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斌
【作品概況】《朱巨川告身》全幅縱27厘米,橫185.8厘米。唐徐浩楷書法帖。大歷三年(公元768年)八月書,白麻紙本墨跡。30行,237字?,F(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刻本見《三希堂法帖》。
【觀典賞析】告身就是委任官職的文件,相當于現(xiàn)代任用公務員的派令。徐浩文思敏捷,文辭豐富,下筆快速,書法又好,皇帝詔令的書寫常出于徐浩之手。徐浩書法“筆法圓勁,意致嫻雅天成,不假雕刻而色乃溫然、蒼然,蓋既優(yōu)以裕,大而能化者也”。此書特點可概括為雄、工、健、豐四個字。端莊規(guī)矩,一筆一畫的承接連續(xù),寫得從容不迫,雍容大方。用筆圓渾樸茂,氣機流暢,字態(tài)端方謹嚴而情趣時現(xiàn),足見徐浩“八體皆備、草隸尤精”的深厚功夫。《朱巨川告身》鮮明地體現(xiàn)了徐浩書法藝術特征,特別是線條圓渾、形體寬博、結構穩(wěn)當?shù)木庵?,與顏真卿的書法有異曲同工之意。與在書法領域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顏真卿相比而言,徐浩是盛、中唐楷書風氣的開拓者。
【作品概況】《多寶塔感應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唐岑勛撰文,碑文寫的是西京龍興寺和尚楚金靜夜誦讀《法華經(jīng)》時,仿佛時時有多寶佛塔呈現(xiàn)眼前,于是他決心把幻覺中的多寶佛塔變?yōu)楝F(xiàn)實。此碑天寶元年選中天福寺興工,四年建成。他在千福寺中每年為皇帝和蒼生書寫《法華經(jīng)》等經(jīng)文,這在佛教史上有著特殊的意義。此碑為顏真卿44歲書,楷書。徐浩隸書題額,史華鐫刻。唐天寶十一年(公元752年)立。碑高260.3厘米,寬140厘米。34行,行66字。原碑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觀典賞析】《多寶塔感應碑》是現(xiàn)知顏真卿書寫時間最早的碑刻,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為顏書第一篇。碑文書寫恭謹誠懇,直接二王、歐、虞、褚遺風,整篇結構嚴密,字行間有烏絲欄界格。結字由初唐的瘦長變?yōu)榉叫?,方中見圓,具有向心力。筆畫粗細變化不大,點畫圓整,端莊秀麗,一撇一捺顯得靜中有動,飄然欲仙。從風格看,相對嚴謹、秀整,起收筆見筆見鋒,尚未有篆籀之氣,略近歐書,與后來的《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風格迥異?!稌嫲稀氛f:“此是魯公最勻穩(wěn)書,亦盡秀媚多姿,第微帶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贝吮驅懙幂^早,學習它利于寫出一手在科舉中獲勝的“館閣體”,對后世書法影響巨大。此碑是初學楷書最通行的范本。
(馬 斌 推薦)
3482500589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