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蕓歡
摘要:手術是對患者疾病進行治療的重要方式,能以較快的速度促使患者病情恢復。手術操作中,需要根據(jù)手術部位以及手術方式采取不同的手術體位。合適的手術體位有利于充分暴露手術部分,能保證手術工作順利完成?;诖?,文章闡述手術體位安置的細節(jié)管理以及護理進展。
關鍵詞:手術;體位安置;細節(jié)管理;護理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6--02
標準手術體位是由手術醫(yī)生、麻醉醫(yī)生、手術室護士共同確認和執(zhí)行,根據(jù)生理學和解剖學,選擇正確的體位設備和用品,充分暴露手術視野,確?;颊甙踩c舒適。體位的構成因素主要包括患者臥姿、手術床以及體位墊[1]。合理的手術體位能讓醫(yī)生更加直觀的看見術中需要的手術部位,方便醫(yī)護工作人員的手術操作,還能減少因體位安置不當引起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不同的手術體位適合不同的手術方式,護理工作人員應對體位護理知識進行全面掌握,了解不同體位的安置方式。同時,在手術中,護理工作人員還應注重患者的安全性,防止由于體位不當對患者皮膚、骨骼等產(chǎn)生影響,造成患者肢體損傷等[2]。手術體位安置工作應在麻醉完畢后實行,確保手術工作順利完成,同時保證患者的舒適度,從細節(jié)處對手術體位安置工作進行管理,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本文探究手術體位安置的細節(jié)管理以及護理進展。
1.安置手術體位護理標準與注意事項
手術體位安置過程中應重點注意的是保證患者的安全性,提升患者手術舒適度[3]。在對患者進行體位固定的過程中,應將患者的手術部位充分暴露。并且,在調(diào)整體位時應重點關注患者的呼吸情況,確保患者呼吸循環(huán)順暢,防止患者在手術中產(chǎn)生損傷。針對患者手術的實際需求,及時處理患者體位安置工作,讓手術操作更加方便。
在手術體位護理中,應保證護理工作安全標準。第一,術前應對手術床進行清理消毒,保證手術床整潔衛(wèi)生,提升患者的手術舒適度,同時,防止患者皮膚過分暴露,注意對患者進行保暖。在體位調(diào)整中還應將患者的四肢固定在其合適的位置上,通過調(diào)整肢體位置以及固定方式,防止患者肢體神經(jīng)產(chǎn)生壓迫情況。第三,在使用電刀時注重對患者進行保護,避免患者皮膚與金屬產(chǎn)生接觸,最大限度地確保術中患者安全。第四,手術中要求患者將身體長時間固定在一個姿勢上可能會產(chǎn)生不舒適的情況,因此,護理工作人員能積極使用體位墊進行保護,方便體位安置工作的操作,降低患者手術后產(chǎn)生的疼痛情況,對患者骨隆起部位予以保護,盡可能滿足患者的各種需求。第五,手術體位安置過程中,應確保患者呼吸順暢,保證患者體位安全,防止由于患者自身原因對手術工作造成不良影響。
2.手術體位安置細節(jié)管理與護理措施
手術體位主要包括仰臥位、側臥位以及俯臥位,由以上三種體位演變而成其他的手術體位[4]。文章從以這三方面入手,分析手術體位安置細節(jié)管理工作。
2.1仰臥位
仰臥位手術體位主要針對頭、頸、胸、腹、四肢以及食管中段手術的進行。在上述手術中,對患者進行體位安置,應在患者膝關節(jié)上或下至少5cm左右使用約束帶對患者腿部進行固定,并嚴格控制患者上肢外展,保證其不大于90°。若患者上肢不需要被固定,則應將患者的上肢固定于患者體側,并使用護手板對患者上肢以及各種管道予以保護。當前也有對仰臥位進行調(diào)整,實行頭低足高臥位,該體位安置方式較為有效。蘭自烈[5]曾指出,改良后的頭低足高臥位下行腹腔鏡直腸癌手術,能有效改善患者二氧化碳分壓,能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
