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宏濤
崇禮太子城冰雪小鎮(zhèn)中心廣場,谷愛凌領取了她為中國冬奧代表團取得的第三枚獎牌。單屆冬奧2金1銀,無論金牌數還是獎牌數,在自由式滑雪世界里,這都是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紀錄。燦爛笑容、俏麗面孔,英漢雙語自如切換,談吐得體聰慧,18歲的中美混血女孩兒不僅是中國輿論的寵兒,也在國際媒體頻頻亮相。
從腳踏雪板的谷愛凌,到冰面起舞的朱易,從中國男子冰球打進冬奧第一球的福帥,到撲出5個點球為中國女子冰球擊敗日本隊立下大功的周嘉鷹……這樣的運動員,人們不算陌生。2008年北京奧運會,少年馬術選手華天代表中國參賽,并已連續(xù)角逐四屆奧運;去年,鄭妮娜力穿著中國隊服亮相東京奧運,她的外婆鄭鳳榮在上世紀50年代為中國田徑帶來了第一項世界紀錄。短短半年后,鄭妮娜力打冰球的哥哥鄭恩來以中國隊球員身份參加冬奧,身邊還有多位與他背景相似的隊友。夏奧會上的“點”,在冬奧會變成了一個“群”……這些龍的子孫在北京為龍的國度而戰(zhàn)。
生在溫哥華的葉勁光身任中國男子冰球隊隊長,他將冬奧之行視為“畢生夢想”。這位曾經的NHL最出色華人球員,祖輩漂洋過海后再未返鄉(xiāng),幾年前初到中國時,他曾擔心自己不會中文,能否被認同,發(fā)生在六七十年前的故事讓他走出了困惑。
那些久遠年代的人與事,曾深刻地影響了中國體育。1951年,生在華僑人家的吳傳玉代表印尼參加國際比賽,與中國代表團相遇,他內心久藏的愿望破土而出。比賽結束,他與另三位華僑教練和隊員直接飛到了北京。第二年,在赫爾辛基,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奧運村升起,吳傳玉趕上了比賽,留下了新中國運動員在奧運賽場上的第一行足跡。1953年8月,世界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jié)游泳比賽,吳傳玉男子100米仰泳奪冠,贏得了新中國在國際賽場上的第一金。1954年,他創(chuàng)下的全國紀錄已進入世界前列。但10月,噩耗傳來,他在飛往匈牙利訓練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離去時,吳傳玉尚不能流利說出中文,沒有留下可讓后人傳誦的話語,照片也只有可數的幾張,但他為中國體育刻下的印記足夠深刻,永不湮滅。
就在這年的5月,又有幾位華人踏上了歸國之路。當年,印尼羽毛球已傲立世界,21歲的王文教是球星中的一員。1953年,在天津的友誼賽上,他代表印尼輕松戰(zhàn)勝中國冠軍。中國羽毛球不能如此落后!心底的聲音改變了王文教的人生軌跡,他與陳福壽等幾位華人一起,冒著可能與家人從此天各一方的風險,決然北上。跟隨他們,幾年時間,梁小牧、梁秋霞、陳玉娘、侯家昌、湯仙虎等華人羽球高手相繼歸國,中國羽毛球因此提速驚人,1965年出訪歐洲,34場全勝震動羽壇。那些年,中國球員無法參加國際羽聯比賽,但在不同場合多次擊敗世界頂尖高手,人稱“無冕之王”。
特殊年代,中國能參加國際大賽的項目少之又少,乒乓球是其中之一。1950年代,香港乒乓球是亞洲一強。1952年,姜永寧加入中國隊;不久,傅其芳也進入隊中。1957年,賀龍邀請,容國團跨過羅湖橋,他在日記中寫道:“這是我走向新生活的一天”。幾位香港名將,助中國乒乓球迅速崛起。1956年世乒賽,中國人首登領獎臺,獲得男團季軍,姜永寧功不可沒;1959年,容國團奪得中國人的首個世界冠軍;1961年北京世乒賽,傅其芳率隊,容國團擔當主力,中國男團首捧斯韋思林杯。那一年,是中國首次舉辦國際大賽;那一次,中國收獲三金,乒乓球從此成為“國球”。
半個多世紀之后,北京成就“雙奧之城”,新一代的海外華人運動員在此寫下新的故事。葉勁光說:如果有一個中國運動員,20年后站上冰球最高舞臺,人們問到他為什么練習冰球,他會回答“2022年,我看了中國隊的比賽”,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成功。