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瑞鵬
現(xiàn)階段我國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選用游戲教學法激發(fā)小學生的運動興趣,讓他們的運動動作變得更加規(guī)范,促使體育教學成為我國素質教育中的亮麗風景線。
小學生年紀較小,具有獵奇心理,也比較貪玩,若是教師簡單地對體育課程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并單一地講授動作要領,小學生會覺得體育課程較為枯燥乏味,無法集中注意力,自身也無法提升學習興趣。但如果將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游戲逐漸融入體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則能夠去枯燥變趣味,逐漸培養(yǎng)對體育課程的興趣,加強學習熱情,使他們樂于參與到體育課程的學習中去。
小學體育游戲開展時,教師可以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游戲規(guī)則,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生的紀律意識,提升他們的自制力以及學習主觀能動性。在完成游戲任務之后,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團隊協(xié)作意識以及集體觀念都會得到進一步的增強,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質,獲得良好的德育教學效果。
將游戲融入體育教學活動中,并不是盲目和隨意性的,而是具備一定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計劃,在趣味性十足的游戲情境中,學生將會以更加飽滿的學習熱情有效完成各種體育學習任務,因此也能夠有效地促使教學目標逐步落實,真正實現(xiàn)在學中做,在樂中學。
在正式進入體育教學之前,熱身游戲是其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能夠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活動筋骨,以更加完善和優(yōu)質的身體狀態(tài)投入課程的學習中去,能夠發(fā)揮出承上啟下的重要價值。但是由于現(xiàn)階段大多數小學體育課課前預熱僅是簡單的活動腿腳的動作等,意義不大,形同虛設,無法真正發(fā)揮出熱身運動的價值和作用。如何讓小學生針對小學體育的熱身練習產生熱情以及濃厚的興趣呢?可以將體育游戲加入體育熱身的練習教學中。例如,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生的反應能力,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前,組織小學生開展喊號追人的體育游戲。在校園內較為寬闊的體育場地中,劃定一個半徑為5 米左右的圓圈,讓小學生圍繞著這個圓圈站立,從第一個學生開始向后數數,最后教師站在圓圈中間發(fā)出指令,學生首先需要圍繞著這個劃定的圓圈慢慢小跑,在跑步的過程中,若是聽到了教師喊三,那么整個隊伍中編號是三的小學生,就需要從圓圈的外部追逐自己前面同樣編號為三的同學。在跑步的過程中,尤其是回到原點之前,需要用手碰到前面同學的身體,這樣就算是獲得了勝利,而若是沒有追上,則需要跑回到原來的隊伍位置,向同學們表演節(jié)目或背誦詩歌作為懲罰。在這樣較為豐富多樣且趣味性十足的體育課前游戲活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會變得更高,為后續(xù)體育課程的正式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體育的教學應該和德育、智育等同步開展,體育教學應該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意識培育,通過游戲式的教育模式,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也能夠滿足現(xiàn)階段“新課改”教育理念下,綜合素養(yǎng)培育的教學目標。體育游戲之中蘊含著互動性以及合作性,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及合作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計豐富多樣同時趣味性十足的團隊合作游戲,通過團隊合作游戲的協(xié)作特征,能夠加強對小學生互動水平以及合作水平的有效培養(yǎng)。舉例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兩人三足這樣的合作游戲,將兩名學生劃分為一組,互相搭配和合作,設定統(tǒng)一且一致的步伐節(jié)奏,在小學生共同喊著“一二一”時,會在心中默念前進的速度以及頻率,小組內需要保持同樣的步伐,在這樣的團隊合作模式之下,才能夠獲得兩人三足游戲的勝利。同時,教師還可以將兩人三足游戲拓展為三人四足,或組織班級內的接力賽,提升小學生之間的搭配默契程度,將優(yōu)化小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以及合作思維作為整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豐富,優(yōu)化整體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為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生的團隊競爭意識以及正確的競爭心理,優(yōu)化他們的身體素養(yǎng),可以在小學體育的教學活動中引入適當的競賽游戲。體育課程的實踐教學通過競賽的模式,能夠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生參與到游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以及積極性,通過競賽來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此,競賽游戲能夠全方位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中去。在整個過程中,小學生能夠進一步發(fā)掘出自身的潛在體育動力,展現(xiàn)出自身的個性,提升他們的身體素養(yǎng),為獲得比賽的勝利而積極努力,更加快速和有效地學習到教師講解的體育課程知識以及技能技巧。舉例來說,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蹲跳起這樣的比賽,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小學生學習到蹲跳起的相關理論知識,并使他們的身體素養(yǎng)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提升他們的競賽意識以及體育知識掌握水平。將小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每組8 人,在每組內包括4 個男生和4 個女生,背對背地蹲跳,等跳到終點之后,再返回原點,下一組學生重復前組學生的動作,在整個蹲跳的過程中,必須兩個人手挽手,不能夠分開。通過這樣的競賽游戲,能夠激發(fā)小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并深入挖掘小學生的體育潛力,用最短的時間來完成教師設置的接力活動,通過這種競賽游戲的有效嵌入,使小學生的競爭意識變得更強,相關的體育技能和理論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通過課堂中的體育技能講解以及大量的體育訓練之后,小學生的身心都處于相對較為疲乏的狀態(tài),因此需要用更加快速有效的方式來放松他們的身心。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可以在傳統(tǒng)的放松環(huán)節(jié),設置有效的放松游戲,這樣能夠有效緩解他們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疲勞感,讓他們能夠以最短的時間恢復狀態(tài),為后續(xù)文化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舉例來說,在教師講解到乒乓球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程即將結束時,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趣味十足的知識問答小游戲,例如,可以提問一些與乒乓球相關的常識或技能知識等,讓學生通過搶答的方式,提升對乒乓球知識的掌握,對于答對的學生來說,可以獲得一份教師準備的課堂小禮物,而對于搶到卻沒有答對的學生來說,需要在課堂中為大家表演一個小節(jié)目,如背誦詩歌,在這樣更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來完成體育課,能夠讓學生的身心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之下,也能夠展現(xiàn)出將體育游戲運用到課后放松環(huán)節(jié)所具備的價值和優(yōu)勢。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想要進一步優(yōu)化小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教學質量全面提升,需要掌握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游戲教學法的有效運用,在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中讓小學生了解到體育這門課程所具備的趣味性,促使他們形成正確的體育意識,優(yōu)化課堂參與度,在游戲過程中提升他們的身體素養(yǎng)和技能掌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