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東
《多橫有長短》是蘇少版《書法練習與指導》六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此課以“書”“畫”等多橫的字為例,要求學生掌握含有多橫的字的結字規(guī)律。筆者通過觀察、比較、評價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學生分析概括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書寫技能。教師應在指導學生訓練技法的同時,無痕地滲透書法育人功能。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相關思考。
片段一:凝神靜氣 調節(jié)身心
播放音樂,出示課前準備要領:輕入座,紙氈平;使用硯,要細心;墨調勻,筆掭定;指抓地,氣息寧。(時間3分鐘)
師:孩子們,筆掭定,氣息寧,讓我們的心情平靜下來。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寧靜致遠”,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穩(wěn)沉著,方能有所作為。如果心情還靜不下來,不妨試試腳趾抓地,這樣很快就能入定。
師:我們再試一次。(播放音樂,時間1分鐘)
【思考】本課起始階段的組織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上課,起立,師生問好。上課之始,筆者讓學生身心放松,進入一種“禪定”狀態(tài)?!队臆姇ā吩唬骸胺矔畷r,貴乎沉靜?!碧评钍烂瘛墩摴P法》曰:“欲書之時,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則契于妙?!惫耪Z云:“唯靜方可進?!彼?,進入書法學習應保持心靜的狀態(tài)?!办o”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專注做事的心性。
片段二:求同存異 感悟規(guī)律
1.最美的“手”。
師(出示圖片,見圖1、圖2):同學們,看這里有兩只“手”,哪一只手更美?
(圖1)
(圖2)
生:第二只手更美。
師:為什么?
生1:第一只手指頭一樣長,太丑了,我們的手不是這樣長的。
生2:我們的手每個手指頭長短粗細都不一樣,這樣才自然。
師:你的意思是手指有長有短才好看,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板書:有長短)
2.品讀“畫”字。
師(出示圖片,見圖3):看,這是顏真卿《多寶塔碑》中的字,今天的學習就從這個字開始。這是繁體的“畫”字。這個字,有一種筆畫比較多,是什么筆畫?
(圖3)
生:橫畫比較多。
(板書:多橫)
師:如果把個“畫”字和手比較一下,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將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生1:都是有長有短。
生2:都是粗細不一。
生3:形態(tài)不一。
…………
(板書:形態(tài)不一)
3.存異求同。
師(出示圖片,見圖4):下面是楷書四大家寫的“書”字。每個書家風格不一,或豐腴,或瘦硬,或嚴謹,或灑脫,但在橫畫的處理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你們發(fā)現(xiàn)了嗎?
(圖4)
生:都是長短不一。
師:除了長短不一,還有相同之處。老師給大家一點提示(出示間隔處的小圓圈)。
生:間距勻稱。
(板書:間距勻稱)
師:以上的過程,叫作讀帖。只有細細地品讀,才能體會到古人的用心之處,和古人產生共鳴。大書法家孫過庭說“察之者尚精”,意思就是觀察要細致。通過讀帖,我們已經做到了“察之尚精”。為我們的細致觀察來一次熱烈的鼓掌。
【思考】筆者在教學時,先明理再實踐,讓學生在層層比較中弄清結字規(guī)律,適時引出唐代書家孫過庭的話,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加強學生對學習方法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片段三:臨中體會 評中提升
1.教師臨摹“至”字。
師(出示圖片,見圖5):下面我們繼續(xù)讀帖,這是一個多橫的“至”字,說一說寫好這個“至”字要注意些什么?
(圖5)
生:字是梯形,長短不一,間距勻稱……
師:同學們真厲害,本來我是想告訴你們要領的,想不到大家都看出來了。其實孫過庭說的話,還有半句,就是“擬之者貴似”,意思是臨摹貴在相似。
師:下面老師臨摹這個字,大家伸出手指,我來寫,大家書空練習。
師:同學們動手試試吧,如果你覺得自己寫得不好,停下來多思考,寫下一個字時可以修正。覺得寫得好的,給自己一個圈。描一個寫兩個。注意,描紅不露紅,一筆描到底。
生臨摹。
2.學生點評“至”字。
師:寫這個字時,大家注意到了橫畫有長短嗎?間距勻稱做到了嗎?能給這位同學提點建議嗎?
