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武(北京市朝陽區(qū)白家莊小學東辰分校)
上學期新接一班,這天,早自習鈴聲剛響過,我正調(diào)試電腦課件,準備上課。此時,小W同學(化名)大聲說:“老師,小H同學(化名)又忘了帶課本!”
只聽小Z委屈地嚷起來:“都怪我奶奶,沒把課本放進書包里。我打電話讓她給我送來!”只見小H桌子上亂七八糟的,他正不耐煩地翻騰著,嘴里還叨嘮著……說著就氣哼哼地來找我打電話。
我沒有立即打電話,而是低聲問:“每天誰給你收拾書包?”小H噘起小嘴不以為然地說:“我奶奶唄!”我又問:“是誰上學呀?”他搔搔頭發(fā)沒回答。上課鈴響了,我讓小H先回到座位,用我的課本上課。
這樣的事每天都會發(fā)生在小H身上。有時為了找一個本兒、筆兒,他會生氣地把書包里的東西一股腦全倒出來,索性跪在地上一點一點地翻騰,嘴里還不住地說:“我沒找到呢,我沒找到呢……”翻著了眉飛色舞,找不到就皺著眉頭板著臉。
“這都二年級了,挺聰明的孩子,怎么會這樣呢?”我陷入了沉思。放學后,我特地請來了小H的媽媽,把發(fā)生的事敘述了一遍。“這孩子從小爺爺奶奶總是慣著,要什么給什么,這么大了什么都不會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小H媽媽訴說起來:“我和他爸爸白天都忙著上班,晚上回來詢問孩子的情況,爺爺奶奶總是報喜不報憂,我們真是太糊涂了,太失職了……”
原來是這樣,孩子課本忘帶,不反思自己沒把書包收拾好,卻埋怨起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愛孫子,不把老師反映的問題告訴父母……這一“圈”下來,我們大家終于找到了問題癥結(jié)所在。
此后每天放學時,我都要親自檢查一下小H的“記事本”記得全不全,然后簽上名,再寫上幾句對他當天進步的表揚、錯誤的批評以及不足的勉勵。近一個月下來,習慣成自然,小H便能自覺地把“記事本”記好讓我檢查,還會問我:“老師,今天我表現(xiàn)怎么樣?”。小H父母也重視起來并認真負責,每天按照“記事本”上的要求,一項一項檢查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習慣養(yǎng)成。
現(xiàn)在,小H不但能完成作業(yè),而且正確率也提高了,數(shù)學、語文等學科測評成績也大幅提升。每每取得好成績,他都會特別高興,做一個“OK”的手勢給我看。不但學習成績提高了,小H也懂事了,這個從前連書包都不會整理的“小祖宗”,現(xiàn)在也能主動掃地、擺桌椅、擦黑板……早上進校門知道和老師同學問好,放學離校時知道說“老師,拜拜”,家長也夸他進步了,能自己收拾書包,準備口風琴和美術(shù)學具……這么大的改變,真是不容易呀!我也真心為小H高興!雖然他有時還會“偷懶”不完成“看圖寫話”這樣的難題,站隊時大嚷“我沒站歪”,聽寫詞語跟不上而噘起小嘴……我覺得這都很正常,這只是時間的問題,相信他在今后一定能做得更好。
隨著從教時間的增加、從教閱歷的豐富,隨著與更多孩子的交流、更多家長的探討,我越來越體會到,教師應(yīng)是最具感情的,同時又應(yīng)是最有理智的。只有教師轉(zhuǎn)變自己的觀念,徹底改變自己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狀態(tài),才能具有崇高的愛心,才能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以個性、情感發(fā)展的空間,才能給予學生寬容與理解,并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當然,這種寬容絕不是姑息遷就孩子的錯誤,更不是因為他們發(fā)脾氣、鬧個性而降低對他們的要求。這種寬容恰恰體現(xiàn)了教師對孩子的滿腔熱情,體現(xiàn)了教師給他們的真正關(guān)心愛護,這正是教育者最大限度地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寬容中給他們提供思考的余地,給他們提供進步的空間,使他們消除恐懼不安的情緒,從而萌發(fā)自尊自愛的心理,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真誠的愛。
只有做到寬中有嚴、嚴中有情,教師才能使學生感受到自己那顆灼熱的愛心,教育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