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市東僑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二小學 劉云玉
課后習題是語文教材的輔助系統(tǒng),一直以來很多教師忽視了教材課后習題的運用價值。課后習題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內容,應該引起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在小學語文高年級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后習題,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喚醒學生對文本內容的關注。在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自主閱讀興趣培養(yǎng)、重點內容解讀、提升閱讀素養(yǎng)、拓寬閱讀視野等方面做出嘗試,讓課后習題走進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
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師要立足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課后習題的有效運用也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一直以來,很多教師在教學備課中沒有好好運用課后習題,反而選擇市面上琳瑯滿目的教輔練習,拔高或者拉低了實際課堂情境下的教學實效,導致部分課堂教學不盡如人意或者沒有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力。當前,課后習題日益引起了教師的關注,在統(tǒng)編版教材以全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很多教師關注到了它的一氣呵成,關注到了它的系統(tǒng)性。課后習題,也是教材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它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通過習題設計,我們可以看出設計者的意圖。在高年級的語文課本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后習題的設計更加側重學生能力的提升,從文本信息的整合和篩選到詞語的鑒賞,從拓展閱讀到比較閱讀,從文本閱讀到思維拓展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為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服務。本文基于高年級語文課后習題使用的教學經(jīng)驗,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自主閱讀,是高年級小學生必備的語文能力?;緮[脫文字障礙的學生,對于閱讀或長或短的課文,都是沒有壓力的。同樣是讀,有的同學讀完便深有感觸,而有的同學讀完基本內容都梳理不出來。這就是閱讀有效性的問題。在高年級的課后習題中,重點便在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對文本情節(jié)做出最有效的判斷,故而,帶著課后習題去閱讀,事半功倍。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課后習題的前兩道題作為學生初讀課文的依據(jù),讓學生有目的地閱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有效性,使高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可以如魚得水,自在愉悅。
例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借助課后習題展開課程教學活動。這篇文章中有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息,學生讀起來也比較隨意、自在,但是文章的篇幅較長,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習題的第一題:“默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哪幾天寫得詳細,哪幾天寫得簡略,再討論一下這樣寫的好處。”和第二題:“找出課文中描寫孩子們過春節(jié)的部分讀一讀,再說說你是怎樣過春節(jié)的?!笨粗@兩道課后習題,讓學生自主閱讀,這樣學生讀起來便有重點了。文章的詳寫和略寫的內容也一目了然,學生可以明確詳略得當?shù)膶懽魇址?,也可以將作者的行文脈絡加以探究和梳理,明確寫作的順序,閱讀的效率也就大大提升了。而第二題,通過教材中春節(jié)的描述,讓學生回憶自己的春節(jié)趣事,春節(jié)發(fā)生了哪些事情,能讓學生回想全家怎么過春節(jié)的,自然而然就讓人回憶起往事。因此,這樣的引導閱讀讓學生的自主閱讀欲望更強。
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語文基礎能力已經(jīng)不同于中低年級學生,基于課文長篇教學而言,語文教師就要考慮激發(fā)學生的自主閱讀的重要性,畢竟他們關于自主閱讀方面也許有很多自己的理解。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效地掌握自主閱讀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利用課后習題中有關文本內容的信息,引導學生快樂閱讀,自主閱讀,這不僅能夠使學生在第一遍粗讀文本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自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能夠邊閱讀邊思索,學會把握重點。
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要重視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影響和意義,發(fā)揮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可能帶來的幫助和影響。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利用課后習題幫助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更有側重點、更有效率和質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形成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而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就要在實踐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讓學生認識到課后習題和閱讀文章素材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而學會在自主閱讀的過程當中通過課后習題來調整自己閱讀的側重點、方法和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自主分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在教學設計中,最有效的環(huán)節(jié)便是學生交流探究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往往教師會為學生設計很多問題,有關文本的賞析或者是思維遷移……這樣的提問內容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大有裨益。在課后習題中,我們不乏看到這樣的題目,但是教師有沒有好好運用呢?部分新入職的教師反而喜歡用一些市面上的教輔資料,沒有看到文章后的習題,我們不僅要問教師為何還要舍近求遠?直接將課后習題納入課堂交流的話題中不是更有效?既消除了學生對于問題的神秘感和恐懼,又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可以在這樣的問題探究中獲得自信。其實教材編輯者,以及參與教材編輯的各級語文教育專家,在編輯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慮到這樣一個事實,即課后習題的設計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它本身就體現(xiàn)出了教育的公平性,故而教師利用課后習題突破文本的重點,無可非議。
例如,在《臘八粥》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考課后習題的第三題展開閱讀活動。在第三題中有這么一道練習題:“‘花生仁脫了它的紅外套,這是不消說的事。鍋巴,正是圍了鍋邊成一圈?!襁@樣細膩描寫臘八粥的句子,課文中還有一些,找出來讀一讀,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這個題目其實就告訴學生如何將文本中細膩描寫臘八粥的部分提煉出來,這也告訴我們了文章的細膩寫作是什么樣的句式,對比其他描述不仔細的句子就能明顯感受到兩者的對比,從而讓學生體悟語言運用的妙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對于語言的分析能力,尤其對今后寫作文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不僅如此,學生還可以自主尋找這樣的句子,加以賞析,與同學進行交流,這也在無形中使學生把握了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重點;當然,在交流和討論中,學會賞析細節(jié),體悟語言的表現(xiàn)力,閱讀能力也就獲得了提升。在課前預習中,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理解部分,課后習題往往就能很好地體現(xiàn)這方面的要求。為此,教師引導學生課前預習須借助課后習題,讓文本知識從繁到簡,使重點內容凸顯出它的價值,這又何嘗不是提升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正確途徑呢?面對當前的煩冗的課程教學內容,學生難免學花了眼,而如果讓課后習題參與進來,那么,教學思路便會更加清晰,學生的學習也更加具有方向性。雖然課后習題中關于文本理解的題目不能針對全文教學內容而涉及全篇課文,但是課后習題往往采取舉一反三的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文本理解。
在學科素養(yǎng)被關注的今天,教師不能忽視每個學生的素養(yǎng)形成。閱讀素養(yǎng)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個長期的閱讀參與。教師發(fā)現(xiàn),高年級的語文課后習題已經(jīng)不單純面向語言建構,更融合進了閱讀素養(yǎng),出現(xiàn)了很多拓展閱讀及比較閱讀的內容,在這些內容中,學生的閱讀視野更加深遠,閱讀的效率也更高。然而,目前很少有教師將其作為課上探究的內容,通常將其留作課后的作業(yè),這樣,學生便在隨意性的閱讀中被動接受,有效性大打折扣。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妨將課后習題中的這些內容作為課堂授課的一部分,那么,在這些有價值的閱讀資源中,學生的素養(yǎng)又何愁不提升呢?
