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何為“真”:學術史背景下顧頡剛“真”之觀念的演變

        2022-03-22 20:50:37周爭艷
        文化遺產(chǎn) 2022年6期
        關鍵詞:古史孟姜女顧頡剛

        周爭艷

        學術以求真為本職,但學者在求真的同時又不能不兼顧致用,如何在求真與致用的天平上找到一個平衡點,大概是令不少知識分子都苦惱的一個問題,在關系中華民族存亡絕續(xù)的20世紀上半葉就更是如此了。章太炎、康有為、胡適、傅斯年等都曾就學術求真與致用問題發(fā)表過見解。顧頡剛對此亦有很多想法,甚至抱持雙重情懷,他既追求學術之真,又關心學術之用,頗有魚與熊掌都想兼得之累。1928年6月25日,顧頡剛為楊成志所譯《民俗學問題格》作序,曰:“大凡學術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理論,一方面是應用。沒有理論,應用的泉源就要干竭。沒有應用,理論也不會發(fā)生實際的效果?!睂τ谖?、六年前所提倡的“到民間去”之口號,若要實行,“也應當有兩部分人分工做:其一是專門做研究調查的工作的,其一是把研究調查的結果拿去設施的。前一種人是社會學家,經(jīng)濟學家,宗教學家,語言學家,民俗學家;后一種人是政治家,教育家,社會運動家。”(1)顧潮:《顧頡剛年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第154頁。這里,顧頡剛主要將“到民間去”視為一種學術運動,而這一運動的實踐,就需要理論與應用結合。

        不過,顧頡剛的態(tài)度并非始終淡定如斯,對于求真與致用及它們在個人選擇中動輒失衡的微妙關系,他曾有過復雜的心理斗爭。近年來,關于顧頡剛求真與致用觀念、求真與致用之間兩難和兩全的分析文章開始增多,這些文章有大體相同的研究視點,或從史學角度立意,或以國家-民族的危機為進路。本文認為,既然顧頡剛曾沉浸于歌謠、故事研究,并曾以孟姜女故事等材料為載體開展古史辨?zhèn)?,那么,民間文學領域內的歌謠運動和歌謠、故事的研究成果,同樣可以成為顧頡剛真之觀念研究的出發(fā)點。

        一、真與歌謠運動

        先秦已降,求真與致用一直難以調和,甚至尖銳對立。至晚清,求真與致用之爭更是“演變成了既含學派又含政術的大論戰(zhàn)。”在這樣一個“尋求政學分途而又需要知識分子‘鐵肩擔道義,妙手繡文章’的時代”(2)陳平原:《中國現(xiàn)代學術之建立: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23頁。,幾乎每個知識分子都需要在求真與致用之間做出抉擇。章太炎獨尊實事求是,康梁一派力求經(jīng)世致用,雙方觀點彼此拮抗,成為20世紀開端求真與致用之爭的最典型案例。學術要不要致用?要怎么用?求真與致用之爭影響著20世紀的中國文化思想界,曾從事過民間文學研究的學者們也不能置若罔聞??偟膩砜?,民間文學界對真的表述有以下幾種情況:

        (1)韋大列(Guido Vitale)的“真正的詩歌”說。1896年,在《北京的歌謠》前言,韋大列交代了搜集北京歌謠的三條方法與宗旨,最后一條是“讀者還可悟出,真正的詩歌很可能在中國民歌中覓得源頭?!?3)Baron Guido Vitale, Pekinese Rhymes(Peking: Pei-t’ang Press, 1896), vii.還說,“我們因此可以預言,中國的民族新詩歌的樣式一定會在這些情真意切的民歌基礎上產(chǎn)生出來?!?4)Guido Vitale, Pekinese Rhymes, ix-x.

        (2)韋大列不會想到,他為中國歌謠記上的一筆會在歌謠運動中得到濃墨重彩的描畫與渲染。1922年,周作人等(5)學界普遍認為發(fā)刊詞的作者是周作人,施愛東認為這一說法未能叫人煥然無疑。詳見施愛東《〈歌謠〉周刊發(fā)刊詞作者辯》,《民間文化論壇》2005年第2期。在《歌謠》周刊“發(fā)刊詞”中為歌謠搜集工作找到了兩頂合適的帽子:“學術的”與“文藝的”。不僅如此,他們還熱情地擁抱和推廣韋大列“真正的詩歌”的說法,在“文藝的”條目下,“發(fā)刊詞”的作者們這樣說:

