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晶晶,劉舒琦
(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骨科,河南 鄭州 450000)
鎖骨骨折一般是由于外傷因素導致的常見骨折,常見于車禍、愛好運動以及從事高危工作的人群,其中以粉碎性、移位嚴重的鎖骨骨折多見,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的處理方式,很可能會并發(fā)畸形愈合、不愈合、感染、關節(jié)脫位以及神經(jīng)血管病變等嚴重后果[1]。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是常用的外科治療方式,一般選擇克氏針、鋼板螺釘或者鎖定加壓鋼板進行內固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進骨折愈合效果[2]。由于鎖骨解剖結構的特殊性,術后如不進行早期康復訓練和護理干預,將影響患者的關節(jié)功能恢復以及術后生活質量,因此選擇合適的康復護理方式十分必要[3-4]。本研究觀察早期康復護理對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患者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接受內固定手術治療的122例鎖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61例)和對照組(61例)。觀察組:男44例,女17例;年齡20~63(40.43±6.40)歲;致傷因素包括交通事故35例,意外摔跌傷16例,重物砸傷10例;部位包括內側端骨折4例,中段骨折38例,外側端骨折19例;內固定類型包括克氏針20例,鋼板螺釘25例,鎖定加壓鋼板16例。對照組:男43例,女18例;年齡22~64(40.90±6.52)歲;致傷因素包括交通事故34例,意外摔跌傷15例,重物砸傷12例;部位包括內側端骨折4例,中段骨折37例,外側端骨折20例;內固定類型包括克氏針19例,鋼板螺釘27例,鎖定加壓鋼板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選取標準 (1)納入標準:①經(jīng)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確診;②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有惡性腫瘤、多發(fā)骨折、上肢血液循環(huán)障礙、陳舊性鎖骨骨折;②存在內固定手術禁忌證;③年齡<18歲;④無法有效配合術后康復護理。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術后接受常規(guī)護理,即術后監(jiān)測、病情觀察、并發(fā)癥防范、飲食指導以及出院宣教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根據(jù)術前病情、手術方式等制定康復護理計劃,包括以下內容。(1)早期關節(jié)康復訓練。術后1~3 d在使用吊帶保護的基礎上,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在坐位下進行患肢劃圈鐘擺運動,即患者稍彎腰,雙臂自然下垂,患肢緩慢向前后左后四個方向擺動,并做手指、手腕、肘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和用力握拳,每次20 min,每日2次;同時指導患者在仰臥位下進行肩關節(jié)旋轉運動,即患肢外展,然后屈曲肘關節(jié)呈直角,前臂上下擺動,每次20 min,每日2次;術后4~6 d,指導患者下床站在墻壁前,將患肢緩慢外伸、前伸,進行爬墻動作訓練,并可加做肩后伸的擴胸運動;后期根據(jù)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肩外展和旋轉等活動,防止肩關節(jié)因固定時間過長而致關節(jié)僵硬,同時進行爬墻練習,患者站立位貼于墻上,緩慢伸直患肢沿墻壁向上伸展,每次5~10 min,每日3~5次,訓練量應以不引起疼痛為宜,并且在關節(jié)康復訓練過程中,嚴禁進行抬臂動作,以免產生剪力而影響愈合。(2)早期肌肉康復訓練?;颊咝g后下床前,應盡早指導患者進行健側肢體的抗阻訓練和雙上肢床上活動,例如完成抓手、握拳、伸指、屈腕以及聳肩動作,每個動作持續(xù)5~10 s,進行3~4組鍛煉,防止肌肉萎縮;在患者可以進行下床活動后,指導患者進行肩周肌肉的等長收縮康復鍛煉,例如前屈肌群、外展肌群、提肩胛骨肌群、內收肩胛骨肌群、內旋肌群以及外旋肌群等,并根據(jù)恢復情況借助啞鈴、橡皮筋等器具逐步展開抗阻力、肌力、耐力以及負重訓練,循序漸進地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肌肉恢復效率,應注意不能進行劇烈運動,以免形成習慣性脫位。(3)理療康復及日?;顒幽芰τ柧殹8鶕?jù)患者術后病情變化以及肢體功能恢復情況采取電刺激、超激光以及氣壓等方式治療,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消除局部炎癥,緩解機體疼痛,同時護理人員應盡早指導患者進行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訓練,以提高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1.4 評價指標 (1)康復效果。優(yōu),即康復護理2個月時患者X線或CT檢查顯示骨折愈合良好,關節(jié)能夠正?;顒?,無術后感染、畸形愈合、延遲愈合等并發(fā)癥發(fā)生;良,即康復護理2個月時患者骨折愈合良好,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在60%以上,但未達正常,存在輕微疼痛,無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差,即康復護理2個月時患者骨折愈合或關節(jié)活動度恢復情況無明顯改善,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改善優(yōu)良率為優(yōu)、良例數(shù)之和占總例數(shù)的百分比。(2)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5]??祻妥o理前及康復護理2個月時分別進行Constant評分,滿分為100分,評分越高說明肩關節(jié)活動度越好。(3)護理滿意度。護理2個月時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自制量表評價,內容包括工作態(tài)度、護理操作、康復鍛煉3個方面,每項滿分均為10分,評分越高說明滿意度越好。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進行正態(tài)性檢驗和方差齊性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康復效果 護理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鎖骨骨折康復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n(%)]
