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斌 | Gong Bin
夏正偉 | Xia Zhengwei
孫霄笛 | Sun Xiaodi
在對未來城市發(fā)展可能性探討中,龍瀛在其《未來城市空間》[1]的報告中根據技術驅動下未來城市空間的主要發(fā)展趨勢判斷,指出城市空間的具體功能將向隨時隨地的功能服務方向轉變,即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入,人工智能、機器人、VR等智慧化技術手段深刻地改善了城市的韌性[2]。新興技術的發(fā)展更好地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時也在重塑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空間,不同功能的空間邊界變得日益模糊。在新興技術的影響下,如何更好地認識城市生活空間的變化對未來城市發(fā)展意義重大。
本文對近十年科幻電影中城市生活空間與人們生活行為特征進行了分析研究,進而對未來現實城市生活空間發(fā)展特征進行探討。影像是人們思考現實與未來的途徑之一,電影是探索建筑與城市的實驗室[3]。科幻電影源于現實又高于現實,向觀眾描繪未來城市發(fā)展與建筑的幻想與思考。正如索布切克所言“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是一種介入式的力量,不是袖手旁觀而是施加影響”[4]。因而,可以說科幻電影對未來城市發(fā)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座城市就像一株花或是一個動物,在其成長的每一階段都保持統(tǒng)一、和諧、完整”[5],威·柯珀認為“城市是各行業(yè)的中心”,在通信與交通等技術的發(fā)展聯系下,城市轉變?yōu)楣┤祟惥幼∩?、工作學習、休閑娛樂、交通運輸的綜合載體。城市空間的演變過程在技術的推動下成為自我更改與完善的過程。新興技術作用于不同層次城市空間,如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打破城市物理邊界,互聯網物聯網的發(fā)展使空間功能趨于共享化、一體化、服務化[6]。各功能中心區(qū)的影響減弱,學校、交通、購物、居住等空間分布更加自由靈活,城市邊界也隨著城市各方面的融合而變得不再明顯。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進程下,城市打破了邊界,淡化了中心,城市空間在人類便捷生活訴求下變得交互復雜。
科技的發(fā)展改變了城市面貌,也使得城市居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實現智能化。亞里士多德說過“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當下計算機技術高速發(fā)展,算力成為城市發(fā)展的主流,這樣的基礎下人的思維模式發(fā)生改變,思維領域無限擴張,各式各樣的創(chuàng)新產品應運而生并造福人類社會??梢灶A期,想象力將成為未來城市與人類發(fā)展進步的重要力量,技術的發(fā)展已經與城市空間更替以及人的生活需求融為一體。很多科幻電影正是人們運用想象力去預期創(chuàng)造未來城市的產物。
