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力是智慧的核心,小學英語課堂學習活動,必須是以“積極思維”為前提。階梯式的思維能力訓練能較好地引導學生自主表達所思所想?!皩W思齊驅”,倡導英語課堂學習,采用有效思維學習策略,在習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獲得英語思維的多維度發(fā)展,使學生不僅能愉快地“學會”,還能創(chuàng)造性地“會用”,從而發(fā)展多重思維能力,形成穩(wěn)定的思維品質,切實讓學生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落地。
關鍵詞:學思齊驅;習得同步;提升思維品質
作者簡介:呂月云,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qū)實驗小學。
育人是全人教育,任何學習都應依靠思維來建構?!皩W思齊驅”主張引導學生通過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自主表達所思所想,學中思,思中學,二者融為一體,齊頭并進,給予學生思維方法,授之以漁,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表達、學會創(chuàng)造,從而具備多元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形成穩(wěn)定的思維品質。
在英語學科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語言與文化現象、分析和比較其中的異同、歸納語言及語篇特點、辨識語言形式和語篇結構的功能,分析和評價語篇所承載的觀點、態(tài)度、情感和意圖等英語學習活動和實踐運用途徑,幫助學生學會觀察、比較、分析、推斷、歸納、建構、辨識、評價、創(chuàng)新等思維方式,增強思維的邏輯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思維品質。同時思維品質的提升又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以及形成跨文化意識。
一、小學英語課堂聚焦的具體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居于“21世紀型能力”的核心地位。具體來說,這種“思維能力”落實于課堂上,要求在學習的過程中,“每個人能積極搜尋已有知識儲備,自主判斷、形成自己的想法,通過與他人交流,比較并整合形成更好的見解,創(chuàng)造新知識,進而發(fā)現下一個問題。”
魯子問教授在《促進思維品質發(fā)展的英語教學可能》中對英語學科應發(fā)展學生哪些思維品質及其作用做了歸納:
1.準確性,外語理解與表達有助于發(fā)展思維的準確性。2.深刻性,英語語言的文化內涵有助于發(fā)展思維的深刻性。3.靈活性,兩種語言的相同與不同,英語本身的不同表達,有助于發(fā)展思維的靈活性。4.批判性,英語文化的批判性傳統(tǒng)有助于發(fā)展思維的批判性。5.開放性,外語本身可以促進思維的開放性。6.創(chuàng)造性,運用外語進行筆頭、口語表達,以及表演、展示等,可發(fā)展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魯教授歸納的以上六項品質的發(fā)展,對于英語教育而言具有顯著優(yōu)勢。其實,在一線小學英語教學中還有一項思維能力是老師們常訓練的,那就是邏輯性思維。
二、思維引導活動和訓練策略
課堂是教與學的主陣地,是教師與學生思維交融碰撞的圣地。教師帶著和學生產生共鳴的愿景周而復始地探尋著。這種純粹就是教育者的初心?;谟⒄Z語言特點,在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的實際水平,挖掘現行教材或拓展閱讀等學習媒介,引導他們進行思維的系統(tǒng)訓練。
(一)語境導學,預測為先
問題是思維的起點,也是思維的動力。教師應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語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讓問題成為搭建語言輸出的支架。通過對問題的思考預測,捕捉“前概念”,實現先學后教靶向教學。
【教學片段1】
以新標準《英語》五年級上冊 Module 9 Unit 1 “Are you feeling bored? ”為例:為了讓孩子們真切體會bored這一情緒,筆者一反常態(tài)布置了一個“無聊”的機械性操練。
T:Hello,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listen and repeat this word 10 times. (剛開始學生還興致盎然地聽錄音跟讀著,從第6遍開始,神情逐漸變得萎靡,可見對單詞bored的情緒感受深刻。)
T:Are you feeling bored?
Ss: Yes.(有感而發(fā),師生會心而笑。)
T:Look at the picture, how is Linging? Is she feeling bored? Why?
(此時,學生們疑惑地觀察著圖片,開始對人物的情緒以及背后的故事進行大膽預測)
S1:Lingling is bored.She can't go out to play.
S2:I don't think so.Lingling is sad. Maybe she lost her bag.
S3:I think Lingling is tired. Maybe she just finished a lot of homework.
在上述案例中,學生們對bored的情緒體驗以及對文本主人公的情緒猜測都處于積極的交互狀態(tài)。帶著這樣的思考基礎,文本的深入學習就變?yōu)橐环N“謎團揭曉”的有趣任務。類似的預測訓練還可以這樣操作:
【教學片段2】
閩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Part A “An Unusual Day”
(教師利用信息差創(chuàng)設語境)
T:There is a boy, a woman and a taxi in the picture, what question do you want to ask?