例如,在《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最后一道練習題值得我們關注,這是一道很好的紅色革命主題教育的歷史大題。原題為:“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李大釗、劉胡蘭、董存瑞,還有飛奪瀘定橋的紅四團……他們在革命事業(yè)的道路上譜寫了壯烈的篇章。查找資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跡,和同學交流?!笨吹竭@道題,教師選擇2021年的熱播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覺醒年代”,相信很多學生在家人的帶領下看過部分電視劇,了解到電視劇中的一些人物,諸如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陳延年、陳喬年等的事跡,再加上這部熱播電視劇在今年的反響,是一部非??少F的紅色革命教育題材的電視劇。有些學生看過,就讓他們說一說劇中人物的革命事跡,教師可以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播放一些革命英雄的影視劇片段視頻,讓學生學會珍惜當下的生活,感受國泰安寧、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重要意義,讓同學一起討論交流,這樣的討論往往比文字閱讀更有強烈的感染力。最后一道練習題,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存在不足的情況,教師可適當引入一些跟習題有關的當代事件的影響,《十六年前的回憶》文章是回憶李大釗的,電視劇“覺醒年代”引入課堂往往更具形象性、情感性。
閱讀素養(yǎng)培育是小學語文教學在實踐開展的過程當中的重點內容和核心內容?,F(xiàn)階段的教育研究,強調在實踐開展的過程當中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成長奠定好基礎和保障,而閱讀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正是契合這一教育目標確定的學科目標,教師在實踐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資源的豐富,結合課后習題及課堂文本素材對學生的素養(yǎng)和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和培育,同時也通過多種資源的引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揮語文教學本身的延展性和可塑性,實現(xiàn)對學生更加綜合全面的教育
在小學語文部分課后習題中,閱讀鏈接同樣值得我們思考,這部分的閱讀鏈接往往就是課文同主題的文章,讓學生通過對比了解到文章的異同,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教師不能忽視閱讀鏈接的文字資料,要讓學生在閱讀中形成對比思考,凸顯學生的語文理解與學習能力。當然,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需要再次拓展,將這個主題同整個單元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大的單元主題,落實學科要素培養(yǎng)需求,做好“一文到一類”或者群文閱讀的主題開發(fā),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教師的教材運用能力。
例如,還是以《十六年前的回憶》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后習題中的閱讀鏈接中的相關資料。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去閱讀:“同學們,請大家自主閱讀這篇課文,你有沒有被其中的情節(jié)感染?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們來讀課后習題中的《囚歌》,體悟先輩披荊斬棘換來的美好生活,感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情懷。這首詩與文本內容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在哪里?我們大家一起來尋找?!痹诮處煹囊龑?,學生進行拓展和比較閱讀,強化了學生的情感認知,審美鑒賞能力在這樣的閱讀中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不僅如此,學生的思想品質也得到了升華。這節(jié)課課后習題《囚歌》涉及同主題閱讀方面的延伸資料,教師可以針對情況提前準備一些背景資料,促進學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同樣,《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教材原文以張思德同志為人民利益而壯烈犧牲為例講述了共產(chǎn)黨人如何為人民服務。這篇課文的閱讀鏈接是《十里長街送總理》,周總理一生都在為人民利益而奮斗,非常符合為人民服務這個中心思想??梢哉f,教師引導學生借助課后的習題中的閱讀鏈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yǎng),需要教師將課后習題中與課內外閱讀相關的內容納入課程教學范疇,借此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和拓展閱讀的能力,教學才能夠在這樣的融合中凸顯出更有意義的一面。
閱讀素養(yǎng)培育從根本上講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將目光集中于薄薄的一本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要立足教學內容,發(fā)揮語文教學的延展性,對教育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豐富和優(yōu)化。而在教育內容豐富和優(yōu)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首先教師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要符合學生的學齡興趣,其次教師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要立足于教材,最后教師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要反饋于教材,也就是說學生在接觸更多知識之后再反觀教材時可以得到新的感悟和更深層次的理解。通過這種方法,教師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中,課后習題不應該被忽視,它應該成為課程教學中閃亮的旗幟,使學生能夠不斷探索,養(yǎng)成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高年級語文課后習題的價值在于能夠使學生在語言、思維、情感、視野等方面的能力不斷發(fā)展,教師應該更加積極利用它助力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在具體的高年級語文課程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從自主閱讀、重點突破、提升素養(yǎng)、拓寬視野等方面展開課堂教學活動,讓課后習題與教學相融相生,成就多彩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