電影作為世界第七大藝術,是較為高級的藝術表達形式;城市是容納各類人的事與物的綜合載體;科技是人類促進自我提升與保障的手段。在科幻電影中,人的生活空間與高新科技結合孕育出多種未來城市空間形式。部分學者針對科幻電影中的未來城市特征進行了總結研究,如曹磊將科幻電影中未來城市類型劃分為超尺度的巨型城市、交通立體化的城市、高度機械化的城市三大類[7];施暢將西方科幻電影中未來城市劃分為四個階段:垂直城市、極權城市、堡壘城市、虛擬城市[8]。通過時間的證明,科幻電影對未來城市的預測具有一定準確性,正如早期科幻電影所描繪的未來城市在當下很大程度上變成了現實:城市空間形式變得更加立體,通過高架、立交、輕軌等交通形式緊密聯系;城市功能聯系更加緊湊,工作、娛樂、居住、交通空間呈現一體化;城市人居環(huán)境變得更加智能化等等。這樣一種已實現的城市空間組織模式提升了傳統(tǒng)空間的利用效率,也將人的日常生活與城市功能密切結合,形成一種便捷化的城市生活。但同時這樣的城市在發(fā)展過程中也暴露了未曾預料的問題與矛盾:交通空間難以滿足日常出行需求;城市資源收縮;居住空間人均面積越來越少,煙囪的煙塵不再是繁榮的象征[9]……這些現象在科幻電影中隨處可見,科幻電影反映當下現實問題也展望未來城市面貌,其對于未來城市空間形態(tài)與人類行為場景的直觀表達,是對人類自身生活生存環(huán)境的反思或憂慮,期待或野心(表1)。
表1 科幻電影中城市空間特征與生活訴求
在很多科幻電影中,人類所居住的城市大都有著宏偉的視覺外觀(圖1),其類型大致可分為分級城市、垂直城市、大尺度城市及賽博朋克城市,城市特征如人口數量膨脹、城市資源短缺與極化、城市過度開發(fā)、城市街道擁擠狹長等,不同的科幻電影所描繪的城市空間雖各具特色,但都是運用當下人類文明所現有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來反映人的共性需求與意愿[10],都呈現出一些共性特征。
圖1 科幻電影中城市場景展現與特征
(1)城市兩極化發(fā)展
如2020年科幻電影《極樂空間》中,一邊是貧民窟里人群擁堵嘈雜,環(huán)境破敗不堪,城市資源極端匱乏;另一邊是環(huán)境優(yōu)美,資源充沛,智能傳感與監(jiān)控技術嚴密,太空飛船與人造重力空間站遍布的精英城市。
(2)活動范圍的拓展
無論是《星際特工2》中通過人造重力系統(tǒng)拓展城市實體空間層次,還是《恐怖谷》中通過VR技術拓寬虛擬空間定義,高新技術的發(fā)展總是影響著人的日常。通過高新技術的影響,城市內部人群娛樂辦公一體化、個人及公共信息數據化,城市的便捷化管理運營以及居住舒適度提升,線上線下空間的融合發(fā)展拓寬了人群活動范圍,人類的活動不再局限在原始特定的空間內。
(3)空間功能一體化
城市空間功能呈現出多樣混合(圖2),居住空間與辦公、娛樂等緊密結合,空間邊界變得抽象模糊,并更加凸顯體驗化及智能化運營,多種文化相互沖擊交流,新舊共存,城市變得叢林般琢磨不透[11]。如在電影《全面回憶》中,人們穿行在不同的功能空間中,但各自的空間特征難以區(qū)分。
圖2 科幻電影中城市空間功能多樣混合
電影中人的行為特征因科技水平,貧富差距等的不同而呈現出末日化與未來化的兩種差異[12]。一種是未來城市空間資源枯竭,生存空間緊張,人在空間中活動與選擇的興趣喪失。例如《恐怖谷》中的現實世界頹廢潦倒,虛擬世界豐富多彩,人沉迷于虛擬世界的虛擬享樂生活而選擇性地忽視現實世界的真實生活。
另一種是在科技協(xié)調發(fā)展的城市空間環(huán)境中,人的日?;顒臃绞诫S著城市空間的更替發(fā)生轉變,同時城市里的人運用各種手段打破空間界限以謀求更加便捷高效的城市生活,其特征主要為:人的活動范圍隨著城市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時空距離的縮減而逐漸擴大;休閑娛樂更注重空間體驗,數字設施的疊加使公共空間能夠為人們提供個性化互動體驗,提升空間活力,線上線下的融合使得公眾參與度提升;就業(yè)空間扁平化分布,空間區(qū)位趨向于扁平化,更加圍繞居住地布置,線上辦公成為最主要的辦公方式;居住空間多功能混合,社區(qū)融入更多辦公娛樂購物等配套設施,根據需求變化,城市更加以人為中心發(fā)展(圖3)。
