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糍粑好吃,家鄉(xiāng)的人們也通過打糍粑這一習俗迎接春節(jié)的到來。大人們揮舞著木棒打糍粑,孩子們圍在周圍蹦跳著、歡呼著,等待香氣四溢的糍粑新鮮出爐。小時候的我感覺只要打起了糍粑,整個冬天都是暖暖的。
今年自己參與到打糍粑的過程中,我才發(fā)現(xiàn)打糍粑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簡單,這不僅僅是力氣活,而且還是一項技術活。
首先是淘米,需要提前一天進行。由于今年家里要打的糍粑比較多,淘米也要花費不少時間。我們一大家子人就一塊在水池旁用大水盆把糯米洗凈,然后把洗凈的糯米放在水缸里,裝滿水泡上一宿。
第二天,大伯把提前準備好的劈柴放在鍋灶里,將泡好的糯米放到木甑里蒸熟。待午飯后,冬日的陽光正好,來幫忙打糍粑的鄰居也都過來了,場面很是熱鬧。
在人群的注視下,大伯莊重地掏出一包工具:石臼,木錘子,木拐子,木甑、石膏粉……很是齊全。
“雪兒,把木錘子和木拐子拿到桶里用水泡一會兒?!贝蟛畬ξ艺f。我在接水時,瞥見媽媽正用濕抹布認真擦拭著石臼?!皨?,工具都是干凈的,你這是在干啥呢?”她笑著告訴我,這樣做是防止糯米與石臼、木錘子、木拐子粘連一起,不好捶打。
過了一會兒,嬸嬸和媽媽一起把蒸好的米飯倒入石臼中。霎時間,石臼中冒出騰騰熱氣,氤氳霧氣中,我看到了家人們滿臉的喜悅和期待。接著,大伯和叔叔兩個人拿著錘子圍著石臼把米飯搗成一團,把四周的糯米向中間攏。
錘打的時候,大伯和叔叔兩個人圍著石臼,并不是同時下錘,而是一人錘起,另一人錘落,節(jié)奏錯落有致。你一錘我一錘,他們倆人配合得很默契,不到20分鐘,就看見糯米已由顆粒分明的整粒米,變成黏糊狀了。
雖是冬日,可錘打了沒一會兒,他們就熱得把外套脫下了,又換了另一套工具:木拐子。只見叔叔和大伯拿著木拐子,圍著石臼轉,用力地把粘糊狀的糯米搗成一團,然后他們兩個人一起數(shù)“一、二、三”?!芭椤钡匾宦?,糯米團被翻了一個面。他們依舊重復著剛才的捶打動作。我十分不解地問媽媽:“不是已經(jīng)打好了嗎?”“傻孩子,翻了面才能把糍粑打得更熟,不然,夾生了可不好吃。”媽媽笑著看我說。
正當叔叔和伯伯翻了面捶打時,嬸嬸離開了人群,麻利地搬出桌子,并在上面鋪了一層薄薄的米粉,又拿來石膏粉、搟面杖等物什。不到一小時的功夫,糍粑就打好了。大伯和叔叔兩個人挑起打成一團的糍粑,摔到了桌子上,嬸嬸把打好的一團糍粑用搟面杖鋪展開,把糍粑團搟成約2厘米厚的糍粑圓餅,再撒上一層石膏粉,一張張整齊地摞起來。伯伯和叔叔打完第一團糍粑后,健壯的年輕人輪番上陣,好不熱鬧。
等糍粑冷卻了,我?guī)椭鷭寢尯蛬饗鸢岩粡垙堲亵物炃谐砷L條狀,而后迅速把它們放入缸中。這樣有利于糍粑的保存,聽說保存好的話還能放到夏季農(nóng)忙時節(jié)呢。
除夕這天晚上,我們一家人燒著火炭守歲時,在炭火上烤新鮮糍粑,烤得圓圓鼓鼓,看著糍粑在火上變形綻放,一陣陣清香也撲鼻而來。手打的糍粑顆粒感明顯,焦香中帶脆,即使不加糖也能嘗出麩皮和糯米自帶的香甜。用火烤過的糍粑更是一絕,軟綿綿的,一口酥香,滿嘴甜糯,還可以拉絲。這世界上怎么會有糍粑這么好吃的東西!這種美味和愜意,也是過年最難忘的美食記憶了。如家人所說,打糍粑就是打出吉祥如意的氣氛,被熱熱鬧鬧打出的糍粑,可烤可煮可炸,將陪伴人們整個新年。
責任編輯:賈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