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藍
1994年,20歲的吳蓉瑾畢業(yè)于上海師專,進入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擔任語文老師。她青春洋溢,熱情四射,心中有顆種子仿佛蓄勢待發(fā)。她讀幼兒園時,每天放學,她的母親都是最晚來接她,而照顧她的陳佩玉老師依然滿臉笑容,毫無怨言。16歲時,張曉春老師在她的周記本上洋洋灑灑的批注,教會她包容和鼓勵。吳蓉瑾渴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成為孩子們心中難忘的教師,書寫屬于人民教師的光榮與夢想。
吳蓉瑾喜歡看書,經(jīng)常和學生們分享她正在看的書。她鼓勵學生去圖書館多借書、多讀書,全班因此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她還在全校組織“中國人過中國節(jié)”活動,每層樓一個主題,每個班級一項展示,用游園會的形式讓學生們穿梭在每個教室中,玩各種游戲,體驗中華文化。
2004年,一份自查報告讓盧灣一中心小學程華校長鎖緊了眉頭。報告顯示,學校的孩子普遍存在四種不良情緒:不會主動關心、體諒別人;沖動、任性、缺乏自制力和韌性,對環(huán)境適應性差;情感的感受能力較弱,怯于面對困難和挫折。程華校長決定做一個關于促進青少年情感發(fā)展的課題,在全校招募教師做先行者。吳蓉瑾揭了榜。
吳蓉瑾針對一些孩子不善表達的特點,制定“晴雨表”記錄心情:快樂,就畫個小太陽,她會把孩子的快樂分享給大家;煩惱,就畫把小傘,或是一朵下雨的云,她就會和孩子們公開討論;不想訴說,就畫個太陽躲在云間,她就私下找孩子們談心。
吳蓉瑾認為情感教育不能只講大道理,而是要讓學生感覺到你是真正愛這個孩子。她每周會抽出15分鐘給孩子們上情感教育課?!皡抢蠋煟裉祗w育課打乒乓球,我撿了90次球,我很難過?!币粋€小女孩在“晴雨表”袒露心聲。吳蓉瑾一驚,詢問小女孩后得知,她和同學們打乒乓球,總是被直接扣球,她只能一次次去撿球。吳蓉瑾還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的頭發(fā)總是亂蓬蓬的,有同學還給她起了個“小獅王”的綽號。一天午飯后,吳蓉瑾帶著各種顏色的小發(fā)夾,當著全班學生的面,細致地給小女孩扎起了辮子。從那以后,孩子們對女孩的態(tài)度漸漸改變,小女孩終于露出了笑容。
2007年冬天,在吳蓉瑾執(zhí)教的二年級班級中,一個名叫萱萱的女孩得了重病。學校舉辦了一場特殊的校園義賣會。師生和家長捐款近7萬元。在吳蓉瑾的組織下,孩子們還用萱萱的畫設計了新年掛歷,為她籌款。后來萱萱因為病重離開了這個世界,她最后一個春節(jié),是在吳蓉瑾和程華校長的陪伴下度過的。
萱萱離開后,教室里突然空出一個座位,給孩子們留下的不僅是悲傷,還有害怕。吳蓉瑾及時捕捉到孩子們的情緒,在情感教育課上,吳蓉瑾讀萱萱的作文:“秋天來了,小雨點看見小樹葉一天天枯萎下去,心里很難過,每天都在哭,小樹葉用最后的力氣安慰小雨點說,你不用擔心,明年我會再回來的?!眳侨罔嬖V孩子們,雖然萱萱的座位空了,但她的堅強、善良會一直被大家惦念。她還含淚地向孩子們說:“萱萱去世后,她媽媽在家里的床底下找到一個小箱子,箱子里有一張紙,上面寫著‘媽媽我愛你,我以后會很乖?!眳侨罔尯⒆觽冎溃浅?少F,要無比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
吳蓉瑾用心了解每個孩子的喜怒哀樂,用愛書寫每個孩子的成長心跡,孩子們親切地稱她為“云朵媽媽”。她一直堅持情感教育,每周一節(jié)的情感課雷打不動,堅持了18年,受惠10萬多學生。
“吳老師,為什么紅領巾是用烈士的鮮血染紅的?”在一次情感教育課程中,一名少先隊員不經(jīng)意的提問,讓吳蓉瑾陷入沉思。吳蓉瑾把目光投向距離學校步行只需15分鐘的中共一大會址,“打好紅色底色,種下信仰種子,身邊不就有最鮮活的課堂嗎?”她領著學生們前往參觀,講解員耐心地給他們講解紅色歷史,突然一個孩子眨著迷惑的大眼睛說:“要是講解員跟我們一般大就好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吳蓉瑾迅速指導成立“紅喇叭”小小講解員社團,邀請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部主任楊宇上門指導。
2006年初,楊宇給學校挑選出的即將參與志愿講解的孩子們做培訓。她用淺顯的語言,為孩子們講解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的歷史背景、一大開會的前后經(jīng)過,孩子們還是沒怎么聽懂。怎么才能讓孩子們聽得懂、記得住呢?吳蓉瑾提議:“這樣吧,讓孩子們試一試自己寫講解稿?!睏钣钣悬c詫異,覺得小孩子無法勝任這件事,吳蓉瑾堅定地回答她:“可以的。大人有大人的視角,孩子有孩子的視角。給孩子們講紅色故事,關鍵不是你講了多少,而是他們能記住多少?!?/p>
于是,吳蓉瑾帶領著孩子們開展調(diào)研,一起學黨史、一起討論撰寫講解稿、一起磨練演講技巧。孩子們喜歡聽有沖突感的故事,比如那天夜里租界巡捕是怎樣襲擾了會場?但戲劇性不是編排歷史,而是靠學生的語言、神態(tài)、肢體動作等把歷史本身的精彩表現(xiàn)出來?!睂<液蛶熒黄鹫{(diào)研,反復討論,把波瀾壯闊的黨史變成了一個個通俗易懂、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吳蓉瑾常常被小講解員們的投入狀態(tài)所打動。在她的推動下,全國第一個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指導、小學生執(zhí)筆的兒童版講解稿出爐了。
