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2021年11月,被譽為“三味之城”的泰國碧武里府(Phetchaburi)獲得“世界創(chuàng)意美食之城”。但走進這座城市,放眼望去,我們會發(fā)現(xiàn),甜、咸、酸是碧武里府的美食之味,拷汪行宮是碧武里府的歷史之味,崗卡章公園則是碧武里府的自然之味。這才是碧武里府的“三味”。
美食之味
提及電影《初戀這件小事》,人們仿佛被勾起了那些關(guān)于初戀的記憶——愛的甜蜜、淚水的咸以及再見的心酸……卻很少人知道這部電影中小水的學生時代拍攝地點就在碧武里府。
電影落幕,人們漫步在碧武里府,邊品嘗著碧武里府的美食,邊等待著藏在小鎮(zhèn)復(fù)古氛圍中那味蕾上的初戀。
到達碧武里府,喜歡沙灘的人,必先奔赴七巖海灘。行走在海邊,細心留意會發(fā)現(xiàn)海邊居民們提著一籃籃裝有一串串晶瑩剔透如葡萄般的東西,顆粒卻小得像魚子。這種東西被人們叫做海葡萄,它并非是生長在海邊或者海底的一種葡萄,而是一種生長在海里砂巖上的綠藻。
海葡萄獨特的外型與口感,咬起來會發(fā)出“卜滋卜滋”的聲音,綠色的小顆粒散發(fā)出海味的咸鮮芳香。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富含維生素、礦物質(zhì)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糖體,且低熱量、無膽固醇。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樸素的烹飪方式?!钡F咸迅静恍枰螅恍杞輰Ⅺ}分漂去然后淋上喜歡的海鮮醬汁,就可以是一道碧武里府的美味。
海葡萄的咸味是碧武里府的代表味道之一,而甜味才是碧武里府的經(jīng)典味道。
傳統(tǒng)的芒果糯米飯在碧武里府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甜肉拌冷飯帶你回到夏日的冰涼清甜。
但碧武里府的甜最具代表的是棕櫚糖。棕櫚樹這個大家族中有的樹可以產(chǎn)油,被叫做油棕樹,生產(chǎn)糖的就是糖棕樹。
在碧武里府,經(jīng)??梢砸姷矫堋⒏叽蟮奶亲貥鋱@。糖棕樹只有雄花才能生產(chǎn)棕櫚糖,工人們需要爬上20米高的糖棕樹上采集,神奇的是一棵糖棕樹的采蜜期能達到半年,累計產(chǎn)糖量可達50千克,是目前產(chǎn)糖單體量最大的植物。
棕櫚糖的口感較清爽,淡淡的椰香中夾雜焦糖香,是碧武里府經(jīng)典甜點棕櫚糖蛋糕(Khanom Tan)的靈魂。人們也可以直接到當?shù)氐奶亲貥鋱@購買純正的棕櫚糖汁,這種棕櫚糖汁可以加入冰塊后直接引用,清涼香甜。
但糖棕樹不僅僅給人們棕櫚糖,在雌樹上還有清香可口的糖棕果。外殼堅硬的糖棕果內(nèi)里卻是十分晶瑩剔透、柔軟彈滑,在最里面還有水汁,一口下去在口腔中肆意地釋放著屬于熱帶的味道。
如果棕櫚糖汁過甜,這時不妨來一兩顆糖棕果緩緩,或者來一杯酸爽至極的木胡瓜冰沙。在甜和酸的切換中將味蕾激活,坐在糖棕樹蔭下,吹拂著來自海邊那帶著微咸的風,見到農(nóng)園的工人們爬上高高的糖棕樹上作業(yè),似乎像是攀上美食的通天塔,無不是別樣的人生。
歷史之味
碧武里府雖然有著許多的美食,但一點也不喧鬧,像是泰國的后花園般安靜、閑適,當人們漫步于這座城市之時,會在安靜、閑適的街道上,與碧武里府曾經(jīng)輝煌的歷史相遇。
據(jù)文獻記載,碧武里府在公元6世紀至11世紀的陀羅缽地王國(Dvaravati)就已經(jīng)是城邦。在阿瑜陀耶王朝時期碧武里府作為抵御當時緬甸入侵的戰(zhàn)略邊城,一直由皇室血統(tǒng)統(tǒng)治這個城市,如今還有許多阿瑜陀耶王朝風格的建筑,而大城府已經(jīng)在兩百多年前泰國對緬甸的戰(zhàn)爭中徹底毀壞了,因此碧武里府也被稱為“活著的阿瑜陀耶王朝”。
