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娟
摘要:目的:探究產(chǎn)前超聲三血管多切面和主動脈冠狀及矢狀切面診斷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的價值。方法:納入河北省雄縣醫(yī)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719例新生兒實施研究。新生兒均予以產(chǎn)前超聲三血管多切面和主動脈冠狀及矢狀切面診斷。以產(chǎn)后病例檢查為金標準,觀察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的檢出率、診斷符合率、超聲聲像圖特征。結果:719例胎兒超聲診斷檢出21例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檢出率2.92%。病理檢查6例雙主動脈弓“O”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11例右主動脈弓、左動脈導管、左鎖骨下動脈“U”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5例左動脈弓、右鎖骨下動脈“C”形部分性血管環(huán)。超聲診斷符合率95.45%。結論:臨床產(chǎn)前診斷先天性血管環(huán)最為重要的切面即三血管多切面和主動脈冠狀及矢狀切面,產(chǎn)前超聲檢查能夠準確診斷與鑒別本病,為新生兒先天疾病預測與預后評估提供重要臨床參考。
關鍵詞:產(chǎn)前超聲;三血管多切面;主動脈冠狀;矢狀切面;先天性血管環(huán)
【中圖分類號】 R4?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3--01
先天性血管環(huán)是指主動脈弓以及其分支血管的先天性異常生長與發(fā)育,臨床發(fā)病率較高。本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胎兒在胚胎期多數(shù)對于腮弓和成對的背側主動脈沒有按照相關生長發(fā)育順序融合以及吸收,以及周圍包裹血管或食管影響導致先天性血管畸形壓迫[1]。胎兒出生后,關于本病主要表現(xiàn)出咳嗽、氣喘、吞咽困難等癥狀,由于患兒的氣管與食管均存在一定程度壓迫,因此其生命安全也因此受到威脅。早期檢查診斷本病難度較大,易導致誤診,從而增加新生兒死亡率。本文應用產(chǎn)前超聲三血管多切面和主動脈冠狀及矢狀切面診斷,以期提高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診斷效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納入河北省雄縣醫(yī)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接收的719例新生兒實施研究。新生兒男性364例,女性355例。孕產(chǎn)婦年齡21~44歲,均齡(28.34±2.24)歲。新生兒均在本院接受產(chǎn)前篩查,產(chǎn)后病理檢查。孕產(chǎn)婦均為自然受孕、單胎妊娠;排除嚴重心臟疾病、腹壁脂肪較厚或胎兒心臟結構顯示不清、精神或意識障礙孕產(chǎn)婦。其中患兒均符合實驗分析標準。研究申請上報倫理會后獲取立項,流程均按標準開展。所有孕產(chǎn)婦對此知情同意,簽署醫(yī)學研究協(xié)議。
1.2方法
檢查儀器:應用Philip IU-22E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C5-1凸陣探頭。儀器設置參數(shù):頻率3.5~5.0MHz。
檢查方法:叮囑孕婦平臥或側臥,首先實施孕婦常規(guī)超聲檢查,隨后實施胎兒超聲心動圖檢查。從上往下連續(xù)掃查胎兒上胸部橫切面;心臟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氣管切面;三血管肺動脈分支切面;主動脈弓與動脈導管弓矢狀切面;主動脈冠狀切面。觀察胎兒心底部大血管數(shù)量、分布、管徑,主要觀察主動脈弓、動脈導管與氣管的分布位置情況。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大血管血流情況。
1.3觀察指標
以產(chǎn)后病例檢查為金標準,觀察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的檢出率、診斷符合率、超聲聲像圖特征。
2結果
719例胎兒超聲診斷檢出21例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檢出率2.92%。病理檢查出22例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檢出率3.06%。其中有6例雙主動脈弓“O”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11例右主動脈弓、左動脈導管、左鎖骨下動脈“U”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5例左動脈弓、右鎖骨下動脈“C”形部分性血管環(huán)。超聲診斷有1例“C”形部分性血管環(huán)漏診,診斷符合率95.45%(21/22)。
“O”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聲像圖特征:三血管氣管切面可見升主動脈處于氣管前側,同時生出左右兩支主動脈弓圍繞在氣管雙側,在氣管后方集合延伸成降主動脈,最終構成包圍在氣管周圍的“O”形血管環(huán),并與左動脈導管構成“6”或“9”形狀。氣管分叉冠狀切面,在氣管雙邊均可見主動脈弓短軸切面。其優(yōu)勢血管為右弓、劣勢血管為左弓,可通過橫斷面稍傾斜雙弓了解。
“U”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聲像圖特征:三血管氣管切面可見主動脈弓處于氣管右方、肺動脈與動脈導管處于氣管左方,左鎖骨下動脈發(fā)出位置處于降主動脈,并從氣管后側走行,最終形成包圍在氣管周圍的“U”形血管環(huán)。氣管分叉冠狀切面,在氣管左方可見動脈導管,在氣管右方可見主動脈弓。
“C”形部分性血管環(huán)聲像圖特征:三血管氣管切面可見主動脈弓、動脈導管處于氣管左方,右鎖骨下動脈從降主動脈生出部位產(chǎn)生,而后在氣管后方向右側走行,最終在氣管周圍形成“C”形血管環(huán)。
3討論
雙主動脈弓“O”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的產(chǎn)生原因主要是由于胎兒在胚胎時期,第4對動脈弓退化異常,左右弓不退化反而對氣管和(或)食管進行包圍,從而產(chǎn)生血管環(huán)[2]。在胚胎期,如果左頸總動脈以及左鎖骨下動脈發(fā)出位置之間的主動脈弓退化,僅留存右主動脈弓,并且以此生出左、右頸總動脈,左、右鎖骨下動脈。由于左鎖骨下動脈出生于動脈弓降部,并且在氣管和(或)食管左后方走行,因此被稱為左鎖骨下動脈迷走。如果左弓在左頸總動脈出生點近心端發(fā)生退化中斷,保留右弓,便會以此生出右頸總動脈、右鎖骨下動脈[3]。
本次研究中,719例胎兒超聲診斷檢出21例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檢出率2.92%。病理檢查6例雙主動脈弓“O”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11例右主動脈弓、左動脈導管、左鎖骨下動脈“U”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5例左動脈弓、右鎖骨下動脈“C”形部分性血管環(huán)。超聲診斷符合率95.45%。在“O”形完全性血管環(huán)中,均為右弓優(yōu)勢,當左弓狹窄或閉鎖時,三血管-氣管切面上左鎖骨下動脈為“U”型,與右弓鑒別難度大。
綜上所述,在對胎兒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查時,需要將三血管氣管切面作為常規(guī)掃查切面,該切面是產(chǎn)前診斷血管環(huán)最為重要的切面,另外還需要輔助主動脈冠狀及矢狀切面,才能準確診斷血管環(huán),對于新生兒治療具備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趙蓓,趙博文,周超瑜,等.胎兒心臟超聲智能導航技術產(chǎn)前篩查右位主動脈弓伴左位動脈導管的可行性研究[J].中華超聲影像學雜志,2020,29(11):946-951.
[2]朱昱霏,羅紅,溫激翔,等.冠狀靜脈及左無名靜脈聯(lián)合三血管氣管切面在孕中期胎兒永存左上腔靜脈診斷中的價值[J].實用婦產(chǎn)科雜志,2021,37(9):716-718.
[3]茅魁,楊冬妹.產(chǎn)前超聲三血管多切面和主動脈冠狀及矢狀切面診斷胎兒先天性血管環(huán)[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21,37(11):1656-1660.
3802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