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露
教育為本,德育為先。德育作為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是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重要抓手。小學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和價值性相容、科學性和人文性兼具的基礎性學科。其科學性指向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其人文性指向德育的塑造與涵養(yǎng)。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與德育的滲透與融合,發(fā)揮小學語文教學作為小學生德育最佳載體的積極作用,通過語文教學中的識字、寫作、閱讀、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等,幫助小學生提高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水平。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的價值意蘊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最基礎階段,也是一個人形成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學應具備較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明確的道德觀念,提升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利用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內容,有助于促進教書與育人、智育與德育的有機統(tǒng)一,使小學生在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升自己的思想認知和品德修養(yǎng)。下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德育的意義。
(一)有益于促進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揚光大
若論“德”之內涵,其涉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本源,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暗隆闭蔑@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特質。南懷瑾先生認為,根據傳統(tǒng)的五經文化,“德者,得也”,即已經達到某一種行為目的,便叫德?!暗隆蹦苁谷说膶嵺`活動求真、向善、尚美?!暗隆钡谋举|在于生成價值指向。中國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積累了大量的優(yōu)秀文化,蘊涵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學中,如果小學語文教師善于運用六書等知識,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的韻律意境,又可感受中國古詩詞的精妙絕美,從而自覺地將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祖國的古代文明、傳統(tǒng)文化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立德樹人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強調了小學語文學習不僅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代代傳承過程,也是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的引領過程。
(二)有助于發(fā)揮語文學科育人的獨特優(yōu)勢
德育是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德育的內容不僅覆蓋了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也涵蓋了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而且囊括了法制、紀律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和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培養(yǎng)教育等。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和功能屬性,決定了它在對小學生進行德育過程中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不僅僅要考慮到知識技能的傳授,還要注重傳遞豐富的德育價值。與知識傳授相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更考究語文教師的教學智慧。利用小學語文教學進行德育滲透,不僅能夠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優(yōu)勢,而且有益于幫助小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堅定信念,明辨是非,規(guī)范行為,健全人格,豐富情感。
二、正確處理好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之間的關系
古語有云:德為立身之本。關于語文教學與德育的關系,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語文是點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顆火星?!弊尩赖碌墓饷⒄者M小學生的心田,促使道德的種子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是小學語文教學是開展德育的價值所在。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相輔相成、辯證統(tǒng)一
語文學科具有得天獨厚的德育優(yōu)勢。因為語言和文字是承載思想、表達情感的重要載體。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既要符合國家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要蘊涵豐富的思想內涵,可以說每一篇選入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章都是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小學生德育的重要范本和依據。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對豐富的德育資源始終保持清晰的德育取向。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層次目標,就是要引導小學生對語文教材文本思想感情的領悟和意蘊品質的內化。小學語文教學是思想內容的重要載體,是開展小學生德育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把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既能加深小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運用,又能使德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因此,小學語文不僅是一門集語言認知、閱讀理解、文學欣賞、寫作運用于一體的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思想教育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教會小學生進行思維和交流,更重要的是發(fā)揮幫助小學生認知世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載體作用,它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而豐富,具有鮮明的人文色彩,在對幫助小學生進行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會責任感的孕育的過程中發(fā)揮著導向作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根據語文學科特點和規(guī)律,找準德育切入點,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的目標,也使小學生在品德塑造中提升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應在內容與形式的融合中升華小學生的道德認知
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小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掌握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獲得最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還要使小學生從中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培養(yǎng)。這是社會賦予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因此,教師要正確處理好語文教學與德育之間的關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關鍵內容,例如,抓住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重點、難點、美點等內容,用一個詞的提煉、一句話的概括或一個問題的設置,來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思考,引導小學生分析文章最能震撼人心的語言文字,讓他們把這些寶貴的精神資源植入內心,使小學生受到精神的感召和觸動,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時,教師除了從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上指導學生敘述背景、描述場面,還要引導小學生在學習狼牙山五壯士以身殉國故事的同時感受他們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愛國主義精神,領會當今中國的和平榮盛來之不易,從小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遠大理想。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的路徑思考
