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乾輝
研讀《紅樓夢》,筆者驚奇地發(fā)現(xiàn),與我們生活、工作息息相關的新聞,其實早在曹雪芹生活的清代中葉,就漸趨成熟。換言之,小說《紅樓夢》為我們提供了一幅幅新聞的真實圖景。
小說《紅樓夢》13處寫到“新聞”一詞,現(xiàn)摘錄如下:
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2處寫到“新聞”一詞:
當下雨村見了士隱,忙施禮陪笑道:“老先生倚門佇望,敢是街市上有甚新聞否?”
當下烘動街坊,眾人當作一件新聞傳說。
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2處寫到“新聞”一詞:
雨村因問:“近日都中可有新聞沒有?”子興道:“倒沒有什么新聞,倒是老先生你貴同宗家,出了一件小小的異事。”
第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蕓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1處寫到“新聞”一詞:
湘云一見他這般景況,只當有什么新聞,忙也來一看,也要笑時,忽然想起寶釵素日待他厚道,便忙掩住口。
第三十九回《村姥姥是信囗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1處寫到“新聞”一詞:
鳳姐兒見賈母喜歡,也忙留道:“我們這里雖不比你們的場院大,空屋子還有兩間。你住兩天罷,把你們那里的新聞故事兒說些與我們老太太聽聽。”
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游藝 慕雅女雅集苦吟詩》2處寫到“新聞”一詞:
且說平兒見香菱去了,便拉寶釵忙說道:“姑娘可聽見我們的新聞了?”寶釵道:“我沒聽見新聞。因連日打發(fā)我哥哥出門,所以你們這里的事,一概也不知道,連姊妹們這兩日也沒見?!?/p>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 慈姨媽愛語慰癡顰》1處寫到“新聞”一詞:
紫鵑笑道:“你也念起佛來,真是新聞!”
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閑征姽婳詞 癡公子杜撰芙蓉誄》1處提到“新聞”一詞:
賈政道:“……大家聽見這新聞,所以都要作一道《姽婳詞》,以志其忠義。”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貪夫棒 王道士胡謅妒婦方》1處寫到“新聞”一詞:
鬧了兩日,忽又從金桂的枕頭內抖出紙人來,上面寫著金桂的年庚八字,有五根針釘在心窩并四肢骨節(jié)等處。于是眾人反亂起來,當作新聞,先報與薛姨媽。
第九十三回《甄家仆投靠賈家門 水月庵掀翻風月案》1處寫到“新聞”一詞:
賈政接來看時,上面寫著:“西貝草斤年紀輕,水月庵里管尼僧。一個男人多少女,窩娼聚賭是陶情。不肖子弟來辦事,榮國府內出新聞?!?/p>
第一百一十七回《阻超凡佳人雙護玉 欣聚黨惡子獨承家》1處寫到“新聞”一詞:
眾人又道:“里頭還聽見什么新聞?”
通過摘錄原文,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紅樓夢》中處處寫到新聞。
《紅樓夢》3處提到“邸報”。
第三回《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1處寫到“邸報”一詞:
雨村領其意,作別回至館中,忙尋邸報看真確了。
第七十五回《開夜宴異兆發(fā)悲音 賞中秋新詞得佳讖》1處寫到“邸報”一詞:
尤氏聽了道:“昨日聽見你爺說,看邸報甄家犯了罪,現(xiàn)今抄沒家私,調取進京治罪。怎么又有人來?”
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惡奴同破例 閱邸報老舅自擔驚》1處寫到“邸報”一詞:
回目中直接寫到“邸報”。
現(xiàn)代記者報道新聞,判斷線索(信息)是否有新聞價值,其規(guī)矩是時效性、影響力、顯著性、接近性、沖突性、異常性、人情味、趣味性。那么,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的新聞,是否具有這樣的規(guī)矩呢?筆者試加分析。
對第一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賈雨村打趣倚街而望的甄士隱,是否聽到(看到)了新聞,曹雪芹凸現(xiàn)了新聞的時效性(報道的時間距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愈近,愈有新聞價值)。
而甄士隱跟了瘋跛道人,竟不回家,為什么成了轟動街坊鄰居的大新聞呢?
