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
不少獨生子女因為家里缺乏競爭者,能獨享獨占生活資源,缺乏緊迫感,更缺乏競爭意識,以致做事拖拉、磨蹭,拖延癥嚴重。
女兒萌萌做事總是拖拖拉拉,讓我很頭疼。
一個周六的早晨,看窗外陽光明媚,適合出游,我便約閨蜜小徐一起帶孩子去市郊的草莓園摘草莓。
約定了出發(fā)時間,我催促萌萌趕緊起床:“一會兒咱們和你小徐阿姨去草莓園摘草莓!”萌萌嗯了一聲,我就去衛(wèi)生間刷牙洗臉了。
洗漱完畢,化妝前我到萌萌房間看了一眼,她居然還躺在被窩里,我急得掀了她的被子:“懶蟲快起來!不然我就自己去,不帶你了?!泵让冗@才起床穿衣,一邊穿一邊跟我說:“媽媽,剛才我做了個好奇怪的夢,夢見一條魚飛到了我床上……”我沒心思聽:“知道了,趕緊刷牙洗臉去。”
萌萌刷牙時,我已準備妥當,坐在客廳一邊刷學習強國一邊等她。等我做完了學習強國的每日答題,萌萌還沒從衛(wèi)生間出來。我過去一看,她正在玩牙膏泡泡。我氣不打一處來,朝她屁股上拍了一下:“真是公主不急急死娘娘,慢得跟蝸牛一樣!”
就這樣浪費了很多時間,等萌萌終于收拾停當,已經(jīng)10點了。出門吃早餐,又花了近1個小時。閨蜜按約定時間已率先出發(fā)。我估算了一下,到草莓園要40多分鐘,也就是12點左右我們才能趕到,又到吃午飯時間了。而萌萌下午2點還要上書法課,在草莓園玩不了一會兒就得往回趕,時間太緊張。我只好對閨蜜爽約,臨時改變計劃,帶萌萌就近逛了逛公園。
女兒的拖延癥已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我覺得必須想辦法治治她。
晚上刷微信朋友圈,無意中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說,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喜歡吃活魚,而沙丁魚捕撈后喜歡在魚艙里扎堆,擠成一團導致窒息而亡。為了讓沙丁魚保持鮮活,挪威人想了個辦法,在魚艙里放幾條鲇魚。鲇魚會攻擊沙丁魚,沙丁魚為躲避攻擊就會不停地游動。這樣一來,沙丁魚不但不會在運輸途中死掉,到達港口后仍活蹦亂跳。人們稱這種現(xiàn)象為“鲇魚效應”。后來,鲇魚效應被廣泛應用于管理學中,比如通過個體的中途介入來激勵整個團隊,在團隊中形成競爭氛圍。
我不由得想起了之前有一次帶女兒到親戚家做客的經(jīng)歷。那天,女兒和她小表哥哲哲一起捉迷藏、玩玩具,非常開心,到了午飯時間還想繼續(xù)玩,不愿上餐桌吃飯。而哲哲一聽到大人招呼吃飯,立即洗手上了餐桌,大口吃飯的樣子受到大家一致贊揚。我特意提高嗓門說:“哲哲真棒,吃飯又大口又認真,怪不得長得這么高。”女兒聽了,立即扔掉手里的玩具,坐到哲哲旁邊也大口吃起飯來。
這不就是鲇魚效應在起作用嗎?看來女兒需要一條能激活她內(nèi)驅(qū)力的“鲇魚”,以增強她的緊迫感和競爭意識,進而治愈她的拖延癥。
之后的又一個周末,正好我單位組織游園活動,可以帶家屬,我就打算帶女兒一起參加,并提前和她約定了周六早晨的起床和出發(fā)時間。
誰知到了周六早晨,在約定的起床時間,萌萌的拖延癥又犯了,賴在被窩里不出來。我早有預料,但沒有像以前那樣催她起床,而是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包公主換裝SY88貼紙在她眼前晃了晃:“萌萌,咱倆來個比賽吧,看誰先做好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你要是能贏我,我就獎勵你一張貼紙?!迸畠阂恢焙芟矚g卡通類貼紙,我手上的這包公主換裝SY88系列貼紙更是她早就夢寐以求的。她頓時來了精神,手腳麻利地穿上衣服,沖進衛(wèi)生間刷牙洗臉,生怕落后。我有意放慢速度讓著她——畢竟是第一次當“鲇魚”,我的目的不是贏她,而是適度地刺激她。
女兒洗漱完畢,我還在涂口紅。她一臉勝利的喜悅:“媽媽,我贏了!”我朝她豎起大拇指:“嗯,動作好快,獎勵你一張貼紙?!?/p>
我來做鲇魚——競爭者,再許以適當?shù)莫剟?,以調(diào)動女兒的積極性,提高她的做事效率,效果非常好。而且,這個辦法屢試不爽,不管是起床、吃飯,還是整理房間、戶外鍛煉,女兒都不再拖延,積極性與競爭意識都明顯增強,拖延癥很快被治愈。
后來我又試著在培養(yǎng)女兒閱讀習慣上引入鲇魚效應,也取得奇效。
我先從網(wǎng)上買了一套《西游記》,收到書后故意提高嗓門跟老公說:“這套《西游記》超級好看,特別搞笑。”女兒在一旁聽了立即來了興致:“媽媽,是什么書?我要看,我要看?!薄安恍胁恍校∥疫€沒看呢!而且我看完以后你爸可能也要看?!边呎f我邊對老公使眼色。老公會意,也爭著要看。女兒一看《西游記》這么搶手,豈肯輕易罷休?堅持要求她先看。
一番激烈爭奪后,我假裝妥協(xié):“那好吧,讓你先看,給你三天時間,看不完也得讓我看?!迸畠喝绔@至寶,寫完作業(yè)后電視都不看了,捧起《西游記》看得津津有味,看到精彩情節(jié)還發(fā)出陣陣笑聲。
現(xiàn)在,每天晚上睡覺前女兒都會看至少半小時課外書,閱讀習慣漸漸養(yǎng)成。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缺乏競爭者,總能獨享獨占生活資源,就可能缺乏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以致做事拖拉、磨蹭,拖延癥嚴重。家長不妨借用鲇魚效應,引入競爭者,或者自己當“鲇魚”來刺激孩子,讓孩子緊張起來、行動起來。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