        意大利的衛(wèi)太爾曾說:“根據(jù)在這些歌謠之上,根據(jù)在人民的真感情之上,一種新的‘民族的詩’也許能產(chǎn)生出來?!彼赃@種工作不僅是在表彰現(xiàn)在隱藏著的光輝,還在引起當來的民族的詩的發(fā)展。(6)《發(fā)刊詞》,《歌謠》周刊,1922年第1號,12月17日。

        韋大列“真正的詩歌”的說法點燃了周作人等凝固在身體里的愛好。周作人本身就非常喜歡自然實在、真情流露的文學作品,對于真他更是情有獨鐘,他多次稱贊民歌、神話、傳說的真摯與誠信。“民歌的最強烈最有價值的特色是他的真摯與誠信,這是藝術品的共通的精魂?!?7)周作人:《歌謠》,《自己的園地》,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頁。周作人還認為,神話和傳說也能傳達民眾最率真的心聲,表達民族的思想和情感。

        (3)《本會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也出現(xiàn)了“真”的字眼,撰寫者劉半農還對真做出了附帶說明:

        歌辭文俗,一仍其真,不可加以潤飾;俗字俗語,亦不可改為官話。

        歌謠性質并無限制,即語涉迷信或猥褻者,亦有研究之價值,當一并錄寄,不必由寄稿者加以甄擇。(8)劉半農:《本會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歌謠》周刊,1923年第26號,9月30日。

        (4)胡適不僅接受韋大列“真正的詩歌”的說法,更從古代文學史中打撈民眾的真之情感。他說,“但從這些民歌里,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活的問題,真的哀怨,真的情感,自然地產(chǎn)出這些活的文學……他們不能等候二十年先去學了古文再來唱歌說故事。所以他們只真率地說了他們的歌;真率地唱了他們的故事。這是一切平民文學的起點?!?9)胡適:《白話文學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第17頁。

        可見,在現(xiàn)代歌謠運動中,真不得不以兩副面孔(10)崔若男認為,真包括真的語言和真的情感。對于前者,作者說:“‘真的語言’主要體現(xiàn)在歌謠中的口語與方言,以及口語與‘詩’的關系上?!贝奕裟校骸俄f大列〈北京的歌謠〉與中國現(xiàn)代歌謠運動》,《文化遺產(chǎn)》2020年第2期?!皟擅孀鲬?zhàn)”。一方面,學術的追求就是真,科學客觀、價值無涉是其最起碼的內涵。換言之,真是一種規(guī)范的學術標準。為了研究的真實,無論是材料中夾雜的方言不合乎北京官話的用語習慣、文法構造以至于讀來別扭、拗口,還是材料愚陋、迷信以至于思想陳腐,或者是內容過于濃艷、低俗以至于猥褻、淫穢,從民間搜集到的歌謠材料都不應該被冷眼看待、刻意刪改或有意避諱,忠實地記錄就好。正如《本會征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明確陳述的那樣,“歌辭文俗,一仍其真”“附注字音”“詳注其義,以便考證”等。另一方面,真與“文藝的”追求有關,它是文學文體的本質屬性,是一種情感表達的真實狀態(tài),如胡適和周作人在文學的角度強調的真的情感、真的情趣、真的哀怨等。就此而論,真就是民眾或民間文學作品中情感的真實、純粹。

        學術之真與情感之真在歌謠運動中“夢幻聯(lián)動”,胡適和顧頡剛是為數(shù)不多同時屬意過兩種真的人。顧頡剛既因任職《歌謠》周刊的編輯與周作人打過交道,也作為胡適的弟子,在學術上與胡適聲氣相投。然而,他很少像周作人和胡適那樣,做“文藝”的入戲觀眾,盡心“叫賣”“文藝”,而是心折于學術之真。不過,在學術研究的過程中,顧頡剛也發(fā)現(xiàn)了“文藝的”魅力,印證了民眾的情感之真。

        二、求真:顧頡剛的學術意志

        顧頡剛特別注重研究方法的學習與總結,如有清一代重事實的考據(jù)、康有為西洋歷史家考訂古史的方法、胡適西方的實驗主義及科學研究方法(演變-辨?zhèn)?偽史的背景-演變線索)(11)詳見戶曉輝《論顧頡剛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科學方法》,《民族藝術》2003年第4期。等。這些科學研究方法都統(tǒng)攝在一個目標下面:求真。

