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海波 羅 梵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diào)指出,要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用新的偉大奮斗譜寫和創(chuàng)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絢麗和輝煌的華章偉業(yè)。歷史認知是歷史自信的重要基礎,科學認識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更是堅定歷史自信的重要前提。2021 年2 月2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明確指出:“要樹立正確黨史觀。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精神為依據(jù),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zhì),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習近平總書記不僅提出“樹立正確黨史觀”這一重要命題,且與“歷史決議”結合起來提出了對黨史準確把握、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的要求。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先后形成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三個歷史決議。這三個歷史決議都涉及對黨史的認知,必須進行準確把握、正確認識和科學評價。
具備大局觀是指不僅要看到歷史的現(xiàn)象和細節(jié),更要把握歷史的本質(zhì)和全局,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大局為重。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zhì),是正確總結黨的奮斗經(jīng)驗的基本要求。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就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
1945 年4 月20 日,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對自身歷史經(jīng)驗作出的系統(tǒng)總結,在對黨成立以來二十四年的歷史進行系統(tǒng)總結時,一方面指出黨的主要任務是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進行持續(xù)的革命斗爭,另一方面是對從黨的六屆四中全會到遵義會議期間的“左”傾錯誤和一些重大事件、歷史問題進行了分析。決議在分析“左”傾錯誤的形成過程、主要表現(xiàn)、產(chǎn)生根源等的同時,又明確指出“黨在個別時期中所犯的‘左’、右傾錯誤,對于二十四年來在我黨領導之下的轟轟烈烈地發(fā)展著的、取得了偉大成績和豐富經(jīng)驗的整個中國革命事業(yè)說來,不過是一些部分的現(xiàn)象”,不能因為局部的、個別的錯誤而否定了整體的成就。這對于分清黨史的主流和支流、明確黨史的主題和本質(zhì)有著重要意義。
1981 年6 月27 日,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主要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三十二年的歷史進行了系統(tǒng)總結,對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及毛澤東思想、“文化大革命”等重大歷史問題進行了科學評價。對于決議的起草工作,鄧小平同志明確要求一定要把握“這個總結宜總不宜細”的基調(diào),要求撰寫的關注點在于這段歷史的主流主線,不要糾結于過于具體細碎的歷史細節(jié)。在“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部分,決議指出“我們雖然遭到過嚴重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國三十二年歷史的基本估計”部分,決議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方面總結了10 項成就,指出成就“是主要的”,這段歷史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這就為正確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定了基調(diào)。
2021 年11 月11 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決議把重點放在總結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上,著重對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進程進行了總結,尤其是突出總結了新時代以來十三個方面的重大成就,還對黨在四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任務作出明確概括,這就進一步加深了對黨的百年奮斗主流主線的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具備大歷史觀是指以長時段、寬視野觀察歷史,將歷史看作是持續(xù)的發(fā)展過程,用整體、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眼光評價歷史。《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共約2.8 萬字,包括七個部分,總結了從黨成立到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期間,特別是黨的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期間的革命斗爭經(jīng)驗,對黨內(nèi)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了正式總結?!蛾P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共約3.4 萬字,包括八個部分。要更好理解、正確認識和評價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歷程中的成就與問題,就必須聯(lián)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來認識和分析此決議。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共約3.6 萬字,除序言和結束語之外,包括主體七個部分。決議指出,黨和人民的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為恢宏壯闊的史詩。決議把百年黨史放到馬克思主義誕生170 多年的歷史、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500 多年的歷史和中華民族5000 多年的文明歷史中進行考察,特別是放到鴉片戰(zhàn)爭以來180 多年的中國近代史中去考察與衡量,歷史視野更為宏闊寬廣。既分別揭示了百年黨史中四個不同時期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面臨的歷史任務和取得的歷史成就,又揭示了四個時期歷史發(fā)展的獨特地位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決議總結出的十條歷史經(jīng)驗是經(jīng)過長期實踐積累的寶貴經(jīng)驗,是黨和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精神財富,必須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并在新時代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唯物辯證思維要求我們立足于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科學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和重要人物,實事求是地總結正反兩方面的經(jīng)驗教訓。《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詳盡闡述了歷次“左”傾錯誤在政治、軍事、組織和思想方面的表現(xiàn)、危害以及根源,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的方針,提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一致的基礎上,團結全黨同志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對歷史中的若干重大問題作出結論,使全黨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認識達到了一致,對于推動全黨團結一致向前看、更好地推進人民革命事業(yè)產(chǎn)生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既對多年來的“左”傾錯誤和毛澤東同志的晚年錯誤作了科學分析和評價,從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又正確評價了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這段歷史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作出了結論,分清了是非,糾正了“左”、右兩方面的錯誤觀點,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反正的歷史任務,對于推動全黨團結一致向前看、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產(chǎn)生了積極而重要的影響。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的決議》與前兩個歷史決議不同,主要是聚焦黨的百年奮斗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jīng)驗。不過,它仍然尊重了前兩個歷史決議的基本結論,實事求是地對待黨所經(jīng)歷的曲折和挫折。
歷史自信賦予了我們回望過去、展望未來的精神力量。三個歷史決議都寓于百年黨史的長河中,形成于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節(jié)點,盡管三個決議誕生的時代背景以及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不盡相同,但都凝結了黨中央和全黨的集體智慧,展現(xiàn)了世界大黨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對于我們準確把握、正確認識與科學評價黨史以及堅定歷史自信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