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第一幼兒園 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3700)
民間游戲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地域性,調查顯示,民間游戲與幼兒的活動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將民間游戲科學合理地融入幼兒園體育教學中,需要幼兒教師深入了解民間游戲,探索出合適的教學方式,從而提升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將民間游戲融入幼兒體育教學中,既有利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又能提升幼兒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
幼兒園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要開展形式之一,也是深受幼兒喜愛的一種活動形式。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以及認知特點,游戲也是幼兒園階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是在傳統(tǒng)的幼兒園游戲中,游戲的內容以及游戲的形式相對比較匱乏,幼兒長期翻來覆去地重復幾種游戲也會慢慢對游戲失去興趣,不僅不利于幼兒園游戲的順利開展,而且也會對幼兒的智力發(fā)展、健康發(fā)展造成一定的阻礙。民間游戲的內容以及形式十分豐富,而且民間游戲也具有較強的改編空間。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興趣以及各種活動的需求對民間游戲進行有效的改編,使其不僅具有趣味性同時也更具有教育意義。通過民間游戲的有效應用,使幼兒園游戲不僅趣味性更強,而且因其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更能提高幼兒園游戲開展的效果。
幼兒園開展各類游戲活動主要也是為了能夠實現對幼兒的教育以及促進幼兒健康發(fā)展,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應用在促進幼兒發(fā)展方面的作用更加顯著。其具體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幼兒的身體健康發(fā)展。幼兒階段是幼兒骨骼發(fā)育的關鍵階段,適當的肢體運用可以有利于促進幼兒的骨骼健康發(fā)育。民間游戲在肢體動作方面非常符合幼兒身體發(fā)育的需求,比如在大部分民間游戲中都涉及了走、跑、跳以及協調身體平衡等等。其二,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應用也可以對幼兒社會性行為的發(fā)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現階段的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父母陪伴的時間越來越少,大部分幼兒父母為了能夠及早地進入工作崗位,都是早早地將幼兒送進幼兒園,再加上大部分幼兒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這樣幼兒就會因缺乏陪伴而造成社會性行為缺失。民間游戲大多數都是集體性游戲,都是需要多個人共同完成的,通過在幼兒園游戲中應用民間游戲可以讓幼兒在小伙伴的陪同下共同完成游戲,可以彌補家庭教育中缺少同伴的不足。
民間游戲本身就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能夠起到提升幼兒對傳統(tǒng)文化認識的作用。民間游戲之中蘊涵了較為豐富的文化機制,能夠使幼兒對自己的國家、民族以及歷史有著更加深刻的理解,幼兒可以在輕松的游戲進程之中獲取民間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知識,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從而使幼兒能夠產生更加積極的認識,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幼兒階段的學習只是為了更好的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主要的是要讓幼兒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快樂的成長。好的教學方式受益于孩子一生。但就目前教育現狀來看,幼兒教學方式單一,仍然需要大量的創(chuàng)新性元素。教育部門對此應該引起重視,因為這不僅關系到孩子的健康發(fā)展,乃至在整個教育系統(tǒng)都應該進行合理的調節(jié)和分配。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理論知識講解,更應該側重于實踐性的東西,與此同時,將教師的作用發(fā)揮到極致。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首先就應該為孩子的教育問題負責,多加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添加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要素。
目前,幼兒園體育教學普遍使用現代化設施,如平衡木、滑梯、蹺蹺板、秋千等。幼兒開展活動的各類區(qū)域多,民間游戲不被教師重視,久而久之,就算開展民間游戲,也會因為材料或者場地的局限性而限制幼兒的活動。因此,民間游戲材料的不充分對幼兒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幼兒的發(fā)展都將產生不利影響。
