14%和49.81%,防效較好,能較好的控制病害的發(fā)生和蔓延,而處理6 的病情稍重,防效僅為34.37%;在第2 次施藥后7 d 時,處理1 和處理2 的病情最輕,防效達66.76%和60.04%,處理7 和處理4 的防效較好,分別達53.48%和53.36%,而處理6 和處理5 的病情較重,防效分別僅為36.5%和39.03%。
表2 不同藥劑處理病害發(fā)生情況調查
在采收烘烤過程中,按照處理進行采收、編煙,確保各處理之間不混淆,同時將烤后煙葉按照處理進行存放和分級,并計算產量和產值。由表3 可見,在不防治的條件下(CK),云煙87 產量為1533.45 kg·hm-2,產值為41755.84 元·hm-2。在防治條件下,所有處理均能提高產量和產值,增產200.25~697.20 kg·hm-2(13.06%~45.47%),增收5782.21~22888.40 元·hm-2(13.85%~54.81%),其中處理1 的上等煙比例最高,達70.15%,較處理10(CK)增產697.20.00 kg·hm-2(45.47%),增收22888.40 元·hm-2(54.81%),處理2 次之,上等煙比例達69.45%,較處理10(CK)增產646.80 kg·hm-2(40.22%),增收20106.85 元·hm-2(48.15%)。
表3 不同藥劑處理烤煙經濟性狀
前期學者研究表明,煙草靶斑病發(fā)生需要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2005 年與2006 年中國丹東地區(qū)煙草生長季節(jié)的降雨偏多、且持續(xù)多日,并有雨霧天氣,田間相對濕度大,導致該病在遼寧煙區(qū)嚴重發(fā)生[1-2]。普洱煙區(qū)在整個烤季屬于高溫、高濕、多雨、寡照的氣候條件,從而使得普洱煙區(qū)雨霧天氣較多,給煙草靶斑病的發(fā)生和蔓延提供了適宜的氣候條件。
本研究結果表明,9 種藥劑對煙草靶斑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井岡霉素水劑、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愛苗)的防治效果最好,在3 次調查中防效始終保持在50%以上,最終的防效分別達66.76%和60.04%,說明這2 種藥劑對煙草靶斑病具有相對較好的抑制作用,可在發(fā)病初期噴施以防止靶斑病的發(fā)生和蔓延。
在普洱煙區(qū),靶斑病多發(fā)生在森林覆蓋率高、降雨量多、濕度高的地區(qū),根據溫濕度對靶斑病發(fā)生的影響特征,應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除底腳葉和田間雜草,提高煙田的通風透光能力,降低相對濕度,同時配合防效好的藥劑,在發(fā)病初期提早用藥,有效切斷靶斑病病原菌的滋生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