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萍
自2000 年起,筆者開始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工作。在20 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曾為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倦怠而苦惱,曾為學生的學不善用而焦慮,更為家長的忽視或過度重視而擔憂。如何才能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經過不斷地進行反思和實踐,逐步探索、總結并歸納出: 與環(huán)境相應,追求英語教學情境化;與日常相連,追求英語教學生活化;與游戲相生,追求英語教學游戲化;與活動相合,追求英語教學多維化;與技術相融,追求英語教學信息化;與家庭相合,追求英語教學一體化的“六與六化”并舉教學策略,有效地促進了班級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我們知道,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與教學相應的物化空間和人文環(huán)境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中,筆者重視“兩以促兩力”,積極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設良好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為優(yōu)效教學服務。
任何語言都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英語學習也是如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交流環(huán)境,最大化地實現(xiàn)激趣促能。比如,每天清晨見面,教師可主動跟每一個學生說“Good morning?!币姷綄W生有困難時,可馬上問上一句“Do you need some help?”……
對于良好交流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筆者注重做好以下三點: 一是積極回應;二是尊重并接納學生的表達方式;三是在學生急于表達但卻表述不清時,做到“一心三不”,即耐心傾聽,不急躁、不埋怨、不嘲笑,讓學生在零壓力的交流環(huán)境中喜歡并學好英語。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英語教學同樣離不開富有吸引力的育人環(huán)境。為了突出學生與環(huán)境的互動性、學習與時空的開放性等特點,筆者充分利用一室、一廊、一墻、一棚、一角,即教室、走廊、墻面、天棚、區(qū)角五個載體,遵循開放性、適時性、互動性、漸進性的教學原則,為學生營造了富有學習氣息的教學環(huán)境。比如在“Story time”教學活動開始前,筆者結合教學內容,利用上述五個載體進行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室里播放歌曲“找朋友”,走廊及墻面上張貼對話圖片,天棚上懸掛大熊和小松鼠,區(qū)角里擺放玩具熊、小松鼠、床、玩具盒子……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適時將課文中大熊和小松鼠的角色互換,將彼此藏的位置進行上、下、左、右等變換。在這種情境化的教學環(huán)境中,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英語活學活用能力的不斷提升。
經過多年在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效果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可以將其實踐過程總結為“三性三結合”: 材料投放有適時性,教學目標與內容相結合;情境創(chuàng)設有互動性,體驗與感受相結合;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有生成性,鞏固與拓展相結合。
生活即是教育。在英語教學中,能貼近生活的教育教學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還是以“Story time”教學活動為例。在上課之前,筆者帶領學生到室外一起玩“捉迷藏”游戲。每一輪游戲結束后,筆者都要讓學生們說一說: 你藏在哪里? 你藏在了什么物體的前面、后面、下面、上面、左邊、右邊或旁邊……其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日常生活中的已有經驗作為將要進行的后繼學習的基礎。
在“Amy 過生日”這節(jié)教學中,學生提出過生日要吃蛋糕,還要插蠟燭……,筆者就順應學生的思路,提出問題: 應該插多少根蠟燭呢? 有的學生說自己是11 歲,應插11 根,于是學生們就用英語從1 開始數(shù)數(shù)。當數(shù)到11 的時候,筆者又順勢說:“咱班有45 名學生,為每一名學生都插一根生日蠟燭好不好?”……就這樣,學生們在主動參與、富有生活化的學習中,鞏固并完成了數(shù)字教學任務。