甄士隱是姑蘇望族,以飲酒作詩為樂,近來突遇愛女失蹤、家遭火災、岳父輕慢,當他聽到《好了歌》,道人夸他“解得徹”后,對人生大徹大悟,故而“飄飄而去”。曹雪芹彰顯了這則新聞的時效性、顯著性(事件中的人物與機構知名度高,新聞價值就水漲船高)、接近性(事件與受眾在地理、情感上越接近,越有新聞價值)、異常性(事件逾越常態(tài),呈現(xiàn)反常性,越有新聞價值)。
對第二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革職后的賈雨村,在維揚地面巧遇在京都做古董生意的舊友冷子興,問他京城有什么新聞發(fā)生。冷子興告訴賈雨村,他同宗家賈政,得了個含玉而生的兒子賈寶玉。這則對話,曹雪芹突出了新聞的時間(時效性)、賈政是榮國公之孫(顯著性)、賈寶玉含玉而生且玉上有文字(異常性)。
對第三十六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賈寶玉隨意躺在床上(因琪官、金釧二事被父親痛打),身旁的薛寶釵正繡鴛鴦戲蓮兜肚(實際上是寶釵乘空替襲人刺繡)被林黛玉、史湘云撞見,黛玉掩嘴笑,湘云想起寶釵待她厚道而掩口不笑。這處場景,曹雪芹表達了新聞要有人情味(事件中包含的元素越能觸動人們的同情心,越能掀起人們的情感波瀾,事件就越有新聞價值)、趣味性(有趣能引發(fā)人們的普遍關注,事件越有趣越有新聞價值)。
對第三十九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京郊的劉姥姥第一次來榮國府,王熙鳳給了二十兩銀子。當年秋天,劉姥姥二進榮國府,送瓜果蔬菜以示謝意。賈母留劉姥姥,精明的鳳辣子讓她講故事逗老太太開心。這則新聞,曹雪芹告訴人們,新聞要在接近性、趣味性上下功夫。
對第四十八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平兒告訴寶釵,賈政因貪戀幾把舊扇子(寶玉弄不來,賈雨村動用權力輕松搞定),把無能的寶玉打了個“動不得”。這則突發(fā)新聞,曹雪芹表達的是,新聞要有影響力(事件影響的人越多,新聞價值越高)、顯著性、接近性、異常性。
對第五十七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寶玉問紫鵑,黛玉的咳嗽病好些了沒有,當他聽說“好些了”時,便笑說“阿彌陀佛”。紫鵑借機打趣寶玉念起佛來。寶玉和紫鵑的一問一答,曹雪芹重點強調了新聞的異常性。
對第七十八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好色喜武的恒王為青州賊所戮,其姬“姽婳將軍”林四娘率女兵為他復仇,亦戰(zhàn)死疆場。眾幕友聽后,賈政要求他們作一首《姽婳詞》,以志其忠義。如同第五十七回,曹雪芹表達了判斷新聞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事件的異常性。
對第八十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夏金桂為擺布香菱(甄士隱之女英蓮),進而彈壓自己的丈夫薛蟠,耍盡心機和手段?!岸冻黾埲藖怼薄澳旮俗帧薄搬斣谛母C”,金桂自導自演的這出鎮(zhèn)魘大戲,曹雪芹強調了新聞的影響力、顯著性、異常性。
對第九十三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賈璉的侄兒賈芹,與水月庵的小沙彌沁香女道士鶴仙勾搭鬼混,被人編成“打油詩”貼在榮國府的大門上,帖上的話被出門上班的賈政看到了。對賈芹的“陶情”行為,曹雪芹強調了新聞的顯著性、異常性。
對第一百一十七回寫到的新聞,其判斷標準分析:
邢大舅、王仁、賈環(huán)、賈薔、賈蕓在賈家外書房劃拳喝酒,怪罪賴大林三來遲了。二人說聽見一個謠言,急忙趕到里頭打聽,原來與咱們家不相干。雖說與己無關,卻見賈雨村要被解到三法司衙門去審問。于是眾人齊問,“還聽見什么新聞?”對大家的關注,曹雪芹著重強調了新聞的顯著性。
曹雪芹知道,一條線索,不可能包含所有的新聞價值判斷標準。但判斷標準越多,新聞價值愈高。
《紅樓夢》中寫到的新聞,其規(guī)矩,曹雪芹早已成竹在胸。正因為有了這些規(guī)矩,雖是小說創(chuàng)作,新聞這種文體亦漸趨定型。
新聞要有長久的生命力,必須守牢真實,尊重趣味,對接需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寫到的新聞,同樣也有這樣的特點。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寫到了劉姥姥講述的新聞故事。賈母久居京城,對市井生活就疏遠了。忽聽村姥姥說鄉(xiāng)村見聞,就來了興致。可是,劉姥姥真實的村野趣聞不大一會兒就續(xù)不上了,而老太太、哥兒姐兒又愛聽,怎么辦?劉姥姥只得編出女孩兒大雪天抽柴草的謊話來誆眾人。面對失去真實性的新聞,曹雪芹自己都難為情了,趕緊說走水了,即發(fā)生了火災,結束劉姥姥繼續(xù)瞎編的尷尬。曹雪芹這樣寫,暗喻說假話是要遭災的。但賈寶玉卻信了,扭住劉姥姥尋根究底??磥?,假新聞的存在,也是有土壤的——那就是存在糊涂的受眾。真實,永遠是新聞的命根子。