圖3 電影中人的行為趨勢演變
未來建筑空間趨勢根源于人類對理想烏托邦、對藝術與技術的統(tǒng)一、對極限技術發(fā)展的追求[13]。人們根據自己所思所想,通過電影展示對城市發(fā)展現狀和前景的部分擔憂或期許,在近十年科幻電影中一部內容分反映了城市所面臨的諸多危機,但更多的是體現城市發(fā)展模式多元,城市因科技而變得快捷、方便、高效等積極影響。
(1)城市空間發(fā)展趨勢的負面性
社會隔離與居住隔離加劇。如電影《星際特工·千星之城》阿爾法城中的種群矛盾造成的城市毀滅,原因在于不同的人群掌握著不同資源,朝著各自適合的方向發(fā)展形成多個城市群,雖然保持聯系但無法阻止不同利益的相互碰撞摩擦,從而造成斗爭沖突,加劇隔離。
人的興趣與偏好喪失。在科技滿足人類一切需求的背景下,人的行為與意識被機器規(guī)劃操縱,雖然節(jié)省了腦力體力,但一定程度會變得愈發(fā)懶惰,在機械般運作下人的個性與偏好被選擇性拋棄。
不平等現象加劇。很多科幻電影反映出城市做不到精細分配,導致城市資源極端傾斜,《全面回憶》中貧民窟與富人區(qū)分設在地球兩極,再如《極樂空間》中資源的極端分布造成的對立(圖4a),電影中將不平等現象作了夸張描述,貧富差距懸殊,資源分配不均在電影中達到了令人震驚的程度,并且仍在加劇。
圖4 城市空間發(fā)展的正負面影響
(2)城市空間發(fā)展趨勢的正面性
科幻電影所反映的城市面貌有一定的預見性。城市空間或者雜亂無序,擁堵破??;或者自由混合,精細開放,功能混合發(fā)展等等,但在漫長的發(fā)展過程中,立體交通體系及智能城市管理體系的發(fā)展,智能線上辦公也在消解時間上的邊界,空間差異性逐漸減弱或是城市發(fā)展的必然性,城市空間的趨同式發(fā)展反映的是當下人們對便捷生活的迫切需求。同時,想象力與科技的協(xié)同并進可拓寬空間概念,如《星際迷航》中,原本荒蕪的沙漠通過VR技術呈現一個容納多種族、多文化、多層次的大尺度城市空間(圖4b),各種社會行為誕生或消亡、斗爭或孕育,極大地改變人類生活與生存狀態(tài)。
還有人的行為意識的轉變,人的行為愈發(fā)自由,不再受限于空間形式或功能聚集,城市空間形成以人為核心的功能聚集?!段磥頇C器城》中人的活動依賴科技手段進行規(guī)劃而不需進行自我識別,其中的居住空間結合人工智能,實時檢測人體健康,根據需要改變環(huán)境氛圍;工作空間遠離人群,工廠設于地下,不占用地面空間;休憩娛樂注重氛圍營造;交通空間立體智能道路、磁懸浮汽車、無人駕駛等使出行成本降低,花費在交通出行的時間被其他需求所代替。通過空間形式與布局的演變,工作、娛樂、休憩、交通的城市功能更加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作息規(guī)律,城市空間的共享化,娛樂化,體驗化提升,活動的便捷度提升(圖5)。
圖5 科幻電影中的城市生活空間特征
遠古時期,人類建造城市的最初目的是抵御敵人,城墻是一座城市的邊界。之后,城墻又可作為聚攏人群的屏障,提供人身庇護的界限[14]。在城市提供人類居住生活場所后,城市成為居民精神安全的棲息地[15]。隨著各種技術的產生與傳播,城市文明需要相互輸入與傳出,城市與城市間的邊界開始消散。在對科幻電影中城市面貌進行歸納整理的過程中,城市內各功能空間的具體邊界趨向模糊似乎是公認的未來城市發(fā)展結果,但無論在何時何地的城市邊界溶解,都離不開人的需求,一切仍然是圍繞人的高質量生活為出發(fā)點與核心。
