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慧,鄭洋,汪磊,趙鐵建,李衛(wèi)民
(1.廣西中醫(y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yī)藥學院醫(yī)學系,廣西南寧 530222;2.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廣西南寧 530222)
方劑學是中醫(yī)學臨床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也是由中醫(yī)理論到臨床治療的過渡學科。本學科主要內容為闡釋方劑的組方原理以及臨床運用適應證和注意事項。在方劑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目前教學以教材作為核心基礎,以教師課堂講授課本知識為主,但是這種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很難讓學生理解方劑的理論要點和臨床的靈活應用,發(fā)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方劑學教學內容繁多,知識內容的覆蓋面非常龐大,涉及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較多;傳統(tǒng)教學方法讓學生覺得方劑抽象難懂;教學時間有限,導致課堂上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有限,教師不能充分解答學生的疑問,并且課堂無法有效開展理論與實踐融合的教學活動[1-2]。因此,走出這種教學困境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
BOPPPS 教學模式為方劑學教學方法的提高與改進指出了新的方向,BOPPPS 教學模式是發(fā)達國家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經過長期的實踐與發(fā)展,受到廣大教育學家的認可。該模式包括了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在課前可以通過網絡完成對書本知識的學習,而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對教學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學生針對不懂的問題進行提問,教師為學生解決疑問[3-4]。新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師生角色,凸顯了學生的地位。BOPPPS 教學模式同時整合了各個方面的優(yōu)勢,根據(jù)6 個實施過程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有效提高課前—課堂—課后的教學質量。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抽樣的原則,將我院2019 級中醫(yī)學專業(yè)的120 名學生,隨機分為BOPPPS 組(n=60)、傳統(tǒng)教學組(n=60),兩組在課堂教學時間、教學目標、考核方式以及年齡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沒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學生都使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劃教材《方劑學》(科學出版社第1 版)。授課內容為整本書,72 個學時。
在進行授課前,授課教師通過教務處專業(yè)人員培訓,充分掌握BOPPPS 教學模式的應用,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做出詳細的教學方案和課件。
課堂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借助網絡通信工具公布班級學習內容,同時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和教學視頻,學生可以利用相關工具提前進行預習,自主參與完成教師布置的預習活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在課堂上,主要根據(jù)教學目標中的知識技能要求,展開BOPPPS 模型六個模塊的設計,充分提高教學全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度,同時有效利用網絡資源授課,通過授課過程中的互動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情況。課后,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復習回看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知識后測,主要的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BOPPPS 教學模式主要實施步驟與形式
教師根據(jù)學校主管部門制定的教學目標和任務進行授課前的備課計劃,利用傳統(tǒng)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
客觀評價:包括理論測試成績和學生參與度成績。理論測試成績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客觀指標,理論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測驗,測驗內容為方劑學理論知識(共100 題,滿分100 分);學生的參與度也是評價教學效果的參考指標,主要從發(fā)言、態(tài)度、出勤等方面進行考核(滿分100 分)。主觀評價: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評價學生對BOPPPS 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以及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學生根據(jù)自己主觀感受打分。調查采用不記名的方式,在學習結束后當場作答,回收率為100%。
使用SPSS22.0 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均數(shù)±標準差”是計量資料呈現(xiàn)方式,方差齊時用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計數(shù)資料用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各項平時成績有顯著差異,并且BOPPPS組各項平時成績均高于傳統(tǒng)教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學生各項平時成績比較(±s)
表1 兩組學生各項平時成績比較(±s)
組別 課題發(fā)言 學習態(tài)度 課堂出勤BOPPPS 組 94.55 ±2.93 95.48 ±3.00 96.34 ±2.14傳統(tǒng)教學組 82.55 ±3.75 85.70 ±2.22 89.99 ±1.14 t 4.370 4.533 4.539 p 0.012 0.011 0.011
兩組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有明顯差異,且BOPPPS組平均分明顯高于傳統(tǒng)教學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
表2 兩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比較(±s)
?
問卷結果表明,BOPPPS 組學生對BOPPPS 模式的效果非常認同和滿意,提高了學習熱情和自學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升,上述的明顯改變與傳統(tǒng)教學組相比具有顯著差異,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滿意度情況比較(±s)
表3 不同教學方法教學效果以及學生滿意度情況比較(±s)
?
方劑學主要研究組方、配伍規(guī)律以及臨床應用,主要教學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方劑的藥物組成并且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病情靈活組合藥物[5]。然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都是以課堂授課結合考試為主,這種教學方式機械,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積極性。為了培養(yǎng)合格的中醫(yī)人才和中醫(yī)醫(yī)生,提高方劑學的教學質量十分必要,因為方劑學中很多經方是由臨床治療疾病的核心藥物組成,臨床醫(yī)生所開具的藥方都是在此基礎之上加減形成的。
因此,BOPPPS 教學模式是推行方劑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方法。BOPPPS 教學模式凸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重要作用,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參與度。BOPPPS 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單元,每個單元又分成6 個階段,依次為:B(Bridge-in,導言),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好奇與熱情,主動去學習;O(Objective,目標),讓學生知道學習所需要達到的知識技能目標;P(Pre-assessment,前測),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用于指導教學計劃;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強調學生參與教學,從而高質量完成教學計劃;P(Post-assessment,后測),考核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情況;S(Summary,摘要/總結),整理學習過程,了解知識儲備情況,為進一步的教學打下基礎[6]。導言(Bridge-in)是首個步驟,導言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要目標,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結合典型案例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并借此引出本次教學的目的。BOPPPS 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的結合,將課前—課中—課后結合在一起,全方位指導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可以彌補傳統(tǒng)課堂教學過程教師學生交流較少、學生學習過程中參與度和配合度較低的不足。在BOPPPS 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和教師進行交流,從而提升課堂學習的參與度。
結果表明,BOPPPS 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理論考核成績和教學參與度,對學生自學能力、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解決問題能力等的提升具有顯著作用。而且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較,學生對BOPPPS 教學模式的認可度更高,因此,BOPPPS 教學模式可以作為方劑學教學模式在基礎醫(yī)學教育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