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紅梅 蘇州大學高郵實驗學校
我國人民在革命年代所積淀下來的寶貴精神遺產(chǎn),對國家的振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對傳承長征精神的作用和初中地理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并以長征精神為主要線索,使學生能夠從地理的角度去領悟和認識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一種偉大的革命精神,它是一個民族的象征,它將永遠閃爍著光輝,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前進。長征精神的傳承,是對過去偉大精神和歷史成就的一種保護,是我們國家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它記載著我國的革命英雄們?yōu)樽鎳龀龅呢暙I?,F(xiàn)在,長征精神是一種信念,激勵著我們奮發(fā)圖強,是我們前進的力量。
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議強調(diào):“要加強學生對長征精神的學習,要讓長征精神、革命火焰,代代相傳?!睂W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德、智、體、美、勞要全面發(fā)展,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合格的繼承者和接班人。長征精神始終激勵著學生,使他們走在道德建設的前列,使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為我國今后的繁榮打下堅實的基礎。
長征精神包含著中華民族獨立、國家繁榮、社會和諧、個人全面發(fā)展等諸多方面的內(nèi)容,是弘揚民族精神的信念與精髓。將其傳承下去,使當代學生不忘記自己的國家,將長征精神傳遞給下一代,讓學生永遠保持這樣的精神,繼續(xù)向前,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繁榮。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對于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也有很大的影響。老師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記住這一點,例如,可以向?qū)W生推薦一部關于長征精神的影片,讓他們知道過去,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來之不易,引導他們珍惜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共同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風氣。
初中地理是一門非常專業(yè)、非常抽象的課程,而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要求也非常高,許多地理現(xiàn)象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去思考和想象的。通過對初中地理目前的教學狀況分析可以看到,大部分的初中地理老師都是機械的講解課本內(nèi)容來教學,而忽視了相關的知識傳授。當前,在注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情況下,教師必須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運用各種方法和活動,使各種人文、自然現(xiàn)象更形象地向?qū)W生呈現(xiàn),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
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些學校對初中地理的重視程度不高,在課程安排上也有很大的差距,一星期只有兩節(jié)課是很常見的。因此,學生會覺得,地理這個科目只是一個“副科”,學生不是很重視地理課。學生一旦產(chǎn)生了這樣的思想,其在地理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就會大大降低。這不僅會降低初中地理課的教學質(zhì)量,還會對教師的教學產(chǎn)生一定的負面作用,使學生的地理知識水平無法得到提高。
初中的地理知識很豐富,目前許多知識的學習仍需以硬件設備為依托,需要用到大量的地理儀器。如地球儀、測量儀、天文望遠鏡等。但是一些學校對地理教學還不夠重視,造成了一些學校在地理教學設備上投入不夠,一些儀器也不夠先進,不能很好地讓學生使用,這就會給地理課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要提高初中地理教育的質(zhì)量,就必須從教學的硬件著手,對初中地理課程的硬件設備進行增加改進,使初中地理課堂教學得到有效改善。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除了注重當前較為盛行的長征精神的學習之外,還要注重挖掘長征精神素材。我國的民族、我國的河流、我國的產(chǎn)業(yè),都與長征精神密不可分。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課本都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所以,初中地理教師在進行長征精神教育時,應從教材的內(nèi)容入手,充分挖掘其所反映的教育資源,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把長征精神滲透給學生。為使長征精神能更好地融入地理,教師首先要將課本之外的知識,給學生進行細致的解釋,或是將課本上的情景引入到其他具有長征精神的革命詩歌中去。例如,在學習《我國的自然環(huán)境》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介紹詩詞《長征》。這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我國山川河流的認識,也讓他們明白了在長征中的艱辛,革命先烈不畏艱難險阻的精神。在學習八年級下冊《貴州省的環(huán)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課程時,可以向?qū)W生介紹諸如遵義會議、赤水、婁山關等貴州省的文化資源。在講授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掌握歷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識,更能體會到貴州省發(fā)展經(jīng)濟的獨特優(yōu)勢。
音樂和錄像是長征精神教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它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對長征精神的理解,是強化長征精神的最好途徑。比如,在學習《長江》的時候,可以高唱《長江之歌》,這樣不但表達了對祖國母親的敬意和愛國情懷,還能激發(fā)學生對江河資源保護之情。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善于利用長征精神的音像材料,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熱情。
從南昌起義到新中國成立,經(jīng)過幾十年的革命歷程,其中發(fā)生過無數(shù)感人的紅色故事,《兩當兵變》《會寧紅軍會師革命》《南梁革命》等。讓同學們在教室里聆聽革命的故事,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所以,在地理課上,如果有足夠的時間,老師可以把地理知識與革命故事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紅色的文化。
我國紅色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學生們可以通過實地考察,豐富課外生活。如參觀紅色博物館,學習當時的歷史文化和地理條件。通過親身體驗革命前輩在艱難環(huán)境下工作的情景,體會他們的偉大思想和頑強的意志。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到勞動教育基地進行“勞動教育”,鍛煉學生的意志,從而實現(xiàn)“育人”的目標。
總之,把長征精神貫穿于地理的教學之中,把有關革命故事與自然地理環(huán)境進行對比和分析,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我國發(fā)展至今的不易,學習其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促進自身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