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嘉
在經濟全球化深度融合的當代,異國勞動力的規(guī)模化跨境流動日益頻繁,勞工移民“經濟化”現(xiàn)象成了世界各國發(fā)展的重要議題。2021年11月18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對外釋放了勞工移民政策的新動向,日本計劃擴大可申請無限期居留的特定技能簽證的對象和范圍。
該項《移民法》倘若落地生效,意味著在日本從事建筑業(yè)、農業(yè)、造船業(yè)、醫(yī)護業(yè)等14個工種的特定技術工人將被允許無限制申請在日居留資格。此次放寬外籍藍領“特定技能”簽證,對于非移民國家的日本而言,是一次重大的移民政策調整與法則轉變。剔除以往外籍勞動者的理念,日本政府開啟吸收藍領外籍技術人才的新征程,并將之列為其未來發(fā)展的關鍵項目。
這里,有必要介紹一下日本的“特定技能”簽證。在日本,相較于其他工作簽證,“特定技能”簽證對于學歷方面并無剛性要求。在同一業(yè)務分類內或者通過考試確認技能水平共性的分類內,均允許跳槽,為有專業(yè)技能但缺少學歷的外籍勞動者開辟了赴日工作的途徑與渠道。
從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有關外籍勞動者的法則開始成為日本政策議程中的重要內容。剛開始,日本采取抑制非法就業(yè)的外籍勞動者的主張,并堅決阻止接收非熟練技能外籍勞動者。后期,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騰飛,日企用工量大幅增長。于是,日本政府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施行接收非熟練技能外籍勞動者的政策,摒棄了之前堅守的不以定居為前提接收勞工移民的法則。然而,此時,嚴控外籍勞動者的政策立場仍是主流,且社會往往為高技能的外籍勞動者提供工作機會,并限制外籍勞動者的定居期限。
伴隨近年來少子老齡化、低結婚率、網吧難民積聚等因素的影響,加上啃老族、喪文化、躺平族盛行,日本國內人手不足的問題愈發(fā)突出,從而刺激日本政府改變移民法則,進一步加強了引入外籍勞動者的力度。
2018年底,日本通過的《出入國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簡稱《入管法》)規(guī)定,“通過擴充在留資格,擴大對專業(yè)技術勞動者的接收,強化在經濟國際化時代吸引高技能專門人才”。同時,《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入管法》均設立“出入國在留管理廳”對技能實習生、在留資格、定住資格、永住權等進行了明文界定,將“外籍勞動者”改稱為“外籍人才”。2019年,日本推出新移民法,提出“計劃在5年時間內吸引34.5萬名特定技能外籍藍領”。由此看出,日本歷經了“從嚴控制外籍勞動者”,到“放松外籍勞動者接收”,再到“吸引外籍藍領赴日”的漸進過程。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統(tǒng)計數據顯示,“在新冠疫情期間,日本每月只能吸引約3000名外籍藍領。截至2021年6月底,日本僅有29144名外國人以特定技能的簽證居留工作”。顯然,這遠遠滿足不了當下日本對于技術人才的需求。
在供應遠遠小于需求的背景下,此次放寬特定技能簽證的永住權印證了日本官房長官松野博一“要在人才不足的產業(yè)領域盡可能接收外籍藍領”的主張?;诖?,該項新政聚焦于取消特定行業(yè)技能2號的居留期限,并允許攜帶家屬赴日工作。倘若在日本工作生活滿十年以上,還可以申請永住簽證。該項移民法則預計從2022年3月開始實施。
雖然表面上日本深陷經濟低迷和不景氣的窘境,但是近年來該國推動的大規(guī)模貨幣寬松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卻給日本企業(yè)的生產規(guī)模擴大注入了一針強心劑,人均GDP仍位列世界前列。
在日本經濟凸顯復蘇跡象的關鍵時期,放寬外籍藍領“特定技能”簽證的永住權,或許將進一步拉低外籍人才的在留資格,降低外籍藍領長期留日的門檻。但細看,日本政府的政策立場仍更多沿著強化監(jiān)督管理的方向進行考量。《入管法》依然是對外籍勞工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是以入國管理體系來維持外國人管理體制,但規(guī)范外籍勞工雇傭的《外國人雇傭法案》仍舊缺位。
根據日本政府2021年10月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因邊境防疫政策的影響,約有37萬名獲得在留資格的外國人并沒有入境,其中有超過11萬是技能實習生”。因此,引入外籍技能人才的市場空間是巨大的。然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對2325家日本中小企業(yè)的調查報告顯示,“未錄用外國人的企業(yè)占比高達85.5%。其中,不錄用外國人的理由最多的前兩項是沒有外籍勞工移民能夠活躍的環(huán)境(47.5%),以及接收外籍勞工移民的流程煩瑣(44.6%)”。
一方面,促進外籍勞工社會包容的法則并不完備。在普遍適用于外籍勞工的涉外勞務合作機構制度中,派遣公司一般會先向日方接收單位通報擬招錄的人員,再由派遣公司派員前往面試。面試過關后,外籍勞工需接受3至6個月的專業(yè)培訓。但由于日本政府及多數株式會社看重族裔回流(主要是針對日裔人)、國際貢獻(主要是針對技能熟練程度)等方面的因素,故而外籍勞工難以在日本勞動力市場上自由流動,向上升遷存在諸多限制。
日本計劃擴大可申請無限期居留的“特定技能”簽證的對象和范圍 (圖/視覺中國)
為現(xiàn)職的外國人才開辟廣闊的永居之路,是日本入管政策的重大轉折。在情勢變更下,日本再次修訂移民法則實為破解國內嚴重“用工荒”問題的無奈之舉!
另一方面,技能實習生權益保障缺失仍舊存在。在日本,技能實習生實際上是外籍藍領中占比很高的群體,是最重要的非熟練技能外籍勞動者團體。在赴日后,日本的派遣公司往往負責技能實習生最初數月的研修,再將技能實習生派遣至各用工機構和企業(yè)中。由于是三方管理關系,技能實習生嚴格意義上并非用工單位的編制員工,其權益受侵害的情形時有發(fā)生。技能實習生往往只能進入日本勞動力市場的底層,其生產和生活方面的福利很難得到較好的保護,更別提日本在編員工享受的日式管理三大福利(終身雇員制、年功序列制及工會福利)。
以“日本的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制度”為例。目前,日本社會保險費是按照工資收入比例來繳納,醫(yī)療保險費是工資的4.92%;養(yǎng)老保險費是工資的9.15%。工資高的人多繳,工資低的人少繳。但是,所有參加社會保險的人,享受的醫(yī)療服務是相同的。不存在因為繳費不同,獲得特殊的醫(yī)療服務;亦不存在與個人繳納費用關聯(lián)的個人醫(yī)療或者養(yǎng)老賬戶。但該保險制度只適用于所有日籍公民以及合法長期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技能實習生能否繳納,一要看實習期限,二要看用工單位和派遣單位意見,三要看移民法則對合法長期居住的解釋。目前來看,對于技能實習生的社會保險費,并未實行強制繳納義務,技能實習生的社會保險權利保障存在風險與隱患。
由此可見,一方面是“用工荒”背景下亟須外籍藍領救市,另一方面是排斥外籍的日式管理保護制度依舊存在。誠然,日本放寬外籍藍領“特定技能”簽證永居權,對于引入外籍人才是有磁力效應的,但后續(xù)配套的權利保護與福利保障,或許才是決定該法則能否有效反哺日本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