想要使民間游戲的教學價值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機應該對民間游戲素材加以廣泛收集。教師要充分調動幼兒與幼兒家長的積極性,提升民間游戲素材收集的全面性,教師也要在社會和多種場所之中去收集民間游戲素材。除此之外,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運用信息化技術去尋找和整合民間游戲素材。在游戲素材收集之后,教師應該結合實際要求對民間游戲進行創(chuàng)新和研究,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興趣完善和優(yōu)化民間游戲,從而使幼兒的游戲需求得到根本的滿足。有些民間游戲需要在特定的場所以特定的材料開展,就比如說丟手絹這種民間游戲,手絹這種事物在現實生活之中很罕見,因此想要開展這種游戲,教師就應該探尋創(chuàng)新游戲的方式,充分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采取幼兒能夠接受的材料代替手絹,從而使民間游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例如,像傳統(tǒng)的兒童玩具“沙包”,里面裝上沙或米粒,經過革新之后,里邊的內容就不再如此單調了,選擇不同的豆類,如蠶豆、黃豆、赤豆等,甚至是紐扣、珍珠;造型上也有由傳統(tǒng)的方塊演變成愛心形狀、花形、立體方塊等,這樣對于大小不同的豆子,如蠶豆、黃豆、赤豆等,造型上也有由傳統(tǒng)的方塊造型、花形、方塊等。如此一來,大小不同材質、重量的沙包將會形成不同的游戲玩法。此外,還有“跳方格”,在這個游戲中,只需要簡單的畫出合適的正方形,在正方形中標出相應的序號,即使是活動場所有限,孩子們也可以進行無限的玩耍。
在幼兒園戶外活動過程中,教師在游戲活動開始之前要為幼兒進行示范性講解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游戲的基本動作和技能。例如,在滾鐵環(huán)游戲中,教師要通過示范讓幼兒了解該游戲的主要動作要領,這樣幼兒在練習過程中就能慢慢掌握游戲的基本動作和驅動技巧。又如,在踢毽子游戲中,由于小班幼兒剛剛接觸毽子,他們并不熟悉毽子的玩法。此時,教師就需要進行示范性講解指導,讓幼兒模仿教師踢毽子的動作,慢慢地掌握動作要領。教師還可以在毽子的一端系一根長繩子,讓幼兒先牽著繩子練習踢毽子,這樣不僅能夠降低踢毽子的難度,還能夠提升幼兒的成就感。幼兒通過牽繩踢慢慢就會控制毽子的高度和方向了,熟練之后,他們就可以多人配合踢毽子了,也可以玩一些花式踢毽子游戲。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有不同的活動需求,因此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也提倡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開展更符合他們身心發(fā)育的游戲活動。比如小班幼兒主要是以唱童謠、唱詩歌等民間游戲為主,小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活動的間隙與區(qū)域活動、離園活動等,組織幼兒們來唱童謠、唱詩歌。為刺激小班幼兒的體質發(fā)育,也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體育類游戲,比如組織幼兒們參與到“竹蜻蜓”“卷鞭炮”等活動中,鼓勵他們多運動,讓小班幼兒感受民間游戲的樂趣,激發(fā)他們的參與興趣;而針對體質相對較好的中班幼兒,則可以以“丟手帕”“揪尾巴”“小推車”等游戲為主,增加幼兒在戶外的活動量,鍛煉他們的身體素質;而針對體能最好的大班幼兒,則可以選擇難度稍微大一點的“斗雞”“腳尖腳跟踢”等活動,后續(xù)還可以逐漸讓幼兒參與難度更大的“踩高蹺”“滾鐵環(huán)”“跳竹竿”等活動,不斷激發(fā)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
例如,在幼兒園益智猜謎游戲區(qū)域內,幼兒教師可以根據其游戲的性質以及區(qū)域游戲對幼兒的培養(yǎng)目標對民間游戲進行有效的收集和篩選,選擇能夠與之相符合的游戲融入該區(qū)域游戲中。如可以將傳統(tǒng)民間游戲中的“七巧板”“數字拼圖”以及“黑白棋”等合理地應用到益智猜謎游戲區(qū)域中。這些典型的民間游戲里都蘊含了豐富的智慧,對啟發(fā)幼兒的智力、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維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民間游戲“七巧板”對于幼兒創(chuàng)造力、思維能力的提升效果十分顯著。這個民間游戲不僅操作簡單、安全性強,而且既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多個幼兒合作完成。在進行“七巧板”游戲的過程中,幼兒通過開動腦筋思考,加上不斷地嘗試,可以創(chuàng)作出很多新奇有趣的圖案,使幼兒的思維能夠更加開闊。
作為幼兒教育的主要內容,教學設計非常的重要。幼兒教師必須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點以及幼兒性別,來為他們選擇適合的民間游戲。比如男孩子就會喜歡跑跳類、力量類和冒險類這些類別的游戲,因為男孩子膽子比較大,又更善于跑跳,性格比較硬實;女孩子心思細膩,性格比起男孩子來說大多安靜,更多的會喜歡藝術類的民間游戲,比如比較有特色的剪紙、折紙以及手工編織這些。年齡大一點的幼兒可能會比較喜歡益智類的游戲,象棋、五子連、魯班鎖等。所以根據性別、年齡來給幼兒挑選比較適合的游戲也是相當重要的。
民間游戲是我國民俗文化中的瑰寶,它是無數中國人內心深處潛藏著的美好回憶。很多民間游戲對幼兒的智力、體力及潛力發(fā)育都有益,因此,現代幼兒教育工作者應該思考如何將民間游戲與現代游戲、教學活動進行充分融合,幫助更多的幼兒了解民間游戲、愛上民間游戲,不讓這些“老朋友”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