例如:頭部手術中包括頭頸手術、眼部手術。在眼部手術中,需要在患者頭部放置一個海綿軟墊,讓患者頭部能呈現(xiàn)自然后仰姿勢的同時保證患者呼吸順暢。頸部手術體位安置中,應在患者頸部墊頸枕,將患者頸部抬高,使頭后仰,將患者的頸部充分暴露出來?;蛘咦o理人員能在患者的頭部墊放頭圈,或通過手術床的調(diào)節(jié)升高背板,降低頸板的方式將患者的頸部伸直,并將患者的頭部后仰。并且,還應在患者頭部兩側放置沙袋,讓患者的頭部保持在中間的位置。
胸部手術中包括心包手術、心臟手術或者乳房手術。在心包手術中,患者左側背部下方應墊有軟枕,將患者左側手臂曲肘上舉,并將其固定在頭架上。心臟手術中護理工作人員在患者背部墊放小沙袋,對患者的體位進行固定,并將患者雙臂放置在擱手架上。乳房手術中,在患側肩部墊放一軟墊,讓患者上臂外伸,放置在軟枕上,患者健全一側的手臂放置在其身體側面。
2.2側臥位
該體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并且如果不能妥善安置,可能會對患者的胸廓運動造成影響,導致患者呼吸不暢,還會對患者的臂叢神經(jīng)以及血管造成壓迫[6-7]。因此,在對患者實行該體位安置細節(jié)管理與護理中,應注重將患者的頭部以及身體保持平衡,切記扭轉患者頭部或將患者的頭部過于前傾或者后傾。
例如:胸外手術時,應對患者的髖部進行固定,在患者恥骨聯(lián)合以及骶尾部位置分別放置擋板。但應該注意的是不要將擋板安置過緊,否則可能會阻礙患者靜脈回流情況,對患者手術工作造成較大的影響。如果安放擋板后發(fā)現(xiàn)患者下肢變?yōu)榍嘧仙?,則應立即對固定部位進行檢查,防止對患者身體造成擠壓,使得患者下肢缺血。
腎臟手術時,將患者上側下肢伸直,并將下部下肢彎曲,呈現(xiàn)90°,讓患者的腰部平伸,使得患者腎臟部位充分暴露。在手術中應將腰橋搖起,對患者腰部姿勢進行調(diào)整。升起的過程中使用海綿墊墊放在腰橋升起的位置,起到緩沖作用。當不需要時,應及時將腰橋下降,防止對患者胸部活動情況產(chǎn)生限制,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引起患者血壓下降等情況。及時將腰橋下降還能有效減輕對患者局部皮膚產(chǎn)生的壓力。當降低腰橋的過程中,不能一次將其降落到原點,否則可能會導致腰橋下緣對患者皮膚夾傷,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降低患者的安全性。
2.3俯臥位
該體位下,患者會受到其自身體重的壓迫,對其呼吸系統(tǒng)造成一定的影響,嚴重者還可能會導致患者產(chǎn)生缺血以及缺氧的癥狀,使得患者體內(nèi)二氧化碳聚集。同時,該體位還會對患者的胸部以及腹部產(chǎn)生壓迫,導致患者手術中出血量增加。在實行該體位安置護理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使用支架對患者進行體位安置輔助,讓患者兩側肋骨、膝部、脛前作為該體位的主要著力點。這樣的體位安置方式能將患者的全部重量集中在以上位置中,減小患者的受力面積。這些部位均是骨隆突處或者肌肉較薄處,在對以上位置產(chǎn)生壓迫的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患者身體產(chǎn)生壓瘡,影響患者治療預后。為此,針對該情況,應及時予以患者合理的護理干預,減輕患者局部產(chǎn)生的壓力,改善患者的壓瘡發(fā)生情況。王晨[8]研究指出,實行舒適體位安置護理干預,能有效緩解患者長期手術產(chǎn)生的壓瘡情況。
