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明知寫作教學占有很高地位卻不重視寫作教學訓練,這是現(xiàn)實語文學科教學中的困境。教師對寫作教學有期待卻沒有具體指導方法,學生寫作有需求但既“不會寫”也“不愿寫”。大部分學生寫作的目的是為在考試中贏得“分數(shù)”,很難對寫作“愛上心頭”。福建師范大學潘新和教授說過:“今之學生,缺乏文字技能,并不可怕,缺乏德性、學養(yǎng)、思考,缺乏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致命傷?!边@句話一語中的,指出了學生問題的要害,即寫作的目的是應試、應世,而非應性。
身為語文教師,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學生,而是應該找到一條恰切路徑,引領學生走向愉快的寫作之旅,而讀寫結合就是一條非常便捷的路。拿部編教材來說,文章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讀寫結合點。如果語文教師能夠具備讀寫結合的意識,同時在授課過程中有意地對學生進行引領,學生會對閱讀理解更透徹,對寫作更投入。
一、借鑒文章清晰的脈絡組建框架
構筑一座大廈,首先要考慮結構堅固,其次才是形式優(yōu)美;一棵大樹也是本固枝榮;寫作亦是如此,徒有生動的語言,卻不知如何布局謀篇,只能成為華麗辭藻的堆砌物,讓人不知所云。因而,我們首要的事情是教給學生如何讓文章的脈絡清晰起來。特別要指出,敘寫一件事不是教學的難點,將多件事寫清楚才是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體會的內(nèi)容。
批閱學生作文時,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之所以寫多件事,是要湊足字數(shù),他們常用的過渡格式是“還有一件事”。不難分析,學生根本不懂如何選材,更不懂如何將所選材料組合在一起。特別是對于一些“寫作困難戶”,湊足幾百字尚且困難,更別提作文質量。其實,部編教材中很多文章的布局謀篇都很清晰,值得學生去借鑒。例如《葉圣陶先生二三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魯迅先生(節(jié)選)》等。
經(jīng)過認真?zhèn)湔n,筆者選取《葉圣陶先生二三事》為例,因為它文脈很清晰,過渡明顯、自然,易于學生學習。同時,這篇小文對葉老進行了細致的刻畫,能讓學生感受到寫作要注意將人物寫活。課堂上,筆者先引導學生梳理葉老的小事,再抓住文章過渡句,然后給學生提供寫作情境,進行相應寫作訓練,改正寫作過渡生硬的不足。除此之外,學生從文章中還可以借鑒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將人物情態(tài)活靈活現(xiàn)地再現(xiàn)出來等技巧。譬如葉老“一送再送”的舉止,“鞠躬致謝”“舉手打拱”的細節(jié)都說明他是真正的躬行君子,進而說明凸顯人物的精神世界靠的是恰當?shù)氖录x擇。最后引領學生歸納選擇事件的法寶——一篇文章應該有主旨統(tǒng)攝,行文便會在平靜的敘述中充滿感情。
當然,各種題材的文章都值得借鑒。例如學習消息,我們讓學生以自己的班名為通訊社名稱,及時、真實地報道本班發(fā)生的事件。學習寓言,通過改寫《蚊子和獅子》這篇小文,引領學生歸納寓言寫作的步驟:寓言是一個故事,故事要有教訓或勸導的意旨,故事中人或物要有性格,還要注意故事與意旨的關聯(lián)性。之后,給學生一幅插圖進行寫作,學生寫出的作品靈動而有內(nèi)涵,一個個都像小小寓言家,享受著寫作帶來的快樂。
二、學習文章鮮明的寫法形成波瀾
《利己·學記》有云:“君子之教,喻也?!苯虒W,不是直接灌輸知識,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要讓學生感悟、發(fā)現(xiàn),最終達到教師“舉一”而學生“反三”的教學效果。
語文教師總要求學生在敘事時要表述清楚,結構清晰,謀篇布局有新意。但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會告訴學生要設置“三段式”(即開頭、敘事、結尾)的結構。有些教師會稍增加一些,教給學生注意行文波瀾,事件最好“一波三折”。但教師的言傳并不能讓學生理解,即使給學生幾篇范文,他們也只是停留在欣賞階段,最好的方法是讓事例“說話”。
《阿長與<山海經(jīng)>》采用了“欲揚先抑”的寫法?!拔摇毕惹皩﹂L媽媽是如此不耐煩、不佩服,如此之多的“抑”為后文的“揚”蓄足了勢,對長媽媽的感激、懷念之情“水到”而“渠成”。讓學生知道什么叫“欲揚先抑”,它的妙處是什么,這仍然是停留在知識的講解層次,即“授之以魚”的階段,這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是有一定幫助的,但是,很少會有學生在寫作時想起來將這種寫法運用起來。其實,這篇小文與學生的生活有很多類似地方。平日里,學生只顧著“嫌棄”父母的嘮叨、多事,甚至與他們之間有代溝??蓪懽鲿r,為了凸顯所謂的“愛”的主題,很多學生卻只寫父母帶自己看病、送自己上學、下雨天給自己送傘等“愛”的表現(xiàn)。我們不能說學生是虛偽的,父母確實是愛孩子的,學生的感受也都是真實的,只是他們?nèi)鄙僖粋€將二者銜接起來的“梯子”,而一節(jié)“欲揚先抑”讀寫結合微課就能達到這個效果。
