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文,李 浩,王 強,陳春霞,何 斌,郎 梅*,孫 娟,劉雪松
(1.成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成都 610041;2.成都市種子管理站, 成都 610041;3.成都市新津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成都 611430)
筆者通過2018~2019年直播萵筍栽培試驗研究,篩選出了直播萵筍最佳覆膜方式和栽培品種[1-2],驗證了直播萵筍具有縮短生育期、提高產量和商品性的優(yōu)勢。發(fā)現(xiàn)了直播萵筍生長整齊度較差的3點原因:萵筍種子質量不均勻、直播不具有挑選壯苗環(huán)節(jié)、生長調節(jié)劑使用不規(guī)范。赤霉素是一種高效的生長調節(jié)劑,俗稱“920”,在蔬菜上應用廣泛[3-5],具有打破休眠期、增加產量、延緩衰老及保鮮等作用[6]。2019~2020年,筆者以萵筍“紅劍葉”為試驗品種,在成都市青白江區(qū)開展赤霉素噴施時期和濃度試驗,旨在探索直播萵筍噴施赤霉素的最佳時期和濃度,以期為指導直播萵筍合理使用赤霉素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點設在成都市青白江區(qū)大同街道同福村,平壩區(qū),海拔467m,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4.9~16.7℃,全年無霜期273~279d,年均降水量925.4mm,土壤疏松透氣,肥力中等。試驗萵筍品種為四川種都高科種業(yè)有限公司生產的紅劍葉,試驗藥劑為上海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3%赤霉素乳油。
設計試驗處理(赤霉素不同噴施時期和濃度):①萵筍5葉期,25mg/kg。②萵筍5葉期,50mg/kg。③萵筍5葉期,75mg/kg。④萵筍8葉期,25mg/kg。⑤萵筍11葉期,25mg/kg。⑥清水對照(CK)。按照不同處理的噴施濃度,抽取不同赤霉素乳油用量,對水配成赤霉素藥液,在不同噴施時期進行噴藥。試驗設置3次重復,合計18個小區(qū),各小區(qū)面積8.64m2,隨機區(qū)組排列,周圍設置保護行,萵筍覆膜直播栽培,行株距40cm×40cm。
2019年9月15日,結合整地每667m2施有機肥80kg、復合肥75kg和尿素15kg作底肥,人工劃分試驗小區(qū),覆蓋黑色地膜。9月17日,對種子進行低溫催芽處理。9月19日,破膜挖播種穴,每穴播種4粒,播后覆蓋細土。10月17日,每穴選留1株健壯苗。10月21日,萵筍普遍具有5片真葉,當天完成3個處理噴藥,各處理分別噴施25mg/kg、50mg/kg、75mg/kg赤霉素藥液。10月30日,萵筍普遍具有8片真葉,當天完成1個處理噴藥,噴施25mg/kg赤霉素藥液。11月9日,萵筍普遍具有11片真葉,當天完成1個處理噴藥,噴施25mg/kg赤霉素藥液。采用電動噴霧器對葉片正反面噴霧,對照(CK)處理噴施等量清水,除赤霉素噴施時期和濃度不同外,其他管理措施均一致且符合生產要求。
2020年2月13日,試驗地進行測產,稱重小區(qū)實產,折算產量,各小區(qū)隨機取樣10株,測量株高、莖粗、節(jié)間長度,3次重復數(shù)據取平均值,采用SPSS19軟件分析處理試驗數(shù)據。