(引導孩子觀圖對文本故事進行預測性提問,或是預測性陳述)
S1:Why does the little boy look so sad? Was he late for school?
S2:Maybe the woman was his mother. Why did they take a taxi?
S3:The driver must be his father. Where will they go?
上述案例,教師利用信息差導學,創(chuàng)設語境,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預測,這樣的方式能快速刺激大腦中的海馬體(負責情緒、記憶、學習),看不見摸不著的預測性思維通過英語語言的表達載體變得立體化、可感知化。
(二)問題促學,推理判斷
邏輯思維能力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推理能力?!皢栴}鏈”是推理能力最佳的“可視化顯示器”,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引擎,能發(fā)展學生的高階思維,拓寬思維的廣度。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問題鏈不僅能使知識框架清晰明了,還能遇見生成性的思維亮點。
【教學片段3】
例如,閩教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6 “An Unusual Day” Part A
在前面案例中學生通過文本學習了解到故事的內容:王濤因為起床晚了一個小時,上學遲到了,改變了以往走路上學的習慣,改為搭乘出租車。以往到校時間為7:20,而今天搭車到校的時間為8:00。依托這樣的時間變化線索,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問題鏈(詳見表1)進行推理思考:
本課的思維問題鏈“從果到因”逆向“推理溯源”,指向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深度對話文本,辨析性看待“遲到”這一學習生活事件,通過給主人公提建議,使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與發(fā)展。
(三)深入探學,質疑求證
思維的批判性在于質疑、求證的態(tài)度和行為,通過正確的途徑,求證事物的真假。批判性思維并非與生俱來的思維能力,但具有可訓練性。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依托文本閱讀或任務學習活動的支撐下進行多維思考,提出有邏輯的推斷,不斷進行深入學習與思考,探尋事物或現象背后的真相,發(fā)展批判性思維能力。
【教學片段4】
以外研版《英語(新標準)》(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Module 7 Unit 1 “I don't believe it!” 為例:
教師基于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聯(lián)結舊知,先構建對熊貓、蛇的已知信息,如外觀、體膚、個性特征等描述,進而從文本中搜索更多關于熊貓和蛇的未知信息,循序漸進地引導與激發(fā)學生從表象下的動物習性科學探究,揭秘熊貓為什么是“吃貨”?蛇是“聾子”又為何聞笛起舞?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小組談論,依據其已有的自然認知進行發(fā)散性思考。在學生思維求證欲望最強的時機,以科普小視頻,公布答案:因為竹子所含的卡路里低,熊貓需要不停吃嚼以保持身體能量所需,一天要吃12小時而成為動物界的“吃貨”;蛇其實是“聾子”,能扭動身體起舞的真正原因是感應地面的震動所作的回應,同時以為舞蛇人手中晃動的笛子是另外一條蛇而感到害怕,做出了“聞笛起舞”的假象。這些不可思議的動物習性探究是有趣且有效的思維訓練方式。(備注:課例來源于泉州市鯉城區(qū)實驗小學曾華彬老師,該課榮獲2019年福建省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優(yōu)質課。)
【教學片段5】
以新標準《英語》五年級下冊 Module 2 Unit 2 “Mr Li was a teacher.”為例,文本中的第一部分是一首繞口令。其中最后一部分編者為了押韻設計了這樣的結束語“He teaches Maths and Science, and Art and Chinese too.”有一位學生提出質疑:為什么老師一個人要教那么多門學科???
基于學生的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修改會更好?大部分學生改了學科,但有的學生把授課教師編了進去,雖然只改幾個單詞,卻有了精彩的生成。以下是學生對文本所做的修改,既符合邏輯,又保留了韻腳。
Cathy was ten then, she liked going to school. She learnt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rt and Computer, too.
Cathy is forty now. She likes working at school. She teaches English now, and likes all the subject, too.
以上片段中,不僅凸顯了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同時體現了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學以致用中每一個合乎情理的新發(fā)現、別出心裁的觀察角度都是創(chuàng)新。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隱含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熔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以致用,呈現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發(fā)展軌跡。
三、思維活動訓練教學建議
“學思齊驅”促思維品質發(fā)展,其培養(yǎng)過程與教師密不可分,因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素質教育下的英語教師應樹立全面發(fā)展的教育觀,以教學內容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英語學習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發(fā)展。教師在日常工作中應注重英語知識、教學知識、內容知識的積累,能夠閱讀一定數量的教育理論或學科前沿發(fā)展等專業(yè)書籍。課前研讀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結合學情進行教學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做到獨立思考、主動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培養(yǎng)學生英語素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徐浩,屈麥云.聚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
395050058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