在tall short ;long short;big small 教學中,筆者指導學生進行座位之間的比較;橫排、縱隊比較;男孩子間、女孩間比較……大家的興致一下子就上來了,口里說著,用手比量著。筆者發(fā)現(xiàn)平時不愛表達的同學也興奮地跟著大家一起說,學生們的積極性越發(fā)高漲。此時,筆者繼續(xù)做以延伸,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用tall short ;long short;big small 加以比較,學生們說頭發(fā)、桌子、樓房等,有的還拿出了尺子……被賦予生活化色彩的英語教學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們學起來感興趣,用起來有適宜的語言環(huán)境,教學效果凸顯。
游戲是英語教學有效的途徑之一。比如,在單詞識讀教學中,筆者常用“蹲一蹲”這一游戲。游戲方法很簡單,道具可以是寫有單詞的卡片或頭飾,也可以不用道具,參與游戲的學生只需記住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游戲時,學生手持或佩戴寫有單詞的卡片、頭飾,也可記著自己在游戲中的角色。游戲從老師或一名學生開始,一邊說游戲中的英語單詞,一邊做下蹲的動作。如第一個開始的學生手中的卡片、頭飾或角色是cat,那么他就說: cat 蹲,cat 蹲,邊說邊做下蹲動作。與此同時,他還要負責選擇下一個參與游戲的學生。假設他想讓角色是crocodile 的同學接替游戲,他就要繼續(xù)說cat 蹲完crocodile 蹲,而游戲中crocodile 角色的學生就要說單詞crocodile 蹲,crocodile 蹲,邊說變做下蹲動作……,游戲由此循環(huán)下去。這個游戲可以是學生按所站位置依次進行,也可以是游戲的主角隨機選取下一個蹲的伙伴。通過這個游戲,可以加深學生對單詞的識認印象,有效提升他們的拼讀能力。幾輪游戲過后,學生可以互換或更換角色,致使游戲玩而不厭,常玩常新。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還常常把發(fā)音或字母相近的單詞有意放在同一輪游戲中,或是讓幾名學生承擔同一單詞角色,或是不斷加快游戲的節(jié)奏,以此來檢驗學生的單詞掌握程度及其專注力和反應能力。
在幾年來的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具有以下特征的游戲深受學生的喜歡: 一是突出安全便捷、限制性少。安全是游戲開展之前提,教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保證學生安全游戲的環(huán)境,提供必要的保護措施;其次是盡可能選擇不受氣候、場地、人員、時間、道具等限制的游戲。游戲的道具最好是來源于生活。二是體現(xiàn)動靜交替、勞逸結合。不僅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而且符合人類大腦皮層的鑲嵌式活動原則,有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激發(fā)其大腦不同功能區(qū)參與活動。三是體現(xiàn)多感官參與、互動性強。多感官參與的游戲體驗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和潛能。同時,游戲要注重學生的參與率與互動性,盡量不選擇或創(chuàng)編那種只能有少數(shù)學生參與,大多數(shù)同學等待、空耗時間的游戲。
活動是學生學習的有效載體。適宜的活動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助推器。在日常教學中,筆者注重開展多種活動,比如,開展清晨送祝?;顒?。祝福由一個詞、一句話逐漸拓展為一段話;開展繪本漂流活動,《I went walking》《David goes to school》《The doorbell rang》《Let it snow》等繪本都具有內容幽默風趣、句型有韻律感、語句有反復性等特點,深受學生們的喜歡;“閑魚翻身”是筆者所負責班級每個月都要開展的活動。學生們把家里閑置的物品作為商品,用英語討價還價。交易成功后,學生相互介紹入手的商品,氣氛寬松而和諧,熱烈而高漲;注重節(jié)日這一重要的教育契機。如“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開展“媽媽I Love You”英文歌曲競唱;“端午情長”英語情景劇表演;“繪說新語”迎新年英語報展等。
在與活動相合,實現(xiàn)英語教學多維化的過程中,筆者堅持把握好以下幾點。
活動應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貼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要以生之趣為趣,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之趣;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只有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發(fā)展性。
活動應保證學生間、師生間有真正的互動交流,應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語言在交往中、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帶給自己的快樂體驗。
