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超
(江蘇省睢寧高級中學初中部 221200)
對物理這門學科而言,教學的知識是對人們生活中常見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性總結.因此,探析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應用,對開展高質量的物理教學,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均具有良好的意義.
生活化教學來源于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該理念提倡將教學回歸于日常生活,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事物,來提高教學的代入感.根據教學實踐,生活化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點:
(1)能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同于傳統(tǒng)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重現(xiàn),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代入感,讓學生對教學過程產生共鳴,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在生活化模式下,可以為初中物理學科提供豐富的教學案例,完善“理論+實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為基礎,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防止學生的物理思維停留在習題的層面.
(3)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教育的主要任務.初中物理學科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四大維度.傳統(tǒng)的物理教學模式側重于知識傳授,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力度上明顯不足.而生活化教學則截然不同,利用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教師可以更好的開展實踐課程,帶領學生參與到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之中.同時,也能讓學生深刻體會到物理知識對人們的生活能起到哪些重要的幫助作用.這可以彌補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一般來講,生活化教學有兩個主要的教學模式.首先是虛擬式教學,這也是大多數(shù)物理教師經常采用的方式.主要通過實物、圖片、多媒體等教學工具,針對某個生活中的場景或問題,所構建出的以假亂真的教學情境.對于虛擬式教學而言,其關鍵點在于情境的真實感,是否能為學生帶來引人入勝的感覺.因此,虛擬的生活化教學,十分依賴于信息技術的水平.在當前,通過電子白板、VR等技術構建的虛擬生活場景,通常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其次為真實的生活化教學,有些教師會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社會,從社會中的真實場景中來挖掘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學過的物理知識來深入思考.例如研修旅行或實訓基地學習等等.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物理教師為了追求升學率和學生的高分成績,仍舊沿襲“分數(shù)至上”的沉痼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對物理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做題方法的應用情況.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產生枯燥乏味的學習感受,缺乏將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之中的機會,明顯不利于生活化教學的開展.
生活化教學雖然只有虛擬和實踐兩種途徑,但開展的方式卻有多種多樣的選擇,例如多媒體視頻、實物展示、角色扮演等等.但在教學實踐中,部分物理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缺乏創(chuàng)新性.只是為學生布置一些具有生活元素的習題,在本質上,仍舊屬于例題教學.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僅無法體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價值,還會不斷消磨掉學生的學習熱情,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初中時期,按照我國的教育體系,學生們要在初二才會正式接觸這門學科.由于學生接觸物理的時間較晚,且物理學科的難度較高.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畏懼的負面情緒.同時,初二階段科目的增多,使得教學節(jié)奏顯著加快,這也給學生帶來了比較巨大的學習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物理學習意識會比較被動,缺乏主動探究新知識的動力.因此,教師需要認真解決這個問題,從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上入手,著重解決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的情況.
生活化教學的高效落實需要一個潛移默化的探索過程,教師首先要遵循興趣引導的教學原則,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這樣才能為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鋪墊.當前,教師預設生活情境主要通過多媒體設備來進行.通過展示貼近日常生活的圖片或視頻,來引入一些學習話題,以調動學生討論交流的積極性.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如果學校的教學硬件比較優(yōu)秀,能支持更為先進的數(shù)字教學.教師也可以嘗試將VR導入到物理課堂,借助能以假亂真的虛擬技術,為學生營造最為真實的生活化體驗.
比如教師在教學蘇科版八上第一章中“噪聲及其控制”時,應用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播放工廠、汽車、音響、鞭炮、修路等不同性質的噪音,構建真實性的噪音環(huán)境.讓學生談一談自己聽到這些噪音時,產生了哪些不舒服的感受.由噪音情境導入課程,學生在親身體驗的情況下,不僅能直觀認識到噪音對生活的不良影響,也會對噪音的防治方法產生良好的探究興趣.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VR情境教學,繼續(xù)為學生帶來學習提示,引導學生結合情境來探究物理奧秘.譬如,在屏幕上列舉多種減輕噪音的方法:多植樹、戴耳麥、樹立禁音標識等等.并讓學生對以上情景內容進行判斷,這些方式為什么能起到減緩噪音的作用?其中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原理?由此,先借由情境模擬生活體驗,導入教學課程.再通過情境來引入懸念,讓學生能帶著強烈的求知欲來探究新知識,可以讓生活化教學做到層層遞進,強化課堂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某些不易理解的物理概念時,可以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入手.通過引入實際案例,來設置生活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tài).關于問題的設置,大多在兩個階段進行:其一為教學新知時,通過由簡到難地布置思考問題,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學習思路,從而更快的掌握物理知識.其二為復習舊知時,教師可以將多個知識點融合到生活問題之中,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梳理學習過的物理概念.這有助于學生將腦海中的知識碎片統(tǒng)籌在一起,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識體系.
以舊知復習為例,在九年級下學期復習階段,針對“物體運動”“摩擦力”“杠桿”“動能與勢能”等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將“自行車”作為問題的主體,將這些物理知識逐一串聯(lián)在一起.譬如,①在自行車上的輪胎上,為什么要設計出參差不齊的花紋?自行車前行和剎車的原理是什么?這兩個問題考察的是學生對“摩擦力”的理解.②為什么騎自行車會感覺比較省力?在自行車上有哪些結構起到了省力的作用?這里的問題主要考察“杠桿”的知識點.③如果在自行車后座上放上重物,為什么騎起來感覺費力了?這里考察的是“壓強與摩擦力”的綜合應用.④當騎自行車的人看到前方有狀況,突然急剎車時,為什么后輪會出現(xiàn)跳動的情況,這個問題詢問的是“慣性”現(xiàn)象.以此類推,教師由一個常見的生活事物,引入各種各樣的物理問題,將物理知識點歸納為一個整體.這不僅能對學生的總結學習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也能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出完整的知識框架,有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物理思維.
對于物理學科來說,實驗課程是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如果在課堂上適當?shù)娜诤仙顚嶒?,既能促進生活化教學的落實,也能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思路.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隨機取材,將熟悉的事物轉化為有趣的實驗課程,作為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如眼鏡、水壺、氣球、橡皮泥、易拉罐、硬紙殼等等,在生活中十分常見,可以就地選用.不僅經濟實惠,帶來的實驗教學也十分貼地氣.由此,學生通過這一類生活化實驗,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同時,物理教學也成功脫離了教材的束縛,變的更加多元化.
教師在教學時,應當將“知識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念根植于心.如果只在課堂上展開虛擬性的生活化教學,學生只能對物理概念、實驗技能產生淺層的理解.若想提高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教師還需要積極拓展生活實踐,讓學生能結合物理知識來解決各種生活問題,實現(xiàn)由虛擬到真實的拓展,將生活化教學的目的有效落實.對此,教師既可以在課后作業(yè)階段,為學生布置開放性的學習任務.也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觀察生活,嘗試通過學習過的物理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
想要切實的提高初中生的物理學習效率,教師應當改變沉痼的傳統(tǒng)授課理念,嘗試由生活化教學模式導入知識,將物理課堂設計的更為多元化、整體化、實踐化.由此,才能充分煥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對此,教師可以先用虛擬的生活化情境進行鋪墊,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思考,再通過實驗課程,把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融入到課堂當中,循序漸進的將生活化教學由虛擬情景過渡到真實實踐.從而做到由淺入深,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實踐應用能力,鍛煉學生的物理思維,推動物理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