由表1可知,不同時期噴施25mg/kg赤霉素藥液,直播萵筍的生長情況不同。株高方面,萵筍5葉期、8葉期、11葉期不同噴施時期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均與對照差異顯著,分別比對照增加21.6%、21.2%、20.3%,以噴施時期萵筍5葉期處理株高最高,其次為噴施時期萵筍8葉期、萵筍11葉期。莖粗方面,萵筍5葉期、8葉期、11葉期不同噴施時期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分別比對照減少2.1%、3.4%、0.9%。節(jié)間長度方面,以噴施時期萵筍5葉期處理節(jié)間長度最長,與對照差異顯著,比對照增加14.3%,其次為噴施時期萵筍8葉期、萵筍11葉期,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分別比對照增加7.1%、4.8%。產量方面,不同噴施時期處理均能顯著增加直播萵筍產量,以噴施時期萵筍5葉期處理產量最高,為3320kg/667m2,比對照增產640kg/667m2。其次為噴施時期萵筍8葉期、萵筍11葉期,兩者產量差異不大,分別為3120kg/667m2、3040kg/667m2,分別比對照增產440kg/667m2、360kg/667m2。說明隨著噴施時期推遲,赤霉素對直播萵筍株高、節(jié)間長度和產量的促進作用減弱。
表1 不同赤霉素噴施時期對直播萵筍生長的影響
由表2可知,在萵筍5葉期噴施不同濃度赤霉素藥液,直播萵筍的長勢各有差異。從株高上看,25mg/kg、50mg/kg、75mg/kg 3個噴施濃度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均與對照差異顯著,分別比對照增加21.6%、23.3%、27.6%,以噴施濃度75mg/kg處理株高最高,其次為噴施濃度50mg/kg、25mg/kg。從莖粗上看,25mg/kg、50mg/kg、75mg/kg 3個濃度處理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分別比對照減少2.1%、11%、16.1%。從節(jié)間長度上看,25mg/kg、50mg/kg、75mg/kg 3個噴施濃度處理均與對照差異顯著,分別比對照增加14.3%、23.8%、38.1%。以噴施濃度75mg/kg處理節(jié)間長度最長,其次為噴施濃度50mg/kg、25mg/kg。從產量上看,不同噴施濃度處理對直播萵筍產量的影響不同,以噴施濃度25mg/kg處理產量最高,為3320kg/667m2,與對照差異顯著,比對照增產640kg/667m2。其次為噴施濃度50mg/kg、75mg/kg,產量分別為2880kg/667m2、2600kg/667m2,均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分別比對照增產200kg/667m2、減產80kg/667m2。由此說明,赤霉素能顯著增加直播萵筍株高和節(jié)間長度,但不利于直播萵筍莖部增粗;隨著赤霉素濃度增加,直播萵筍株高和節(jié)間長度呈上升趨勢,莖粗呈下降趨勢,產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
表2 不同赤霉素噴施濃度對直播萵筍生長的影響
試驗研究表明,赤霉素對直播萵筍株高、節(jié)間長度和產量具有促進作用,對莖粗具有抑制作用。隨著噴施時期推遲,赤霉素對直播萵筍生長的促進作用減弱,不同噴施時期效果依次為萵筍5葉期>萵筍8葉期>萵筍11葉期。在噴施時期萵筍5葉期處理下,直播萵筍株高、節(jié)間長度和產量最高,均比對照顯著增加,莖粗比對照略微減少。綜合考慮,直播萵筍噴施赤霉素最佳時期為萵筍5葉期。隨著赤霉素濃度增加,直播萵筍株高和節(jié)間長度呈上升趨勢,莖粗呈下降趨勢,產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趨勢,適宜濃度的赤霉素有助于提高直播萵筍產量,濃度過大則造成減產。不同噴施濃度效果依次為25mg/kg>50mg/kg>75mg/kg,在噴施濃度25mg/kg處理下,直播萵筍產量最高,株高、節(jié)間長度和產量均比對照顯著增加,莖粗比對照略微減少,綜合考慮,直播萵筍噴施赤霉素最佳濃度為25mg/kg。
直播萵筍噴施赤霉素最佳時期為萵筍5葉期,最佳濃度為25mg/kg。赤霉素使用效果與噴施時期、噴施濃度相關,與使用方法、部位、氣候、水肥條件、栽培措施等也密切相關[7],應綜合考慮其他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