活動設計時應突出綜合性,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如英語情景劇表演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認、讀、說、聽、講、演、唱、跳、寫、畫等多種能力。
為了鼓勵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利用“班級優(yōu)化大師”這一軟件,對每名學生每天出色的表現(xiàn)做以記錄,進行階段性總結,并給予適當獎勵,使學生們在肯定與激勵中積極成長。
在筆者的英語課堂中,教具、學具都是必不可少的。適宜、適時、適度的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可以為學生增趣、為教師增魅、為課堂增效。
近年來,班級安裝了希沃白板,筆者在教學中將教學具、手機以及白板中配套的教學課件進行了合理利用。比如: 學習in、on、under、above、below、behind、in front of、in the front of 等方位詞后,為鞏固和檢驗效果,筆者給每名學生準備了一份操作單。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筆者進行手機錄制,然后通過投屏,采用希沃軟件的放大、拖拉、遮擋、圈點、修改等功能,對學生的操作加以點評,讓枯燥、抽象的學習變得直觀、具體,形象。為了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所學內容,筆者還充分利用白板軟件中的游戲功能,定期自制“英語單詞認讀游戲”課件,將所學單詞添加到軟件中。通過開設“計時”,學生們就可以開展單詞識讀競技游戲。教學實踐中,以組為單位的接力游戲深受學生的歡迎,學生們可以在相同時間內比較彼此的單詞掌握量、正確率,有效地激發(fā)了大家的學習熱情,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團隊競爭意識。
針對很多家長在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諸多誤區(qū)的現(xiàn)狀,英語教育教學工作非常有必要向家庭延伸,其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對于低年段學生,反復多次的強化是英語學習的一種方式。加強家校相合,可以使學生在校所學知識在家庭中得以鞏固、強化。
家校相合,有利于學生在校所學內容得以應用,讓英語學習與家庭對接、與生活對接,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學校的單一層面。
目前,很多家長還將孩子英語學習定位在考試分數(shù)層面,缺少家庭教育的科學理念和方法,不同程度地影響了孩子英語學習的興趣、積極態(tài)度和自信心。這種違背學生成長規(guī)律,不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后繼學習會造成不良影響。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家校教育銜接,形成教育合力,筆者主要是從“三個一致”著手,做好學校與家長的協(xié)調工作。首先,家校教育觀念要一致。針對部分家長在學生英語學科存在“重分輕能、重校輕家”等現(xiàn)象,筆者通過召開家長會、下發(fā)《家教導報》、開設家教微信平臺等形式,做好宣傳引領,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懂得如何科學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與發(fā)展,真正認識錯誤觀念、做法會給孩子后繼學習帶來的危害,認識家校教育觀念一致的重要性。其次,家校育人方法要一致。多年的實踐,讓筆者越來越認清家??茖W一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是促進學生學習和發(fā)展有效途徑。要實現(xiàn)家校教育一致,教師一方面要抓好學生的在校教育,同時還要把學校教育的正確方式、方法延伸到家庭之中,讓家長懂得學生成長和進步需要一個過程,簡單粗暴的教育行為會給孩子帶來傷害,懂得孩子間存在著個體差異,要正視這種差異……引領家長了解英語教學的理念、方式、方法,及時觀察孩子的成長與進步,適度、適時地給予激勵和肯定。再次,教育環(huán)境要一致。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學校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家庭環(huán)境對于促進孩子英語學習非常重要。家長要本著“兩同”原則: 在家校教育目標上要保持同向,在教育觀念上要保持同頻,要支持并配合學校英語學科的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家庭成員間在孩子英語學習的目標、態(tài)度、方法等方面要保持一致,不能有管有棄、有重有輕,家庭成員之間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產生矛盾、關系失和。家庭成員都要為孩子的學習提供和諧、溫馨、平等、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做好家校教育的良好對接。
總之,在20 多年的實踐經歷中,筆者積累了些許經驗,有效地運用“六與六化”并舉的教學策略,讓學生體驗到了學之趣,讓我感受到了教之樂,也見證了家校共育的責之重,英語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