2006年暑假,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里迎來一群特殊的小小志愿者,他們有模有樣地在中共一大紀念館里為觀眾們講述中共一大的歷史?!爸袊伯a(chǎn)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敝v到這里,中共一大紀念館一位“紅喇叭”小講解員提高了語調(diào),挺直了脊梁。大暑天里,沒有空調(diào),甚至沒有電風扇,孩子們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講解結束,贏得陣陣掌聲。吳蓉瑾向孩子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16年來,“紅喇叭”社團培養(yǎng)了千余名小講解員,同齡人給同齡人講述黨史,志愿講解場次超過千場,小志愿者們先后活躍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漁陽里團中央舊址紀念館、孫中山故居和韜奮紀念館等場所。講解稿從普通話版逐漸擴展到滬語、英語、快板、連環(huán)畫、立體書等版本,越來越貼近小朋友們的生活,也越來越易于被接受。
為了把國家倡導的素質(zhì)教育落到實處,吳蓉瑾想盡辦法引入更豐富的課外教育,盡可能開拓孩子們的眼界?!澳?,我是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校長吳蓉瑾,您能給我們的孩子送一些課程嗎?”為了節(jié)省課程使用費用,吳蓉瑾前往上海市商貿(mào)旅游學校“求”課。對方校長聽完她情真意切的懇求,說道:“吳校長,你是真的愛學生。”兩周后,文物鑒賞、西點制作等13門職業(yè)體驗課陸續(xù)在盧灣一中心小學開展起來,成為上海市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一道靚麗風景。
2018年,兼任嘉定盧灣一中心實驗小學的校長工作后,吳蓉瑾更忙了,需要在黃浦、嘉定兩頭跑。吳蓉瑾在嘉定依舊推廣先進教育理念,踐行教育均衡理想,將盧灣小學的情感教育、紅色教育和云課堂的模式成功運用于此,3年里將這所鄉(xiāng)村學校辦成了“家門口的好學?!薄?/p>
吳蓉瑾不斷拓展新的工作模式,看見好的課程,就想方設法引進來。別的學校和教師需要她的成功經(jīng)驗,她就走出去傳授。為了將學校的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輻射到薄弱地區(qū)、薄弱學校,作為教育部信息化資源庫專家,吳蓉瑾還承擔了校長工作坊的主持與培訓工作,這些年多次到青海、貴州、陜西、四川、重慶、云南等省市地區(qū),為萬名校長提供在線學習,并積極為當?shù)亟處熼_展培訓。目前,已有青海、陜西、貴州等地的250多所學校學習和借鑒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教育教學模式。
每當?shù)酵獾刂v課,吳蓉瑾都會要求對方安排在下午,因為一上完課,她就可以直奔飛機場或火車站,以便第二天準時出現(xiàn)在校園大門口,對進來上學的孩子們說一聲“早上好”。吳蓉瑾同時處理好幾件事是家常便飯,忙起來有時一天只睡兩個小時。同行欽佩她工作敬業(yè),尊稱她為“鐵人校長”。但她每個月仍會堅持批閱一個年級的作文,因為她喜歡當語文老師的感覺。
每一天,吳蓉瑾的朋友圈都進行著愛的輪轉(zhuǎn)。零點,她會準時給當天過生日的教職員工送上祝福。黃浦、嘉定兩所學校200多人,零點生日祝福一個不落。每天清晨7點半,她第一個到學校,在她的朋友圈會看到熟悉的“愛的學?!?。每天夜晚10點半,她又是最后一個離開學校,在朋友圈寫下“愛的走廊長又長”,她總說,家長們只要晚上還沒看到我發(fā)朋友圈,就能在學校找到我。
盡管吳蓉瑾每天很晚才離開辦公室,但她的丈夫,每天下班后都會到學校陪她,然后與她手牽手一起走過那條“愛的走廊”。每天不管多忙,吳蓉瑾都會跟在松江上大學的兒子打電話,交流一下當天的情況。雙休日,吳蓉瑾和丈夫把兒子送到學校后,還會一起逛街、吃飯,之后再到學校繼續(xù)加班。在家長會上,吳蓉瑾常常對他們說:“家長們要像當年談戀愛一樣有愛,才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有愛的家庭環(huán)境,等未來孩子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會讓他的家庭充滿愛?!?/p>
2021年9月,吳蓉瑾被國家授予“時代楷模”的稱號。在表彰大會上,她深情地回憶起陳佩玉、張曉春老師和程華校長對她深刻的影響?!熬拖褚粋€浪漫的約定,親愛的老師,長大以后,我就成了你們,”她說,“辦一所有愛的學校、做一名仁愛的教師,是我作為一名老師、一名校長的初心。對于這些幼小的心靈來說,人格與情感的健全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必修課。”
不知不覺中,情感教育在傳遞、在傳承。今年,盧灣一中心小學來了一位特殊的一年級新生洛洛。他是一名漸凍癥患者,每天只能坐在輪椅上,由媽媽陪著,吳蓉瑾接納了小洛洛,她說:“我們不應該剝奪任何一個孩子求學的機會?!睂W校的每一位老師、每一個孩子也都真心地關愛著洛洛。愛的教育在校園中滲透著,如同空氣一般存在,潤澤著每一顆心靈。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