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渝琪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課本增添了大量理論知識,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老師普遍注重學生的記憶和背誦,從而忽略了知識的趣味性和理論體系的邏輯性,通過對學習動機現(xiàn)狀的分析,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興趣程度一般,自我效能感獲得一般。因此可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活動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在教學中實施活動課堂的策略探索值得深思。
關(guān)鍵詞:學習動機;活動課;策略
在高中多門學科的共同教學下,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動機必然大受影響。學生對政治學習興趣程度,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對政治成績的歸因分析以及自我效能感獲得都深受教師課堂教學的影響,“構(gòu)建以培養(yǎng)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力求實現(xiàn)“學科邏輯與實踐邏輯、理論知識與生活關(guān)切相結(jié)合”,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改)》(下稱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基本要求。活動課程的設(shè)計將課程趣味化、意義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必將激發(fā)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動機。
一、高中政治課堂學生學習動機的現(xiàn)狀
1.學生對高中政治學習興趣程度一般
通過座談形式采訪班級學生的得知,學生對政治的學習認為只是理論知識背誦,趣味性不高。影響學生的動機除了教師這一客體外,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學習的需求主要是由學生的內(nèi)部動機決定。在政治學習中,學生通常會被他們感興趣的現(xiàn)象、事件、讀物所吸引,并嘗試不同程度的接觸、學習??梢娕d趣越高,動機越強,而沒有興趣、動機弱就會導致學業(yè)不成功。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課程中必修選修課充斥著學生的學習時間,針對這么多課程,學生的時間、激情、動力都是有限的,政治學科又是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那么政治的優(yōu)勢就不太明顯。政治學科雖然對學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但目前學生不能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且不能給學生生活的智慧,導致學生不能理會政治的優(yōu)勢和趣味。其次政治學科的概念就是在實踐中概括的理論,涉及了政治、經(jīng)濟、文化、哲學的范圍,其中尤其經(jīng)濟和哲學的概念都是空洞而抽象,政治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不能真正結(jié)合實踐,多種因素下學生就會對政治學科感到無趣,沒有趣味性的課程就會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學習動機而影響學習效果。
2.學生對學習政治自我效能感獲得一般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自我效能感是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自我效能感是對自我能力或操作績效的感知。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認識”。影響的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可以分為以下三點。第一是學生的學生基礎(chǔ),比如某個學生沒有政治學科基本認識,不了解時政,在學習運用中成績較差,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則會降低;第二是社會榜樣影響學生自我效能感,如果學生周圍都是不良少年,不讀書,價值觀扭曲,學生就會學習模仿導致步入歧途,而如果學生身邊有和他類似的人成功,就會認為同樣的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出嘗試;第三是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評價和反饋,比如政治教師在某次考試后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個評價如果是積極和鼓勵的言語,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會增加,反之政治教師的評價或者周圍同學評價其愚蠢、弱智等,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會不佳。可見,自我效能感強烈的學生,擁有較好的學習狀況,更加積極主動學習,反之自我效能感弱的人更容易受到消極影響,學習動機不佳。
二、通過活動課堂激發(fā)學習動機的探索
1.積極實施活動教學,增強獲得感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每位同學必須參與到政治教學中,擁有獲得感,學習動機才會增強。這里的參與課堂,是指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政治課堂活動,并且從中能夠體驗到政治課知識對實際生活的幫助,能夠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古人云:"學以致用",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通過在課堂中獲取理論知識,并把所學理論知識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時政熱點,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政治課堂如果只是單純的講解課本上的知識可能會讓學生對政治失去興趣,要使學生保持對政治課的興趣,參與到課堂中,需要督促學生自己看書看報,了解時政,同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主動去收集貼近學生的時政熱點,補充學生的知識疏漏,擴充教學內(nèi)容。學生參與課堂除了之前提及的辯論活動,還有多種形式活動,比如角色扮演時政現(xiàn)象,比如在講解國家利益時,由不同學生代表不同國家,提出各種觀點和看法。總而言之,就是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從活動教學中體驗政治課知識對解決自己生活問題、成長問題的作用所在,感覺它是有用的,而不是無用的,從而激發(fā)學習動機。
2.提高活動課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
活動課堂的教學設(shè)計對教師的組織能力、應(yīng)變能力、教學能力等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師對課堂的組織能力和教學能力將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成功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強烈的,反之就是黯淡的。
首先活動課堂靈活度變高,學生是一個靈活的、有思想、有靈魂的主體,政治教師就需要多設(shè)置課堂活動,組織好學生,敢于在課堂上表達觀點。學生會根據(jù)他們的社會閱歷在課堂上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對學生提出有價值、有深度的觀點和信息,政治教師需要及時捕捉,深刻挖掘,合理運用。最后是政治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能力,能夠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和各種教學媒體的能力。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比較活躍的班級就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提問讓學生來表達,并適當總結(jié)。比較安靜的班級就多運用案例教學法和活動教學法。把每個學生都融入到活動課堂中去。總之,政治教師提高控制課堂教學能力和組織能力去增強課堂的包容度和厚度,才會贏得學生的喜愛。
3.活動課堂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
活動課堂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是現(xiàn)代教育很提倡的一種教學方法。政治教師要注意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涉及學生任務(wù),鼓勵學生參與。比如在政治課堂上講解民主黨派問題,可以讓學生分組合作,從自己家人朋友里了解到的民主黨派的特征,就某一問題進行辯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可以幫助學生在互相討論中理解事物的復雜性。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給予適當?shù)莫剟?。在合作中學習,在競爭中合作,在獎勵中激勵,在懲罰中反思??傊谓處熜枰o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敢思考、敢參與、敢表達的環(huán)境,營造一個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政治課堂上教學中敢表達、樂表達,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享受到政治學習的快樂。
總之,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材的改變對政治老師的挑戰(zhàn)日漸增加,學生對政治課堂的學習動機可以通過活動課的設(shè)計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需注意是“活動課堂”不僅是活動形式的簡單呈現(xiàn),其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更值得深思。作為政治老師在推進活動課的建設(shè)需實踐中,教師積極探尋“活動課堂”實踐路徑,才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戴爾·H.申克:《學習理論》,何一希、錢冬梅、古海波譯,【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3]Barbara L.McCombs:《學習動機的策略激發(fā)》,伍新春、秦憲剛、張潔譯,【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2年版.
重慶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資助,課題編號:2019CQJWGZ3044?,《中學政治課活動設(shè)計策略研究》課題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