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波
摘要:深圳市將會在2021年迎來新中考,語文試題分值和結構等較以往有很大的變化,這對于初中語文老師既是挑戰(zhàn)又是機遇,一線教師只有在《課程標準》的指引下,以開放的姿態(tài)迎接變革,打破原有的備考思路和固有模式,讀透課標,研究題型,重構教學。
關鍵詞:語文新中考;變化;應對策略;重構教學
深圳市新的中考將在2021年開始,語文學科有非常大的變化,這樣的變化勢必對我市初中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么樣應對新的中考?特別是十一月的適應性考試后,“長”得完全與以前不一樣的試題,這可如何是好?本人有過深圳中考和“省卷”中考的經歷,通過比對分析,談一談自己的一點理解。
1.思想上要清醒的認識,變化總比不變的好。
深圳以往的語文中考,一百分制沿用多年,這樣的分數制度曾經也為學生的語文學習有一定的幫助,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百分制的題型也在每年微調,有時候是選擇題的調整,有時候是古詩詞考查的整合,有時候是對現(xiàn)代文閱讀的題型分值進行再強化等等。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特別是中央給了深圳“先行示范區(qū)”的定位下,深圳的教育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改革,一定的改變。
這次的分值調整,由原來的百分制調整到120分,不僅是分數的調整,而且是對整個試題題型的重新架構,這也是對所有初中老師中考思想中考模式的一次洗禮,需要重新歸零,背起行囊再出發(fā),為特區(qū)建設也為了下一代的成長,適應新的變化,創(chuàng)造新的輝煌。
2.研究課程標準,打破固有題型模式。
通過深圳九年級十一月的適應性考試試題的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分值和題型有變化,但是總體的還是按照《課程標準》來出的題目,只不過對于原來的題目進行了一些調整。
比如基礎知識的第四題,原來是語病的選擇題,由學生根據語境來判斷正誤,而這次適應性試題,也是語病題,只不過換成了“修改病句”,其實還是考查的語病辨析的題目。這樣的改變也暗示我們語文老師,不能只教學生語病辨析的能力,還要教會學生在原句修改語病的能力,這也是在課程標準之下的要求,只不過我們原來的固有想法只要求學生能夠“辨析語病”。這樣的打破固有的題型概念,需要我們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老師具備的。
3.加強語文閱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一直都是我們語文老師的重頭戲,在新的語文中考框架下,除了對于原來的固化的文體進行閱讀和方法的指導,目前新的形勢下,還要求學生“深度閱讀”。
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中,學生不僅要讀懂字里行間的意思,還要有觀察各種圖表的意識,具備所給材料的知識整合和分類的能力,這就給學生的閱讀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語文老師除了要求學生在文本閱讀的結構、段落、語句進行分析外,還要讓學生有多角度分析問題的思維,并且在課堂上進行這方面的訓練。
對于文學性文本閱讀,依然是重在平時,在班級里營造閱讀的氛圍,依托家庭的力量,構建閱讀型的家庭。學生可以在書本的閱讀中,滲透對人物性格和社會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認識,老師有意識的進行一定的指導,使學生具備“字能達意”的能力。
新的背景下,名著閱讀的分值由原來的五分提到了八分,并且考查的是具體的細節(jié)描述類知識,這就要求學生要通讀原著,并且要仔細閱讀,細節(jié)閱讀,深刻閱讀。粗略的泛讀已經不能適應新的考試要求,所以可以在班級經常開展讀書分享會,并且有意識的進行情景的知識考查,文本中具體的細節(jié)描述等內容,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
在文言文閱讀中,要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材教學中,可以摒棄學生用輔助書籍的習慣,倡導自己翻譯,自己解決文言知識的興趣,這樣可以大幅提升學生的自學和自悟的能力,有利于新中考的對比閱讀和課外文言閱讀,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
4.生活中感悟寫作,摒棄“套路式”作文。
新中考的作文,一定是不拘一格的,一定是鼓勵多元的。在本次適應性考試中,作文出現(xiàn)了ABC三種學生可選的模式:一種是演講稿,一種是記敘式,一種是想象類。可以看出,學生可以多元的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類文體來進行寫作,出題者是開發(fā)包容的心態(tài),也讓學生受益,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空間。
因此,我們老師的作文教學,也需要有更加開放的心態(tài)來應對,要拋棄“套路式”作文的束縛,要打破作文固有結構的條條框框,鼓勵學生寫出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心聲。同時,允許學生有更多的表現(xiàn)形式,無論是敘述的,還是書信格式的;無論是演講稿式的,還是童話類的;只要能表達最真的情感,最美的心靈,寫出自己生活中點滴感悟,思想上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就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
5.重視語文興趣培養(yǎng),訓練自主學習習慣。
新的中考背景下,語文分值由100提高到了120分,這不僅是提高了分值,更主要是傳遞一個重大的信號——語文素養(yǎng)決定了孩子的發(fā)展。這樣的信號不僅是給孩子的,也是給家長的,更是傳遞給社會的,希望透過語文中考分值的提高,引起全民對國家語言文字的熱愛,對傳統(tǒng)文化的掌握,對于祖國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
所以,我們老師肩負著學生培養(yǎng)興趣的使命,透過中考的“指揮棒”引導學生愛上語文,改變“學語文無論再差也差不到哪去”的心態(tài)。平時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嘗試:一是寫好字,語文課堂上可以教授學生一定的硬筆軟筆書法知識,平時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書法練習,既可以靜下心來,又達到了書法的練習目的。二是訓練演講能力,新中考的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常有觀點的剖析和自我觀點的陳述,通過演講訓練,讓學生有清晰表達觀點并且說出理由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三是開展讀書分享會或辯論賽,每周一次的讀書分享會是名著閱讀類最好的展現(xiàn)方式,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辯論賽訓練了學生快速應變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口頭表達和綜合運用,讓學生參與語文活動,成為學習的主體。
新的中考即將開始,既是挑戰(zhàn)又是新生,還是最美的期待!在語文教學的道路上,我們以課程標準為導航,不走老路,自尋出路,只要方向正確,就一定可以走出一條屬于我們自己的康莊大道!
參考文獻:
[1]薛云.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05).
[2]姚學軍.說真話 寫真事 抒真情——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寫作內容之解讀[J].新高考(升學考試),2015(09).
[3]黃本榮.取消中考考綱:再識、透視與推想(下)[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0(26).3884653C-0F74-40AB-8163-CE3525112D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