生點評……
師:能點評他人的作品,指出優(yōu)點與不足是一種學習方法。既能點評別人,自己也能寫得好,這是一種能力。
3.名家示范“善”字。
師(出示圖片,見圖6):再試試,這也是一個多橫的字。這個“善”字和我們平時用硬筆書寫的不太一樣,這是一個異體字,不是錯字。要寫這個字,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圖6)
師(播放示范視頻):我們請出書法家劉老師為我們范寫這個字。
師:提醒一下,注意“善”字中間的筆畫是一豎加一撇,不是豎撇。
4.學生互評“善”字。
師:寫完之后,同學們之間相互看看,覺得對方寫得好的,給一個五角星。
師:對照多橫字的要領,說說為什么要給他打五角星。
生:因為他做到了多橫有變化,筆畫粗細明顯……
師:同學們,能點評他人作業(yè),說明你的“心”到了,還能改進自己的字,說明你的“手”也到了。
【思考】臨摹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筆者注意了兩點,一是反思,要求學生寫完一個字后與原帖比對,課上不求寫字數量,但求質量。二是評價,評價過程中應綜合采用自評、他評、互評等方式。筆者在本課中采用了多種評價方法,旨在激勵學生保持學習書法的興趣,促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提高書寫水平和審美能力。
片段四:集字創(chuàng)作 分享成果
師:“至善”這兩個字是有出處的,語出《禮記》,意思是最完美的境界。如果把今天學的這兩個字寫成作品就更完美了,同學們想不想嘗試?
生:想……
師:老師做了嘗試,可以把這兩個字寫在作品紙上,署上名,蓋上印,就是一幅書法作品了。這件作品形式是“團扇”(見圖7)。誰來說一說這件作品的特點?
(圖7)
生:左側空白大,還有姓名、印章……
師:孩子們也可以試試。寫好了,貼到前面的黑板上,展示一下。
師:你也可以把你寫的作品贈送給同學,也可以裝裱起來掛在家里,時時勉勵自己。
學生互贈作品。
【思考】集字練習可以看作是一種模仿創(chuàng)作,比單純的臨摹難度要大。重組“至善”兩個字,增加了落款、鈐印內容,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鞏固臨摹效果?;ベ涀髌返沫h(huán)節(jié)更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審美能力。
片段五:暢談收獲 引發(fā)思考
師:同學們,愉快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1:書寫多橫的字時,可以將橫寫得長短不一,這樣不呆板。
生2:可以把學過的字寫成小作品。
師:學以致用,你的想法很好!還有要補充的嗎?
生:在練字之前,要觀察、比較。寫后要多思考,再改進。
師:同學們如果真這樣做了,進步會很快的。當一個字有多個橫畫時,我們要注意每一橫的變化,那多點的字呢,多撇的字呢?
生:也要注意變化。
師:古人在這方面早有體驗,一起來看一下。
出示孫過庭《書譜》中的內容:如若數畫并施,其形各異……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中說,畫重者宜鱗羽參差以化板……
師:古人也許用一生臨習換來的感悟,同學們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就學會了,所以學習是站在古人肩膀上的。沿著古人探索過的路走下去,你將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理解。最后,老師忽然想起陸游的兩句詩“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教師毛筆書寫“躬行”兩字送給學生。
【思考】課堂總結,不是課的結束,而是內化與升華,既總結知識,又總結方法。在引發(fā)學生思考后,適時引出古人的論述,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引用陸游的詩句,告訴學生一個道理:僅理解還不夠,還需多實踐。
如何充分挖掘本課的育人功能,在簡單的教學內容中,上出豐厚的感覺,筆者幾易其稿,數次打磨,思考頗多。
1.表現(xiàn)規(guī)律,存異求同。本節(jié)課,筆者從最美的“手”引入,再從《多寶塔碑》的“畫”字入手,讓學生初步體會書家在處理多橫的字時,橫是有變化的;接著出示顏真卿的“書”字,加深對“多橫”處理方法的理解;最后,呈現(xiàn)楷書大家寫的多橫的字,存異求同,深刻理解規(guī)律:長短不一,形態(tài)各異,間距勻稱。讓學生學到規(guī)律,更讓學生知道規(guī)律是觀察、比較、概括出來的。既重結論,又重過程。
2.反思評價,授人以漁。流傳至今的經典法帖浩如煙海,教師是講不完的。本節(jié)課,筆者強調讓學生“先讀帖,再臨帖,臨后再反思”,迅速提高他們的書寫技能。另外,重視評價,自評、互評、他評多種方法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讓學生獲得持續(xù)的動力。
3.思想如鹽,無痕有味。一節(jié)課,如果僅強調技能訓練,將大大削弱其教育的意義。書法與中國文化之間,無論是在物質、制度習俗,還是精神層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在思想方法滲透方面,筆者做了一些思考,比如:課前準備,需“入定”;分析多橫字特點時,重“比較”;讀帖時,察“尚精”;臨帖時,擬“貴似”;集字創(chuàng)作時,留“空白”;總結收獲時,引“思考”……思想方法如鹽一粒,入水無痕,但有味。
本課亦有不足之處:在讀帖、臨帖環(huán)節(jié),筆者更多關注思想方法的滲透,未能過多關注學生的執(zhí)筆姿勢及運筆方法;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亦未能讓更多的學生表達他們的想法。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再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