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沛珊
宋老師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這家經(jīng)營了三十多年的舊書店、書店中的六萬多冊書和老人七十多年的經(jīng)歷,都在訴說著他不平凡的傳奇人生。
這家舊書店距離水亭門很近,被洗車店和漁具店擠著,吞著來往汽車的尾氣,沾滿了汽笛和喧囂的味道。對面是新華小學,偶爾能久違地遇見童真。
舊書店的書架上落滿灰塵,一本本壘起的書在書架上形成山丘。這些書沉浸在歲月里,被時間沖淡了油墨,紙張上也染著星星點點的霉斑,微微泛黃,紙質粗糙不堪,圖畫上的線條正在被一點點稀釋。大電風扇有氣無力地轉著,宇宙毫不留情地侵蝕著舊物的生氣。電扇下,坐著一位發(fā)絲結成縷、法令紋和魚尾紋扭成一團的老人,他的食指和中指之間夾著一根煙,吞吐著人間煙火。這位老人叫宋文富,做衢州舊書店的“掌柜”已三十多年了。
也許你會覺得舊書年代久遠難免殘破,裝幀也不再算精美,很難有什么價值,但是宋爺爺曾經(jīng)真的在這一屋子書中淘出過寶貝。
那是宋爺爺退休后的尋常一日,他照常整理著自己視若珍寶的舊書。在書堆里,一本《巨縣地區(qū)革命斗爭歷史資料匯編第三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這是一本記錄中共地下黨行動的史料,是一本用歷史的年輪繪出的畫卷。宋爺爺小心翼翼地翻動著書頁,捻起紙張的動作都不敢太用力,生怕破壞了這些已經(jīng)如羽毛般脆弱的紙張。舊書上詳盡的史料讓有著大半輩子讀書經(jīng)驗的宋爺爺心中警鈴大作,一個念頭躍入他的腦海:要趕緊送往衢州檔案館!
當時檔案館的負責人并不了解這本舊書的重要性,生硬地回絕了宋爺爺。聽著電話那頭傳來的不耐煩的聲音,宋爺爺沒有放棄。他四處聯(lián)系黨史辦公室,急切地告訴每個人這本書的內容和意義。宋爺爺?shù)男袆咏K于引起了檔案館方的重視,他們先后詢問了柯城區(qū)、衢江區(qū)、龍游縣相關部門,竟發(fā)現(xiàn)這是一份孤本。檔案館負責人親自登門拜訪,想要給宋爺爺一些物質上的回報。宋爺爺卻說:“這本書屬于黨,不應該流落民間,這是原則性的問題,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這件事傳開后,不少人都想高價收購這本舊書,宋爺爺一一回絕了。他的理由足以讓大多數(shù)人汗顏:“此書對于我們了解衢州地區(qū)革命斗爭史而言,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不應藏于民間,特決定無償捐獻給中共衢州市委黨史研究室。”
這是宋爺爺守著自己舊書店的尋常一天,在他三十多年的舊書店“掌柜”生涯中,有太多這樣的事。宋爺爺不求自己能夠在上了年紀的卷帙中翻找出名利的蹤影,這樣安貧樂道的精神也許源自他的成長經(jīng)歷。
宋爺爺自學生時代就癡迷看書,白天緊著日光看,夜晚伴著燈光看。工作后,他也一樣愛看書,只要一得空就會捧起書,機器的嘈雜與工友們的閑聊都不能將他從書的海洋中拽出來??梢哉f,宋工人是在書籍的浸潤下成長的,書中有益的知識化成了他人格的一部分。
1991年,宋工人終于開了一家書店,大家也開始叫他宋老師。宋老師手頭拮據(jù),無法放棄自己原本的工作,便用積蓄買了書柜,支付租金和各種管理費用。沒有購置書立的錢,就將自行車輪胎卡在書本之間。舊書店就這樣踉踉蹌蹌地開張了。
家人并不理解和支持他這項入不敷出的事業(yè),小店也命途多舛,搬遷了七八次。宋老師不求書店能夠給他帶來多少經(jīng)濟收益,書店就像他的一個孩子,他用自己的一切來供養(yǎng)孩子的吃穿用度。對宋老師來說,只要這個孩子能夠在自己身邊,就是一件相當幸福的事了。
這家舊書店從誕生之初就在虧損,再怎么愚鈍的投資人看到這家舊書店都會搖頭走開。但宋老師為了留住舊書店,從零學起,開始經(jīng)營起古玩生意。他是衢州最早倒騰古玩的人之一,卻沒有發(fā)什么大財,他賺到的錢毫無保留地用來維持舊書店的開銷。
舊書店占據(jù)了宋老師大量的精力,很多人都覺得,假如宋老師不開這家舊書店,應該會變得很有錢——有人勸他轉行開電器店,畢竟他是高級電工,手上的功夫不是吹的。當時街上的黃金地段、每家商店的黃金位置,無一例外都在賣電器。宋老師出色的職業(yè)技能足以讓他在那個年代擁有豐厚的收入,但宋老師搖頭拒絕了,他說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做一些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什么是想要的生活?對很多人來說,想要的生活就是能賺到大錢。因此有人說他傻,有人說他倔,有人說他怪,他就在這些聲音中放棄了一個又一個獲取名利的機會,做著一件又一件外人眼中的“傻事”,堅守著自己的舊書店。宋老師說:“人活著,不只是為了享福?!敝钡浆F(xiàn)在,恐怕都不會有太多人理解他這樣的信仰。守著身邊的一摞摞書,在書海中度過平靜的每一天,這就是宋老師最想要的生活,簡單而純粹。
舊書店的經(jīng)營模式一直都沒有太大變化,它就這樣陪伴著宋老師,直到他退休。從一開始用工資供著,到用古玩生意的收入養(yǎng)著,如今的宋老師用自己的退休金支撐著舊書店的運行。他對舊書店的堅守和對自己內心信念的堅持,像一座山,三十多年來巋然不動。
除了堅守一家舊書店,宋老師還通過各種方法傳播著衢州當?shù)氐奈幕?。舊書店中裝飾的書畫都是有關衢州文化的,他的微博也一直保留著“山清水秀三衢地,人杰地靈兩圣人”的簽名,致力于傳播衢州的文化,在2013年就有八十多萬的點擊量,深受全國各地文化愛好者的喜愛。他曾經(jīng)作為草根代表參加水亭門舊城改造的會議,作為衢州文化的見證者,提出了很多建設性建議。其他地區(qū)紛紛意識到舊書的重要性,邀請宋老師入駐,宋老師都拒絕了,他說:“我不能離開,我要為衢州留下一張文化名片!”
而這三十多年來,宋老師除了收獲了一大批有價值的舊書,還收獲了好多朋友:“這些年錢沒掙著,倒是讓志同道合的書友聚了起來。”愛看書的朋友來借書,宋老師不收分毫。偶爾有人過意不去,會帶一包煙給宋老師,然后坐在店里的木制椅上與他談一個下午的天。宋老師說:“書越舊越值錢?!比嗄甑膱允兀卫蠋熃o了這些陳舊但有價值的“寶貝”一個安穩(wěn)的家,也給了書友們一方交流學習的天地。
幾十年的滄桑寫在老人臉上,講起往事,他不免有些動容。宋老師對書籍的喜愛和他堅定的信仰,和舊書店一樣,沒有絲毫改變。他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但這家經(jīng)營了三十多年的舊書店、書店中的六萬多冊書和老人七十多年的經(jīng)歷,都在訴說著他不平凡的傳奇人生。
指導老師:饒國兵
307350058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