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慧英,吳傳申
(河南省鹿邑真源醫(yī)院兒科,河南周口 477200)
臨床兒科中兒童流行性感冒屬于常見呼吸系統(tǒng)急性傳染病之一,以高熱為主要臨床癥狀,且多數(shù)患兒伴隨熱性驚厥,其臨床特點表現(xiàn)為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變異性大等[1]。患病后如果患兒得不到有效救治,可增加腦損傷、腦缺氧風險,引發(fā)共濟失調(diào)、腦障礙綜合征、癲癇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兒的身心發(fā)育。本研究主要探討磷酸奧司他韋、小兒咽扁顆粒兩種藥物聯(lián)合治療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患兒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100例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患兒作為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2]中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診斷標準;②疾病首發(fā)年齡在6 個月~4 歲,末次復發(fā)年齡<6 歲;③經(jīng)救治后意識、神志清醒;④臨床診治資料保存完整。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zhì),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②伴有顱內(nèi)感染、質(zhì)性病變、癲癇、代謝性疾??;③存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異常;④伴有精神性疾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1.76~3.33 歲,平均年齡(2.08±0.61)歲。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齡1.83~3.29 歲,平均年齡(2.01±0.5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并批準,患兒家屬均在知情研究方法及目的前提下簽署知情同意書。
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給予相同常規(guī)治療,內(nèi)容包含解痙止攣、退熱、水電解質(zhì)平衡維持、營養(yǎng)支持等。對照組給予磷酸奧司他韋(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yè),批號:20160819,規(guī)格:15 mg/ 袋)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具體如下:以患兒體重為依據(jù)選 擇 用 藥 劑 量,體 重>40 kg 者,服 用2 次/d,75 mg/ 次;體 重23~40 kg 者, 服 藥2 次/d,60 mg/ 次;體 重14~22 kg 者, 服 藥2 次/d,45 mg/ 次;體 重≤15 kg 者, 服 藥2 次/d,30 mg/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小兒咽扁顆粒(蘭州和盛堂制藥,國藥準字:Z62020014,規(guī)格:4 g×9 袋)治療:藥物使用方法如下:1~2 歲口服藥物2 g/ 次,2 次/d;3~5 歲口服藥物2 g/ 次,3 次/d;6~14 歲口服藥物4 g/ 次,2~3 次/d,開水沖服。兩組患兒均連續(xù)治療5 d。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臨床癥狀改善時間(驚厥、退熱、咳嗽鼻塞、咽喉腫痛)、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白細胞介素-8(IL-8)、C 反應蛋白(CRP)、γ 干擾素(IFN-γ)]改善情況。臨床治療效果[3]:治愈為患兒各項臨床癥狀徹底消失,48 h 內(nèi)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顯效為患兒各項臨床癥狀緩解減輕,72 h 內(nèi)體溫恢復至正常水平;有效為患兒各項臨床癥狀緩解,72 h 內(nèi)體溫有所下降;無效為患兒各項臨床癥狀未發(fā)生改善,甚至加重,72 h內(nèi)體溫未降低,再次發(fā)生抽搐[4]。治療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選用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行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觀察組驚厥、退熱、咳嗽鼻塞、咽喉腫痛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s),d]
組別 例數(shù) 驚厥 退熱 咳嗽鼻塞 咽喉腫痛對照組 50 4.13±0.78 4.08±1.12 3.96±1.05 2.87±0.67觀察組 50 2.11±0.39 2.43±0.82 2.38±0.73 2.04±0.42 t 值 16.379 8.405 8.736 7.422 P 值 0.000 0.000 0.000 0.000
治療后,觀察組CRP、IL-8、IFN-γ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CRP(mg/L) IL-8(ng/ml) IFN-γ(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50 34.29±4.88 15.03±2.29 0.11±0.04 0.35±0.12 0.17±0.10 0.11±0.07觀察組 50 33.98±5.06 8.88±1.22 0.12±0.09 0.22±0.10 0.19±0.11 0.07±0.03 t 值 0.312 16.759 0.718 5.885 0.951 3.714 P 值 0.756 0.000 0.475 0.000 0.344 0.000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66.00%(P<0.05),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方案的應用能夠促進冷熱驚厥患兒病情獲得更好控制,提高治療有效性。兒童甲型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誘發(fā)原因主要是外邪侵襲,同時受小兒臟腑尚未發(fā)育完全,所以在對患兒實施治療時,以清熱解毒、發(fā)表散邪為原則實施治療可發(fā)揮良好治療效果[5]。小兒咽扁顆粒中金銀花有瀉火解毒功效,玄參有益精明目,利咽通喉等功效[6];金果欖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功效;桔梗有宣通氣血,瀉火散熱功效;麥冬有化痰止咳,清心潤肺功效[7];牛黃有泄熱鎮(zhèn)靜功效,冰片有散郁火功效。諸藥聯(lián)合使用奏清熱解毒、滋陰降火、止咳化痰等功效[8]。因此,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增效作用,促進冷熱驚厥患兒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提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患兒驚厥、咳嗽鼻塞、咽喉腫痛等癥狀改善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提示中西醫(yī)結合方案可有效加快患兒臨床癥狀改善速度,有助于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兒童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患兒治療多采取抗感染、退熱、補液等處理,但總體效果欠佳[9]。磷酸奧司他韋屬于應用較為普遍的一種感病毒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10]。該種藥物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流感病毒表現(xiàn)出顯著抑制作用,同時能夠有效阻斷流感病毒進入人體[11]。小兒咽扁顆粒、磷酸奧司他韋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可加快癥狀緩解速度,獲得更理想癥狀控制效果。
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會對患兒腦細胞產(chǎn)生一定損傷,CRP 屬于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當感染發(fā)生時,其水平表現(xiàn)出顯著升高[12-13]。IL-8 屬于一種敏感炎癥趨化因子,能夠趨化中性粒細胞到炎癥部位。IFN-7 作為一種重要炎癥因子,其水平與機體的免疫狀況存在密切關系,水平升高可導致炎癥反應進一步加劇[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CRP、IL-8、IFN-γ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觀察組患兒接受治療后機體炎癥反應獲得有效抑制,且抗炎效果相比對照組明顯更優(yōu),分析原因可能是奧司他韋是神經(jīng)氨酸酶抑制劑,具有選擇性高、特異性強等優(yōu)勢,能夠抑制病毒釋放,減少其傳播,口服給藥后,迅速被胃腸道大量吸收,并迅速轉化為活性代謝產(chǎn)物,進入體內(nèi)循環(huán),藥效利用發(fā)揮最大化,同時活性代謝產(chǎn)物與神經(jīng)氨酸酶結合,病毒難以黏附和凝聚,從而起到強效抑制作用,最終達到抗病毒的效果[15]。小兒咽扁顆粒中的金銀花、金果欖、射干等成分有抗病毒、抗菌作用。該藥與抗病毒藥物磷酸奧司他韋聯(lián)合用于冷熱驚厥患兒治療,具有標本兼治、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提高炎癥控制效果。但因本研究選取樣本量相對較少,未對患兒不良反應進行分析,未能對患兒進行長期隨訪評估其生活質(zhì)量改善情況。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將增加樣本量,更加全面、深入地開展循證研究。
綜上所述,采用小兒咽扁顆粒、磷酸奧司他韋聯(lián)合治療流行性感冒伴熱性驚厥患兒的臨床效果顯著,縮短了患兒病情康復的時間,促進了患兒炎癥因子水平的改善,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