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蕊 胡艷華
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顯微修復外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54
內固定術作為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complex tibial plateau fracture,CTPF)的主要方式,可通過對關節(jié)面的無創(chuàng)復位,以恢復脛骨平臺正常的解剖結構,以便術后關節(jié)功能恢復[1-2]。但由于術后康復時間較長,患者多為院外康復,而部分患者因無法適應醫(yī)院到家庭的過渡,出院準備度較差,導致術后病情發(fā)生進展,康復效果不佳[3-4]。出院準備度主要通過評估患者身心、病情及并發(fā)癥情況,以判斷患者出院后回歸正常生活的康復能力[5]。高俊杰等[6]研究指出,出院準備度差會增加患者社會功能缺陷風險,影響其康復。因此,探尋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出院準備度情況,明確影響其水平的因素對降低再入院率具有積極意義。鑒于此,本研究探討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出院準備度的相關因素。
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新疆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CTPF 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及家屬均知情本項研究,且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研究對象中男58 例,女42 例;年齡38~69 歲,平均(53.62±5.32)歲;Schatzker 分類:Ⅴ型66 例,Ⅵ型34 例。
納入標準:①經(jīng)X 線檢查確診為CTPF;②接受內固定手術治療;③溝通、理解能力良好。排除標準:①合并骨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等疾?。虎趪乐胤鬯樾怨钦?;③嚴重骨質疏松,難以進行有效固定;④合并全身性疾病,難以耐受手術;⑤合并心、肝、腎等器官功能障礙;⑥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⑦合并精神性疾病。
1.3.1 出院準備度評估 于出院前采用出院準備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7]評估出院準備度,量表包含適應能力、個人狀態(tài)、預期性支持3 個維度,共12 項條目,采用0~10 分評分法,總分120 分,分值越高,患者出院準備度越高。量表Cronbach’s α=0.890,重測信度r=0.960。
1.3.2 基線資料收集 設計基線資料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60 歲、≥60 歲)、性別(男、女)、Schatzker 分類(Ⅴ型、Ⅵ型)、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專、大專及以上)、家庭月收入(≤5000 元、>5000 元)、疼痛程度(于出院前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8]評估患者疼痛程度,總分10 分,其中1~3 分為輕度疼痛,4~6 分為中度疼痛,7~10 分為重度疼痛)、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于出院前采用創(chuàng)傷后成長評定量表[9]評估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量表包含人生感悟、個人力量、與他人關系轉變、新的可能性、自我轉變5 個維度,共20 項條目,采用0~5 分評分法,總分100 分,其中<70 分為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低下,≥70 分為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正常。量表Cronbach’s α=0.862,重測信度r=0.870)、依賴程度(于出院前采用Barthel 指數(shù)[10]評估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量表共10 項條目,總分100 分,其中≤40 分為重度依賴,41~60 分為中度依賴,>60 分為輕度依賴。量表Cronbach’s α=0.916,重測信度r=0.903)。
采用SPSS 23.0 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 檢驗。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影響因素。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0 例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平均RHDS 評分為(69.48±7.82)分。
受教育程度為大專及以上、輕中度疼痛、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正常、輕中度依賴的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RHDS 評分高于受教育程度為高中或中專及以下、重度疼痛、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低下、重度依賴的CTPF 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不同資料特征CTPF 內固定術后患者RHDS 評分比較(分,±s)
表1 不同資料特征CTPF 內固定術后患者RHDS 評分比較(分,±s)
注 與初中及以下患者比較,aP <0.05;與高中或中?;颊弑容^,bP <0.05;與輕度疼痛患者比較,cP <0.05;與中度疼痛患者比較,dP <0.05;與輕度依賴患者比較,eP <0.05;與中度依賴患者比較,fP <0.05。CTPF:復雜脛骨平臺骨折;RHDS:出院準備度量表
將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RHDS 評分作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P <0.05)的變量作為自變量,賦值見表2。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X1)、疼痛程度(X2)、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X3)、依賴情況(X4)可能是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P <0.05),得到方程:Y=58.446+11.804X1-10.750X2+18.464X3+15.740X4(F=350.183,R2=0.936,調整后R2=0.934,P <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
表3 CTPF 患者RHDS 評分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諸多研究指出,出院準備度較高者所具備的院外康復能力較強,患者院內康復狀態(tài)良好,且能夠全面認識疾病,在院外也能應對各種疾病康復情況,促進身體康復[11-12]。因此,為提高患者出院準備度,明確CTPF 患者術后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尤為重要。
本研究經(jīng)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疼痛程度、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日常生活依賴情況可能是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如下。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較低者對醫(yī)護人員指導的疾病知識理解能力欠佳,無法掌握出院知識,導致其出院準備度不佳[13]。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較低者獲取醫(yī)療知識的途徑較少,主動獲取健康知識的能力較弱,導致其出院準備度較差[14-15]。任張玲等[16]研究指出,文化程度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院準備度的影響因素。對此建議,針對受教育程度較低者,可選擇圖文、視頻等方式,結合口頭指導,為患者提供健康知識獲取途徑,促使患者主動學習。疼痛程度:受骨折、手術等因素影響,患者術后疼痛感較重,加之術后需進行康復鍛煉,導致患者疼痛感加重,影響患者康復信心[17-18]。黃應香等[19]研究指出,舌癌患者疼痛水平與自我效能感水平呈負相關。對此建議,針對院內疼痛程度較重者,可進行按摩、藥物鎮(zhèn)痛處理,并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出院指導,可通過休息、轉移注意力等方式減輕疼痛感,疼痛難耐者可咨詢醫(yī)師進行鎮(zhèn)痛處理。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創(chuàng)傷后成長是個體在創(chuàng)傷性、負性環(huán)境下進行抗爭后所感悟的正性心理變化[20]。研究指出,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較高者,創(chuàng)傷對其心理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21]。創(chuàng)傷后成長促使患者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創(chuàng)傷,主動獲取疾病相關知識,患者出院準備度良好[22]。對此建議,針對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較低者,可通過心理干預、社會支持等多方面干預提高患者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以提高患者出院準備度。依賴程度:CTPF 可影響人體膝關節(jié)穩(wěn)定性,在康復期需注意適當進行康復鍛煉,以促進康復[23]。而患者受創(chuàng)傷、制動影響,自理能力不甚理想,不僅會增加照護者負擔,還會影響對出院后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患者出院準備度較差,康復效果不佳[24-25]。對此建議,在進行出院指導的同時,加強自理能力指導,減輕家庭負擔,同時避免患者因生活自理問題影響疾病康復。
綜上所述,CTPF 患者內固定術后出院準備度一般,可能受受教育程度、疼痛程度、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因素影響。建議臨床可據(jù)此擬定干預方案,以提高患者出院準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