因此,在對患者實行該體位安置的時候,應適應支架將患者頭部抬高,讓患者頸部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減小對患者頸部產(chǎn)生的壓迫。同時,應將患者上肢肘部彎曲,放置在支臂板上,向外延伸,呈現(xiàn)90°,防止手術中對患者手臂神經(jīng)造成損傷。還應對患者手臂進行固定,防止其下墜。借助手臂支撐板,將患者的手臂安放在其頭部兩側,固定的過程中既不能讓手臂過于前伸,也不能過于外展,否則可能會導致患者臂叢神經(jīng)受損或者血管損傷等情況。使用軟墊對患者胸部進行支撐,讓患者胸部保持懸空,防止對患者呼吸系統(tǒng)造成影響,同時防止男性患者會陰部以及女性患者乳房部受壓。將雙腿置于軟枕上,保持功能位,雙下肢略分開,踝關節(jié)自然彎曲,足尖自然下垂,骨突處給予軟墊保護。在固定患者頭部的過程中,應注重患者面部與頭托之間的關系,確?;颊吣橆a與額頭能充分接觸頭托,保證患者頭部平衡。應避免患者面部一點或者一側與頭托接觸,該方式可能會導致患者面部皮膚受到不正常擠壓,影響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在1h之內(nèi)應將患者頭部托起,并適當調(diào)整患者姿勢,防止其長時間承受壓力,防止長時間壓迫導致患者面部皮膚產(chǎn)生擠壓受損。在調(diào)整頭部姿勢時,護理工作人員應用手拖住患者的下頜以及頭頂,禁止從兩側托起患者面頰,防止由于面部皮膚緊繃,導致患者面部受損,提高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3.手術體位安置的護理進展
以往患者手術過程中護理工作人員能為患者提供常規(guī)護理干預方式,指導并輔助患者接受檢查,以口頭告知的方式讓患者了解手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及體位安置情況?;颊咴谧o理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能了解手術中的基本體位,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醫(yī)護工作人員的治療工作。但是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部分患者存在手術體位不準確的情況,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可能會加大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提升患者手術成功率,當前手術體位安置護理工作更加細致,效果更佳。
第一,健康知識宣教。手術體位是根據(jù)手術工作的實際需求決定的[9-10]。當患者進入到手術室后,應在患者清醒時做好知識講解工作,讓患者了解手術體位安置的重要性,并引導患者積極主動的配合手術體位安置工作。在患者合作下,確保手術體位安置工作準確無誤[11]。
第二,手術準備工作。一般情況下,手術中患者需要根據(jù)患者手術情況以及麻醉方式建立靜脈通路,小手術患者需要建立一條靜脈通路即可,全麻手術或者危重手術一般情況下需要建立兩條或多條靜脈通路。護理工作人員能依據(jù)手術需求,利用靜脈通路向患者輸送藥物以及血液等。
第三,確?;颊呤孢m度。在實行體位安置護理時,應重點關注患者的體位固定情況。保證固定位置牢固舒適,防止患者體位移動的同時減少對患者身體產(chǎn)生的傷害[12]。使用電刀進行的手術,應將電極板放置在患者肌肉豐滿的位置,并充分與患者身體接觸,將患者以及電極板固定,防止電極板以及患者身體產(chǎn)生位移,將患者燙傷。對于需要行側臥位的患者,應在患者胸前以及臀部等地方防止軟枕,并使用束縛帶將軟枕固定,將患者的上肢放置在托架上,對其固定。固定的過程應盡量保持松緊適宜,以免長時間的擠壓,導致患者產(chǎn)生血管損傷、神經(jīng)損傷等情況。
第四,小兒手術體位安置。在對小兒實行體位護理中,應考慮到小兒身體與成年人相比較為嬌嫩,呼吸能力以及肺泡發(fā)育不完善。因此,在對小兒實行體位安置護理時,應保持動作的輕柔性,使用棉墊將患者四肢包裹,防止對患者身體產(chǎn)生擠壓,進而導致患者產(chǎn)生損傷。同時還應將患者的深部使用棉墊固定,防止對其造成擠壓。固定工作應保證牢固,防止患者手術中產(chǎn)生躁動情況,影響手術正常進行。當患兒實行側臥位手術時,應注重該體位對其胸腹部產(chǎn)生的擠壓,手術中應加強對患者的巡查,及時發(fā)現(xiàn)可能會產(chǎn)生的問題,并予以積極的解決。