        在經(jīng)歷新文化運動而成長起來的一批學者中,顧頡剛是在學問求真主張中獨領風騷的一位。1925年,在《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開頭》一文中,顧頡剛說,他希望專事空談的人看看實做研究的難處,“我的工作,無論用新式的話說為分析、歸納、分類、比較、科學方法,或者用舊式的話說為考據(jù)、思辨、博貫、綜核、實事求是,我總是這一個態(tài)度?!?12)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開頭》,《顧頡剛全集·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卷二),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90頁。即研究學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切實的工作,而非說來便來、華而不實。顧頡剛多次說明他喜歡追求學術真理,不愿做別人的應聲蟲和奴隸,因此特別注重學術事實和真相,喜歡把一件事情考證得明明白白。比如,他說,“我們要辨明偽古史必須先認識真古史?!?13)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52頁。接著又說,既然自己的目的在于辨認東周、秦、漢間發(fā)生的偽史,那么對于此期間的時勢、思想、制度,都要尋出一個真相來。還有“我們要秉著純粹求真理的態(tài)度去觀察事物,所以不容得把個人的愛憎參入其間。”(14)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219頁。諸如此類。總之,實事求是、求真是顧頡剛學術研究的一個醒目的追求與特征。

        所以,討論顧頡剛的民間文學研究,不能不首先回到顧頡剛求真的學術目標上來。此間,有兩份文獻值得特別注意:《古史辨第一冊自序》和《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的求真意志、對民間文學的態(tài)度與研究的原動力都在這兩份文獻中體現(xiàn)了出來。

        (一)求真與應用

        在《古史辨第一冊自序》中,顧頡剛寫道:“在應用上雖是該作有用與無用的區(qū)別,但在學問上則只當問真不真,不當問用不用。學問固然可以應用,但應用只是學問的自然的結果,而不是著手做學問時的目的?!?15)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22頁。學問當問真,不當問用,這種想法一直延續(xù)在顧頡剛的學術研究中。而章太炎、康有為的學說對他這種想法的形成影響很大:

        (1)章太炎的薄致用而重求是。1913年,顧頡剛始遇章太炎,章太炎淵博系統(tǒng)的古文講述啟發(fā)顧頡剛開始對學術求真問題的認真思考。顧頡剛自述道,自己日后如果能在學問上取得一些建樹,“追尋最有力的啟發(fā),就在太炎先生攻擊今文家的‘通經(jīng)致用’上?!?16)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22頁。不過,雖然顧頡剛一直堅守章太炎的學術觀念,但他逐漸覺得,章太炎過于信古,且其求是信念屢屢動搖,并不純粹。顧頡剛不愿意追隨任何偶像,他發(fā)現(xiàn)古史中有不少偽史、偽書,他要辨?zhèn)危品瓊问贰?/p>

        (2)康有為的古史今用。作為古史辨?zhèn)蔚南刃姓撸涤袨榈摹犊鬃痈闹瓶肌方o了顧頡剛直接啟示。他非常佩服康有為的卓識,但也不滿意于今文家康有為拿辨?zhèn)巫鍪侄危迅闹谱瞿康墓梅?。顧頡剛批評康有為們的這種做法是“運用政策而非研究學問?!?17)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38頁。顧頡剛拒絕壓抑自己的直覺和理性,而屈服于哪個人或哪種傳統(tǒng)學說的命令,在他看來,學問、辨?zhèn)蔚娜蝿站褪乔笳?、求事?18)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37頁。,而非政策應用或取得什么利益。

        顧頡剛說,“我所以特別愛好學問,只因學問中有真實的美感,可以生出我的豐富的興味之故。”他堅信,夾雜了受用的心思而作的欣賞絕不能成為真的欣賞?!拔业囊馑迹贿^要借此說明不求實效的結果自能醞釀出一些成績來,這些成績便不是在實效的目標之下所能得到的而已?!?19)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86頁。越不求實效越能得到料想不到的實效,顧頡剛說自己的民俗學、民間文學研究就是他在不求實效的初衷下培養(yǎng)出來的成績。

        在《一九二六年始刊詞》中,顧頡剛也對求真與應用之間的矛盾關系做了闡釋。顧頡剛批評從前的學者,說先前的學者屈從于時代、階級,并且“他們的態(tài)度不求真而單注重應用,所以造成了抑沒理性的社會兩千年余年來沒有什么進步。”(20)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19頁。在不少人眼中,帝王的詔諭是學術研究的史料,而婦人的弓鞋和孩子的玩具在學術研究中似乎沒什么用,顧頡剛不同意這種觀點。他認為,現(xiàn)代研究學問的人不該支配事物的用途,也不該被事物的用途所支配。他甚至覺得,“我們研究的目的,只是要說明一件事實,絕不是要把研究的結果送與社會應用?!?21)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29頁。至于應用,那是做學問的意外收獲,或者直接是社會改造家、政治學家們的事。

