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力量,馮小利,殷蘭芳,唐文娟,柏 慧
衰弱綜合征是一種老年常見綜合征,臨床主要表現為生理儲備功能下降、抗應激能力與維持自身穩(wěn)定狀態(tài)能力減退,易導致老年不良健康結局的發(fā)生[1]。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因各種原因所致心肌損傷、導致心肌結構與功能變化、引起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降低的一組臨床綜合征[2]。相關研究[3-4]表明,CHF與衰弱綜合征均為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的慢性炎癥反應所致的全身性多系統(tǒng)功能紊亂,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礎。衰弱可作為老年CHF預后的評估指標,合并衰弱的老年CHF死亡率17%,明顯高于非衰弱老年CHF的10%[5]。有關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危險因素文獻報道較多,但多局限于一般臨床資料分析,本研究從一般資料、合并疾病、實驗室指標入手,分析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的相關危險因素,旨在為臨床早期診斷識別、綜合干預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老年CHF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6]相關診斷標準;(2)年齡≥60歲;(3)意識清晰,能獨立配合本次調查研究者;(3)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告知研究事項后病人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者;(2)合并嚴重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者;(3)嚴重或疾病終末期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1)臨床特征調查問卷:采用自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臨床特征調查問卷》,包括一般資料、合并疾病、實驗室指標等。(2)老年衰弱評估量表:采用楊麗峰等[7]老年衰弱評估量表進行測評,包括生理(16條目)、心理(8條目)、社會(5條目)、環(huán)境適應(6條目)等4維度共35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是”計1分、“否”計0分評分。分值越高,衰弱程度越嚴重。衰弱判斷標準:總分≥25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952。
1.2.2 資料收集 (1)對參與調查者進行組織培訓,學習掌握相關調查內容及方法,要求其在調查過程不作任何引導性的解釋。(2)采用現場統(tǒng)一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法,問卷采用統(tǒng)一指導語,由病人或家屬獨立完成。對于填寫困難的問題,由經過培訓的調查者逐條詢問后作如實記錄。共發(fā)放調查問卷200份,回收187份,其中有效問卷184份,有效回收率92%。(3)采用查閱病歷資料的方法,收集病人實驗室相關指標。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t檢驗、χ2檢驗和logistic回歸分析。
2.1 衰弱現狀 184例老年CHF病人中,男90例,女94例,年齡61~84歲。衰弱評分18~27分,平均(21.42±3.12)分。其中衰弱綜合征病人(衰弱綜合征組)66例,發(fā)生率35.87%(66/184)。
2.2 臨床特征比較 衰弱綜合征組年齡、獨居、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分級(NYHA分級)(Ⅲ級+Ⅳ級)、合并疾病(2~7種)、肌酐(Cre)高于非衰弱綜合征組,血紅蛋白(Hb)、白蛋白(ALB)、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低于非衰弱綜合征組(P<0.05~P<0.01)(見表1)。
表1 老年CHF病人臨床特征比較[n;百分率(%)]
2.3 相關危險因素 以衰弱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臨床特征進行賦值(見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合并疾病數量、Hb、Cre、LVEF是老年CHF病人衰弱綜合征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P<0.01)(見表3)。
表2 各自變量賦值表
表3 老年CHF病人衰弱綜合征危險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我國約有1 500萬心力衰竭病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群體占比超過60%[2]。衰弱是時下老年醫(yī)學研究的熱點課題,作為誘發(fā)多種不良健康結局的獨立危險因素,以衰弱作為預測指標和干預項目進行早期識別和管理,可更好地改善老年病人的臨床結局及生活質量[8]。相關研究[9]表明,老年群體衰弱發(fā)生率約為7%~15%,衰弱屬于一種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綜合征,更易發(fā)生于老年CHF病人中。JHA等[10]一項系統(tǒng)研究表明,老年CHF病人衰弱征發(fā)病率為18%~54%。因此,分析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臨床特點及相關危險因素,對于指導干預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就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184例老年CHF病人中,并發(fā)衰弱綜合征病人66例,發(fā)生率為35.87%,與劉春香等[11]報道的36.5%(88/241)基本相似,說明老年CHF病人中并發(fā)衰弱綜合征是一個十分普遍的現象,其中生理衰弱最為明顯,主要表現身體活動量降低與疲乏感增強,應引起全社會足夠的關注。CHF、綜合衰弱征均為年齡相關性疾病,老年CHF病人生理機能逐漸衰退,抵抗外界刺激能力低下,是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的獨立危險因素[12]。相比男性老年CHF病人,女性更易發(fā)生神經-肌肉失衡與骨質疏松癥的風險,同時女性抵抗外界不良刺激能力更弱,也是發(fā)生衰弱綜合征的高危人群[13-14]。NYHA心功能分級是反映疾病嚴重程度的主要指標,NYHA分級越高,表示心功能、運動功能越差,是識別衰弱身份危險的主要指標[15-16]。動物實驗證實,豐富環(huán)境及居住方式可通過改善快速老年小鼠認知功能、記憶功能等途徑延緩衰老[17]。LIU等[18]研究認為,與家人同居也能排除老年人心中苦悶與孤獨,培養(yǎng)樂觀情緒,進而拮抗衰弱風險。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應激適應能力的退化,常合并多種疾病。崔娟等[19]研究報道,74.2%的老年居民至少合并一種常見慢性病,75歲以上老年居民合并5種常見慢性病比例更是高達80%。如冠心病、衰弱綜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礎均與炎癥通路激活有關,過度的炎癥浸潤也會導致機體活力與食欲下降[20]。實驗室指標是識別老年衰弱綜合征的客觀性指標,本研究中,衰弱綜合征組Cre高于非衰弱綜合征組,Hb、ALB、LVEF低于非衰弱綜合征組,與彭一星等[21]文獻報道基本相似。
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是一個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一因素分析難以揭示其發(fā)生的內在規(guī)律。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年齡、合并疾病數量、Hb、Cre、LVEF是老年CHF病人衰弱綜合征的獨立影響因素。提示我們更應關注高齡、心功能低下、合并多種疾病老年CHF病人的綜合干預,實施個性化的干預計劃,以延緩老年CHF病人衰弱進展。
綜上,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風險較高,與年齡、合并多種疾病、心功能等因素相關。應加強對老年CHF病人這些因素的早期鑒別與診斷,及時識別并發(fā)衰弱綜合征的風險,預防衰弱綜合征的發(fā)生,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對象均來自同一家醫(yī)院,且觀察指標相對較少,難以綜合反映老年CHF病人并發(fā)衰弱綜合征的全部,需要擴大樣本、從更多角度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