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枝一葉各有分別
        ——高考全國卷作文題任務與要求常用語分類辨析

        2022-03-24 02:34:46王朝輝
        讀寫月報(高中版) 2022年1期
        關鍵詞:作文題指令角度

        王朝輝

        對于語文科考試乃至整個高考而言,賦分為60 分的作文舉足輕重。而作文的成敗又常常取決于審題的是否準確??v觀近幾年高考全國卷作文題,我們可以從作文命題的任務指令及寫作要求中發(fā)現(xiàn)一些常用語。如果考生能于平時認真地品讀、思考、辨析這些常用語,在考試中便能夠更快速、準確地審清題目要求,從而過好審題關,為之后寫出切合題意的高分作文奠定基礎。

        一、材料處理相關用語

        (一)“結合”“綜合”“圍繞”“根據(jù)”

        1.“結合”

        “結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為“人或事物間發(fā)生密切聯(lián)系”。用于作文題中,通常指以某個主題或某種感悟為主,其他材料只起補充闡釋或論證的作用。如“結合材料”,就是要求考生在寫作時,以題目提供的某個主題、話題或某種觀點為主,而材料用以闡釋或論證主題、話題或觀點;有時考題未直接提供主題、話題或觀點,考生便需從命題材料中提煉觀點或主旨,然后又用材料來闡釋或論證。無論是哪種情況,文章的觀點、論證甚或延伸等均必須與材料發(fā)生“密切聯(lián)系”,以達到“相互融合,合成整體”,并“使之形成有機關聯(lián)”。因此,“結合材料”類作文題,一般來講有既定主題,或者材料中已包含較為明確的主題。如2021 年全國甲卷作文題:

        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百年歷程,在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的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經(jīng)深深融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我們過的節(jié)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們唱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我們讀的作品如《為人民服務》《沁園春·雪》《荷花淀》《紅巖》,我們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釗、夏明翰、方志敏、楊靖宇,我們學習的榜樣如雷鋒、焦裕祿、錢學森、黃大年,等等,都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和激勵。我們心中有陽光,我們腳下有力量。我們的未來將融匯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我們處在一個大有可為的時代……

        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題中有任務指令用語“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即要求緊扣“可為與有為”這一主題,以材料的內容來闡釋或論證,并可作適當延伸。本題材料總述了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程中,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已深入我們的血脈和靈魂;接著以節(jié)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樣為例,說明其“給予我們精神的滋養(yǎng)和激勵”;最后說明我們當前的狀態(tài),即精神上“心中有陽光”,行動上“腳下有力量”,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為我們提供了“大有可為”的土壤,即外在客觀環(huán)境。由此,考生在構思時就要先理解材料,在此基礎上,緊扣“可為與有為”這一主題,以中國共產(chǎn)黨走過的百年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闡述“可為”之背景;結合節(jié)日、歌曲、作品、烈士、榜樣等,闡明“可為”之條件或“應當有為”之必要性;結合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賦予青年的歷史使命,議論青年“應當有為”之責任。無論是議論“可為”與“有為”為何,二者關系如何;或如何于“可為”處“有為”,均須結合材料。如此構思謀篇,方為切合題意。近些年全國卷中的此類作文題最多,如2020 年全國Ⅰ卷、Ⅲ卷、新高考Ⅱ卷與2019 年全國Ⅱ卷的“結合材料”,2019 年全國Ⅰ卷的“結合材料內容”,2020 年全國Ⅱ卷的“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2019 年全國Ⅲ卷、2016 年全國Ⅰ卷的“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等。

        2.“綜合”

        “綜合”,《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為“把分析過的對象或現(xiàn)象的各個部分、各屬性聯(lián)合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用于作文題中,它是指把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的多個內容、多個含意整合成一個觀點,而綜合的各內容、各含意之間要有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由此可知,“綜合”類作文題,材料內容及含意通常不止一個,而是有多個;而綜合的基礎是理解,關鍵則是抓住關鍵詞,全面而深入地思考并厘清其中的聯(lián)系。因此,考生構思之前,需要分析并理解材料寫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又分別表達了什么思想,這些內容與思想中哪些是主要的,這些主要的內容與思想之間又有怎樣的邏輯聯(lián)系,最后將這些內容與含意有機地整合起來。“結合材料”的“結合”,處理的是所寫文章與材料之間的關系;“綜合材料”的“綜合”,處理的則是材料與材料之間的關系。如2020 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