        可見,在此時的顧頡剛看來,求真與致用實在是個兩難問題。不過,為了學術研究,他還是選擇站在求真一邊,而暫時放下了自己早年對改變民族現(xiàn)狀的赤誠與狂熱?!拔覀冊灰褜W問致用,也不要在學問里尋出道德的標準來做自己立身的信條?!?22)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18-219頁。并且,“彼此愛好真理之心超過了愛好金錢和地位之心,從事于努力的探求,那么,國學的進步便未始不可做他種科學興起的先導了?!?23)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28頁。

        總之,在顧頡剛眼中,求真和應用雖然有時是關聯(lián)著的,但總的來說是兩條不同的路徑。應用不是求真的標準,但凡是學問都應該以求真為初衷,而事實則是現(xiàn)代學術之真的一個關鍵根據(jù)?!拔覀儸F(xiàn)在研究學問應當一切從事實下手,更把事實作為研究的歸結。我們不信有可以做我們的準繩的書本,我們只信有可以從我們的努力研究而明白知道的事實。事實既詔示我們這般,我們便不能改說那般。”(24)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19頁。這是說,學術研究要在材料完備、方法周密的基礎上,得到真實的事實,因為即便時代和政體會變更,事實卻是不會變的。

        (二)求真與求平等

        顧頡剛的求真也包括材料、學問和角色的平等。(1)材料平等。1925年12月,顧頡剛所在的國學門將搜集的展品對外開放。顧頡剛發(fā)現(xiàn),參觀的人看見考古室的鼎彝時便唏噓名貴,到明清史料室時也感到詔諭的尊嚴,但到風俗和歌謠室時,卻對賭具、婦人的弓鞋、孩童的玩具表示出輕蔑的態(tài)度,顧頡剛不滿意于此。他覺得,在學問上不應該有什么勢利心,煌煌法典、高文典冊與玩耍場的玩意兒都可以用來做學問?!胺彩钦鎸嵉膶W問,都是不受制于時代的古今,階級的尊卑,價格的貴賤,應用的好壞的?!鳖欘R剛承認風俗物品和歌謠中有荒謬的、殘忍的、穢褻的成分,但“社會上有這些事實乃是我們所不能隨心否認的。我們所要得到的是事實,我們自己愿意做的是研究?!?25)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18頁。另外,顧頡剛還認為,不可用新舊的眼光去看待材料,認為歷史的就是陳舊的,科學的就是時新的,這是一種功利的應用眼光。他覺得,學問不要受材料新舊這種應用眼光的羈絆,而是把“上至石器時代石刀石斧之舊,下至今日時髦女子衣服飾物之新,一律收集,作平等的研究?!?26)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21頁。

        (2)學問平等。材料平等帶來了學問平等。顧頡剛說,“對于考古方面、史料方面、風俗歌謠方面,我們的眼光是一律平等的?!?27)顧頡剛:《一九二六年始刊詞》,《顧頡剛全集·寶樹園文存》(卷一),第218頁。他不會因為古物值錢而寶貝它,因為史料是帝王家的而尊敬它,因為風俗和歌謠是民眾的小玩意而輕蔑它。在顧頡剛眼中,考古、歷史、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都是平等的學問。

        (3)角色平等。從求真的角度出發(fā),所有歷史角色在顧頡剛眼中都是平等的,高門顯貴和市井小民并沒有階級和尊卑之別。所以,雖然事與愿違,觀眾們多以功用和世俗的眼光做品評,但在國學門展品對外開放時,顧頡剛的初衷卻是希望觀眾從皇帝的展品看到小民的展品時,能有一些學術平等的觀念。

        (三)求真與理性

        求真需要對學術偶像的態(tài)度做出表決。在顧頡剛看來,一個人崇拜偶像就不會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更不用說真實的見解了。顧頡剛說他的心中沒有一尊學術偶像,“我用了活潑的理性做公平的裁斷?!彼斎挥性S多佩服的人,但這種佩服也是出于別人的長處,“我的理性指導我去效法;并不是愿把我的靈魂送給他們,隨他們去擺布。”(28)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71頁。正因為理性,顧頡剛堅守學術獨立品格,不仿效任何學術偶像,不加入任何家派,并能以理性和平等的眼光對待沒有勢力的人、不同派別的人,不用毀譽去壓抑說良心話的人。

