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登輝 劉郭煊 江舫
(1.廣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2.湖北醫(yī)藥學院,湖北 十堰 442000)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且與外界的經(jīng)濟往來越來越頻繁,人們同英語母語者之間交流的機會也變得越來越多。英語是一門從事國際交流活動不可缺少的工具。無論是在校園里與留學生交流,還是在外資企業(yè)甚至是跨國公司里與外國同事交流,能夠正確地理解到外國人所說英語的意思變得越來越重要。
文化對人的性格塑造有著重要的影響,大部分人認為中國人的表達是委婉含蓄的,其實有些時候英國人所使用的表達比我們更加委婉。受英國本土文化影響,英國人使用的許多日常表達中都帶有潛在含義。無論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商務職場中,跨越這些文字表面并正確理解到這些潛在含義對非英語母語者的個人發(fā)展甚至其所在的公司未來都有著深遠的影響。文章總結羅列了英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些常見表達中的潛在含義,希望能對讀者今后的學習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文章所要探討的潛在含義就好比中文中的“說反話”。例如,在以前的新年拜年走訪期間,親戚家互遞紅包十分平常。在長輩給晚輩遞紅包時,往往父母會對遞紅包的親戚說“不用、真的不用”類似的話語,同時用手阻礙親戚將紅包遞給孩子,但大多數(shù)情況下,父母還是愿意接受親戚給孩子遞的紅包的。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說反話”的例子;又例如,隨著網(wǎng)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網(wǎng)絡熱詞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以前“呵呵”一詞被屏幕后的人們用來表達喜悅、愉快的心情,但現(xiàn)在“呵呵”卻變成了表達自己不滿、不屑甚至辱罵他人的貶義詞。對于當代年輕人來說,他們毫無疑問可以快速了解到這些詞背后的含義,但對于對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涉獵較少的老一輩人而言,他們并不知道年輕一代發(fā)給他們的“呵呵”“微笑”表情里的潛在含義。
下文將要探討的“潛在含義”,與英文單詞“Litotes”十分相似。劍橋詞典(Cambridge Dictionary)對“Litotes”的解釋為“The use of a negative statement in order to emphasize a positive meaning.”,此詞的中文解釋為“間接肯定法”,“反語”即為了強調積極意義而使用否定的陳述。但文章所列舉的不僅包含著英國人用否定表達表示肯定意思的例子,還有用肯定表達表示否定意思的例子。
此類話語從字面上來看表達的是說話者對他人或事物的贊美或表揚,但其潛在含義實際上與其字面含義卻截然不同。
例如,當英國人說“You did a great job.”時,聽起來英國人是在說“你做得很好”,但實際上英國人想表達的是“你做得真不好”或“你做得差極了”。與此相類似的話語還有“That's a very brave proposal.”,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這個提案非常新穎?!保鴮嶋H上英國人想表達的是“That's rubbish.”(這個提案真的是糟糕透頂)。
另一組與字面意思完全相反的表達有:“That's interesting.”(這很有趣)或“Very Interesting.”(非常有趣)、“Quite good.”(相當不錯)、“Perfect.”(完美)以及“I almost agree...”(我?guī)缀跬?。 正如大家所熟悉的一樣,“interesting”字面上表達的是“有趣”的意思,可是英國人用此類表達的潛臺詞卻是“Nonsense.”(胡說、瞎扯);而英國人說“Quite good.”實際上卻是表達自己不滿的看法或態(tài)度;英國人說“Perfect.”實際上表露出的是他們覺得“并不完美,仍有待改進”;當英國人說“I almost agree...”時,實際上他們在說“I completely disagree...”(我完全不贊同)。
此類話語所表達的具體含義可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第一種是所要表達的含義與字面意思相符,有時我們會遇到一些雙重否定表肯定的情況;第二種是所要表達的并不是字面意思,即所表達的意思與字面意思截然不同。
第一種最為常見的表達便是“That's not bad.”(還不錯)以及“Not too bad,actually.”(還真不賴)。大多數(shù)美國人會把這兩句話理解為“That's poor.”或“Terrible.”(真糟),因為他們認為“not bad”以及“not too bad”仍然含有“bad”的含義。但英國人使用此類表達其實想表達的就是“That's good”“That's wonderful”“Brilliant”(很好)的意思。 另外,英國人說“It's not my favorite.”(這不是我喜歡的)其實就是在表達這句話的字面含義“I don't like it.”(我不喜歡)。
第二種表達則有些特殊。當英國人說“It's fine.”(很好;沒事)時,我們可以就按其字面意思理解為“It's okay.”,但如果英國人在說這句話時,有咬緊牙關的表現(xiàn),那么他們說這句話其實是想表達“There are some bad things to deal with.”(不太好,真的有事)的意思;“Honestly,it doesn't matter.”(真的,沒關系的)這句話里即使有副詞“honestly”修飾,但英國人實際想表達的意思是“It does really matter.”(非常介意);英國人說“I'm a little disappointed that...”或“I feel a little disappointed that...”(我有一點點失望……),實際上表達的是“I'm annoyed that...”(我很惱火……)。
此類話語聽上去是英國人在表達自己的歉意,但實際上,英國人是用這類話語表明并不是自己的過錯,而是別人的錯。
例如當英國人說“I'm sure it's my fault.”時,字面上是說“非常確定,是我的錯”,但英國人其實想說的是“This is your fault.”(這是你的問題)。
此類話語通常發(fā)生在討論、邀約語境下。