        面對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采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取消出訪和聚會;娛樂、體育場所關閉;政務服務網(wǎng)上辦理;學校開學有序推遲;公共服務場所設置安全“一米線”。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

        城鄉(xiāng)社區(qū)干部、志愿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y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快遞員頂風冒雨,在城市鄉(xiāng)村奔波;司機夜以繼日,保障物資運輸;教師堅守崗位,網(wǎng)上傳道授業(yè);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傳遞溫情和力量??挂呙芮辛巳藗兊穆?lián)系。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題的任務指令性用語為“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lián)系’為主題”,屬“綜合材料”類作文題。題中材料有三段。第一段點明背景:面對突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和全國人民緊急行動。第二、三段分別以中心句“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與“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lián)系”談及“距離”與“聯(lián)系”。材料在給出基本觀點的同時,列舉了“距離”與“聯(lián)系”的具體表現(xiàn),闡釋了“聯(lián)系”的重要意義??忌鷮懽鲿r要緊扣主題,結合材料中的背景,圍繞“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來闡述對于“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lián)系”的認識與思考。既不能脫離疫情這一背景,也不能脫離“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來分析,更不能脫離“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lián)系”來議論。否則就偏離了寫作的任務指令要求。近些年全國卷中的此類作文題也比較多,如2018 年全國Ⅱ卷、2016 年全國Ⅲ卷、2015 年全國Ⅰ卷、2015 年全國Ⅱ卷等作文題均給出了“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這一任務指令。

        3.“圍繞”

        “圍繞”通常指以某一問題或事件為中心。用于作文題中,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那就是指寫作時必須以材料的內容及其含意為文章的中心,而不能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也就是說,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始終以材料的內容及其含意為寫作的主題或話題,而不能偏離材料所述內容或材料的主旨。如2018 年全國Ⅲ卷作文題: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特區(qū)口號,深圳,1981

        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

        ——時評標題,浙江,2005

        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新區(qū)標語,雄安,2017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本題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寫作。材料有三句標語:第一句是1981 年深圳特區(qū)的口號,是關于珍惜時間、提高效率的,深圳就是快速發(fā)展的奇跡;第二句是2005 年浙江的時評標題,是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新理念,表明建設生態(tài)文明是中國新的發(fā)展方向;第三句是2017 年雄安的新區(qū)標語,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新政策規(guī)劃。三個不同的時間點,三個不同地域,呈現(xiàn)出中國發(fā)展的軌跡,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從縱向來看,時代之路是變化發(fā)展的;從橫向來看,每一個時代的發(fā)展都有各自的時代特征。在寫作時,考生就要根據(jù)材料的內容性質和主旨方向的指令,整體立意,既不能脫離材料的內容與含意來立意,也不能在三則標語中任選一條或者兩條來立意;要從自身出發(fā),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把國家、時代的三個時間點的理念變化呈現(xiàn)出來。

        4.“根據(jù)”

        “根據(jù)”一般是指以某種事物或行動作為前提或基礎。用于作文材料的處理時,“根據(jù)材料”就是指文章的觀點或主旨必須從材料中來,而在提煉出觀點之后,則以觀點為中心展開議論,在論證的過程中可不一定再出現(xiàn)材料內容。如果寫議論文,一般要求在開篇恰當?shù)匾龌蚋攀霾牧?,從而引出觀點,之后緊扣觀點寫作即可;若開篇沒有出現(xiàn)材料的影子,即使文章主旨符合材料中心,一般也會被視為“空降觀點”,而不能歸為切合題意類文章。須注意:“提煉觀點”必須整體觀照材料,不可斷章取義。如2016年全國Ⅱ卷作文題:

        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社會整體的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對于我們中學生來說,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主要有三條途徑: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

        請根據(jù)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本題有任務指令“根據(jù)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為“根據(jù)材料”類作文題。材料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說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二是說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三條途徑,即課堂有效教學、課外大量閱讀、社會生活實踐。既是“根據(jù)材料”,那么考生就要在整體理解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三條途徑的基礎上,“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可從其中一條途徑說起,議論其與另外兩條途徑之間的關系,或從其中兩條途徑議起,談其與另外一條途徑的關系,也可把三條途徑結合起來,議論提升語文素養(yǎng)的各種方法及它們之間的關系等??傊⒁馊龡l途徑兼顧,不可遺漏。