三、抓住文章傳神的細節(jié)增添靈性
文章動情之處常在細節(jié),細微刻畫之中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能夠打動讀者的心,讓讀者在若干年后還留有不可磨滅的印象。我們?nèi)匀灰浴栋㈤L與<山海經(jīng)>》為例,文章中寫阿長絮絮叨叨的毛病:“最討厭的是常喜歡切切察察,向人們低聲絮說些什么事,還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lián)u動,或者點著對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風波,不知怎的我總疑心和這‘切切察察’有些關系?!卑㈤L豎起的手指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只要提起阿長絮叨,很多學生都會不自覺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在空中搖動。他們的活潑表現(xiàn)觸發(fā)了我,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勾畫原文中對阿長其他細節(jié)描寫的語句,交流細節(jié)之妙,進行習作訓練,即在原有句子的基礎之上逐層豐富細節(jié)描寫。最后,布置寫作實踐,要求學生運用細節(jié)寫一段自己同學的故事。本節(jié)微課設計重在一個“趣”字,以長媽媽“豎起的第二個手指”導入,以學生的趣味習作收尾,學生在和諧愉悅的氛圍中度過了讀寫過程。
四、挖掘文章獨特的訓練點豐盈血肉
一篇文章除布局謀篇和寫作特色可以仿寫,還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正如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不僅緣于其健碩的身體、強健的筋骨,更因為其有血有肉,是鮮活的個體。這好比文章中一個個有待讀者挖掘的寫作訓練點,例如文章中優(yōu)美語句構成的美點,給學生提供想象空間的空白點等,都是學生讀寫結合訓練的“血肉”。
(一)美點仿寫,提升鑒賞水平
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既有“溫情”,又充滿“畫意”。我們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呀”一段展開微課教學,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從修辭、描寫等角度勾畫出選段中充滿“畫意”的地方,教學設計起點基于學生已有知識水平,學生對教學任務不會產(chǎn)生畏難情緒,操作性比較強。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句之后,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雨呀”開頭布置寫作任務,暢想濟南的春天是怎樣的。從賞析“美”延伸到創(chuàng)作“美”,讓學生從學習知識階段邁向了應用知識階段,真正體會到了語言文字之美。
(二)空白點補寫,豐富文章內(nèi)涵
挖掘文章空白點進行寫作,學生可以有更廣闊的寫作空間?!痘实鄣男卵b》在文章結尾只寫到皇帝的“新裝”被一個小孩子揭穿,皇帝繼續(xù)參加游行大典。這個結尾給學生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实塾涡薪Y束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兩個騙子會有怎樣的結局,眾位大臣會不會受到皇帝的處罰,小孩子會不會受到處罰等,這是學生發(fā)揮想象的開門之匙。教師要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寫作時不能憑空想象。首先要確定中心,即想要傳達出怎樣的哲理。其次,要注意保留原有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次,還要選擇恰當?shù)慕Y尾方式,可以是自然收束,可以是總結點題,也可以是情節(jié)突轉等。當然,寫作最為主要的是要注意創(chuàng)新。
總之,讀寫結合是有路徑的,讀寫結合“點”的挖掘會隨著教師對教材的深入理解越來越豐富。語文教師只要做有心人,仔細探究讀與寫之間的聯(lián)系,一定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也會引領著學生成為一個熱愛閱讀、熱愛寫作、熱愛生活、熱愛祖國文化的合格接班人。
(左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