例如,在討論一件事物時,如果英國人說“I'll bear it in mind.”(我會記住的),可千萬不要輕易地將其理解為“I'll think about it.”(我會考慮的)或“I will probably do it.”(我會做的),他們實際上可能想表達的是“I've forgotten it already.”(我都忘了)或“There's no way I'm doing that.”(門兒都沒有)。 據(jù)YouGov Omnibus調查顯示(表1):55%的英國人說“I'll bear it in mind”等類似的表達時,表示的是“I've forgotten it already.” 或 “There's no way I'm doing that.”的意思,只有32%的英國人表示的是“I'll think about it.”或“I will probably do it.”的意思;類似的表達還有“I hear what you say.”(我聽到啦;我記住啦)。據(jù) YouGov Omnibus的調查結果(表1):48%的英國人用該類表達表示“不想再繼續(xù)討論下去”的意思,45%的英國人用該類表達表示“接受你的觀點”的意思。
在邀約的語境下,例如英國人用“You must come.”(你一定要來啊)邀請你的時候,通常他們只是出于禮貌,而非真的想邀請。YouGov Omnibus的調查顯示(表1):57%的英國人并非真的想邀請,34%的英國人會稍后發(fā)出真的邀請。相反,當你邀請英國人,如果他們用“I might join you later.”(我稍后就來)回復你時,他們其實真的想說的是“Even if my house were on fire,I won't be joining you.”(即使我家房子著火了/塌了,我也不會來的)。
表1 英國人話語中的潛在含義
英國人用于表示建議的表達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對有事物的委婉評論,但實際上想表達的是希望會有徹底的改變;第二種為重點含義后傾現(xiàn)象,即當英國人在說出這類表達時,人們的關注點需要放在這些表達結構的后面。
第一種表達的例子如下:“I only have a few minor comments.”(我只有一些小小的建議)、“Could/Shall we consider some other options?”(我們還有其他的選擇可供考慮嗎)、“Certainly,that's one way of looking at it.”(當然,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或事物)。英國人往往通過使用該類句子委婉地表達自己對某一提案的不滿,并希望它會有一次徹底的修改。
當英國人在表達自己的建議或見解時,使用了“By the way,...”(順便說一下……;附帶說一句 ……)、“I would suggest that...”(我的建議是……)等結構時,人們就需要留意這些結構后面的話。因為往往在這些結構后面的話才是英國人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作為高校學生,我們可以主動與在校的英國籍留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從他們身上學習了解一些常見的含有潛在意思的表達?;ヂ?lián)網(wǎng)資料對于我們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參考渠道。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過觀看歐美電影、電視劇來了解外國人在日常交流中常見的含有潛在含義的表達,同時影視作品可以為我們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對話語境,我們可以在滿足自己英語興趣的同時,不斷地學習積累。
由于英國人說話時會注意使用一些禮貌、委婉的表達,所以才衍生了此類含有潛在含義的話語。歸根結底,文化才是影響英國人性格的主要因素。因此如果想進一步對該類話語有深層次的了解或研究,可以先從英國文化入手。去學習并深入了解英國文化,設身處地地去考慮這個潛在含義所要表達的具體含義,以及什么時候會出現(xiàn)這樣的表達,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學習。高??梢蚤_設中外文化講座,為高校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契機,讓同學們在中外文化的對比中,更加直觀地感受由于文化差異而產(chǎn)生的不同的語言表達習慣。
在與英國人的日常交流中,我們仍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形成刻板印象,仍然需要去結合當時具體的語境、對方語氣以及對方表情或情緒來判斷對方所想表達的真正含義。理解潛藏在語言下對方的思想、愿望和目的。漢語和英語的表達方式是客觀存在的,所以以動態(tài)的觀點深入探討學習有助于深刻全面的理解。語言是心靈的信使,脫離了語境、語氣以及情感,語言就會變得索然無味。
在日常生活中和朋友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可以提高使用潛在含義表達的使用頻率,久而久之就能夠熟練掌握這類表達。經(jīng)常地去使用就會形成記憶,熟能生巧,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地在語言環(huán)境里體會其運用的含義及意義,在以后與外國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也能游刃有余。
語言受文化背景中的諸多因素所影響,如民族歷史、文化風俗、社會信仰等。我們從小受到漢語言文化的熏陶和影響,在用英語與外國人溝通時難免會先入為主,代入我們以往學習漢語時使用的表達方式。這時就不要想當然,要認識到中英表達方式的區(qū)別,進行有效溝通。
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含有潛在含義的表達仍然還有許多。在如今的信息時代,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便可以在交流中透過文字表面去理解其深層含義。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通信設備的蓬勃發(fā)展,線上文字交流、電子郵件、遠程會議、網(wǎng)絡直播等已經(jīng)成為新的交流方式。如今,傳統(tǒng)的面對面交流逐漸被新的線上交流方式所取代,在這種情況下,正確感受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了解到對方的語氣以及情感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如何正確地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也變得尤為重要。在今后與外國人的溝通交往過程中潛在含義的使用頻率會越來越高,對英語潛在含義的學習,有利于我們對英語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會激起一部分人對英語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