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松江府有戶宰相人家,家道中落。中落的速度相當驚人:到了孫子這一輩,竟然依靠乞討為生了!
有一次,這個孫子要到了一袋米,拿不動,看到旁邊有個等活兒的閑人,便招手讓他幫忙扛到家里。那人心中高興,憑空攬得一個活,中午有了飯資。但他扛起米來,腿腳無力,踉踉蹌蹌,汗流浹背。這個孫子嫌他走得慢,責備說:我是相國的孫子,無力背負,還說得過去。你就是個出苦力的,為什么也背不動?(“吾相門之子,不能肩負,固也。汝傭也,胡亦不能行?”)豈料那位傭工回道:大哥,我爺爺也是位尚書啊。(“吾亦某尚書孫也。”)
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倍俏辉紫嗯c那位尚書,卻只不過三代,家道就敗落了,而且敗落到沿街乞討、打短工的地步。二老(很可能同在朝廷為官)如果地下有知,估計要憤恨到詐尸。
這兩位高官的后代,為何混到如此地步?想來不外乎:要么揮金如土,要么攤上了大事,要么不擅長經營。后兩種,硬撐幾代不成問題,而第一種情況,家境會像自由落體一樣,下降得飛快。我們鄰村就有這樣的例子。從前,老子省吃儉用,辛辛苦苦積攢下幾十畝地,家境殷實,豐衣足食??墒莾鹤硬粻帤?,開始吸大煙,扎嗎啡,用洋錢票子卷成煙卷點著抽,很快就把家里的老本踢蹬光了。
記得林則徐有一副對聯(lián):“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奔邑斎f貫,也經不住坐吃山空。那么留什么呢?留謀生的技能,留求知的愿望,留勤勞的精神,留頑強的毅力……這就夠了。
(摘自2021年11月10日《文摘報》作者:孫貴頌)
3701500338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