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
文題速遞
就你讀過的某部書籍或某篇文章,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針對這部書籍、這篇文章的整體或其中某一個章節(jié)、片段來寫。選定之后,重讀一遍,然后從多方面的閱讀感受中選擇一點來寫。
2.引用原文時,要仔細核對,以保證引文與原文一致。
3.要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力求新穎,并聯系個人生活經驗來談,但不能脫離原作、原文任意發(fā)揮。
寫作指津
1.區(qū)分什么是“讀”,什么是“感”。
讀了某部書籍或某篇文章后,觸動你的可能是其中某個意味深長的語句、某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也可能是某個鮮活的人物形象、某種特別的裝幀設計?!白x”在讀后感中的形式主要有:(1)準確引用原文句段;(2)概述書籍內容、要點;(3)生動描繪書中打動你的畫面、場景?!案小笔情喿x后的浮想聯翩,是對所讀內容的思考提煉,是作者、書中人物與讀者情感的激蕩交匯。呈現在讀后感中,不僅是觸發(fā)的“感點”,還包括圍繞“感點”進行的形象生動的譬喻、鞭辟入里的論述等。
2.厘清“讀”和“感”的關系。
(1)“讀”在先,“感”在后;“讀”是源,“感”是流。“讀”是“感”的基礎,“感”是“讀”之后思維的延伸。
(2)“讀”是由頭,“感”是重點。在讀后感中,“感”的篇幅應多于“讀”,也就是說有關“讀”的內容簡要表述即可,寫作重點應放在寫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上。
(3)讀后感中,“讀”和“感”不能各成一派,而要水乳交融?!白x”的引用、概述、描繪,都是為了引出“感點”,為之鋪墊。與“感點”無關的內容一概不寫或點到為止。寫“感”時,要圍繞主要“感點”,并時時回扣、呼應前面“讀”的內容。
3.讀后感最常見的結構框架是“引—議—聯—結”。
“引”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地引述作品原文。“議”是對所“引”材料的分析,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挖掘材料的深意,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主要感受或觀點?!奥摗笔蔷o扣“感點”,聯系個人生活經驗、閱讀經驗和社會現實,由此及彼,拓展發(fā)散,讓感悟更有深度?!敖Y”是總結全文,可呼應所“讀”,可提出號召,可強調感點,可升華主題。
4.寫讀后感要避免的誤區(qū)。
(1)“讀”的內容過多,“讀”和“感”的比例不協調;(2)“感點”多而雜,結果沒有一個點講“透”;(3)“讀”與“感”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聯,“讀”不能自然地引發(fā)“感”,或“感”與前面的“讀”脫節(jié);(4)談“感”思路打不開,引發(fā)的“感”只是就事論事,浮在表面。
習作展示一
無言的痛苦
——讀《稻草人》有感
◎鄭思佳
《稻草人》是著名作家葉圣陶創(chuàng)作的一則童話,其中隱含了很多人生道理。魯迅說:“葉圣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chuàng)作的路的?!蔽蚁?,這則童話將會影響我一生。
一個老太太的稻田里立著一個稻草人,它想幫著老太太驅趕害蟲,可是它不能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稻穗被蟲子吃光;它看見河上有一條小船,船上有漁婦和她的兒子,兒子得了病,一直叫喊著要喝水,可漁婦為了獲取明天的食物,必須在河里捕魚,于是沒顧上給他喝水;一條被漁婦捕上來的鯽魚懇求稻草人救它,可是稻草人動不了,鯽魚誤認為稻草人狠心……這些情節(jié)都讓我難受,尤其當我看到那位老婦人的麥子被啃得精光時,心中更是泛起一陣酸楚。這些麥子都是老婦人一棵一棵親手種植的,卻被害蟲毫不費力地偷吃了,而且不用付出任何代價。我似乎可以看見老人花白的頭發(fā)和臉上兩行混濁的眼淚。
如果說老婦人的遭遇是悲慘的,那么稻草人的遭遇則更為可悲。它看到了世間的悲哀,卻無能為力,它說不出任何話,也幫不上任何忙。它用盡全力揮舞扇子也趕不走那些可惡的“侵略者”,它的努力起不到任何作用。它的心里有急,有怨,有恨,有愧。也許,最后它倒在田野里,就是因為再也不忍心看到人們受苦了吧。
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心中滿是壓抑,我很久也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我想到了許許多多正在遭受災難的人,想到了一個個從我們的世界中消失的生命……我的眼睛模糊了,我仿佛看到一個像我一樣的稻草人正無助地站在災難的另一邊,默默地流著眼淚……
上帝給了稻草人一顆憐憫眾生的心,卻沒有賜予它足夠的能力,它眼睜睜地看著悲劇在眼前上演,卻只能默默地承擔那份無言的痛苦。與稻草人相比,我們有血有肉,能跑能跳,難道不是更應該多去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嗎?