        由上,雖然顧頡剛非常注重求真,并發(fā)表了對真的理解,但什么是真呢?顧頡剛沒有明確定義。或許顧頡剛認為,實在沒有定義真的必要了。因為該說的他都重復多次了,即真就是真理之“真”,真?zhèn)沃罢妗?,真實之“真”,它主要表現(xiàn)為某一歷史事件或故事在時間上的最早形態(tài),也即溯源性真實。

        三、“不立一真,惟窮流變”與民眾的情感、想象

        雖然顧頡剛試圖尋求上古古史和一些故事的真相與本來面目,但古史或故事真的有終極真相嗎?真的標準是什么呢?比照顧頡剛前后兩年的三篇文章,即1925年的《答李玄伯先生》一文與1926年的兩篇文章《古史辨第一冊自序》《一九二六年始刊詞》,我們發(fā)現(xiàn),在《古史辨第一冊自序》和《一九二六年始刊詞》中,顧頡剛明確表明求真態(tài)度,但在早一年的《答李玄伯先生》一文中,顧頡剛的態(tài)度卻不是這樣的。

        (一)求真、近真與“不立一真,惟窮流變”

        1925年2月3日,在《答李玄伯先生》一文中,顧頡剛用“近真”與“不立一真,惟窮流變”來概括他在古史與故事研究中的求真態(tài)度。顧頡剛說,“學問是無窮無盡的,只有比較的近真,絕無圓滿的解決?!?29)顧頡剛:《答李玄伯先生》,《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312頁。古史或故事的本來面目是什么這一問題被顧頡剛懸置了起來?!拔覍τ诠攀返闹饕^點,不在它的真相而在它的變化?!币驗椤拔乙詾橐患适碌恼嫦嗑烤谷绾?,當世的人也未必能知道真確,何況我們這些晚輩;但是我們要看它的變化的情狀,把所有的材料依著時代的次序分了先后,按部就班地看它在第一時期如何,第二時期如何……這是做得到的,而且容易近真的。”(30)顧頡剛:《答李玄伯先生》,《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313-314頁。在對待每一個故事時,顧頡剛的做法是“不立一真,惟窮流變”,他認為從前的人因為沒有演變的眼光,所以一定要在諸多傳說之中“別黑白而定一尊”:或者定最早的故事為真,駁斥種種后起的為偽;或者定最通行的一個為真,駁斥種種偶見的為偽;或者定人性最充足的一個為真,而斥含有神話意味的為偽。顧頡剛認為,這種做法把故事割裂了,且其所執(zhí)定的一個故事未必為真。在顧頡剛眼中,“故事是沒有固定的體的,故事的體便在前后左右的種種變化上?!?31)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顧頡剛全集·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卷二),第66頁。以整體和系統(tǒng)的眼光將所有相關材料搜集起來,領略“故事的整個的體態(tài)”,(32)顧頡剛:《答李玄伯先生》,《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314頁。并窮其演變,才是古史與故事研究的“體”,也即新的“真”之尺度。

        顧頡剛的古史研究目標有求真、近真與“不立一真,惟窮流變”,這是否說明顧頡剛對求真的態(tài)度不堅定,甚至左右搖擺呢?畢竟從1913年左右聽戲開始,顧頡剛就開始比較戲劇、小說與史書,試圖從中探究某一歷史或故事的本來面目,在1925年的《答李玄伯先生》一文中,顧頡剛說的卻是近真與“不立一真,惟窮流變”,而在1926年的兩篇文章里,顧頡剛好像又回過頭來表明自己的求真志向。

        其實,近真與“不立一真,惟窮流變”并不是對求真標準的絕對顛覆,近真和“不立一真,惟窮流變”主張的提出,主要表明歷史演進法代替顧頡剛先前念茲在茲的真?zhèn)螀^(qū)別觀念以及求歷史真相的訴求,成為古史研究新的真之標準。而顧頡剛的古史研究之所以發(fā)生這種變化,與胡適的歷史演進法,尤其是胡適1920年的《〈水滸傳〉考證》與《井田辨》兩篇文章有直接關系。

