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
劉 歐
(南昌大學人文學院,江西南昌 330000)
“遣詞造句乃詩家一大事!”詩歌的重內(nèi)容和重形式之爭歷來是文學界特別是詩歌創(chuàng)作者們在意的問題。究竟是腳踏實地的抒誠心己志,還是中秋桂子般飄馨香韻律。“坐山觀虎斗”解決不了問題。兩虎相爭必有一傷,倒不如融融泄泄來的和樂舒暢。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有相應的側(cè)重點。鳥語花香時求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贏得金石清歌,余音繞梁;改弦更張時求詩歌的針砭時弊,贏得革故鼎新,振興中華。兩者兼顧,再好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任何一個完美的結(jié)合體,都有一個“偏執(zhí)”的閃光點。詩歌作為欣賞的藝術(shù),離不開與眾不同的表達風格。濃縮出來的回腸蕩氣,體現(xiàn)了詩歌創(chuàng)作者們鐵杵成針的言語技藝。
現(xiàn)代詩的“反復”,濫觴于春秋中葉?!坝蟹司?,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詩經(jīng)》中的重章復沓,讓我們感慨到無與倫比的音樂感。反復,就像練體操時要求的肌體平衡,又如博弈對壘時要求的從容鎮(zhèn)定。表達的時候,既讓我們在“建筑美”上擁有一種視覺享受,又讓我們朗誦起來身心愉悅,頓挫有致。同時,在傳情達意方面,更是通過這種反復的手法,將作者當時的“神傷”推向極致。有一首現(xiàn)代詩,通過反復的手法表達出了經(jīng)霜變白的人生歷程,飽含了對親人的那份眷戀,這份濃濃的眷戀,恰是在這種手法中“愈演愈烈”:
乘一片雪花回家/可以在村口等到二十年前的/媽說的那一句話“崽啊,你回來啦……”/乘一片雪花回家/可以看見懷著春天的艾香/心里便有了溫暖/“妻啊,我好冷啊……”/乘一片雪花回家
言語的調(diào)和會讓文字生發(fā)出更濃的情意,在反復中孕育著和諧,在排比中增強著語勢。詩歌想要永葆活力,需要在朗讀和品味時,強化重點詞語,在人的大腦皮層形成記憶。扎根文字,聯(lián)結(jié)智慧。在妙語生花中,讓思維破繭而出。
但手法的運用不應只停留在“為手法而寫手法”的境況,而應在揣摩時,有著行云流水的特點,又有著如描摹時“呼之欲出”之勢。如果具備這些特點,大部分都能成就好的作品。在鑒賞李白的詩篇時,所感悟到的,就是這種“不刻意而為之”的妙方。將這種妙方融入現(xiàn)代詩歌,可能會使文學的語言變得更加圓融潤達。
另外,詩歌中的反復和排比的關系,就像是月中嫦娥和九天仙子,都有翠羽媚姿,無孰輕孰重,都使詩歌貝聯(lián)珠貫,朗朗上口。
現(xiàn)代詩歌的創(chuàng)作者為讓作品在人的心底蕩出漣漪,在字詞的揣摩上,更是精益求精?!熬瓢盐缫沟脑铝僚蒈浟恕碑斨械囊粋€“泡軟”,把一個蹺著二郎腿,嘴里嚼著花生米,對月飲酒,長時間沉迷,并讓思緒穿梭在《石頭記》中,無法自拔的形象,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澳悴恢訚衫锏教幟爸^望的泡沫”中“絕望”一詞,確切的表達出詩人當時生活的苦悶和“墜死也不能吐出來”的壓抑。又如下面這首詩歌:
我不是一枚簡單的梨子/卻像梨子那樣簡單的倒掛/頭朝下/細柄/被一根樹枝拎著
“拎”,把詩人當時自我否定的狀態(tài)和自我游離的狀態(tài)生動地表達出來。她在詩中傳達出的——生活就是一言難盡的滋味,卻讓她用一個字傳神地詮釋了。
同樣是一個字,在另一首詩中,也包含了無數(shù)的辛酸和血淚。
快三年了吧/我沒有見到母親/沒有見到/開滿梨花的村寨/竹籬上歇腳的燕子/檐角沾滿露水的艾草/該回鄉(xiāng)下看看母親了/少次我已打點了行囊/卻下不了決心/母親啊/我得藏起多少汗多少淚/多少傷口和白眼/并且要攢夠怎樣的勇氣/才能坦然面對您在人前的驕傲/俺兒子是城里人
在21世紀初,城鄉(xiāng)收入水平相差巨大,詩中的老母親欣慰于自己孩子是個“城里人”,卻不懂兒子在城里受到的苦痛?!安亍本褪菍⑦@種隱匿的痛宣泄出來的典型詞語。
拈一字而出境界,文字的力量可以等同于文學的力量。在詞語的揣摩和運用上,感知到的情感的方方面面,更加深入透徹甚至是準確的理解詩人的表達意愿?,F(xiàn)代詩歌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受細節(jié)影響。詩人的所用的精力,也是在雕琢成品的細節(jié)上,這可能就是文學上的“工匠精神”吧!