第五,留置管道護理。部分手術中會對患者留置尿管,該措施是手術前應做到準備工作。在術中對患者流尿量進行觀察,能了解患者的腎功能情況。在手術中將患者膀胱排空能防止在手術中對相鄰臟器產(chǎn)生影響,也能有利于將患者手術所需臟器呈現(xiàn)在患者面前。在對患者實行體位安置前,應將患者的導尿管進行妥善處理,既不能對其進行壓迫,導致導尿管扭曲等,又需要保證導尿管通常,方便手術過程中及時觀察患者的尿量[13-14]。
第六,皮膚護理。手術中還應對患者的皮膚實行管理,確保患者手術過程中安全性以及舒適性,進而減少患者并發(fā)癥的產(chǎn)生[15]。
總而言之,手術體位的安置是術前準備的一項重要工作,正確的手術體位是手術成功的基本保障,手術體位安置護理工作是針對患者手術過程中實行的有效護理干預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手術舒適性,降低對患者身體產(chǎn)生的損傷。
參考文獻:
[1]蘇清彬,彭文君,葉麗群. 神經(jīng)外科側臥位手術的體位改良聯(lián)合流程化安置[J]. 護理學雜志,2021,36(7):43-46.
[2]秦露露,藍麗. 甲狀腺手術體位護理的研究進展[J]. 大眾科技,2021,23(4):96-98.
[3]曾黎麗,楊艷,韋慶福. 腹腔鏡前列腺癌根治術患者手術體位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2):112-114.
[4] 劉靜,顧曉慧,蔡玲玲. 改良手術體位結合多元化疼痛護理對胸腔鏡肺葉切除手術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8):117-119.
[5] 蘭自烈. 改良截石頭低足高臥位在腹腔鏡直腸癌手術體位護理中的應用[J]. 黑龍江醫(yī)學,2021,45(22):2418-2420.
[6]呂威. 觀察體位護理在復雜輸尿管結石手術患者中的價值[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21,35(1):114-115.
[7]劉艷玲,唐文珍. 手術室體位護理對手術室腦瘤患者長時間手術壓瘡形成的影響[J]. 中華養(yǎng)生保健,2021,39(4):134-136.
[8]王晨. 手術室體位護理對手術室腦瘤患者長時間手術壓瘡形成的效果觀察[J]. 糖尿病天地,2021,18(11):271-271.
[9]謝曉銳,姚潔. 視網(wǎng)膜脫離患者圍手術期體位護理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國臨床護理,2021,13(6):380-383.
[10]張逵,董恒,何靜,等. 不同體位在后顱窩手術中的應用及護理觀察[J]. 西南軍醫(yī),2021,23(1):70-72.
[11]代曉娟,葛翠云. 體位護理干預在預防手術室腦腫瘤患者壓力性損傷中的應用[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21,31(17):203-203.
[12]蒲柳. 1例強直性脊柱炎伴后凸畸形合并重度骨質(zhì)疏松癥患者行頸椎骨折手術體位護理[J]. 家有孕寶,2020,2(4):156-157.
[13]荊秀麗,牛彥斌,王秀梅. 不同護理體位在腔鏡甲狀腺手術病人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 護理研究,2020,34(19):3493-3495.
[14]蔣少杰,周彩虹. 手術室剪刀體位護理干預對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0):108-110.
[15]左艷風,王彥榮,單世景. 體位護理干預在預防手術室腦腫瘤患者壓力性損傷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20,26(16):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