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陽芳
(仙游縣郊尾中心小學,福建 仙游 35125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在小學古詩文命題實踐中,如何“命題”,才能真正考查學生對古詩文的積累及運用?本文針對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文及“日積月累”中的古詩文知識點,試作闡述。
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共選編了112 首古詩詞和14 篇文言文。圍繞課程標準的總體要求,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古詩文的數(shù)量、篇幅、體裁、難度等各方面因素。
古詩詞方面,一至六年級均安排了古詩詞作為課文學習。其中,一年級上冊兩首,下冊三首;二年級上、下冊各安排兩課《古詩二首》;三至六年級上、下冊各安排兩課《古詩三首》;六年級下冊安排“古詩詞誦讀”板塊,收錄十首詩詞。文言文方面,從三年級開始安排文言文課文,三年級每學期各一篇,四至六年級每學期各兩篇。隨著數(shù)量的遞增,古詩文的篇幅也隨年段的上升逐漸增加。
小學階段的古詩,大部分是以簡練的五絕、七絕為主,中高年段開始出現(xiàn)詞、律詩、樂府詩等難度提高的篇目。文言文編排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簡短的敘事性文本,循序漸進到有故事、有一定議論性的文章。
隨著篇幅的增加、體裁的豐富,對古詩文理解方面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相應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亦隨之提升。通過循序漸進的編排,逐漸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語感,為更高層次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小學古詩文命題實踐中,科學命題,才能真實考查學生對古詩文的積累運用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在制定目標、課程結構、教學模式、考試評價等領域產生了一系列變革。小學語文課程命題更深刻地體現(xiàn)新課改理念,試題的寬廣面、縱深度、信息量、靈活度、創(chuàng)新點等,都對小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也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多挑戰(zhàn)。
教師在遵循課程改革趨勢的同時,更要遵循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了解古詩詞的命題動態(tài),追蹤命題趨向,掌握命題規(guī)律,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探究并構建“備—教—學—研—評”一體化的教科研模式。指導學生讀出古詩詞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音韻美、意境美,領會詩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學習其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等寫法,感知古詩詞常用的烘托、對比、夸張、想象等藝術表現(xiàn)方法,在“讀詩句、領詩意、品詩境、悟詩情”方面考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綜合素養(yǎng)。
統(tǒng)編教材“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板塊,特別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叭辗e月累”中呈現(xiàn)名言、古詩、俗語、成語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和吸收中華優(yōu)秀文化,更是促進學生語言發(fā)展和文學素養(yǎng)發(fā)展的必要知識儲備。[1]對于“日積月累”中的“古詩文”教學,教師應依托教材知識進行縱橫拓展,捕捉共性知識點,可謂“溫故”而“知新”。學習古詩,既要善于誦讀積累,又要善于對積累的詩句進行分類,比如寫節(jié)日的、寫景色的、寫送別的……分類積累能有效提高識記的效果,讓“積累”變得立體、生動。[2]
檢測是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檢測與反饋、分析都是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對學生答題及檢測結果的分析,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及接受能力情況,把握命題的成效性、可取性,才能更加科學規(guī)范地命題組卷。命題時,教師要考慮單元測試和綜合測試的差異性。在單元檢測作業(yè)中,可以考查學生的積累情況(背誦、默寫或簡單理解);在期中、期末綜合檢測評價中,更注重考查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能力,體現(xiàn)考查的梯度與難度。
對學生學習掌握古詩詞知識與能力情況考查的命題,要根據(jù)課程標準對各學段學生的不同要求,梳理教材中的古詩文,進行命題分析,從易到難,循序漸進,著重考查理解與運用能力。筆者結合命題實踐,提出“命題解讀四步曲”:
原題:把詩句或名言補充完整。(每空格2 分,共4 分)
①改過不吝,________?!K軾
②________,有過則改?!吨芤住?/p>
這道題考查古詩和名言的補寫?!爸苯邮健蹦瑢懙淖鞔鹨笾灰獣硶?,不寫錯別字都得分。該試題難度低,屬于基礎性積累,題型區(qū)分度不高,無法考查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情況和運用能力,這種題型在期末綜合檢測中過于簡單。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閱讀目標提出“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并領悟詩文大意”的要求,可見,古詩文的學習不只是停留在簡單的背誦和默寫層面。