        (二)“材料”“材料內容”“材料內容及含意”“材料內容及寓意”

        “材料”,《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提供著作內容的事物”,在作文題中是指提供某種信息內容的文字、圖表、漫畫等,它既包括材料的內容,也包括材料的形式。而“結合材料”“根據(jù)材料”或“綜合材料”中,“材料”著重指材料的內容,其中也包括材料的含意。一般而言,在作文題中,“結合材料”指在寫作時要出現(xiàn)材料給出的人物或事件或語句(即材料內容),或者出現(xiàn)材料含有的意思(即材料含意)。如2021 年全國甲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請結合材料,以‘可為與有為’為主題,寫一篇文章?!?/p>

        “材料內容”于作文題中,一般指文字材料所敘述的具體事件或者圖畫材料所呈現(xiàn)的人物事件,也包括了材料的含意或主旨。如“結合材料內容”,它是指考生在寫作時,可從材料給出的人物、事件或語句立論或闡釋主題,并在議論的過程中以材料所述人物或事件來論證;而不僅僅只在文中涉及材料的含意或主旨。也就是說,較之“結合材料”,“結合材料內容”要求引述材料更為具體翔實一些,它要求考生在文章里出現(xiàn)材料所述的人物或事件甚至語句。較之“材料”一詞,“材料內容”的要求更為明確、具體。如2019 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p>

        “材料內容及含意”一語,近年來出現(xiàn)于作文題中的頻率較高。此用語中,“內容”與“含意”相對而言,二者就要相互區(qū)別。那么,“內容”應側重指材料中展示的相對顯性的人物、事件、語言等,即材料的表層信息,考生可直接讀懂的信息;而“含意”則指內在的深層信息,需要概括分析的信息,為相對隱性的信息,一般指材料的中心或主旨等。此處不說“內容和含意”,而是說“內容及含意”,旨在取消內容的獨立性,強調內容與含意的緊密相關性,以防立意偏題者魚目混珠。如2020 年全國Ⅱ卷作文題的寫作要求之一即為“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完成寫作任務”。

        “材料內容和寓意”偶爾也出現(xiàn)于作文題中。關于“含意”與“寓意”,《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 版)的解釋是:“含意”,(詩文、說話等)含有的意思;“寓意”,寄托或隱含的意思。用于作文題中,“含意”應指材料的深層意義或言外之意,通常是就一般性材料而言;而“寓意”指有所寄托、更為隱晦的意思,通常是就寓言、故事、漫畫等主旨更為委婉含蓄的材料而言,一般帶有一定的針對性或指向性,如對社會某類現(xiàn)象的諷刺或批判等。如2019 年全國Ⅲ卷作文題的寫作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2021 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思考?!?/p>

        二、寫作內容指向用語

        (一)“啟示”“感觸”“感受”“感悟”

        “啟示”,啟發(fā)指示,使有所領悟。用于作文題中,“啟示”是指材料本身告訴讀者的道理,或者說是材料所隱含的哲理,一般指材料固有的客觀存在的含意;通常其后會有“思考”“感悟與思考”等詞相呼應,反映材料讓人有所領悟的認知過程。如2021 年全國乙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021 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p>

        “感觸”,指接觸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情緒。它強調以感覺為基礎,屬于反映事物表面特性的感性認識,既包括對事物產(chǎn)生的某種情感,也包括對事物的一定的認識與理解。用于作文題中,通常其后會有“感悟與思考”等語與之呼應,反映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如2020 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017 年全國Ⅱ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無數(shù)名句化育后世。讀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樣的感觸與思考?”

        “感受”,體會。它與“感悟”“感觸”相近,但在作文題中,較之“感悟”,“感受”側重對某件事情產(chǎn)生的較為直觀或膚淺的看法,其后也常會有“思考”等詞與之呼應;較之“感觸”,“感受”側重對某件事情更為理性的認識,比“感觸”的認識更深一些。如2020 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之一即為“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fā)言稿”。

        “感悟”,人們對特定事物或經(jīng)歷所產(chǎn)生的感想與體悟。用于作文題中,它是指考生閱讀材料而從中悟到的某種感情或道理,帶有一定的主觀性,但其中理性思維更多一些。用于作文題中,它通常與“思考”一起出現(xiàn),構成“感悟與思考”一語。如2021 年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之一即為“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二)“認識”“態(tài)度”“看法”“評價”

