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蓉
(青島理工大學,青島 266520)
初心使命是厚植于中華民族血脈、立足于中國現狀與國情、深得人民群眾擁戴的、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政治追求。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我們黨百年奮斗歷程視域下,共同探索、研究中國共產黨三次歷史決議對我國歷史進程的影響可以發(fā)現,它們都在歷史的關鍵時刻,以系統(tǒng)總結歷史經驗為基礎,不斷促成全黨思想的統(tǒng)一,極力實現全黨空前的團結,不斷堅定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把人民放在首位,推動國家高質量發(fā)展。
三次歷史決議產生于三個不同的時間,一方面,它們在歷史、時代中所處的條件、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它們在內容的側重點上有所不同。但是,三次決議也有不少相同點,比如都是在重要的關鍵點做出的,都能夠很好地將黨內正確、統(tǒng)一的思想進行傳播,發(fā)揮團結人民艱苦奮斗、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并能很好地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第一次歷史決議是在打贏抗日戰(zhàn)爭前這一具有轉折性意義的節(jié)點誕生的,同時,這一時期也被打上了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時代烙印,成為我們民族近代歷史上衰落后再崛起的關鍵點。該決議是一個展現黨的階段性理論成果的重要的綱領性文件,對1921年以來我們黨的歷史過程、歷史經驗、歷史教訓進行了總結,力求解決一直以來遺留于發(fā)展中的問題,更好地根除黨內教條主義的影響,發(fā)揮出具有我們黨和國家特色的、符合黨和國家實際的作用。
第二次歷史決議是在改革開放——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歷史轉折時期形成的。我國那時正面臨著“去何處”“干什么”的歷史抉擇。
第三次歷史決議是在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這個時期恰逢歷史交匯點,并且各國、各民族處在挑戰(zhàn)性高、競爭性強的緊要時期,它以黨的成立、建設、發(fā)展等各個時期為脈絡,指出中國共產黨在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做了哪些事情、取得了哪些成就、歸納出哪些歷史經驗。
三次歷史決議在三次相互銜接、相互影響、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中,通過三份富含真理、富有光輝、富藏力量的綱領性文獻,來堅定黨不斷為中華民族謀取復興富強的信心和決心,并以背景為參考,提出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論。
第一次歷史決議分為五個大部分,以實現新民主主義為脈絡展開,用大革命事件書寫黨為人民所進行的斗爭,用土地革命保證國家在政治、經濟上的翻身,用抗日戰(zhàn)爭高舉堅持勝利的大旗幟。這次歷史決議具有很強的開創(chuàng)性意義,第一次采用重要文獻的新穎形式指出,建黨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堅持不懈的24年奮斗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體系;第一次用總結經驗、提出問題、正視錯誤、反思教訓的方式,引出并表述我們黨建立以來的歷史問題,起到推動正確認識建黨以來到第一次歷史決議制定間的發(fā)展歷程的作用;第一次創(chuàng)新方法,使用“團結—批評—團結”原則,放眼大局,妥善解決一段時期的內部矛盾與錯誤。同時,這次歷史決議對1921年以后,特別是從1931年到1935年召開遵義會議前的這段歷史時期緊抓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反思,在很大程度上為黨的七大的召開及后續(xù)進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實踐基礎與思想基礎。
第二次歷史決議主要對1921—1949年、1949—1981年這兩個階段進行了歷史回顧、歷史估計,全文分八模塊,結合20世紀90年代國情,提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起來,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
第三次歷史決議以巧妙劃分的四個時期展開,內容涉及四個偉大飛躍、四個莊嚴宣告、十個明確、兩個確立、十三方面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五大歷史意義、十大經驗?;仡櫚倌隁v程中中國共產黨為了民族與國家的發(fā)展做出的重大成就,總結歷史經驗,更好地指導國家發(fā)展,從而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人在新機遇、新挑戰(zhàn)、新時代背景下的政治宣言。