清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曾提過“字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常計白以當黑,奇趣乃出”。留白,不僅在書畫上有一定作用,在文學上同樣重要。在詩歌中,我們常常以留白取得“此處無聲勝有聲”之妙。
當我從遠方帶一塊石頭回家/我聽見石頭說:這是緣分/當我有一天想拋棄這塊石頭/我聽見它說:“早知如此……”
石頭本來就有石頭的品格,如果我們強加給石頭思想那就失去了意義。同樣,也不能逼它說話。在這首詩中我們看到了石頭所喻指的一類人。在結(jié)尾處的留白,含蓄蘊藉的傳達出了石頭的抗議與不滿。如果寫得清清楚楚,反倒味同嚼蠟,這樣點到即止,沒有模糊不清,更是分外深切。
《你必將看到這張紙》中提道“你必將看到在熊熊火焰中,樹枝驚叫著,變成了灰燼……”結(jié)束全詩。讓我們想象到各種破碎、燃燒、撕裂后的狀態(tài)。當心里的糾結(jié)和抓狂時,自己無法用言語確切的表達。適當?shù)牧舭?,適當?shù)氖÷?,可以解救一個迷茫的詩人,同時也客觀上提升了詩歌的境界,給讀者一個廣闊的思考空間。
有時,留白為文章的主旨提供一個彈性的探討環(huán)境。
還剩一分鐘了/可以用來沉默/也可以說出驚天動地的話/想說就趕快說/語速加快標點省略/一分鐘只有六十秒呀/既不會多也不會少/何況此刻已經(jīng)開始了/倒計時
一分鐘能說出什么,一分鐘該說出什么,都在留白中意味深長。因此,詩歌的主旨也就更廣、更寬,不拘泥于詩人的所思所想,可以根據(jù)讀者的真實隱憂中恣意延伸。
翻譯文學的語言藝術(shù)歷來不被學術(shù)界看好,甚至有的人認為,如果是詩歌語言的研究,大可不看外國的翻譯版本。但我認為新詩的成長,無論在思想上,還是在語言上,都離不開外國文學的影響。這與翻譯界不能全無關系。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須要鎮(zhèn)定/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向往著未來/現(xiàn)在卻常是憂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
這首詩中,“憂郁”和“快樂”形成對比后,能讓人感受到詩人的樂觀;“一切……,一切……”的反復,同時又能讓人體會到詩人的一份自信;最后頂針手法的運用,又傳達出一份溫情。這也就是翻譯文學,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沒有那么刺眼,卻能顯露出語言的藝術(shù)。
泰戈爾的《飛鳥集》中有一段詩歌,寫道:“秋天的黃葉,它們沒有什么可唱,只嘆息一聲,飛落在那里?!睌M人的技巧,傳神地體現(xiàn)了泰戈爾融情于落葉的本事。
“五四”之后,周作人和周樹人都曾著手翻譯日本文學,將日本文學的精華更好地傳遞給我們民族。借鑒外國翻譯文學的表達技巧,并不意味著要照搬照抄,全盤接收。而是吸取其中有價值的東西,和本國的語言進行一次深度的對話交流,交流之后,呈現(xiàn)出更好地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詩作。周作人翻譯石川啄木的詩歌時,就將石川啄木的表達藝術(shù)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很想吸那寒冷的空氣/每一呼吸/鼻子就全凍了似的/有些回憶/像穿臟的襪子似的/有很不爽快的感覺/匆忙的生活當中/時時這樣的沉思啊/這都是為了誰的緣故
石川啄木詩歌的特點是感情非常的細膩,語言趨向生活化。這種簡單的,不加雕琢的語言,意味深長,三月繞梁。
國外詩歌的浸染,讓文字本身發(fā)生了一種化學反應。這種反應會促使人們對傳統(tǒng)的古詩藝術(shù)進行另類思考。自此,產(chǎn)生的作品便會獨有一番風味。
“深山藏古寺”的意境可謂玄密清幽,不畫寺,只畫一個小和尚,卻人人通曉“藏”字的奧秘。現(xiàn)代詩中,在語言揣摩時,做到詩中有畫,更是奇妙無比。
昨夜,你記得,風雪在飛旋/險惡的天空籠罩一層幽暗/遮在烏云后發(fā)黃的月亮/像是夜空里蒼白的斑點而你悶坐著,百無聊賴——/可是現(xiàn)在……啊,請看看窗外/在蔚藍的天空下,像絨毯/燦爛耀目地在原野上鋪展/茫茫一片白雪閃著陽光/只有透明的樹林在發(fā)暗/還有樅樹枝子透過白霜/泛出綠色:凍結(jié)的小河晶亮
詩歌中各種意象的組合、疊加,形成的畫面,會讓人感嘆詩歌語言做到了“物盡其用”。冬天早晨的樣子,就在腦海中閃現(xiàn)、清晰、消退。
在描摹畫面的語言上,有些時候需要煉字煉句,但有些時候,只要將普通的語句進行組合,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艾青詩歌中的語言,就是簡單生活的勾勒,卻能讓人物形象躍然紙上。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后
