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梅 畢 濤
(盧龍縣農業(yè)農村局 河北 盧龍 066400)
目前,農藥殘留常規(guī)檢測方法有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質譜法等,這些方法靈敏度高、重復性好、定量準確,但是儀器設備昂貴,檢測時間周期長,對檢測人員技術素質要求高,檢測成本高,不適于在基層推廣。而簡便、價廉的酶抑制法的快速檢測技術可以保障甘薯產區(qū)的食品和環(huán)境安全,并為農業(yè)行政執(zhí)法提供執(zhí)法依據。
利用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可特異性地抑制昆蟲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中乙酰膽堿酯酶(AChE)的活性,造成神經傳導乙酰膽堿的積累,破壞神經的正常傳導,使昆蟲中毒致死這一毒理學原理,將AChE與樣品反應,根據AChE活性受抑制率與農藥的濃度呈正相關,判斷樣品中是否含有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酶抑制法可分為速測卡法和酶抑制分光光度法,其中速測卡法對常見農藥的檢出限為0.3~3.5 mg/kg,大都高于相應農藥的最大殘留限量,因此只能作為定性的快速初篩檢測法,酶抑制法用分光光度計在(410 3)nm處測定吸光度隨時間的變化值,計算出抑制率,通過抑制率判斷樣品中有機磷或氨基甲酸酯類農藥是否超標,屬于半定量檢測。
由于速測卡法既能直接進行測定,也能配套小型專用儀器使用,攜帶方便,所以可以被執(zhí)法人員直接拿到田間地頭,作為執(zhí)法依據。而酶抑制分光光度法由于用到各種試劑,適合在具備實驗室條件的基層農業(yè)站使用。在基層站,實驗過程中,對于出現的疑似陽性樣品需進行2次重復檢測,結果酶抑制率小于50%(陰性)的排除,酶抑制率大于50%(陽性)的樣品采用特殊樣品處理方法(擦去樣品表面泥土,稱取2 g樣品放入提取瓶中,加入10 ml緩沖溶液,振搖2 min,將提取液全部倒入另一支15 ml離心管,加入4滴試劑A,搖勻沸水浴5 min后,取出冷卻,濾紙過濾或離心機離心2 min,取2.5 ml澄清液,按照樣品測定進行檢測)。再次確認是否是樣品中的植物次生物質導致的假陽性,結果仍為陽性的,則表明此甘薯樣品的農藥殘留可能超過安全標準,按照標準《NY/T761-2008蔬菜中水果中有機磷、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多殘留的測定》,用氣相色譜法對甘薯樣品的有機磷和氨基甲酸酯類農藥進行確證檢測。
快速檢測法涉及到假陰性和假陽性的問題,因為影響到檢測結果的準確程度,經過了大量試驗數據確證:2021年度,盧龍縣農業(yè)農村局共檢測甘薯樣本3 000個,隨機抽取了基層檢驗出現的1 000份通過氣相色譜儀對陰性樣品進行檢測,結果也全為陰性,基本排除了假陰性的問題。而對于速測結果出現的陽性樣品,必須經過氣象色譜儀的檢測確證,計算出假陽性率僅為1.77%,假陽性率結果令人滿意。
在秦皇島市農檢中心指導下,縣鄉(xiāng)級檢測機構工作人員在甘薯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基地的密切配合通力協作下,積極開展推廣工作。縣鄉(xiāng)級檢測機構成立了技術項目推廣小組,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建立嚴格的領導分包責任制與責任追究制,層層抓好落實,負責項目論證、技術指導等工作,大大促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縣鄉(xiāng)級檢測機構項目組充分利用多種途徑,開展普及甘薯質量安全宣傳技術活動,推動甘薯種植合作社和種植基地積極參與。
5.1 保障食品安全。通過基層快速檢測,及時發(fā)現質量安全隱患,提高了甘薯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確保群眾吃上安全放心的甘薯,并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范了甘薯種植、銷售行為和秩序,為領導行政決策和出臺相關政策提供了技術支撐,對防止出現食品公共衛(wèi)生安全事件具有重要的預警效果。
5.2 節(jié)約檢測成本。與氣相色譜法結合使用,在大規(guī)模篩查階段,用速測法篩查出疑似陽性樣品后用傳統的氣相色譜法確證,相比完全使用氣相色譜節(jié)省時間、節(jié)約成本。酶抑制法操作簡單,適合基層人員操作,從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擴大監(jiān)測覆蓋面,使甘薯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盧龍縣全年需檢測3 000批樣品,每檢測一批樣品,節(jié)省檢測成本850元,每年節(jié)省檢測成本255萬元。
5.3 對環(huán)境友好。通過對甘薯中禁限用農藥的殘留監(jiān)控,指導甘薯種植戶合理用藥;降低甘薯種植中使用禁限用農藥的頻率,減少對人類的危害,減輕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減少檢測過程有機試劑的使用,節(jié)省有害物質處理費用,減少對檢測人員的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