三次歷史決議都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背景下,由領導人進行方向正確的指導,針對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進行實事求是的歸納、總結與反思,在我們黨百年歷程中的各個重大關頭起到了統(tǒng)思想、凝共識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全黨團結,推動了全黨向前進,為推動中國革命、黨的各方面建設與發(fā)展起到了不可替代、不可磨滅的特殊作用?!俺跣摹弊鳛槿螝v史決議內容的組成詞,甚至是關鍵詞,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顯示出我們黨發(fā)揮著革命黨的作用,扮演著執(zhí)政黨角色,承擔著使命黨的責任。
撫今追昔,百年黨史書寫著黨服務人民的偉大壯舉,揭示了我們黨由弱到強的邏輯: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聚民心而強。三次歷史決議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將人民寫進歷史的星空,表述國家和民族從舊的團結走向新的團結。中國共產黨堅持做人民群眾的“頭雁”,與人民水乳交融,順時而動,不斷加強全黨團結,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三次歷史決議中可以看到,我們黨積極帶領中國人民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各種內外壓迫,在謀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業(yè)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
在第一次歷史決議正式發(fā)表前的起草階段,毛澤東曾指出,這個決議是具有全黨性質的,是面向全體人民的。決議總結概括黨自成立以來便帶領人民浴血奮戰(zhàn)、抵抗外來侵略與打倒封建主義,致力于保護人民群眾安全,在人民中建立了值得依靠的形象,戰(zhàn)勝了人民遭受外來侵犯的挑戰(zhàn),解決了人民溫飽、受教育的難題。第一次歷史決議提到正確的政治路線應該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可見在建黨初期,我們黨即用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作為保證,共同致力于為人民利益所努力。
第二次歷史決議中曾提到4次“為人民服務”,190次提到“人民”,原文中曾寫道“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為什么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強調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國生產力得到了突飛猛進,各項科技發(fā)展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國家銳意進取、建設興國、改革富國的決心,緊跟黨的思想引領和政策步伐,加入了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的步伐中。
第三次歷史決議中249次提到“人民”二字,習近平總書記在文件、講話、著作中多次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群眾史觀。十八大以來國家翻天覆地的變化印證了習近平總書記“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領袖形象,強大的影響力也使得人民把“兩個確立”轉化為做到“兩個維護”??梢姀漠斍皝砜?,為人民服務的領域更廣泛,內容更豐富,國家對群眾工作的保障措施更加完善,人民群眾的被關注度提高,主體地位得到鞏固。
三次歷史決議跨越百年,其初心始終落在“人民”上。分析中國共產黨的出發(fā)點可以發(fā)現,其主要是解決中國的問題、實際的問題,向著“中國夢”奮進,實現歷史使命。挖掘其本源,就是解決人民問題。我們黨始終貫徹“不忘初心”,執(zhí)行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任務。我們也相信,這樣的初心使命是多種主客觀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社會存在的反應。
共產黨人的初心永遠不變,中國事業(yè)發(fā)展永無止境。三次歷史決議一脈相承、薪火相傳,顯示了黨在各個階段、時期、領域的思想認識和意識形態(tài)的推進、演化。三次歷史決議與時俱進,耦合于“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次歷史性飛躍,展現出三次歷史決議的力量,在我們黨持續(xù)的發(fā)展中,彰顯出引導力、影響力、推動力、凝聚力,形成了具有歷史性、時代性、標志性、推動性的影響作用。