艾青把對保姆的愛寄托在文字上,通過他形象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詩歌中,大堰河的偉大、勤勞、質(zhì)樸。大堰河也重生在這些生活化的語言里,讓后來的讀者們看到她的生活狀態(tài),感悟當時勞動婦女的辛勞。
詩歌的作用,是在對景色或者人物在具體描摹中顯現(xiàn)逼真動態(tài);畫面的作用,是在固定的區(qū)域里增加直觀的靜態(tài)。詩畫同體,動靜結(jié)合,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藝術(shù)的交融。詩歌的美感也在這個過程中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尋覓詩歌中特有的語言,增加生活的趣味感,會讓人更加享受這種閱讀的樂趣。
現(xiàn)代詩歌的語言,有時候并不熱情。詩人總是吝嗇地寫幾個字,不加渲染,就形成作品。但也就是這只言片語,在讀者處于人生迷惑階段的時候,起到指明方向,感化人心的作用。
(七七)小磐石呵/堅固些罷/準備著前后相催的波浪(一零八)心是冷的/淚是熱的/心——凝固了世界/淚——溫柔了世界(一一四)“家”是什么/我不知道/但煩悶——憂愁
冰心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以短詩為主。每一節(jié)的字并不多,卻蘊含著深奧的哲理。每當閱讀這短小的語句時,感受到的是一種女性的輕柔。
不僅是冰心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風格。顧城有一首詩中寫道:“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云時很近?!保ā哆h和近》)詩歌的語句是濃縮的,但濃縮后的情感,便成了精華,讓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感受。同樣三毛在《遠方》中寫道:“沒有地方,是到不了的那么遠。”也讓我們感受到“咫尺天涯”不過一念之間。這些短詩,字數(shù)不多,卻很有溫度,將人性的關懷上升到一定程度。
模仿藝術(shù)的基礎上去模仿生活。當然,現(xiàn)代詩的創(chuàng)作不單單是這些技巧和手法,還包括很多虛實、動靜等等方法上的東西。研究它們,并不需要趨之若鶩、蜂擁而上,更不能避而不談、知難而退。對于一些初學者,剛剛踏入現(xiàn)代詩領域,想進行自己的創(chuàng)作。建議他們,耐得住性子。詩歌創(chuàng)作更像是減肥時提倡的膳食纖維。有些詩歌,看似粗糙,不易消化,但合理搭配,卻很有營養(yǎng)。在通曉相關的技巧之后,那就達到了“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效果,味道非常好,但有時候,反倒受到一些人的批判。當創(chuàng)作者,真正地領悟到力度的控制,用語言烘云托月,用情感畫龍點睛,便到達了“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的境界。
詩歌的語言藝術(shù),最好做到不將情感囚禁,這就可能導致閱讀一些中外詩作時,踏入云山霧繞的境地,進而感覺詩歌的規(guī)律是剪不斷,理還亂。但是文學的難處和文學的精妙之處也都在于此。當在這種矛盾與糾葛中,摸清心靈起伏的痕跡,便會含著一份喜悅和滿足,繼續(xù)的鑒賞下去?,F(xiàn)代詩歌的影響不應局限在詩歌層面,散文、小說等一系列抒情藝術(shù),都應融入現(xiàn)代詩歌,促使其在語言層面上發(fā)生時代的轉(zhuǎn)變。平仄是詩,自由也是詩。打破一定的規(guī)律去研討詩歌,才會讓詩歌有新的價值和意義。
當代的青年學子,傾向于文本的實用價值,而忽略其中的審美價值。針對現(xiàn)代詩歌審美價值的思考,一直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審美的目標在于精神層面的提升,這對整體的人文環(huán)境影響頗深。我們必須讓“后浪”知道,詩歌有著超能的一面,完全的、充分的以一種力量和光輝散發(fā)著作用。在教育教學層面,現(xiàn)代詩歌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以一種新的身份和地位出現(xiàn)在課本中。讀懂詩歌,讀懂文學,進而幫助我們更好地讀懂人生。愛好現(xiàn)代詩歌的人,必將通過自身的努力,不停地探求和破解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傳承優(yōu)秀文化,建設現(xiàn)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