        “認識”是指人的頭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作文題中的“反映你的認識”的“認識”側重指對材料的理解,其后面常有“評價”“思考”等詞與之呼應。如2021 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思考?!?/p>

        “態(tài)度”,是個人以自己的需要為標準對客觀事物給予的評價或評估,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后面也常帶有“看法”“理由”“思考”等詞與之呼應。如2015 年全國Ⅰ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p>

        “看法”,對客觀事物所持的見解、觀點與認識。由于此語帶有較強的主觀性,其后也常會有“認識”“理解”“權衡”等詞與之呼應,一起引導學生理性思考。如2016 年全國Ⅱ卷作文題的任務指令:“請根據(jù)材料,從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出發(fā),比較上述三條途徑,闡述你的看法和理由?!?/p>

        “評價”,是對某個人或事物或其他對象的衡量、評定的過程;由于其本身就是一種認識、理解、思考的過程,是對考生的一次思維的訓練。一般較為客觀。如2021 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的寫作任務指令之一即為“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

        三、立意角度選擇用語

        1.“自選角度”

        “自選角度”,表明作文題中材料的立意角度較為豐富,意味著考生可較為靈活地選擇文章的立論方向。如2019年全國Ⅰ卷作文題: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可是現(xiàn)實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學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有的說:“我們學習這么忙,勞動太占時間了!”有的說:“科技進步這么快,勞動的事,以后可以交給人工智能??!”也有的說:“勞動這么苦,這么累,干嗎非得自己干?花點錢讓別人去做好了!”此外,我們身邊也還有著一些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

        這引起了人們的深思。

        請結合材料內容,面向本校(統(tǒng)稱“復興中學”)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體現(xiàn)你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題的寫作要求為“自選角度”。材料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闡述正面觀點——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勞動是幸福的源泉,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倡導“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二是呈現(xiàn)不理解、不愿意和不尊重勞動的三種現(xiàn)象。由于要求“自選角度”,在構思時,考生在緊扣主題的基礎上,既可從“是什么”的角度來側重談“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價值和意義;可從“為什么”的角度側重分析“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可從“怎么辦”的角度側重探討“熱愛勞動,從我做起”的具體方式和手段;還可綜合三者來寫。或者從駁論的角度,考生可全面批駁以上三種現(xiàn)象,也可以批駁其中兩種,還可以只批駁其中一種。由于材料內容以呈現(xiàn)反面現(xiàn)象為主,因此,立意行文以駁論為主更佳;如果只是正面闡釋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立意把握材料不夠全面,或許很難獲得高分。

        2.“選準角度”

        “準”,即準確;“選準角度”,即選擇最為準確的角度。什么是“準確的角度”?即針對材料而言,最能反映材料的中心或主旨的立意角度。曾有教育部考試中心的專家將材料作文的立意角度分為中心角度(也稱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次要角度和沾邊角度。無疑,“選準角度”首選“中心角度”,其次是重要角度。而只有選擇中心角度、重要角度立意的文章,才可能獲得高分。如2021年全國乙卷作文題: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贝笠馐?,只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xiàn)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題的寫作要求為“選準角度”。材料首先指出“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明確材料的主要內容是對理想的追求;后以揚雄“弓、矢、的”設喻的觀點進行舉證,頗具普遍意義和啟示作用。其中“弓”為基礎,“的”為目標,“矢”具有方向性,要射中目標需要各種要素共同起作用。楊雄的觀點中,“修身以為弓”是基礎,可理解為通過不斷學習、磨礪、鍛煉獲得一定的才能,修煉良好的品德;“矯思以為矢”是實現(xiàn)理想的方法、策略、途徑,可理解為矯正思想、專心致志、心無旁騖、意志堅定、腳踏實地等;“立義以為的”是最終的目標。根據(jù)任務指令“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等,可知關注點應放在“義”字上,站在特定的時代節(jié)點,從青年的角度,將自己的理想追求與自身實際、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對實現(xiàn)理想過程中的基礎、目標、實踐等進行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才是切合題意的立意角度。

        3.“選好角度”