現實世界中建筑只具備特定的單一功能,不包含也無法取代其他功能,若發(fā)生突發(fā)危機將無法適應人類即時需求,甚至會造成阻礙。在此次的疫情背景下,城市道路被迫封鎖,居民被封禁在各自的小區(qū)內無法外出,社交活動甚至是休閑散步均無法滿足,餐飲服務等也相繼關門,這啟發(fā)了人們對空間功能多樣性與適應性的思考。在科幻電影未來城市空間中,城市功能排布依據人的需求轉變。建筑空間功能可以有多種用途,而不僅僅是維持單一作用,在電影《極樂世界》中家中備置有醫(yī)療高科技設施,辦公因高科技保障也可以在家中進行,這樣,居住類建筑不僅僅是人的休憩空間,也是兼辦公娛樂于一體的空間。城市與建筑的空間功能韌性提升,應對危機的能力也會相應提升。
科技發(fā)展突破空間界限,實現了不同空間的交互拓展,很多科幻電影展示了垂直交通或者通過人造重力再造城市空間,雖然看起來使城市變得擁堵,但也實現了空間上的無限拓展。城市空間得以進一步貼近人群,打破原有布局模式,沿著人的生活流線形成錯綜復雜的多功能空間,如《明日世界》里主人翁穿行于展示高技術水平的道路上,一路看到空中花園,無重力疊加泳池等休閑娛樂設施,人在其中怡然自得,城市空間變得復雜而有活力。
虛擬世界所發(fā)生的一切真正影響到人類日常生活時,這就意味著線上線下空間界限已變得模糊甚或是沒有界限,《恐怖谷》中所體現的線下真實世界的人通過穿戴式高科技措施遠程操作干預線上虛擬世界行為,線上行為反過來也真實作用于實際空間,電影里人在這一過程中足不出戶,線下世界的衣食住行變得無關緊要,人的興趣與選擇喪失,只是日復一日的沉溺于線上空間的打打殺殺,這部電影展示的是導演對于未來線上空間發(fā)展的擔憂,如果排除掉上癮這一因素,線上空間與線下空間的融合很大程度上會豐富人的興趣與選擇,衣食住行更加多樣化,與電影展現的將會相反。《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中線上線下空間的高度融合,使得人類可通過VR技術任意轉移至不同城市,實現互通有無。線上線下活動的邊界勢必會隨著互聯網,物聯網的深入應用而消融(圖6)。
圖6 便捷生活下的城市空間邊界消融
當下游戲的盛行,正是人們對于虛擬空間的渴望與探索,“一方面人類仍然在對外部世界進行無止境的探索;同時,可能又會開始嘗試這個人為的、重構的虛擬世界內部的無限可能性”[16]。在虛擬空間中人類可根據需求與意愿改造甚至創(chuàng)造世界,虛擬空間也在不斷地豐富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從最開始的滿足娛樂需求,到逐漸遍及到辦公居住休閑等領域,虛擬空間變得正式起來,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線上空間的高度發(fā)展,通過高新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虛擬空間,如《頭號玩家》中人們可以通過操作現實設備來探索虛擬空間,改變創(chuàng)造內部世界,從中獲得權利、金錢與心理滿足,即獲得一定的切實利益。
科幻電影通過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營造出人們理想生活模式的城市空間,給觀者呈現的是一個充滿啟迪性的世界觀,從中人們可以看到科技與人文的實驗性互動。同時,也為人們在現實中對城市空間健康發(fā)展的思考提供了多種積極的參考方向。通過電影語言,人們可以了解到哪些空間的融合是人們需要的,哪種空間形式的發(fā)展更具可能性,以及哪些空間處理措施更能彰顯人類文明進步??偠灾ㄟ^融合科技手段與利益需求,正確把握城市生活空間的現象與內涵,權衡利弊,明確方向,才能更好地應對萬物互聯時代下城市與建筑的發(fā)展需求與潛在危機。
資料來源:
圖1~2、圖4:來自電影多幀截圖;
表1、圖3、圖5~6:作者自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