碧武里府在卻里克王朝建立之后就成為了海濱度假勝地。
從曼谷南站或者曼谷紀念碑站搭乘大巴約兩小時就可以到達碧武里府。
下了車,抬頭就能望見碧武里府的標志性景點拷汪行宮(Khao Wang)。拷汪行宮在拉瑪四世時期修建,是泰國少見的建在山上的宮殿,因而取名為帕那空奇里行宮(Phra Nakhon Khiri),其意為“山中之城”,是著名電影《安娜與國王》的取景地。
拷汪行宮的外觀并沒有像一般的泰國宮殿那樣金碧輝煌,而是與藍天相宜得章的白色建筑。搭乘纜車登上山巔之上的拷汪行宮,穿上泰國傳統(tǒng)皇室服飾,感受到“山中之城”的靈秀氣息,俯瞰山下一片雅致的城市景觀,天空地闊的情境,令人神往。
如今拷汪行宮作為碧武里府乃至泰國著名的文化遺產(chǎn)公園,碧武里府的人們每年2月底左右在拷汪行宮舉行帕那空奇里節(jié)以紀念拷汪行宮的文化意義。節(jié)日持續(xù)5天,人們在拷汪行宮附近穿著盛裝模仿君主的行軍隊列進行游行。
距離拷汪行宮約5公里的探考銳洞與拷汪行宮遙相呼應(yīng),彰顯了佛教在泰國的神圣地位。
探考銳洞曾為拉瑪五世削發(fā)為僧時的修禪學佛處,山洞內(nèi)供奉著拉瑪五世為紀念拉瑪一世到拉瑪四世而修建的各種佛像,其中最大的一座佛像位于洞頂天窗下。當陽光灑下,佛像熠熠生輝,自有一番神圣之味。
人間與佛國,在碧武里府融匯,組成了碧武里府的歷史之味,也是萬佛之國泰國的縮影。
自然之味
泰國不僅僅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自然遺產(chǎn)同樣在泰王國這片土地上如同寶石般閃耀著,而這個特點也顯現(xiàn)在碧武里府中。
橫跨碧武里府和班武里府(Prachuap Khiri Khan)的崗卡章國家公園(Kaeng Krachan National Park)亦是處在亞洲大陸與馬來半島的交界處,在200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
國家公園分南北兩個入口,由于公園內(nèi)部大部分不通公路,南北門又相距60多公里,因北門擁有更多的風景變化,所以人們一般是從北門進入。公園內(nèi)還有數(shù)條徒步線路和皮劃艇泛舟線路。
每年6月到10月的雨季,崗卡章國家公園有著漫山遍野的蝴蝶,待到雨過天晴,云海翻滾、群蝶起舞、銀瀑飛濺,組成了崗卡章國家公園一道美麗的風景。
崗卡章國家公園有著豐富多樣的物種資源,是泰國重要的野生動物保護區(qū),有超過400種以上的鳥類,其中包括六種瀕危犀鳥、紅原雞、孔雀雉等珍稀鳥類;印度野牛、馬來貘、葉猴等57種獸類;以及各種爬行動物和昆蟲。
因有著400多種鳥類,崗卡章國家公園被譽為觀鳥“圣地”,是亞洲區(qū)一流的賞鳥景點之一,世界各地的愛鳥人士會到崗卡章國家公園“朝圣”,希望一瞥珍貴稀有的鳥類、當?shù)卦B類、冬季遷徙候鳥以及其他季節(jié)遷徙鳥類的身影。
在最高海拔1500米的山頂上,塔尾樹鵲在常青樹林間露出蹤跡。塔尾樹鵲是當?shù)氐脑B類,其捕抓食物時從高空沖刺下來,速度十分快,與它平時看起來十分“笨拙”的撲翅動作形成鮮明對比。因此塔尾樹鵲是人們“非看不可”的鳥類之一,人們對能在塔尾樹鵲高速捕抓食物時拍下一張好照片充滿積極性。
在崗卡章國家公園中,全年都是賞鳥好時機,而12月到次年2月的溫和天氣讓賞鳥更舒適愉悅。每年的10月,數(shù)千只猛禽鳥類沿半島南遷,崗卡章國家公園是它們必經(jīng)和短暫休息之地。此時若在公園內(nèi)尋到一處高地,便可看見群鳥如同彩云飛過天空般的壯麗景色。
無論是美食之味、歷史之味還是自然之味,去一趟碧武里府小住幾天,走走、吃吃、看看……碧武里府的“三味”,興許就成為了你的人生之味。
107450118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