第一次歷史決議創(chuàng)造性地以決議形式闡明歷史問題,指出中國經驗,強化了國人在思想方面的團結性,富有影響力、指導力地支撐作戰(zhàn)勝利、國家解放,促進了新中國的建立,到達了國家、黨和人民的“站起來”階段。
第二次歷史決議基于其制定階段,以及所處改革開放的大背景,我們黨實行混合經濟模式,步入“富起來”的快車道,走向富強之路??梢钥闯?,前兩次歷史決議中所蘊含的歷史影響力,對于推動發(fā)展的力量是巨大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迎來“強起來”的新時代,第三次歷史決議彰顯出我們黨帶領人民踏上新征程、邁向新階段、迎接新時代的優(yōu)良作風與優(yōu)異成就,為接下來的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提供了強大的底氣與無窮的力量。
三次歷史決議作為黨的歷史上富有光輝的馬克思主義性質的綱領性文獻,顯示了黨的政治成熟。第一,對我們黨引領人民凝練思想、匯聚力量發(fā)揮了極強的教育作用。第二,對我們黨帶領人民奮起抵抗、勇敢前行起到了不容小覷的領航作用。第三,對我們黨率領人民解放、發(fā)展、改革、建設起到了迅猛的推動作用。通過總結經驗、汲取精髓,團結人民,發(fā)展社會主義,奪取偉大勝利,續(xù)寫百年華章。
具有教科書性質的歷史,給新時代下我們國家的發(fā)展提供了極強的、富有價值的參考意義。三次歷史決議均體現出中國共產黨結合發(fā)展現狀,爭做人民靠山,善總結、望未來。
第三次歷史決議與前兩個歷史決議相比,主要有以下四個不同。
相較于前兩個歷史決議,第三次歷史決議的歷史視域、視野、視角更為寬廣,階級性逐漸淡化。詳細說來,第一次歷史決議是著眼于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次歷史決議定位于社會主義建設逐漸走入改革開放時期,第三次歷史決議則把前兩次歷史決議作為基石,縱貫黨的百年,高度濃縮、精辟地概括了黨的百年歷史進程,是一個具有整體性、富有全貌式、展現凝練式的黨史提綱。
相較于前兩次歷史決議,第三次歷史決議的思想理論更加深邃。合理分析百年歷程,挖掘精髓、凝練經驗,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次飛躍,分析論證了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執(zhí)政黨建設、時代大潮與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等方面的內容,在四個“天地”的基礎上,讓廣大人民自覺認識到要富有經天緯地的格局和頂天立地的擔當。
相較于前兩次歷史決議,第三次歷史決議戰(zhàn)略謀劃更加主動,不僅僅著眼于思想認識上的統(tǒng)一,還更側重我們黨百年以來的成就、經驗。第三次決議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于從時代變化中探索歷史維度,從時代發(fā)展中汲取營養(yǎng)智慧,從而提出符合政黨特色的恰當戰(zhàn)略,來增強我們黨的工作效力,推進優(yōu)化黨在未來的治國方略,增加其創(chuàng)造性、預見性,確保我們黨把握歷史、遵從規(guī)律,確保中國共產黨始終掌握歷史主動,確保先進性。
前兩次歷史決議的內容大多針對黨內、國內,第三次歷史決議更胸懷天下,發(fā)揮的世界意義更加突出。一方面,第三次歷史決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持續(xù)性總結教訓、汲取經驗、優(yōu)化做法,為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指明前進方向。另一方面,我們黨以各種理論、實際行動,為世界范圍內的國家、政黨提供了新方法、新道路、新借鑒,為解決時代變遷中產生的各類發(fā)展難題提供了可借鑒性較強的中國方案。
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在國家、民族、黨的事業(yè)中,都是充滿崎嶇、布滿荊棘、跌宕起伏的,從未一帆風順過。但是,無論是愛國運動、抵御外侵、整頓作風、反抗內戰(zhàn)、解放民族,還是改革土地、完成改造、艱苦奮斗、創(chuàng)立精神,抑或是當前不計成本、盡全力維護人民安全、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定,中國共產黨都用自己的獨有見解、實際行動,團結、教育、引領廣大人民群眾擺脫貧瘠、走向富裕,真正實現脫貧,創(chuàng)造了奇跡。當前,我們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在新時代下,要堅持、發(fā)揚我們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所總結的寶貴歷史經驗,將苦難作為前進的經驗基礎,將擔當作為前進的神圣使命,將夢想作為前進的不懈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