        1923年,顧頡剛的《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一文引發(fā)了顧頡剛、錢玄同與劉掞藜、胡堇人二位先生長達九個月的論戰(zhàn)。面對劉、胡二人事無巨細的批駁,顧頡剛并沒有在禹的身份問題上完全說服劉、胡二人。1924年,雙方論戰(zhàn)結束后,胡適在《古史討論的讀后感》一文中說:“這一次討論的目的是要明白古史的真相。雙方都希望求得真相。”(33)胡適:《古史討論的讀后感》,季羨林編《胡適全集》(第2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02頁。胡適也稱贊顧頡剛“凡是一件史事,應當看它最先是怎樣的,以后逐步逐步的變遷是怎樣的”(34)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180-181頁。的說法,但胡適說這種見解重在每一種傳說的“經(jīng)歷”與演進,并且,“他這個根本觀念是顛撲不破的,他這個根本方法是愈用愈見功效的?!?35)胡適:《古史討論的讀后感》,《胡適全集》(第2卷),第105頁。也就是說,歷史演進才是顧頡剛古史研究的“根本觀念”和“根本方法”,而史事的真?zhèn)螀^(qū)分不是。這的確是胡適替在論爭中深陷細枝末節(jié)而遺忘自己中心見解的顧頡剛堅定了方向——“不要忘了顧先生的主要觀點在于研究傳說的經(jīng)歷?!?36)胡適:《古史討論的讀后感》,《胡適全集》(第2卷),第105頁。

        顧頡剛自己在讀書、看戲、歌謠搜集等經(jīng)歷中對古史與故事層累演進的思考,再加上導師胡適的提點與歷史演進法的熏染,就逐漸擱置了上古史的真?zhèn)螁栴},確定了學術求真的新標準——歷史演進,這就是為什么他在1925年《答李玄伯先生》一文中提出不關注古史真相,而主張“近真”與“不立一真,惟窮流變”的重要誘因。而我們上文分析的顧頡剛1926年《古史辨第一冊自序》中的求真主張主要是顧頡剛未將歷史演進作為自己研究古史的方法之前的觀念。所以,顧頡剛“真”的具體內涵發(fā)生過轉變:由真?zhèn)沃罢妗?、真相之“真”轉變?yōu)椴牧险鎸嵵罢妗?、故事與傳說的經(jīng)歷之“真”,這正說明顧頡剛對學問求真的專注,而非求真態(tài)度的不堅定。

        (二)真與民眾的情感和想象

        不過,同樣是歷史演進法,胡適注重在故事或歷史歷時演變的線索與條理上做考量,而顧頡剛則在踐行胡適歷史演進法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到了歷史與故事演變的原因——民眾的情感與想象。在《我的研究古史的計劃》中,對于偉人的神奇出生(如姜嫄履巨人跡生后稷、黑虎星下凡、文曲星降世),顧頡剛就指出,這“在事實上是必不確的,但在民眾的想象里是確有這回事的:他們總以為大人物的來歷與普通人不同,該有這類奇跡?!?37)顧頡剛:《我的研究古史的計劃》,《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295頁。也就是說,能確定的、真的就是民眾的情感與想象。

        顧頡剛非??粗孛癖姷那楦信c想象,這在他早年看戲時已經(jīng)露出端倪。顧頡剛發(fā)現(xiàn),史書、小說和戲劇是層層相因,層層變化的,而變化的原因則在于編者為了得到情感上的滿足而發(fā)揮想象的緣故,但“一件故事的本來面目如何,或者當時有沒有這件事實,我們已不能知道了;我們只能知道在后人想象中的這件故事是如此的紛歧的?!?38)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19頁。

        孟姜女故事是顧頡剛應用層累演進法或歷史演進法的典型案例,正是在這一系列研究中,顧頡剛多次且大力突出民眾的情感與想象,并將之定位為故事演進的一個終極原因。1925年,在《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開頭》一文中,顧頡剛交代了他對孟姜女故事研究持有的態(tài)度,他說,實在的孟姜女的事情,他是一無所知的,也不想知道,他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目的是“要在全部的歷史之中尋出這一件故事的變化的痕跡與原因”,而不是“考定杞梁之妻的真事實。”(39)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第二次開頭》,《顧頡剛全集·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卷二),第89頁。

        的確,在1924年的《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中,顧頡剛先是證明孟姜女故事中心的歷時轉變,即從戰(zhàn)國的不受郊吊,到西漢前期的“哭之哀”“善哭”,再到西漢后期減去“卻郊吊”而增添“崩城”情節(jié),自東漢末至六朝末的四百年中,故事的中心依然是“崩城”,唐時,故事中心轉變?yōu)槊辖揲L城。同時,也關注孟姜女故事地理系統(tǒng)層面的問題。通過孟姜女故事研究,顧頡剛得出了六個結論,其中之一便是:“就民眾的感情與想象上看這件故事的醞釀力。”顧頡剛指出,“與其說是這件故事中加入外來的分子,不如說從民眾的感情與想象上醞釀著這件故事的方式?!币布矗癖姷母星榕c想象是故事情節(jié)增減的決定力量,外界的風俗和時勢只是影響故事情節(jié)增減的次級力量。不僅如此,就連孟姜女這一角色本身都是民眾感情與想象的結果,“所以我們與其說孟姜女故事的本來面目為民眾所訛變,不如說從民眾的感情與想象中建立出一個或若干個孟姜女來?!?40)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顧頡剛全集·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卷二),第65頁。顧頡剛說,孟姜女故事講的是夫妻離別的悲哀,它與講男女戀愛的悲哀的祝英臺故事,有著相同的地位,因為民眾的感情與想象中有這類故事的需求,所以它們能打破士大夫禮教傳統(tǒng)和書面?zhèn)鹘y(tǒng)的束縛,憑借著民眾世俗的情感與想象而日益發(fā)展。

