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春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整本的書”。由溫儒敏教授主編的部編版語文教材也特別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就編排了“快樂讀書吧”,構建了從教讀到自讀再延伸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機制,把閱讀教學從課堂拓展到課外,引導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小說等整本的書。在整本書的閱讀推廣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并引領他們掌握閱讀的要領呢?其實帶領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功夫還在“課內”。接下來就以美國著名作家E.B.懷特的代表作《夏洛的網》為例談談如何引導孩子“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整本書閱讀是一個長期堅持和積累的過程,更需要興趣的參與。在閱讀興趣的內驅下,閱讀成為一種向往和期待,整本書的閱讀教學就事半功倍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精心選擇適合學生的閱讀書目之外,還要通過老師的引讀建立起書本與學生之間生活經驗的聯系。架起書籍與學生之間的橋梁,這是教師預讀引路的一個重要目標。
《夏洛的網》中,小豬威爾伯本是一只又瘦又小搶不到奶頭的落腳豬,因為弗恩的請求被意外收留,并得到了超級優(yōu)厚的待遇??墒怯惺裁从媚??豬總是要在圣誕節(jié)被殺死做成熏肉火腿的。奇跡再次發(fā)生,蜘蛛夏洛織網拯救了它,最終它得以逃脫成為熏肉火腿的厄運。教學伊始,老師利用PPT呈現書本插圖中那只落腳豬的圖片導入:“這是一只剛剛出生的小豬,它又瘦又小,塊頭趕不上一只白老鼠。它身體羸弱,搶不到一只奶頭?!苯又蠋煶鍪靖ザ鞲赣H拿著斧頭的圖片,以及弗恩父親和母親的對話,請同學們讀:“其中一個是小個子,它長得又小又弱,沒有留下來的任何價值,所以你爸爸覺得應該去消滅它。”“……一個體質很差的小豬是很難養(yǎng)活的?!崩蠋熞龑W生猜想:“這段話告訴我們,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學生根據插圖和對話一猜便明白了故事的起因:因為小豬身子弱小很難養(yǎng)活,弗恩的父母決定按照常規(guī)用斧頭把小豬解決掉。老師再出示小豬長大的圖片并第一次設疑:“一只身體羸弱的小豬現在怎么樣了?”學生不難看出,原本身體羸弱的小豬,變得越來越強壯,長成了一只胖乎乎的成年豬了。小豬的命運仿佛正在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只是,于人類而言,豬的存在價值是什么呢?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后出示文中老羊和小豬的對話,讓學生明白豬被養(yǎng)得肥肥壯壯,其最終的命運是要被殺掉做成火腿的。順著情節(jié),老師第二次設疑:“威爾伯最終是否逃脫了被宰殺的命運呢?若是沒有,是什么扭轉了局面,幫助了威爾伯呢?請大家閱讀故事概要,瀏覽這本書的封面、目錄和文中插圖,先猜一猜,然后再靜下來認真閱讀?!?/p>
小豬威爾伯的命運是故事的明線,教學中抓住故事的主要角色,沿著故事的主要線索,扣住故事情節(jié)起伏的關鍵點,利用學生的期待以及已有的生活或閱讀經驗進行設疑、追問,不僅為學生梳理了故事的脈絡、了解了故事的主要角色,還潛移默化地傳授了學生略讀整本書的方法:關注圖書的封面、插圖、目錄,抓住主要人物,梳理主要情節(jié),先整體略讀,再細細品讀。
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陷入閱讀的困境,有的學生選擇中途棄讀,有的學生閱讀時則浮于文字的淺表,只關注故事的情節(jié),讀個囫圇吞棗。長此以往,學生會對閱讀越來越提不起興趣,就算浮光掠影地讀下來,也會不得要領,收獲甚少。幫助學生好讀書、讀好書,就需要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加以引導,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愛上閱讀并學會深度閱讀。
在《夏洛的網》預讀激趣中,老師帶領學生瀏覽故事目錄,了解故事的梗概,有的學生會誤認為明白了故事的主要內容,能講出故事的梗概就是讀好了這本書,再也沒有耐心細讀整本書了。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引讀,幫助學生讀到本書精彩的構思、傳神的細節(jié)、發(fā)人深省的內涵。所以教師設計了這樣的引讀單:1.本書中小豬威爾伯遇到幾次危機?每次都是怎么化解的?2.你覺得這個故事中最值得威爾伯掛念的三位朋友是誰?按照重要程度排序,并找出書中的文字來證明你的判斷。3.威爾伯得以一次次化險為夷,你覺得都有哪些原因?你的依據是什么?畫出相關語句。4.這個故事帶給你怎樣的啟示?引讀單中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整體關照全書。第二、三個問題分別指向故事中的角色和故事的情節(jié)展開思考,并且要求找出相關語段作為依據,這樣學生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就不至于浮光掠影、草草了事,必定會關注文中的細節(jié)加以品味。若學生想要答好最后一個問題,就必須仔細品讀全書之后才會有所感悟。這四個問題的設計由淺入深,既引導學生關照全文整體,又引導學生細品故事的重要局部,起到“提領而頓,百毛皆順”的效果。這樣的引讀為學生指明了閱讀的方向,使學生不至于在閱讀中“迷路”。同時,引讀單中這四個問題的設計又是開放的,不會局限學生思考的維度、思維的空間,學生的想法又可以是多元的。所以學生對導學單中第三、四個問題的思考就很豐富,也很深刻。在他們看來,威爾伯之所以擺脫了豬的宿命,活出不一樣的精彩,固然少不了了弗恩,尤其是夏洛的幫助,但更少不了它對生命價值更高的追求——它可以不要食物,卻很渴望一份愛,來自朋友的愛。它之所以能夠遇見夏洛,并不是幸運的偶然,而是它追求之下的必然,因而才有了后面的幸運和精彩。