2.2 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2個月時,兩組患者Constant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2個月時t P對照組61 67.60±7.15 80.75±7.50 11.912 <0.001觀察組 61 67.12±6.89 91.26±5.22 17.107 <0.001 t 0.372 8.347 P 0.710 <0.001
2.3 護理滿意度 護理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對工作態(tài)度、護理操作以及康復鍛煉等方面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比較(±s,分)
組別 例數(shù) 工作態(tài)度 護理操作 康復鍛煉對照組61 9.22±0.43 9.15±0.38 9.27±0.41觀察組 61 9.59±0.25 9.47±0.22 9.65±0.27 t 5.810 5.692 6.046 P <0.001 <0.001 <0.001
肩關節(jié)是上肢活動度最大的關節(jié),鎖骨是上肢與軀干之間的骨性聯(lián)結,鎖骨骨折需要盡快采取治療,以減少患者痛苦。切口復位內固定術是鎖骨骨折常見的臨床治療方式,可為上肢功能恢復提供有利條件,由于受到鎖骨解剖結構的影響,血供速率較慢,內固定治療后患肢一般需要長期固定,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關節(jié)活動及肌肉力量,造成機體功能不容易恢復[6],因此要使患者術后骨折愈合、關節(jié)活動以及身體機能得到較滿意的康復效果,還需要給予有效的早期康復護理[7]。早期康復護理是根據(jù)患者病情、手術方式等制定康復計劃,進而在手術后實施有針對性的早期關節(jié)康復訓練、肌肉康復訓練、理療康復及日?;顒幽芰τ柧毜?,有效促進患者術后局部血液循環(huán),有助于消除患肢腫脹并控制疼痛程度,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痙攣,達到改善預后、促進骨折部位功能恢復的臨床目的[8-9]。
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是對鎖骨骨折、肱骨骨折、肩鎖關節(jié)脫位以及肩周炎等上肢受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的一個常用方法,主要內容包括疼痛程度、肩關節(jié)功能活動、肌肉力量以及日常生活水平等,目前多用于鎖骨骨折患者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情況的評價,同時也是判斷康復護理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10-11]。本研究顯示,護理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鎖骨骨折康復優(yōu)良率高于對照組,并且兩組患者肩關節(jié)Constant評分均升高,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這與朱凱云[12]、符玲萍等[13]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前者認為實施早期康復鍛煉能夠促進鎖骨骨折愈合,并提高肩關節(jié)活動度,并且二者均認為早期康復鍛煉能夠有效促進內固定術后患者肩關節(jié)生理功能的恢復。本研究發(fā)現(xiàn),鎖骨骨折內固定患者在接受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后,逐步實施劃圈鐘擺訓練、肩關節(jié)旋轉運動、爬墻動作訓練以及全方位活動度訓練,能夠有效促進肩關節(jié)恢復正常的活動范圍,并通過對肩周肌肉實施抗阻力、肌力、耐力以及負重訓練等,改善血液循環(huán)和肌肉營養(yǎng),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縮,同時配合理療康復及日?;顒幽芰τ柧?,能夠進一步改善肩關節(jié)的康復效果,保證骨折愈合以及關節(jié)活動恢復良好,并減少術后感染、畸形愈合、延遲愈合等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還顯示,康復護理2個月時,觀察組患者對工作態(tài)度、護理操作以及康復鍛煉等方面的護理滿意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這與孫勤[14]、陳瀾等[15]的研究結果一致,這提示鎖骨骨折內固定治療后,護理人員在開展病情監(jiān)測、并發(fā)癥防范、飲食指導以及健康宣教等基礎護理工作的同時,可給予患者全面的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開展各種功能鍛煉,能夠對骨折內固定術后康復進程起到促進作用,有效減輕疼痛程度,促進關節(jié)和肌肉恢復效率,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患者對該護理模式認可度較高。
綜上所述,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改善鎖骨骨折內固定患者肩關節(jié)活動功能,提高康復效果,患者護理滿意度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