要實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良性互動與深度融合,就要合理處理好語文課堂教學與德育之間的辯證關系,這就意味著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注重把德育內容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的各個場景、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項活動中,使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相輔相成,達到水乳交融的境界。
(一)依托語文教材,滲透道德教育
德育應成為語文教學目標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是實施語文教學的現(xiàn)實基礎?,F(xiàn)行的語文教材中收錄的課文,許多都是經典美文。并且,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的時代背景和育人意蘊。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關注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為小學生理解文章內容做好鋪墊。
在學習《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時,二年級的小學生對故事發(fā)生的歷史背景不夠熟悉,教師可以讓小學生課前自主收集有關文章和故事背景的資料,使小學生在素材的積累和學習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吨斓碌谋鈸窋⑹隽酥斓潞蛻?zhàn)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課文以“扁擔”為題,以小見大,闡釋了朱德以身作則、與戰(zhàn)士同甘共苦的可貴品質。教師在引導小學生洞察作者蘊涵在文章中對朱德的敬佩和贊嘆之情的同時,激發(fā)小學生的內心共鳴,使他們產生奮發(fā)向上的情感追求。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文本解讀,借助背景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小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中發(fā)揮正向的德育效果。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共鳴
在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針對閱讀素材進行鑒賞的過程中,對具體的德育內涵進行深入挖掘,并鼓勵學生進行道德層面的有效分析,使學生能在深入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認知,全面提升學生的品質素養(yǎng)。從而保證學生的閱讀和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滲透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重要的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強烈的“既教書又育人”的責任意識。一般而言,教學情境可以增強小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較強的探索欲望與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融合要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情景激發(fā)的情況下使小學生主動接受德育的熏陶。在具體的語文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創(chuàng)造真實有趣的場景,幫助小學生獲得深刻的體悟,以引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
如在學習《軍神》時,教師可以利用三國時期蜀國名將關云長不用麻藥,請神醫(yī)華佗刮骨療傷的故事來導入,切入正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主人公是一位拒絕使用麻醉劑,咬牙忍受了72刀刀割之痛,被實施手術的沃克醫(yī)生尊稱為“軍神”的劉伯承。為了讓小學生體會劉伯承堅強的意志,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日常生活中,你有被水果刀、菜刀傷到的經歷嗎?你受傷后是什么感覺?當時你最想做的是什么?如果你不慎傷到了自己的身體,你會怎么做?接下來,讓小學生用之前學過的詞形容傷及身體的痛苦感受,如切膚之痛、痛入骨髓、痛不欲生、痛苦不堪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相關內容對小學生進行意志品質的教育。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有益于培養(yǎng)小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語文即生活。小學語文教學融入德育,就是要激發(fā)小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小學生從感情上產生共鳴,在入情入境中受到德育熏陶。
(三)結合閱讀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遵循小學生這一時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創(chuàng)設開放性的閱讀課堂。通過字、詞、句的深層剖析,解讀課文的內在思想性,使學生由技能的學習逐步實現(xiàn)思想的升華。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識字是幫助小學生閱讀課文和學好語文的基礎。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德育具有可操作性。教師可以抓住識字教學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結合漢字的結構、筆畫、形體等特點或者結合解釋字詞句的含義,既可使識字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而且也為德育的滲透提供契機。如講述“疆”這個字的字義,教師可以結合工具書,告訴學生“疆”有邊界、疆土、極限之義。
如在《樹之歌》一文中,“樺樹耐寒守北疆”一句中的“疆”,指的就是“邊界”。而在《少年中國說》中,“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一句中的“疆”字的字義為“極限,止境”。由這個字所組成的詞非常多,如“邊疆、疆域、疆干、疆土、疆塞、故疆”等。從字形來看,“疆”字由弓、土、田組成,而且,“土”在“弓”的里面,“疆”字就是拿起弓箭拿起武器去捍衛(wèi)的意思。通過這樣的識字教學方式,學生會由“疆”這個字而明白: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的祖先經過浴血奮戰(zhàn)得來的。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珍惜祖國的每一寸土地。此外,朗讀活動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練習的重要方式。朗讀活動的目的并非讓小學生機械地把原文讀出來,而是在朗讀中要求小學生在尊重原文思想的基礎上轉換成小學生所形成的個人認知和思想,強化小學生對原文的句子或段落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延安,我把你追尋》等現(xiàn)代詩歌時,可以讓小學生自由朗讀,帶著自己的感受讀懂、讀透。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苯處熢谥笇Ю首x上不僅要讓小學生讀美文,更應該讓小學生在朗讀中樹立堅定的愛國情操,使德育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四)運用常規(guī)教學,進行德育熏陶
小學生對教師都有一種崇拜和渴望親近的心理。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和指導,有益于將小學生的道德認知轉變?yōu)閷崒嵲谠诘牡赖滦袆印PW生道德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和教育成效取決于學習語文教師是否具有高度的德育敏感性和豐富的德育經驗。小學語文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小學生而言具有極佳的榜樣和示范作用。教師良好的言行舉止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對小學生學習掌握知識的啟迪和引導,還體現(xiàn)了教師對小學生良好品德的熏陶和塑造。教師的一言一行是最直接的教育資源,教師的人格魅力是德育滲透的外在體現(xiàn)。此外,教師在課堂管理與小學生的常規(guī)接觸中,時刻都要提醒自己確保儀表保持端莊文雅,舉止規(guī)范文明得體,談吐優(yōu)雅措辭嚴謹,注重發(fā)揮為人師表的表率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還要有開拓的視野和高尚的情操,以至誠、至真、至愛的人格力量去引領小學生成長,使他們不斷提升道德境界。
四、結語
人無德不立。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既在于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更在于幫助學生立德。這是小學階段培養(yǎng)目標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是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這一根本目標的重要舉措,但是,促進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的融合是一項艱巨而又長期的工作,需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將德育的鮮活素材滲透于語文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和各活動中,通過課堂上講述的生動鮮活的事例,教材中刻畫的鮮明具體的形象,襯托特定的時代背景,渲染作者的豐富情感,使小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影響,在提升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同時,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的轉化,推動教學體系向育人實效的升華。
(吳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