在學生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老師應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引,好的引讀不僅是指明燈,同時也是催化劑。在老師的引讀之下,有目標、有深度地閱讀,可以催生學生閱讀的欲望,幫助他們開啟美麗的閱讀人生。
學生讀完一本書后并不代表閱讀的結束,“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的經歷、視角不同,他們的閱讀體驗也不一樣,所以就需要交流和碰撞。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在交流與展現中傾訴;聆聽別人的觀點,在傾聽與思考中引發(fā)新的思考。好的交流是火種,可以點燃智慧的火花。所以作為閱讀引路人的老師要在閱讀中或閱讀后借助交流課組織學生暢所欲言,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作品對話。
《夏洛的網》中威爾伯得以從被宰殺的厄運中解脫出來,夏洛的拯救行動是關鍵所在,所以閱讀這本書,“夏洛的拯救”是必須要成為話題的。老師沿著故事的脈絡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分享:1.為了拯救威爾伯,夏洛在網上織下了哪些文字?這些文字給威爾伯帶來的是什么?請結合書中文字進行交流。2.仔細思考后交流,夏洛織進網里的還有什么?書中的哪些文字是你思考的依據?3.夏洛走了,你覺得夏洛的一生是該遺憾還是該滿足,為什么?三個問題階梯一樣層層鋪墊、步步深入,前一個問題是后一個問題的索引,后一個問題是前一個問題的縱深,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向著文本的深處邁進,學生在交流中不時就擦出靈感的火花。關于“夏洛在網上織下的文字給威爾伯帶來了什么”,就有學生這樣認為:“夏洛的網拯救了威爾伯也成就了威爾伯,因為威爾伯‘也在努力讓自己活得與它的名聲相稱,盡量讓自己看上去像一只很出色的豬’。夏洛以及農場眾人的‘賞識’,讓原本普通的威爾伯變得與眾不同?!惫适碌慕Y尾,威爾伯得救了,而夏洛卻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夏洛是帶著遺憾還是滿足走的呢?學生們也給出了精彩的詮釋:“夏洛走了,走的時候盡管沒有任何動物陪在它身邊,但夏洛的內心一定是幸福且滿足的,因為它曾經說過,它通過織網拯救威爾伯提升了一點生命的價值,不再是一只只會忙著捕捉和吃蒼蠅的毫無意義的蜘蛛了?!憋@然,作品交流到這里,學生對于“友誼、奉獻、死亡和價值”的理解已經不知不覺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整本書的篇幅較長,學生的精力基本都用在自主閱讀上,受閱讀個體經驗、能力的限制,學生對整部作品的理解會存在一定的局限。閱讀分享就是通過適當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品味,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喜悅。當然閱讀分享的方式很多,可以是動態(tài)的讀書會、劇表演、辯論賽,也可以是靜態(tài)的手抄報、征文賽等。
讀完一本書不能僅止于這一本書,而要通過這本書的窗口看到更廣闊的閱讀世界,這樣的閱讀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閱讀品質的濡養(yǎng)。讀一本好書,關聯一類作品,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方法的遷移、能力的鍛煉、經驗的積累以及語感的培養(yǎng)。這一類作品可以是體裁相同的,或者主題相仿的、表達相似的,也可以是同一個作家的。由一本書的閱讀帶動多本書的閱讀,形成對這一類書的整體印象,如表達特點、風格特征的認識,增強閱讀的關聯性和持續(xù)性。
《夏洛的網》中夏洛通過織網幫助了威爾伯。艾琳·斯安內利的《蘇菲的杰作》中,蜘蛛蘇菲用細細的絲線織出了生命的真諦。兩只不同的蜘蛛,在不同的故事里都織出了同樣的感動。讀完《夏洛的網》之后,可以推薦學生延讀《蘇菲的杰作》,比較兩個故事的不同,找出兩個故事相同之處,聯系起來想一想:兩只蜘蛛短暫的一生向我們昭示了什么?它們的離開是悲劇還是圓滿?通過對兩部相似作品的比較閱讀,異中求同,充分挖掘出作品的深刻內涵,這樣的閱讀才是有思想、有深度的閱讀。另外,懷特一生創(chuàng)作了三部童話,除了這本最受歡迎的《夏洛的網》,還有兩部,老師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美國作家懷特創(chuàng)作的童話中,有三部被譽為‘20世紀讀者最多、最受愛戴的童話’,除了這本《夏洛的網》,還有兩本分別是《精靈鼠小弟》和《吹小號的天鵝》,這三部作品都曾經被改編成電影搬上熒屏,也很受觀眾好評。聰明善良的鼠小弟、倔強勇敢的啞天鵝是憑著什么征服讀者和觀眾走向世界的呢?懷特的這三部作品為什么會受到讀者的青睞呢?大家課后不妨讀讀這兩本書,或許會有更加豐富的體驗。”教師引導學生讀完這三本書后,還可以組織大家再看看改編的電影,并進行對比:“被搬上熒屏的夏洛、鼠小弟和啞天鵝與書本中的它們相比較,你更喜歡誰,為什么?”這樣的延讀與比較,更能讓學生感受到閱讀文字的美妙。
“讀整本書是對孩子心靈和語言的雙重滋養(yǎng),這樣的滋養(yǎng)是無聲的。”的確,“讀整本的書”之所以被寫進課標,是因為閱讀真正滋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學中,老師要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以導促讀,以讀促思,喚醒學生的閱讀欲望,為學生打開閱讀的大門,讓閱讀真正成為他們一種自覺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