《紅樓夢》第三十六回,描繪了林黛玉瞧見的一幅有趣場景。襲人做針線脖子酸了,見寶釵來了,借機出去走走。寶釵就坐在寶玉身旁,刺白綾紅里的兜肚。此刻,“寶玉穿著銀紅紗衫子,隨便睡著在床上”,且“旁邊放著蠅帚子”,這哪里是表弟表姐相見時應有的樣兒!怪不得林黛玉要笑,而且招手讓湘云也來看“稀奇”。曹雪芹深知,有趣味的新聞,方能打動讀者??菔莞砂T的語言,味同嚼蠟的情節(jié),言之無物的事件,是吸引不到讀者的眼球的。只有增強新聞的趣味性,才能把“流量”變“留量”。
《紅樓夢》第二回末、第三回開頭寫了報喜這條新聞,傳播者是張如圭,受眾是冷子興和賈雨村,需求者是賈雨村和張如圭。面對“起復舊員”之信,這3人的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張如圭和賈雨村都是被參革職,獲知信息,重入仕途之希望再次燃燒,故2人欣喜若狂。特別是當官心切的賈雨村,急忙尋找“邸報”,生怕消息不屬實。而做古董生意的冷子興,因為與己不大相關,就不關心起不起復舊員這條新聞。曹雪芹明白,新聞不能對牛彈琴,對需要的人說需要的事,要“精準滴灌”而不能“大水漫灌”。所以,新聞一定要準確識別受眾,找準需求,方能引起強烈的反響。若受眾不需要,無論傳播者怎么花費心思,其結果都是讀者用腳投票。
任何事物,都要經歷萌芽、成長、成熟、鼎盛、衰弱、消亡這些過程,新聞這種文體也不能例外。閱讀曹雪芹創(chuàng)作的小說《紅樓夢》,可以判斷出,新聞在清朝中葉,其內涵與外延,基本上已經厘清。新聞,距離成熟期,為時不遠了。
有了新聞,必須傳播,才能將新聞送達所需之人,進而“擴散”其影響。
那么,古時候是如何傳播新聞的呢?
孫樵著有《經緯集》,收尋有《讀開元雜報》一文(開元是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13年至公元741年間用過的年號)。今人對孫樵不甚了解,他于唐懿宗咸通年間來利州(今廣元)采風,腰笏挽舟的好縣令何易于就出自他的筆下(《書何易于》)。由此可知,我國古代的報業(yè),最早產生于李淵開創(chuàng)的唐朝。
報紙由唐朝藩鎮(zhèn)設在長安的邸負責傳發(fā),故名“邸吏狀”。宋朝官報最常見的稱謂是“邸報”,明、清把刊登中央政府公報性質的官報,也叫“邸報”。
“邸報”刊發(fā)的內容,主要是皇帝的詔旨、臣僚的奏疏、官員的獎懲任免等消息。
“邸報”是各級官吏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曹雪芹在《紅樓夢》這部百科全書式的小說巨著中,所描寫的清代生活,人們了解新聞最主要的渠道,也是看“邸報”。
對第三回提到的“邸報”,分析如下:
在揚州林如海鹺政府中,賈雨村謀得“西賓”一職。一日,賈雨村聽聞同僚、一案參革的張如圭說“起復舊員”后,急忙尋找“邸報”。待確認消息屬實后,賈雨村自是高興不已。此則消息,至少透露出三點信息:一是“邸報”刊發(fā)的信息,可信度非常高;二是“邸報”在各級官員心目中,分量很重;三是“邸報”發(fā)行渠道暢通,覆蓋面廣,各地都能收到。
對第七十五回提到的“邸報”,分析如下:
賈珍繼室尤氏,因和小姑子惜春打嘴仗,負氣去瞧王夫人。跟從的老嬤嬤勸道,甄家的幾個女人正在王夫人處,不知談什么機密事。尤氏納悶,賈珍閱“邸報”,說金陵甄家因罪抄沒了家私,調取進京治罪,怎么會有人來?尤氏隨口一說,表明“邸報”刊發(fā)的文章,已成為當時社會大眾茶余飯后的談資。
對第九十九回提到的“邸報”,分析如下:
外放江西糧道的賈政,在公館閑著沒事,就翻看桌上的“邸報”。刑部一本“為報明事,會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著實把做賊心虛的賈政嚇得不輕。賈政提心吊膽看至末尾,卻見“此稿未完”。賈政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切地想知道結果,翻遍所有的“邸報”,皆無下文?!把礆獋麖埲硭?,串囑尸證捏供誤殺”表明當時“邸報”刊載的內容也較為豐富。而“此稿未完”,表明清朝的報紙已在做連續(xù)報道了。
透過《紅樓夢》,不難發(fā)現(xiàn)——不要以為現(xiàn)代人才看報,清代官員早就愛上了報紙。“邸報”,已成為那個時代官紳階層工作、生活的必需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