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明
羅新先生《陳敏“七弟頑冗”考》(《中國史研究》一九九八年二期)根據(jù)《晉書·陳敏傳》所記華譚遺顧榮等書有“陳敏倉部令史,七第頑冗”一句,指出所謂“七第”當依《資治通鑒》作“七弟”,并考證陳敏七弟中有陳昶、陳恢、陳斌、陳宏(閎)、陳處五人,余二人無考。
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五《江南道一》潤州丹陽縣記:“晉時陳敏為亂,據(jù)有江東,務修耕績,令弟諧遏馬林溪以溉云陽,亦謂之練塘,溉田數(shù)百頃。”宋人盧憲編纂的《嘉定鎮(zhèn)江志》卷六、吳士鑑與劉承幹的《晉書斠注》卷一百亦引《元和志》,可知陳敏另一弟為陳諧。
《晉書·陳敏傳》記陳敏敗后“單騎東奔至江乘”,羅新指出陳敏此時不南投江州、西奔歷陽,而是選擇向東逃竄,個中原因除軍事因素、形勢格禁、不得不然外,很有可能他另外兩個弟弟也在東部,此論有理?!端螘肪砣濉吨菘ひ弧罚骸敖肆?,漢舊縣。本屬丹陽,吳省為典農(nóng)都尉。晉武帝太康二年復立?!薄稘h書》卷二十八《地理志上》丹揚郡有江乘縣,據(jù)周振鶴《漢書地理志匯釋》知江乘縣治今江蘇鎮(zhèn)江句容市北。陳敏之所以取道江乘,或許是因為陳諧的緣故。陳諧在當?shù)伛v守時充實糧草儲備,積蓄力量,具備一定的武裝實力,陳敏敗后正欲與他匯合,以圖東山再起。
陳諧一作陳詣,如明張國維《吳中水利全書》卷十、清傅澤洪《行水金鑒》卷一百五十四皆記為陳詣,筆者以為“諧”“詣”形近而訛,作陳詣非是?!稌x書》之陳敏七弟,尚余一人之名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