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柔
大器晚成這四個字出自《道德經(jīng)》。人們對它的解釋是,大的器物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用來比喻有大才、能擔當重任的人取得成就往往比較晚。
這種認知可以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的韓非子,他的《解老》《喻老》是目前所知的訓釋《老子》最早的文字。這使抽象的哲學思想有了形象的呈現(xiàn):春秋時,楚莊王執(zhí)政三年,碌碌無為,既沒有發(fā)布命令,也不過問朝政。他的臣子很著急,委婉進諫說:“南邊有一只鳥在棲息,三年不展翅、不鳴叫,任何動靜也不出,您覺得這是怎么回事?”莊王一聽就明白了,回答:“三年不展翅,為的是豐滿羽翼;三年不飛不鳴,為的是觀察大眾習俗。它雖然沒有飛,但一飛必將沖天;雖然沒有鳴叫,一鳴必將驚人。你放心,我已經(jīng)知道了?!庇诌^了半年,楚莊王開始處理朝政了,而且治理得非常好。他還起兵打敗了齊國,戰(zhàn)勝了晉軍,在宋國會合諸侯,稱霸于天下——這是成語“一鳴驚人”的出處。韓非子說:“莊王不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見示,故有大功。”他以此來詮釋老子的兩句話:“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聲?!?/p>
同一時期,秦國相邦呂不韋主持編纂的《呂氏春秋》中,相關(guān)解讀與韓非子近似:“‘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聲?!碇疀Q江水也,民聚瓦礫。事已成,功已立,為萬世利。禹之所見者遠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與慮化舉始,而可以樂成功?!边@12個字引文后面的大意是,大禹疏導江水的時候,民眾聚積瓦礫阻擋。等到治水成功了,世人才知道給萬世帶來了好處。大禹的高瞻遠矚沒人了解,所以不要跟大眾商討開創(chuàng)事業(yè),只要和他們分享成功的快樂就行了。
除了距離老子時代很近的秦漢經(jīng)典,正史中也能看到“大器晚成”一詞的應(yīng)用。例如陳壽的《三國志》中記載,曹操的謀士崔琰有個堂弟,年少時沒名望,親戚中有不少人看不起他,崔琰卻常說:“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焙髞?,崔琰的堂弟果然官至宰輔。又如《明史》中,朱元璋對才子解縉的父親說:“大器晚成,若以而子歸,益令其進學,后十年來,大用未晚也。”意思就是,快把你的兒子帶回家去好好學習吧,過十年再用他都不晚。
由此可見,韓非子以降,人們對“大器晚成”的認知幾乎無歧義。直到近百年來,有學者提出“晚”是“免”的借字,“免成”應(yīng)是“無成”,唯有如此,上下文讀起來才順暢。
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且看王弼本《老子》第四十一章的說法:“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币驗椤按笃魍沓伞眾A在“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用繁體字與他本比較)中,一些專家便斷定“晚”等同于“免”,義通于“無”。特別是長沙馬王堆帛書本《老子》出土,其乙本作“大方無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更像是有了鐵證。即便西漢嚴遵注過“大器晚成,無所不有”、曹魏王弼注過“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別,故必晚成也”有意無意還是被忽略掉了。至于再早楚簡乙本中“大方亡禺,大器曼成,大音袛圣,天象亡形”的文字更是鮮有論及。
難道韓非子等秦漢學者都沒讀到《老子》的正確版本嗎?難道嚴遵、王弼等一眾人的所見所識都不如現(xiàn)代人高明嗎?難道正史中“大器晚成”用法全錯了嗎?可以想見,在印刷術(shù)不發(fā)達的古代社會,《老子》一書在流傳過程中出現(xiàn)抄寫謬誤和不同的版本、不同的注解在所難免。每一位讀者如果都能用自己的心去思考辨析,不盲從于作者、不盲從于古人、不盲從于專家,那真是一件好事。
若想洞徹本來,還是要回歸原典。通行的《老子》一書,假如只看簡體字版,會發(fā)現(xiàn)“無”字有106個。但是看一看楚簡本就會發(fā)現(xiàn),寫“無為”“有無”以及“大方亡禺、天象亡形”時,“無”全部寫作“亡”,指的是一種哲學狀態(tài),并非如今的“沒有”;寫“無事”“無味”時,“無”則是繁體字“無”,這時才是“沒有”的含義;馬王堆本《老子》的“無”的寫法也是各異,需要結(jié)合全文去推敲。
如此看來,秦漢人作文用字的確比今人更講究。我只能把這些用字當作一個意思,以簡單歸納解釋:最方正的空間難以看到棱角;最大的器具難以迅速完成;最洪亮的聲音聽而不聞;最大的物象仿佛無形。大道無名,卻施恩于萬物,無所不成、善始善終。
還不妨對比《老子》第四十五章的“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等內(nèi)容,老子分明是在“正言若反”中表達樸素的真理,一是辯證看兩面;二是看發(fā)展變化?!按蠓綗o隅”不是“沒有”棱角;“大器晚成”不是“無成”“沒成”,而是不會速成,讓人無法看到全貌;“大音希聲”不是“沒聲”“聽不到聲”?——此處有彩蛋,答案在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當然是“最洪亮的聲音聽而不聞了”;“大象無形”(王弼本)也好,“天象無形”(楚簡本)也罷,絕不是“沒有”形——它就在那里,無論你見或不見。大器,怎么可能一下子成功呢?大器,怎么可能一下子就看周全了呢?
摘自《解放日報》2022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