        研究孟姜女故事的結果,使顧頡剛知道“一件故事雖是微小,但一樣地隨順了文化中心而遷流,承受了各時各地的時勢和風俗而改變,憑籍了民眾的情感和想象而發(fā)展。我們又可以知道,它變成的各種不同的面目,有的是單純地隨著說者的意念的,有的是隨著說者的解釋的要求的?!?41)顧頡剛:《孟姜女故事研究》,《顧頡剛全集·顧頡剛民俗論文集》(卷二),第68頁。即便傳說、故事可能是虛構的,但“它所反映出來的感情和要求卻是真實的,它是為了適應人民的需要、滿足人民的希望而產(chǎn)生的?!?42)顧頡剛:《顧頡剛民俗學論集》,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自序”第17頁。由此,民眾的情感與想象之真和故事演變的過程與經(jīng)歷之真一樣,都成了真之內涵。

        四、求真與致用的兩全

        在《古史辨第一冊自序》中,顧頡剛說自己一度非常想研究“中國民族是否卻為衰老,抑尚在少壯?”這一問題。在他看來,當時國勢貧弱,這僅僅是病的狀態(tài),不是老的狀態(tài),而教育不普及,則是民族衰老的原因。同胡適一樣,顧頡剛也覺得,教育是國民和民族改良的唯一路徑。顧頡剛認為,手腕高超的教育家正可以從病的狀態(tài)中喚醒國民健康的要求、激發(fā)國民參與政治的自覺心。只要各民族能獲得相當?shù)慕逃?,能夠自覺地努力,中國的前途終究是有希望的。顧頡剛仍然抱守著傳統(tǒng)士大夫救國的責任感,“我很想就用了這個問題的研究做我的唯一的救國事業(yè),盡我國民一份子的責任。”用怎樣的方法救國呢,顧頡剛的想法是:“先就史書,府縣志和家譜中尋取記載的材料,再作各地的旅行,搜集風俗民情的實際的材料?!?43)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79頁。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fā)后,顧頡剛的內心似乎不再糾結于學問求真與致用之爭,而開始關注民族和民眾的生存問題,致力于學術致用,求真與致用得到了兩全。彼時,北大同人推選他做文字宣傳工作,向民眾宣傳“五卅”慘案情況。怎樣宣傳才能使民眾樂于接受呢?顧頡剛的辦法是,“須用民眾習用之語言和表現(xiàn)形式來寫。”(44)顧潮:《顧頡剛年譜》,第110頁。他用民眾語體寫了兩份傳單:《上海的亂子是怎么鬧起來的》和《傷心歌》,其中不合北京口語的地方還經(jīng)他的朋友潘家洵修改,使它們更貼近京話。這兩個傳單發(fā)出去后立即生效,孩子們開始傳唱,刷黑的墻上也有粉筆抄錄。之后,在《京報副刊》刊出的《救國特刊》??凶珜憽丁淳葒乜蛋l(fā)刊詞》時,顧頡剛交代了此??淖谥迹?/p>

        一是用淺近的語言作演講稿,可以供給演講員的應用;二是把這次的事變尋出它的前因后果,以求不止于這一件事的解決,更進而了解多少件積案,慢慢的計劃總解決的辦法。

        我們所希望的,是要把這次興奮的感情變?yōu)槌志玫囊庵荆岩粫r的群眾運動變?yōu)橛谰玫木葒\動。(45)顧潮:《顧頡剛年譜》,第110頁。

        為此,他寫了《上海的租界》《不平等條約之一——江寧條約》《我們應當繼續(xù)救濟失業(yè)的工人》《〈科學救國大鼓書〉序》等文章。在《〈科學救國大鼓書〉序》中,顧頡剛說:

        學生們嚷的到民間去的聲浪雖是常接觸于我們的耳鼓,但他們畢竟只是一種漂亮話而已;實際上,他們何嘗要去,亦何嘗能去!這一次五卅慘案起了之后,一時的通俗傳單仿佛雪片一般的飛開來,似乎智識階級確有開通民智的勇氣,但等不到兩個月也就寂無聲息了。(46)顧頡剛:《〈科學救國大鼓書〉序》,《京報副刊》1925年第315期。