(山西太原市萬柏林區(qū)第三中學)
點評
從“讀”的角度來看,小作者簡要概述了《稻草人》中的典型情節(jié):害蟲偷吃老婦人的稻穗,漁婦的孩子被病痛折磨著,魚生命垂危時向稻草人求救。這些情節(jié)讓讀者對《稻草人》這篇文章有了大致了解。
從“感”的角度來看,小作者真情流露,寫出了自己的壓抑與悲傷,此時的小作者正如同故事中的稻草人,眼看著苦難發(fā)生卻無能為力。這篇讀后感整體思路清晰,但如果能把思考和見解再深挖一下就更好了。
習作展示二
讀《你多么勇敢》有感
◎張嚴幻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迎來了期待已久的寒假。離校前,老師將一份“推薦閱讀書目”發(fā)給了我們,懷著期待的心情,我買下了其中推薦的一本書——《你多么勇敢》。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叛逆少年“木桶”在得知父母的工作地云南發(fā)生地震后,毅然踏上了尋親之路,最后終于與父母團聚的故事。書中的語言生動有趣,作者描繪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塑造了一位位有個性的人物,講述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當看到“木桶”得知父母可能出事這一情節(jié)時,我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當讀到“木桶”一家人終于重新團圓時,我也打心底為他們高興……閉上雙眼,板凳、老那、阿灰……每一個角色都歷歷在目,他們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動著我。
地震是一種極其可怕的自然災害,但有時在絕境中,我們更能看到生命的偉力?!澳就啊钡母改冈诘卣鹬胁恍业渖窖?,可他們卻靠著籮筐里為數不多的食物,頑強地撐了幾十天。在我們看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難道他們是靠著“主角光環(huán)”幸存下來的嗎?我想不是。他們是憑借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心態(tài)活下來的。“木桶”的父母剛跌落山崖時,發(fā)現山谷里沒有往上走的路,絕望的氣息充斥在空氣里。但他們沒有選擇放棄,因為他們想到了自己的兒子。后來,他們終于得到了老那一行人的幫助,順利與兒子團聚。他們身上那種積極向上、堅持不懈的精神是我所敬佩的。
在我的成長經歷中,也曾真切地體會過堅持的重要性。我五歲時開始學習鋼琴,老師說我有天分,只要好好練,之后一定能有一番成就??缮狭诵W后,練琴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我對鋼琴也生疏起來,越生疏就越覺得自己彈得難聽,如此惡性循環(huán),最后只好放棄?,F在,每當看到身邊的同學坐在鋼琴前,雙手在黑白琴鍵上來回跳舞時,我心底就會泛起一絲后悔與苦澀。如果當初能多擠出一點時間來練琴,現在說不定我也可以……可是我放棄了,現在我想要完整地演奏一首曲子簡直是天方夜譚了。雖然學鋼琴半途而廢,但好在我對唱歌的興趣非常濃厚。經過不懈努力,我終于在學校舉辦的歌唱比賽中拿到了一等獎!
能在寒假認識《你多么勇敢》這位“朋友”,我感到十分幸運。因為它不僅充實了我的假期生活,還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唯有堅持,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云南鹽津縣上海新紀元實驗學校初二·1班,指導老師:嚴登勝)
我來點評
這篇讀后感從“讀”的角度來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從“感”的角度來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認為可以提高的地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0350033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