命題前,教師應先梳理教材中編排的古詩文。統(tǒng)編教材選取了大量優(yōu)秀的有代表性的古詩詞,就三年級下冊而言,本冊教材呈現(xiàn)了9 首古詩詞:課文中有6首古詩文,“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中有3 首,體現(xiàn)教材對學習中華古詩詞文化的重視。
命題前,根據(jù)文本內容,正確把握命題動態(tài)發(fā)展的方向,探究各種題型的特點。命題中,對古詩文名句的積累與運用的考查有以下幾種題型。
1.“直填式”默寫
“直填式”默寫是一種傳統(tǒng)型的古詩命題形式,是從古詩詞名句中出示半句,留著半句讓學生直接填寫完整。該類題型比較簡單明了,常出現(xiàn)在小學低年級的古詩命題中,主要目的是考查低年級學生對教材中古詩的簡單理解和背誦、書寫的正確程度,是一種記憶性、積累性、基礎性的檢測。
命題示例:
1.遲日江山麗,______。
2.________,春來江水綠如藍。
命題特點:補充詩句是檢測古詩文積累的常見題型,考查學生古詩文的閱讀量、記憶量。此類題型要求認真積累,把詩文記熟,不寫錯字,就能得分。
解題技巧:熟背會寫,細辨差別,認真答題。
“理解性”默寫是指在給出古詩文語境的情況下,根據(jù)記憶,默寫相應的古詩文??疾閷W生能否理解古詩詞的整體意思,理解古詩詞中描繪的人事物景等及作者表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能默寫出題目描述的相應古詩詞中的情景意象。如果說“直填式”默寫,學生有可能死記硬背、機械訓練,那么“理解性”默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進一步閱讀古詩詞?!邦}面”是“理解性”默寫最關鍵的部分,要求學生能夠正確解讀“題面”中所隱含的信息。此類題型比“直填式”默寫難度大,常出現(xiàn)在小學中、高年級的古詩命題卷中。
命題示例:
(1)王安石《元日》中,寫出春節(jié)人們放鞭炮、暢飲美酒的熱鬧歡樂的節(jié)日氣氛的詩句是“_____,___”。
(2)欣賞著江南水鄉(xiāng)早春圖,早春竹林掩映著桃花,鴨子在江上嬉戲的畫面,你不由聯(lián)想到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兩句詩:“______,_____。”
命題特點:此類題型考查學生對古詩文的積累與運用,要求學生注重積累,不僅要熟背古詩文,還要理解詩句含義。
解題技巧:審清題意,弄清要求,正確默寫。
3.“運用性”默寫
“運用性”默寫是引導學生體會詩句的意蘊,并不斷拓展理解詩句與生活情境相對應的含義,以達到學以致用,明其義,解其旨,懂其用。通過“運用性”默寫,能夠讓古詩詞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滋養(yǎng)學生的言語智慧。運用性默寫比理解性默寫的難度更大,不僅要熟悉識記課內外的古詩默寫內容,具有較好的感知能力,還要懂得遷移、聯(lián)想和運用。
命題示例:
(1)過春節(jié),家家戶戶都把去年的舊春聯(lián)換成了新春聯(lián),真可謂是“_____,___”。
(2)春天,劉明來到江邊游玩??吹教一ê?,江里的鴨子快樂地嬉戲,他吟誦道:“____,___。”
命題特點:該類題型不僅考查學生的記憶、理解能力,還檢測學生的遷移、聯(lián)想及綜合運用能力。
解題技巧:整體感知,加深理解,把握含義,學以致用。
4.“歸類性”默寫
“歸類性”默寫是引導學生對古詩詞按照各種標準進行分門別類,比較理解古詩詞的異同,認識各自的特點。同時,對古詩詞進行統(tǒng)整性、聯(lián)系性的建構,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歸類性”默寫的主要目的是考查學生的古詩文儲備和歸類整理能力。
(1)按季節(jié)歸類:《絕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都是描繪春夏時節(jié)的景色。
命題示例:下列三首古詩,都是描繪春夏時節(jié)的景色,請把詩句補充完整:
“遲日江山麗,________。”——杜甫《絕句》;“________,春江水暖鴨先知?!薄K軾《惠崇春江晚景》;“梅子黃時日日晴,________。”——曾幾《三衢道中》
(2)按節(jié)日歸類:《元日》《清明》《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都是描寫節(jié)日的。
命題示例:這個單元學習了《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三首古詩,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節(jié)日里人們過節(jié)的情景,讓我對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有了更深刻了解。
(3)按詩人歸類:《憶江南》《大林寺桃花》,都是白居易寫的。
命題示例:讀了《大林寺桃花》這首詩,我從“人間四月芳菲盡,______。”中感受到詩人白居易游覽廬山大林寺時看到盛開桃花的驚喜心情。讀了《憶江南》這首詞,我從“日出江花______,春來江水______?!敝懈惺艿皆娙税拙右讓系馁澝琅c懷念。
命題特點:該類題型考查學生對已有的古詩文知識儲備的重新思考和組合。
解題技巧:認真歸納整理,尋找共性點,分類積累,有效提高識記的效果。
5.“綜合性”默寫
“綜合性”默寫立足于引導學生對古詩詞的整體性、綜合性的理解與加工,通過某一主題或某一意象,對看似散亂的語料進行有機的關聯(lián),使之融會貫通,培養(yǎng)學生的聚合思維及綜合性運用能力。該類題型涉及的古詩文面廣,活動性強,突出考查學生對古詩文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命題示例:古詩的世界豐富多彩。古詩中有綻放的花朵:“__________,春江水暖鴨先知。”古詩中有可愛的小鳥:“獨憐幽草澗邊生,__________?!?/p>
命題特點:該類題型考查學生對本冊教材中古詩的綜合掌握情況。題目有條件限制,有目的導向,根據(jù)提示語作答,大大降低了解題難度。
解題技巧:注重積累、歸納、整理,理解詩意,區(qū)分要求。
總之,在古詩文命題中,教師應根據(jù)各個學段的不同要求,對古詩文內容與考查要點進行系統(tǒng)梳理、有效命題。命題策略應從基礎積累到表達運用,從課文學習到生活實踐,綜合考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運用能力,促進學生語言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