        顧頡剛認為,一般的民眾不能看報,不知道現(xiàn)在的世界是怎么樣的一個世界。他痛覺通俗教育的缺乏,認為世界劇變,可民眾接觸的還是18世紀以前的智識。木蘭從軍、草船借箭、寶玉探病類的舊式鼓書,根本不能提供新材料、新意味,唱的人、聽的人都煩了、疲乏了。顧頡剛因此感嘆說,在智識不更新的情況下,“我們盡罵他們不醒,其實便是他們立志要醒也醒不了呵!”所以,他指明,寫一些具有通俗藝術性、時代性和教育性的鼓書,并唱給民眾聽,一定可以得到他們救國的同情,使他們知道中國的地位和自己的責任。顧頡剛覺得,這種行為“比了狂喊亂跳的學生們的演說的收效不知可以加增到多少倍。(學生們的演說,固然是一腔熱誠,但因口音的隔膜,用語的艱深,態(tài)度的失當,使得民眾聽了之后感不到切身的需要,只覺得還是他們的事。)”如果將改編的大鼓書由民眾素來信任的唱書人唱出,并且讓民眾都能聽得懂,那么,“他們自然要感到救國是自己的事了?!?47)顧頡剛:《〈科學救國大鼓書〉序》。體會并喚醒民眾情感成了理解和深入民間的方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顧頡剛積極投身于抗戰(zhàn)事業(yè)。他創(chuàng)立禹貢學會,出版《禹貢》半月刊,顛沛流離遠赴西北,研究邊疆史和民族史,積極宣傳抗日文藝,試圖喚起民眾的救國情感,這些舉措都是學術致用主張的延續(xù)。

        結 語

        顧頡剛對求真、近真、“不立一真,惟窮流變”與對民眾情感和想象的強調,展露出他在尋求古史與故事演變過程中研究側重點的轉變,即從溯源性真實:古史或故事的最初真相、本來面目,轉變?yōu)楣攀坊蚬适碌臄⑹鲂哉鎸?、民眾的情感與想象的真實。顧頡剛多次表示,他想做的不是一般的史學研究,“我的理想中的成就,只是作成一個戰(zhàn)國、秦、漢史家;但我所自任的也不是普通的戰(zhàn)國、秦、漢史,乃是戰(zhàn)國、秦、漢的思想史和學術史,要在這一時期的人們的思想和學術中尋出他們的上古史觀念及其所造作的歷史來?!?48)顧頡剛:《古史辨第二冊自序》,《顧頡剛全集·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卷一),第95頁??梢?,顧頡剛的歷史研究不僅僅是歷史辨?zhèn)位驓v史演進的學術研究,也是一種觀念史研究,民眾的情感與想象就隸屬于觀念史范疇。可以說,真之標準的流變、隸屬于觀念史范疇的民眾的情感與想象,為我們回顧和反思顧頡剛的民間文學與民俗學研究提供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方向。

        猜你喜歡
        古史孟姜女顧頡剛
        孟姜女的數(shù)學之謎
        新發(fā)現(xiàn)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孟姜女哭長城?
        金橋(2020年10期)2020-11-26 07:23:34
        縮寫《孟姜女哭長城》
        是我的運氣不好
        做人與處世(2019年4期)2019-04-03 03:17:14
        近年出土戰(zhàn)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視角轉換與史實重建——第二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首屆古史新銳南開論壇”會議綜述
        馮友蘭的沉默
        做人與處世(2014年7期)2014-07-17 06:01:10
        尊重
        国产av一区二区网站| 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Hd|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观看国产| 手机在线免费av网址| 华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偷自产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456|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乱人妻中文字幕| 97性视频| 一区二区三区熟妇人妻18| 青青草免费手机视频在线观看| 亚瑟国产精品久久|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伊| 97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无亚洲人成网站77777|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区刚刚| 亚洲国产av自拍一区| 婷婷五月综合丁香在线| 国产午夜激情视频自拍|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新线路| 亚洲欧洲成人a∨在线观看| 无尽动漫性视频╳╳╳3d| 麻豆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人妖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se精品一区精品二区国产| 白嫩少妇在线喷水18禁|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AⅤ片无码富二代| 那有一级内射黄片可以免费看 | 欧美成人www免费全部网站| 手机在线观看成年人视频| 久久中文骚妇内射|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av在线看|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精品国产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