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霞鳳 陳妃葵 陳景洋 成其慧
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出血少、恢復快、切口美觀等優(yōu)點,但手術具有一定侵入性,術前多伴有緊張、焦慮,負性情緒進一步加重應激反應,增加麻醉蘇醒期躁動發(fā)生風險[1-2]。術中人工氣腹的建立、特殊體位等,易產(chǎn)生腹脹、尿潴留等并發(fā)癥,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3-4]?;谘C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將現(xiàn)有科研結論、臨床經(jīng)驗相結合,獲得最佳科學證據(jù),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zhì)高效的護理服務[5]。本研究探討在腹腔鏡手術患者中采取基于循證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本院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94例患者。納入標準:均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年齡≥18歲;患者同意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伴心肝腎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嚴重認知功能障礙。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7例。觀察組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齡24~68歲,平均(45.68±2.34)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中專19例,大專及以上14例;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12例,卵巢腫瘤手術10例,輸卵管妊娠手術14例,腹股溝疝修補術9例,其他2例。對照組男性24例,女性23例;年齡24~69歲,平均(45.72±2.36)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4例,高中及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17例;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12例,卵巢腫瘤手術11例,輸卵管妊娠手術12例,腹股溝疝修補術10例,其他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通過。
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實施基于循證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
1.2.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由1名護士長、6名責任護士組成護理小組,全面評估患者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定以“減輕患者應激反應”、“減少患者麻醉復蘇期躁動”為研究主題。
1.2.2尋求循證支持 以“焦慮抑郁”、“應激反應”、“并發(fā)癥”等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數(shù)據(jù)庫,檢驗資料的準確性、科學性,結合護理經(jīng)驗和患者護理需求,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
1.2.3術前護理 采用圖片等方式詳細介紹腹腔鏡手術治療相關知識,積極引導患者面對治療;術前禁食6h,術前2h給予患者10%葡萄糖溶液250ml。
1.2.4術中護理 采用保溫毯覆蓋裸露肢體,采用加溫裝置加熱沖洗液、靜脈輸液,溫度以40℃為宜;器械護士依據(jù)手術流程,及時準確傳遞手術器械。
1.2.5術后護理 術畢,及時采用生理鹽水擦拭血液,為患者穿好衣服,將其安全轉移至麻醉復蘇室,采取平臥體位,若出現(xiàn)低氧血癥、呼吸不暢等情況,立即協(xié)助處理。采用親切語言呼叫患者姓名,喚醒患者,鼓勵其完成術后蘇醒各項動作,行吸痰等操作時,注意動作輕柔,避免刺激。
1.2.6并發(fā)癥預防護理 下肢靜脈血栓:術后適當抬高雙下肢,按摩雙下肢,每2h協(xié)助翻身拍背1次。尿潴留:定時夾閉導尿管,行膀胱功能訓練,鼓勵多飲水(>2000ml/d)。腹脹:術后6h飲用少量溫開水,若無嘔吐等不適再進食流質(zhì)飲食,可加適量蘿卜汁,協(xié)助床上運動,鼓勵盡早下床活動。惡心嘔吐:術后將患者頭偏向一側,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及時清除口鼻腔分泌物,遵醫(yī)囑使用止吐藥。
(1)術前、術后30min評價兩組應激反應,包括生理應激和心理應激。生理應激:測量并記錄患者收縮壓(SBP)、心率(HR)水平。心理應激: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6]和抑郁自評量表(SDS)[7]從失眠、睡眠障礙、焦慮、精神運動障礙等方面評價患者負性情緒,兩個量表均為20個項目,采用1~4分評分法,SA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0分,SDS標準分的分界值為53分,分值越高表明負性情緒越嚴重。(2)記錄兩組麻醉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8]。1度:進行護理操作時患者有肢體躁動,安慰后基本恢復正常;2度:未接受外界刺激出現(xiàn)躁動表現(xiàn);3度:患者行為激烈,需多人阻止。(3)記錄兩組尿潴留、下肢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
表1 兩組干預前后應激反應的比較
表2 兩組躁動發(fā)生率的比較 n(%)
表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比較 n(%)
腹腔鏡手術具有一定侵入性,患者多伴有心率加快等應激反應,影響術后康復。因此,采取積極合理的護理干預模式減輕患者手術應激反應尤為重要[9]。常規(guī)圍術期護理受護士主觀經(jīng)驗影響,方法過于程式化,難以滿足患者生理、心理方面護理需求,護理效果欠佳[10]。
基于循證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通過提出問題、尋求證據(jù)等一系列過程,將已有的科研結果、護理經(jīng)驗和實際情況有機結合,給予患者個性化護理服務[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SBP、HR水平、躁動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腹腔鏡手術患者經(jīng)基于循證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后,能夠降低應激反應,減少躁動和并發(fā)癥發(fā)生。與程雪等[12]研究結果一致。采取基于循證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術前采取個性化健康知識教育,可提升患者對手術的認知,減輕其應激反應,保證手術安全進行[13]。低體溫不利于麻醉藥物的代謝循環(huán),術中加強保溫護理,通過保溫毯保暖、沖洗液加溫等一系列保溫措施,維持患者體溫正常,降低應激反應,為術后康復奠定良好基礎[14]。術后加強對躁動高?;颊叩年P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出現(xiàn)異常立即處理,減輕對患者的刺激,能夠降低蘇醒期躁動發(fā)生率,有效保障圍術期安全,對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15]。強化并發(fā)癥預防護理,通過按摩、低流量氧氣吸入等一系列措施,能夠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降低下肢靜脈血栓發(fā)生風險,有助于術后康復。
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患者經(jīng)基于循證理念的針對性護理干預后,能夠降低患者應激反應,減少躁動發(fā)生,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有效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