        “好”,是相對“不好”而言。怎么判斷“好”與“不好”呢?筆者認為,應依據(jù)這樣兩個方面的標準來判斷:一是就材料而言,這個立意角度是“好”的,即準確的;二是就寫作者而言,這個立意角度是“好”的,即考生感覺比較好寫又能寫好、思考比較深入、積累了較多寫作素材的?!斑x好角度”,就是以上兩方面達到完善的地步。比如2021年全國新高考Ⅱ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唐光雨漫畫作品,有改動)

        [注]描紅:用毛筆蘸墨在紅模子上描著寫字。

        請整體把握漫畫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鑒別與取舍,體現(xiàn)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題的寫作要求為“選好角度”。材料為“人”字描紅漫畫。表面上說用筆寫“人”,實際上說做人、為人。材料形象內蘊,4 幅圖畫,分別從起筆到中鋒、收尾及形成方正的“人”字,均有書寫說明。第1 幅圖“撇”書寫說明是“逆鋒起筆,藏而不露”,結合“起”字,“藏”可理解為貯藏、隱藏之意,可意指人生之始應敢于迎難而上,適時積累并隱藏自己的能力、實力,韜光養(yǎng)晦,不外露、不張揚虛浮。圖2 的書寫說明是“中鋒用筆,不偏不倚”,蘊含的道理是人生應該在有為的過程中不偏私,不履斜,不取巧,踏實勤懇,做事為人適宜得體,端方正直。圖3的書寫說明是“停滯迂回,緩緩出頭”,其意為“人”字的那一捺在收筆時要頓一頓,實則是說,人之行事與為人做事講求方式方略,即使勝利在望,在收官階段,也要行穩(wěn),不要輕率冒進倉促而為。最后才能形成圖4 的一個完美端方的“人”字,如此也就可能讓他人去描紅,去模仿,成為別人的榜樣??碱}要求“選好角度”,考生便可選擇自己最擅長的角度立意,如可以談“如何做人”或“書寫人生”;可以談做一個完美端方的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應該如何立身行事;可以談人生如何起步,如何追求目標、追求理想、做事立人、追求美好;還可以談如何看待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或不同的行為,或褒或貶,并結合當下進行辯證思考,寫出作為一個新時代青年的正確認識和評價,表達自己鮮明的人生抉擇。

        當然,以上所列作文題中關于任務指令及寫作要求用語,僅為部分易混淆之常用語;其他常用語因較易理解與區(qū)別,此處便不再一一列舉。此外,隨著時代的變化與形勢的發(fā)展,尤其是國家高考命題評價體系的實施與日趨完善,高考語文的作文試題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其中的寫作任務指令與寫作要求用語也必然會發(fā)生變化。因此,高中的師生都應養(yǎng)成咬文嚼字、辨析字詞的習慣,不斷學習,方能以不變應萬變,從容應對教學學習與考試。

        猜你喜歡
        作文題指令角度
        聽我指令:大催眠術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題全覆蓋
        神奇的角度
        ARINC661顯控指令快速驗證方法
        測控技術(2018年5期)2018-12-09 09:04:26
        一個涉及角度和的幾何不等式鏈的改進
        LED照明產(chǎn)品歐盟ErP指令要求解讀
        電子測試(2018年18期)2018-11-14 02:30:34
        角度不同
        37°女人(2017年8期)2017-08-12 11:20:48
        人啊
        滇池(2017年7期)2017-07-18 19:32:42
        2016高考作文題:在復雜要求中尋求平衡
        金色年華(2016年12期)2016-12-01 04:34:13
        避實就虛,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題
        99久久婷婷国产亚洲终合精品| 亚洲VA欧美VA国产VA综合| 丝袜 亚洲 另类 欧美| 亚洲韩日av中文字幕| 免费在线黄色电影| 欧美第一黄网免费网站| 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免费av在线 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高清网站| 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国模无码视频专区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1区2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中文字幕精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国产在线无码免费视频2021|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少妇完整版|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久久性色av | 亚洲电影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久久久 | 日韩人妻熟女中文字幕a美景之屋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 国产两女互慰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99精品国产99久久6尤物| 国产av综合一区二区三区最新| 国产洗浴会所三级av| 亚洲av成人无码一二三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三级一区二区三| 亚洲AVAv电影AV天堂18禁| 91l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二区| 午夜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Y111111国产精品久久久| 97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 在线观看午夜视频国产| 影音先锋女人aa鲁色资源| YW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av国片精品jk制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